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豹皮樟论文_芶琳,王春薇,倪苏,钟宣伯

导读:本文包含了毛豹皮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苗木,树种,生理,水涝,多用途,白粉病,成分。

毛豹皮樟论文文献综述

芶琳,王春薇,倪苏,钟宣伯[1](2016)在《毛豹皮樟叶水提物的活性成分及其清除亚硝酸钠和阻断亚硝胺合成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亚硝酸盐在食材、食品加工和食品储存过程中普遍存在,它是亚硝基化合物合成的前体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亚硝酸盐极易转化为亚硝胺,二者均可致癌[1-2],因此,清除亚硝酸盐和阻断亚硝胺合成对于预防和控制癌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关于清除亚硝酸盐和阻断亚硝胺合成的研究已有较多报道,一些植物含有的天然活性成分,如植物中所含的(本文来源于《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朱小茜,徐忠东,李玲[2](2013)在《毛豹皮樟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对毛豹皮樟的生物学特征、繁殖方式、保健功能、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概述,同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毛豹皮樟资源的研究提供必要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合肥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朱小茜[3](2013)在《毛豹皮樟组织培养过程中褐化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降低毛豹皮樟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的褐变程度,提高增殖系数,试验对其不同的外植体(顶芽、叶片、带腋芽的茎段)、不同的基本培养基和不同的抗褐化剂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毛豹皮樟不同的外植体褐化率不同,其中带腋芽的茎段褐化率最低,30d时为72%;1/3MS基本培养基中的带腋芽茎段褐化率最低;维生素C与活性炭对外植体褐变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在1/3MS基本培养基中添加0.8g/L的活性炭时外植体褐化率最低,仅为12%,增殖系数为4.5。(本文来源于《安徽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范川,李贤伟,张健,荣丽,喻晓钢[4](2009)在《毛豹皮樟4个品种幼苗对水涝胁迫的生理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人为水涝胁迫以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式研究了毛豹皮樟4个品种幼苗的生理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品种对于SOD活性及其MDA含量有显着性影响,对于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则无显着性影响;水涝胁迫对SOD活性和叶绿素含量有显着性影响,但对其他几个指标则无显着性影响;水涝胁迫过程中MDA呈上升趋势,Chl.(a+b)呈"升-降"趋势,SOD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基本上无明显变化,可溶性蛋白总体呈下降趋势;这5个指标中只有SOD是品种和水涝胁迫均对其有显着性影响的指标,因此它是毛豹皮樟耐涝性测定的最好指标。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综合评判得出,4个品种耐涝性强弱为8号>6号>12号>38号;SOD与毛豹皮樟抗涝性有极强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6期)

范川,李贤伟,蒲永波[5](2009)在《4个毛豹皮樟品种苗木耐涝性综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4个毛豹皮樟品种苗木进行人工水涝胁迫,测定的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可溶性糖、叶绿素、SOD等5个指标以SPSS软件作为工具,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毛豹皮樟4个品种的耐涝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耐涝性最强的是8号,其余依次为6号、12号,耐涝性最弱的是38号,这和毛豹皮樟的实际表现相符,同时,回归方程经检验精度都在98%以上,可以用于毛豹皮樟耐涝性评价。(本文来源于《林业实用技术》期刊2009年04期)

范川,李贤伟[6](2009)在《毛豹皮樟苗木耐涝性评价指标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毛豹皮樟4个品种在人为水涝胁迫下测定其叶片的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可溶性糖、SOD、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涝害处理对SOD有显着影响,对叶绿素有极显着影响;品种对SOD有显着影响,对MDA有极显着影响;涝害和品种对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均没有显着影响,而对SOD则有显着影响。经主成分分析SOD与耐涝性有较好的相关性(R2=0.99563),SOD对毛豹皮樟耐涝性评价经检验精度都在98%以上。因此SOD可以作为毛豹皮樟耐涝性评价指标。(本文来源于《福建林业科技》期刊2009年01期)

范川,李贤伟,张健,潘燕,王敬[7](2009)在《毛豹皮樟苗木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模拟自然降温研究了4个品种(6号、8号、12号、38号)毛豹皮樟苗木对寒害的生理响应的结果表明:叶片电导率、丙二醛和可溶性糖随着处理温度的下降逐渐上升;8号过氧化物酶活性随着温度的下降,活性逐渐上升,12号、6号在处理初期活性先有小幅度的降低,随后才逐渐上升,但38号却是随着温度的降低活性一直在下降;12号、38号过氧化氢酶活性在处理过程中一直上升,6号、8号则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脯氨酸则在处理过程中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通过主成分分析,根据综合值大小得出4个品种的抗寒性强弱为12号>6号>8号>38号。电导率、过氧化物酶、脯氨酸、可溶性糖与毛豹皮樟抗寒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0.993、0.824、0.950,经方差分析毛豹皮樟的CAT、POD活性及SS、MDA含量在处理温度及品种间都有显着性的差异,均可以作为毛豹皮樟抗寒性评价的指标。(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期刊2009年01期)

范川,李贤伟[8](2008)在《4个毛豹皮樟品种苗木抗寒性综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4个毛豹皮樟品种苗木进行人工低温胁迫试验,测定叶片的电导率(EC)、丙二醛(MDA)、可溶性糖(SS)、脯氨酸(Por)、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6个指标,以SPSS软件作为工具,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毛豹皮樟4个品种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抗寒性最强的是12号,其余依次为6号、8号,抗寒性最弱的是38号,这和毛豹皮樟的实际表现相符;同时,回归方程(Y=-292.847+1.009X2)经检验精度都在98%以上,可以用于毛豹皮樟抗寒性评价。(本文来源于《福建林业科技》期刊2008年04期)

朱莲,刘应高,李贤伟,朱天辉[9](2008)在《毛豹皮樟感染白粉病菌后生理生化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测定了毛豹皮樟(老鹰茶)不同品种受白粉病菌侵染后在各感病时期多个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及与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毛豹皮樟受白粉病菌侵染后,植株体内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比活性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与白粉病抗性呈正相关;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则与抗病性呈负相关;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感病期间病叶均低于健康叶,而且均在感病末期时降幅达最大,但各品种间变化差异不大。(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李俊,张健[10](2005)在《毛豹皮樟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毛豹皮樟的饮用价值、保健功能、经济效益、观赏价值、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概述,同时对该植物研究中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毛豹皮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提供必要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02期)

毛豹皮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笔者对毛豹皮樟的生物学特征、繁殖方式、保健功能、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概述,同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毛豹皮樟资源的研究提供必要的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毛豹皮樟论文参考文献

[1].芶琳,王春薇,倪苏,钟宣伯.毛豹皮樟叶水提物的活性成分及其清除亚硝酸钠和阻断亚硝胺合成的作用[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6

[2].朱小茜,徐忠东,李玲.毛豹皮樟的研究进展[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3

[3].朱小茜.毛豹皮樟组织培养过程中褐化控制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3

[4].范川,李贤伟,张健,荣丽,喻晓钢.毛豹皮樟4个品种幼苗对水涝胁迫的生理响应[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

[5].范川,李贤伟,蒲永波.4个毛豹皮樟品种苗木耐涝性综合评价[J].林业实用技术.2009

[6].范川,李贤伟.毛豹皮樟苗木耐涝性评价指标筛选[J].福建林业科技.2009

[7].范川,李贤伟,张健,潘燕,王敬.毛豹皮樟苗木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J].林业科技.2009

[8].范川,李贤伟.4个毛豹皮樟品种苗木抗寒性综合评价[J].福建林业科技.2008

[9].朱莲,刘应高,李贤伟,朱天辉.毛豹皮樟感染白粉病菌后生理生化的变化[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8

[10].李俊,张健.毛豹皮樟的研究进展[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5

论文知识图

引物OPR-1对毛豹皮樟不同模板DN...2-3移栽成功的毛豹皮樟植株2-1毛豹皮樟的植物形态a....2-7余沟村附近山上的野生毛豹皮樟不同抗褐化剂处理带腋芽茎段的褐化和生...预变性温度对毛豹皮樟RAPD扩增效...

标签:;  ;  ;  ;  ;  ;  ;  

毛豹皮樟论文_芶琳,王春薇,倪苏,钟宣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