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变频起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起动器,位置,传感器,同步电动机,开环,拓扑,转子。
变频起动论文文献综述
胡静,简优宗,杨合民,吴伟亮[1](2018)在《大型调相机静止变频起动系统的顺控逻辑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清洁能源/能源基地的建设、特高压直流的快速发展,投入同步调相机以改善电网功率因数,提升电网电压水平。而调相机静止变频起动系统投入,需要与机组、励磁、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DCS)等系统实现无缝配合,这就需要验证调相机静止变频起动系统与其他二次关键控制设备、同期装置的功能及一二次设备间配合的效果。本文通过世界首台300Mvar调相机在国家电网扎鲁特±800kV换流站的现场调试情况,介绍了调相机静止变频起动系统和机组、DCS、励磁等系统的顺控设计思路和控制策略,并通过现场投运后的结果,验证了顺控逻辑策略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电气技术》期刊2018年09期)
王德顺,姬联涛,杨波,吴福保[2](2018)在《基于RTDS的重型燃机静止变频起动控制半实物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重型燃机静止变频起动控制方法,并结合同步电动机的电压、磁链方程,对无位置传感器转子位置检测技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宽速度范围的无位置传感器转子检测技术,包括静止位置检测。基于RTDS的半实物试验平台,建立了重型燃机机组静止起动控制系统试验模型,对重型燃机静止起动控制算法及数学模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实际转速按给定的重型燃机机组转速要求运行,实现了重型燃机的静止起动,证明了在重型燃机机组静止起动控制中,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控制方法。(本文来源于《电气应用》期刊2018年11期)
邵燕秋,邵宜祥,王小红,杨合民,简优宗[3](2016)在《静止变频起动器低频阶段起动控制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抽水蓄能机组和燃气轮机组一般采用静止变频起动方式。在静止变频起动的低频阶段,机端电压很小且畸变严重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研究了一种基于机组起动恒加速度的开环控制方法。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PSCAD和RTDS仿真,并在动模实验平台上进行了动模实验,证明了该方法在理论上是正确的,在工程上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电气技术》期刊2016年07期)
邵燕秋,邵宜祥,王小红,杨合民,简优宗[4](2016)在《静止变频起动器中逆变桥晶闸管换相方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静止变频起动器(Static Frequency Converter,SFC)是专门用于大型同步电动机的变频起动装置。本文基于燃气轮机组静止变频启动系统,对逆变桥晶闸管的脉冲换相和自然换相这两种换相方式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通过PSCAD仿真验证了两种换相方法的理论可行性,最后在动模实验平台上进行了动模实验验证。该换相方法原理简单,操作可行。(本文来源于《电气技术》期刊2016年06期)
王盼[5](2016)在《大功率同步电机SFC静止变频起动系统的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功率同步电机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广泛,但是存在起动困难和起动电流冲击大的问题,目前多采用国外进口的SFC静止变频设备起动。本文致力于大功率同步电机的SFC静止变频起动的研究,主要研究了 SFC静止变频装置的不同拓扑结构,实现了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起动和极小电流冲击并网,为大功率同步电机SFC静止变频起动国产化作铺垫。论文分析了 SFC静止变频器的基本原理,包括换流过程、换流剩余角数学模型和基本关系式等。然后重点研究了高-高6/6、高-低-高12/12、高-低-高12/6叁种拓扑结构,从仿真和实验两方面对其进行谐波分析,并比较了各自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对某抽水蓄能电站机组的SFC静止变频起动装置进行工程改造。论文研究了 SFC静止变频起动的无位置传感器的控制方法。电机静止时采用突加励磁的方法来判断电机的初始位置,低速阶段采用转子信号注入的方法检测转子位置,高速阶段采用反电势的过零检测方法得到转子位置。当电机逐渐加速到额定转速后,通过调节电机的反电势,使其与电网电压的幅值、相位和频率基本一致,实现同步电机的无冲击并网。通过实验,验证了 SFC静止变频起动控制方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试验中选择TMS320F2812型DSP处理器作为主控芯片,实现了电机无位置传感器的变频起动,整个起动过程平稳可靠,并实现了同步电机的无冲击并网,最终在空载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同步电机带载起动试验。(本文来源于《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期刊2016-05-01)
潘世华,黄志刚[6](2016)在《同步电动机变频起动装置的应用及典型故障案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某烧结厂两台主排风机容量大,分别由两台大容量同步电动机驱动。一套交直交电流型变频装置分别起动两台主排风机,当加速到同步速后,通过同步并网装置调整后,同步电动机几乎无冲击切换到工频运行。介绍了同步电动机负载换相变频起动装置的换流原理,主回路结构,详细介绍变频起动过程中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协调控制;在从变频向工频切换过程中,整步并网装置的控制方法,并结合几个典型故障案例,介绍了同步电动机变频起动装置故障处理的思路及方法。(本文来源于《宝钢技术》期刊2016年02期)
邵燕秋,邵宜祥,武强,简优宗[7](2016)在《燃气轮机组静止变频起动时转子初始位置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发电机机组向大容量方向发展,为避免机组起动过程中对电网和机组本身造成冲击,静止变频起动系统目前已开始应用于大型同步电机的变频起动领域。本文基于燃气轮机组静止变频起动系统,分析了电机转子在不安装位置传感器的情况下,如何通过电气检测方法计算转子初始位置。该方法操作简单且方便可靠,已经在动模实验平台上得到验证。(本文来源于《电气技术》期刊2016年03期)
莫文华[8](2015)在《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静止变频起动设备调试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静止可控硅变频启动装置(SFC)的配置特点及主要组成设备,详细研究了系统调试与SFC启动机组的过程,以及SFC拖动高水头、高转速机组的特性试验,以期为同类型电站提供参考借鉴。(本文来源于《安装》期刊2015年12期)
李建设[9](2015)在《变频起动器在主井皮带双机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变频起动器的工作原理和双机同步原理,将变频起动器首次应用于煤矿井下皮带的双机同步系统,工程实践应用表明变频起动器非常适合应用于矿山等行业中的带式输出机设备,同时也适用于需要多机同步的应用场合。(本文来源于《煤矿现代化》期刊2015年06期)
安有法[10](2015)在《变频起动器在煤矿井下皮带运输机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就变频起动器应用于煤矿井下皮带传输机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包括变频起动器的基本参数、结构、控制原理、运行方式,以及在煤矿井下皮带传输系统中应用变频起动器的优势等。以期提高煤矿井下皮带传输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能。(本文来源于《机械管理开发》期刊2015年08期)
变频起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提出了一种重型燃机静止变频起动控制方法,并结合同步电动机的电压、磁链方程,对无位置传感器转子位置检测技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宽速度范围的无位置传感器转子检测技术,包括静止位置检测。基于RTDS的半实物试验平台,建立了重型燃机机组静止起动控制系统试验模型,对重型燃机静止起动控制算法及数学模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实际转速按给定的重型燃机机组转速要求运行,实现了重型燃机的静止起动,证明了在重型燃机机组静止起动控制中,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控制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变频起动论文参考文献
[1].胡静,简优宗,杨合民,吴伟亮.大型调相机静止变频起动系统的顺控逻辑策略[J].电气技术.2018
[2].王德顺,姬联涛,杨波,吴福保.基于RTDS的重型燃机静止变频起动控制半实物试验[J].电气应用.2018
[3].邵燕秋,邵宜祥,王小红,杨合民,简优宗.静止变频起动器低频阶段起动控制方法的研究[J].电气技术.2016
[4].邵燕秋,邵宜祥,王小红,杨合民,简优宗.静止变频起动器中逆变桥晶闸管换相方式的研究[J].电气技术.2016
[5].王盼.大功率同步电机SFC静止变频起动系统的研究及应用[D].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2016
[6].潘世华,黄志刚.同步电动机变频起动装置的应用及典型故障案例[J].宝钢技术.2016
[7].邵燕秋,邵宜祥,武强,简优宗.燃气轮机组静止变频起动时转子初始位置检测[J].电气技术.2016
[8].莫文华.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静止变频起动设备调试技术[J].安装.2015
[9].李建设.变频起动器在主井皮带双机系统中的应用[J].煤矿现代化.2015
[10].安有法.变频起动器在煤矿井下皮带运输机的应用[J].机械管理开发.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