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水分入渗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入渗,水分,电导率,黏土,土壤,制度,论文。
水分入渗率论文文献综述
王辅强,霍进臣[1](2007)在《种植制度对黏土水分入渗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测定多年生(PC)和一年生(AC)植物对土壤水分入渗率的影响,韩国土壤学家W.K.Jung等在美国密苏里州Centralia北部进行了种植制度对黏土水分入渗率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种植12 a后,PC比AC明显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和稳定性团聚体含量,PC的初始含水量和电导率比AC低,而水分入渗率较高。干草作物处理与AC各处理及PC其他处理相比,显着提高了水分入渗率,初始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含量与水分入渗参数呈显着正相关,土壤电导率与通过饱和导水率估测的入渗量呈正相关。(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应用技术》期刊2007年05期)
姚建中[2](1991)在《红壤水分入渗率和累积入渗量的确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土壤水分累积入渗量(I)和入渗率(f)的定义,推导出I和f随土壤湿润范围变化的方程.该方程可用于确定土壤达到某一入渗范围所需的灌水量或据一定灌水量来预测土壤湿润范围.供试红壤的土柱实验结果表明,按方程所得的计算值与实际观察值是相符的.红壤孔隙度和初始含水量对水分累积入渗量和入渗率影响都较大;而红壤质地对I值的影响不明显,对f值的影响却较大.(本文来源于《土壤通报》期刊1991年S1期)
水分入渗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根据土壤水分累积入渗量(I)和入渗率(f)的定义,推导出I和f随土壤湿润范围变化的方程.该方程可用于确定土壤达到某一入渗范围所需的灌水量或据一定灌水量来预测土壤湿润范围.供试红壤的土柱实验结果表明,按方程所得的计算值与实际观察值是相符的.红壤孔隙度和初始含水量对水分累积入渗量和入渗率影响都较大;而红壤质地对I值的影响不明显,对f值的影响却较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分入渗率论文参考文献
[1].王辅强,霍进臣.种植制度对黏土水分入渗率的影响[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7
[2].姚建中.红壤水分入渗率和累积入渗量的确定[J].土壤通报.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