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红霞江苏省金坛市第二中学213200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学科,在“关注人的发展”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奠定基础。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师只是教方法,就象教练只教一些要求和规范,而训练是学生自己去用汗水和智慧去完成的。世界冠军的教练不一定是世界冠军。游泳教练,做示范动作,再让学生知道一些要领后,其他的就必须靠学生自己去练和悟。
那么,如何优化数学的课堂教学呢?
一、情景教学的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情境的引入时,我们应该注意把知识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精心设问。内容来源主要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学生关心的话题或者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使学生迫切想知道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主探究的热情,“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教学中,我们把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学效果就比较好,学生愿意学,教师也教得轻松。例如,一个学生不小心将一个三角型的镜子摔成三块,如何用破成三块的破镜去画与原来一样的镜子?在教学中,我是用了一个纸作模型,让学生拿着三块在讲台上当场配。结果,这有数学问题,也就是全等三角形的证明。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高于现实”。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如果脱离生活现实谈数学,数学给人的感觉往往是枯燥的、抽象的。在日常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生活中活跃思维的超链接,激活学生的数学兴奋点。知识只有与生活实际、实践结合,才有吸引力、生命力。
二、思维训练的趣味化
学生发现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师必须积极地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和交流。这个过程就是数学在学生头脑中的抽象和生长的过程,是通过对凌乱的数学知识的梳理、整合、优化,然后以数学的语言来表达出来,从而达到“生活语言、书面语言和数学语言的统一和相互转化”。在我们的实践操作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公式、原理、定理去编数学问题。
预设不等于生成,预设要为生成服务,要放手让学生去主动探索,在自我探索中生成知识。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养成,非常重要。公式、原理、定理的教学,不是“5×1”而是“1×5”。所谓的“5×1﹤1×5”指的是围绕同一能力层次,同一类型做5个题目,其实效远小于“1×5”(让学生做一道题时,指导学生从5个不同的能力层次进行讨论、探究。这5个层次是:1.此题怎么做?2.为什么怎么做?3.怎样想到这样做?4.还有哪些方法能解此题?5.改变一下条件或设问角度,此题还能变换什么形式?又能出现什么新的题型?是容易了还是更难了?)。这里的“1×5”还可以是根据刚学过的一个公式、原理或者是定理,自己动脑筋去编出5个新习题,而不是老师自己讲解5个例题去巩固新学的公式、原理或者是定理的“5×1”。这样,学生在处理一些转了个弯或者需要变换一下的数学题,我告诉学生需要学会搭梯子,题目中给出的条件一般多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梯子,我们要顺着这“梯子”攀登,这样才能够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解题能力的最优化
对一些学生经常出现的错题,我们还必须要查明原因,对症下药去进行“分层教学”,设计不同的教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进步和发展。
不少学生在解题格式上时常出错,主要原因是解题思维和格式不清楚。我们老师必须讲透、讲清解题的格式和解题的思路。如何去做呢?在初二几何的“勾股定理”教学中,遇到这样一道题:在RT△ABC中,AC=12,BC=5,∠C=90°,CD是AB上的高,求CD的长?由于学生新学了勾股定理,此题是已知两边长,求另一边长的题型,可以用勾股定理求,于是我带着学生一起提出:
(1)能否把CD看成是RT△DCB中的一边用勾股定理来求呢?试找条件:知BC=12,BD=?(能求出来吗)虽题目中可求得AB,但有办法求出BD吗?够条件求吗?大家一致得出结论:不够条件求出BD的长,此法不通。
(2)能否把CD看成是RT△ACD中一边用勾股定理求呢?分析如上题一样,得出的结论也不能。进而提出第3个问题:那怎么办呢?然后慢慢引导学生,此题是求三角形的高,而且本题可求出底边的AB的长,我们以前学过三角形的哪些知识跟底边和高有关系呢?这时有个别同学会答出是三角形的面积=底×高。请同学们用两种以上的方法求此三角形的面积,同学们自然会想出一些方法。问:“这些不同方法求出的面积相等吗?”学生答:“相等。”最后归纳出此题方法是用同一三角形面积但可用不同的方法求出来,结果是一样的。于是得到方程,这样处理,可让学生用一般的心理去想此题的解法,但事实上会碰钉子,然后而要转移想别的方法,教师应由浅入深地引导他们得出解题方法。人的创新意识发展过程中,教师的科学引导、激发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数学是在生活、生产中产生的,由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走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同时,我们又必须走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中寻找到好的结合点来开挖学生的思维和丰富学生的智慧。同时,教学中应重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扶持学生的创新行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适时地为学生提高丰富的实践土壤和空间,为其今后的创新、实践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