导读:本文包含了黄老之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之学,先秦,之道,黄帝,道家,荀子,刑名。
黄老之学论文文献综述
王长华[1](2019)在《先秦黄老研究的新拓展——读李笑岩《先秦黄老之学渊源与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前李笑岩博士把厚厚一册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学术专着《先秦黄老之学渊源与发展研究》送给我,说希望我继续提些批评性意见。说实话,看到这部书我的第一感觉是高兴,为作者的进步,为作者十余年坚持不懈、矢志不渝而终于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而高兴。同时又产生另外两个感觉,一是敬畏,一个只有零星材料且沉寂多年的学术旧账居然被作者挖掘出来这么大一个饶有兴味的学术话题,这是我始料所未及的,后生(本文来源于《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宋宽锋[2](2019)在《天地无私与为政公正——黄老之学的政治哲学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像《老子》一样,黄老之学的政治思考也是以其"道论"为基础的。《老子》和黄老之学的"道论"都关涉"本根之道"和"天地之道",而且两种"道"也都具有规范性和非规范性的双重意义。非规范性的"天地之道"是黄老之学政治思考的主要根据,与此相一致,黄老之学的政治思考关注最多的也是对"天地之道"的逆顺,以及政治生活中的祸福成败,而不是政治正当性的问题。规范性的"天地之道"是黄老之学政治哲学思考的"道论"基础,其理论核心就是"天地无私",而其政治指向则是为政的公正和公平。为政的公正和公平通过"案法而治"和形式正义得到体现。(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袁青[3](2019)在《伊尹与早期黄老之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先秦文献中有大量关于伊尹的记载,伊尹也成为诸子依托的对象,但其中最推崇伊尹的当属黄老学。通过对《吕氏春秋·先己》、帛书《九主》、清华简《汤处于汤丘》《汤在啻门》等四篇文章的探讨,可以看出其中具有浓厚的黄老学思想,当是《汉志》所载道家类《伊尹》类文献。伊尹成为黄老学代言人的原因主要有:伊尹与儒墨的关系不如尧舜那样密切,客观上为伊尹成为黄老学象征提供了有利条件;伊尹的帝师身份与黄老学文献多为帝师类文献相合;伊尹事迹和传说与黄老学思想具有一致性。(本文来源于《中州学刊》期刊2019年08期)
吴雪楠[4](2019)在《论汉初时期黄老之学的学术状况——以黄老之学的着作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对研究汉初黄老之学的学术状况做一个大致介绍,主要包括汉初时期,对有关黄老之学的代表性着作进行一个大体了解,对《黄老帛书》以及《淮南子》的成书年代,着作思想等进行分析,从而,对汉初黄老之学的学术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本文来源于《中国文艺家》期刊2019年06期)
徐刚[5](2019)在《论汉初黄老之学即老子之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史记》《汉书》所载的"黄老之学"这个概念,认为漠初占统治地位的黄老之学,指的就是老子之学;它与稷下学派中以道法为核心思想的那种学説并无直接关系;与汉初所谓的刑名之学尤非一事,絶不可混为一谈。今天流行的关于"黄老之学"的理解是错误的,应当予以纠正。(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期刊2019年01期)
刘成群[6](2018)在《清华简《越公其事》与黄老之学的源起》一文中研究指出清华简《越公其事》的公布,为我们了解吴越争霸的历史提供了许多新信息,其中最重要的当属所谓的"五政"。"五政"中的"好农""好信""敕民"等环节具有黄老之学的某些特点。与从理论角度阐释不同,"五政"乃是从实践层面展示了黄老之学萌生期的特征,从而给黄老之学起源于越地这一命题增添了重要的证据。(本文来源于《华中国学》期刊2018年02期)
张桓[7](2018)在《从“重农思想”角度看黄老之学和管子思想在当代的传承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简称"两创")方针,深刻揭示了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两创"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内容,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方针,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方针。在新时代下,如何正确的继承与发扬,完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是值得从各方面探究的问题。(本文来源于《首届“中华传统文化与华夏文明探源”国际论坛论文集》期刊2018-10-01)
商晓辉[8](2018)在《荀子与战国黄老之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荀子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以孔门嫡传自居,继承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同时,他还借鉴吸收道法名墨阴阳等各家思想。黄老之学是战国中后期最为昌盛的思潮,战国中后期的许多学者都受到黄老之学的影响。荀子叁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长年在稷下学宫讲学。而稷下学宫中的主要思潮即为黄老之学。可以说荀子思想的许多方面都受到黄老之学的深刻影响。通过借鉴和吸收黄老之学,来弥补先秦儒家思想的不足。荀子借鉴吸收黄老之学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天人观方面其思想之中所指的天大部分应为自然之天,是对黄老之学的自然主义天道观的借鉴吸收。对黄老气本源论思想的借鉴,提出了事间万物都由气所构成以及事物内部的阴阳二气互相运动产生万物的思想。对黄老“天地有恒常”思想的借鉴,提出了“天行有常”的哲学命题;人性思想方面借鉴吸收了黄老之学的自然人性论。认为人的本性不是孟子似的道德属性,而应该是与动物相同的自然属性。对情感和欲望持肯定态度,一方面受郭店楚简儒家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则借鉴了黄老对情欲的肯定态度。同时对稷下学者宋钘的“情欲寡浅”思想进行了批判。宋钘“情欲寡浅”思想的本意不是人的情感欲望本来是不多的,是很少的,即“情欲固寡”的意思。本意应该是在承认人们内心情感欲望非常多的前提下,削减和抑制人们内心之中不必要以及过多的情感和物质欲望的意思。荀子对宋钘“情欲寡浅”思想的理解是不正确的;解蔽思想方面借鉴了黄老之学的认识论思想以及黄老之学对形而上之道的理解。并对天官﹑天君﹑虚﹑壹﹑静等黄老之学的哲学术语进行了借鉴,在此基础之上有所发展和创新;礼学思想方面其“明分使群”的思想是对黄老之学“分”思想的借鉴。还借鉴了黄老之学的术治思想以及礼法并重的思想,为的是弥补礼治思想自身的不足。同时比较其与稷下学者慎到的法思想也可以看出儒学与黄老之学二者治理思想的理论依据和区别之处。名学思想方面荀子名学思想的政治内涵及意义都以政治和伦理为最终归宿和目的。黄老的名学思想以形名的方式所阐述,与荀子的名学思想在政治内涵及政治意义方面完全相同,也是以伦理和政治为依归。二者相互影响和借鉴。以荀子和黄老之学为例,探讨荀子思想之中的黄老因素,能够更好的把握战国中后期儒道二者之间的互相借鉴和发展。宏观上了解和理清战国中后期思想史的发展和脉络。(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8-06-30)
李刚[9](2018)在《《太一生水》新探——论《太一生水》在老子和黄老之学之间的承前启后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太一生水》之主旨并非在于论述天道的宇宙生成论,而是在强调人道的无为而治,且整个篇章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通过对《太一生水》与《老子》丙本内容的分析比较可知,二者具有相同的旨归,只是《太一生水》在以天道明人道方面补充了《老子》丙本在天道论述方面的不足,继而在理论上阐明了天道无为与圣人无为而治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完善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在上承老子之学的同时,《太一生水》又在一定程度上启迪和影响了后来以《黄帝四经》《鹖冠子》等典籍为代表的黄老之学。(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张丹凝[10](2016)在《黄老之学流变微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黄老之学产生于战国中后期,以道家思想为理论内核,依托黄帝之名,吸收诸子思想。其正式发展且形成于稷下之学,于秦末汉初兴盛,汉武帝时衰落,东汉以黄老道教的仙化形式重新出现。黄老之学自两汉以来,历经浮沉,由显学而退居隐学,对探究我国学术发展史有着重大意义。(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6年30期)
黄老之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像《老子》一样,黄老之学的政治思考也是以其"道论"为基础的。《老子》和黄老之学的"道论"都关涉"本根之道"和"天地之道",而且两种"道"也都具有规范性和非规范性的双重意义。非规范性的"天地之道"是黄老之学政治思考的主要根据,与此相一致,黄老之学的政治思考关注最多的也是对"天地之道"的逆顺,以及政治生活中的祸福成败,而不是政治正当性的问题。规范性的"天地之道"是黄老之学政治哲学思考的"道论"基础,其理论核心就是"天地无私",而其政治指向则是为政的公正和公平。为政的公正和公平通过"案法而治"和形式正义得到体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黄老之学论文参考文献
[1].王长华.先秦黄老研究的新拓展——读李笑岩《先秦黄老之学渊源与发展研究》[J].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9
[2].宋宽锋.天地无私与为政公正——黄老之学的政治哲学解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3].袁青.伊尹与早期黄老之学[J].中州学刊.2019
[4].吴雪楠.论汉初时期黄老之学的学术状况——以黄老之学的着作为例[J].中国文艺家.2019
[5].徐刚.论汉初黄老之学即老子之学[J].中国文化.2019
[6].刘成群.清华简《越公其事》与黄老之学的源起[J].华中国学.2018
[7].张桓.从“重农思想”角度看黄老之学和管子思想在当代的传承与应用[C].首届“中华传统文化与华夏文明探源”国际论坛论文集.2018
[8].商晓辉.荀子与战国黄老之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8
[9].李刚.《太一生水》新探——论《太一生水》在老子和黄老之学之间的承前启后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10].张丹凝.黄老之学流变微探[J].青年文学家.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