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自然流产论文_杨美霞,贺帅,赵紫薇,陈晶,郝奋

导读:本文包含了早期自然流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自然,维生素,基因组,因素,病因,基因芯片,危险。

早期自然流产论文文献综述

杨美霞,贺帅,赵紫薇,陈晶,郝奋[1](2019)在《Toll样受体4/髓样分化蛋白88在早期自然流产母-胎界面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蛋白88(MyD88)与早期自然流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0例正常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对30例早期自然流产患者(流产组)母-胎界面的蜕膜和绒毛组织中TLR4、MyD88蛋白表达进行定位观察,采用RT-PCR技术对其TLR4和MyD88mRNA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TLR4和MyD88蛋白在流产组和对照组的绒毛及蜕膜组织中均有表达,定位表达于绒毛滋养层细胞、蜕膜细胞的细胞质内,阳性反应强弱不等。RT-PCR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在绒毛组织中,流产组TLR4 mRNA、MyD88 mRNA的表达显着高于对照组;在蜕膜组织中,流产组TLR4 mRNA、MyD88 mRNA的表达显着高于对照组。流产组绒毛和蜕膜组织中TLR4与MyD88的表达均呈正相关。结论:TLR4和MyD88可能参与早期自然流产的病理过程,且TLR4可能通过MyD88信号途径参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本文来源于《解剖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惠凌云,斌利,侯伟,闫晓婷,张烨[2](2019)在《妊娠期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早期自然流产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早期妊娠妇女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自然流产的相关性,为早期自然流产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方法收集2014年4月-2016年8月该院收治的39例早期自然流产妇女(自然流产组)和42例正常早期妊娠妇女(正常早期妊娠组)的血清,排除已知的导致自然流产的因素,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 [25-(OH) D]、孕酮、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正常早期妊娠组妇女血清25-(OH) D水平(37. 52±16. 98μg/L)明显高于自然流产组妇女(29. 16±17. 0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207,P<0. 05);血清孕酮、β-hCG水平也明显高于自然流产组妇女(均P<0. 05);相关及回归分析均显示,正常早期妊娠组妇女血清25-(OH) D水平与自然流产组呈明显负相关(r=-0. 241,P=0. 030;β=-0. 029,P=0. 033)。血清25-(OH) D水平与孕酮、β-hCG水平无相关性。结论早期自然流产妇女血清维生素D明显降低,维生素D不足可能使早期自然流产风险增加。(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保健》期刊2019年15期)

周夏伶,何伟,陈会霞,张靖雪[3](2019)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早期自然流产发生情况及与其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早期自然流产发生情况及与其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120例,根据是否出现早期自然流产分为早期自然流产组和未发生早期自然流产组。分析影响多囊卵巢综合征早期自然流产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2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发生早期自然流产67例(55.83%),未发生早期自然流产53例(44.17%)。家族史(母亲月经异常史)、体质量指数、平均月经周期、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是影响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早期自然流产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早期自然流产发生率较高,与家族史、体质量指数、平均月经周期、FSH、LH、T水平相关。(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李燕,刘丹,彭向杰,黄川,袁小波[4](2019)在《516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孕妇发生早期自然流产的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孕妇早期自然流产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早期自然流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3月湖南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生殖中心收治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早期自然流产孕妇516例作为病例组,另选择同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未发生早期自然流产的正常分娩孕妇51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怀孕状况、生活习惯、胚胎移植时的相关指标、激素水平、心理状况及男性因素,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孕妇发生早期自然流产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孕妇的年龄、体质量指数、不孕年限、不孕类型、输卵管因素、子宫内膜异位症、焦虑状况、抑郁状况、移植胚胎的周期类型、胚胎移植时宫内膜厚度、移植优胚的数目、获卵泡数、宫内孕囊数、Gn使用量、基础FSH、FSH/LH比值、男性精子活动率及精子DNA碎片指数与早期自然流产发生有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长、子宫内膜异位症、焦虑状况、移植胚胎属于新鲜周期、胚胎移植时宫内膜厚度薄、FSH/LH比值及精子DNA碎片指数高是发生早期自然流产的危险因素,而宫内孕囊数增加是保护因素。结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孕妇年龄大、子宫内膜异位症、焦虑、移植胚胎属于新鲜周期、胚胎移植时宫内膜厚度薄、FSH/LH比值及精子DNA碎片指数升高可增加早期自然流产的风险。(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陈萍[5](2019)在《孕早期自然流产病人内分泌学因素分析及临床干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内分泌学因素与孕早期自然流产之间的关系,同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问题的解决。方法:按照内分泌学因素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孕早期自然流产患者60例,将其分组为AB两组实施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其中接受常规治疗的为B组(n=29例),接受对症治疗的则为A组(n=31例),并对两组经过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生殖道异常、宫腔粘黏、黄体功能异常等患者出现孕早期自然流产的主要原因,而A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3.55%显着高于B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72.41%(P<0.05)。结论:生殖道异常、宫腔粘黏、黄体功能异常等患者出现孕早期自然流产的主要原因,因此对患者实施对症治疗,对于患者疾病问题的改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治疗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9年09期)

马韵翼[6](2019)在《孕早期自然流产组织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与目的孕早期自然流产(spontaneous abortion,SA)是临床上常见的异常妊娠疾病。反复发生的孕早期自然流产会给女性及家庭带来困扰。临床上孕早期自然流产约占确诊妊娠总数的15%,且发生率逐年上升。孕早期自然流产的病因包括染色体因素、子宫因素、内分泌因素、免疫因素、感染因素、子宫动脉血流因素、环境因素、精子因素、不明原因的孕早期自然流产,其中最主要病因为胚胎染色体异常。大部分存在染色体异常的胚胎难以存活至出生,而存活到出生的胚胎,可能在短期内死亡,或存在严重的遗传缺陷,严重影响患儿健康和生活质量,前一次怀孕的核型是否正常是随后流产风险的一个预测因素。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_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CGH)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高效分子核型分析技术,其优势在于无需细胞培养可直接对样本DNA进行检测,具有高分辨率、高通量、高准确性,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就能对全基因组的染色体非平衡变异进行检测,从而发现传统核型分析难以检出的亚显微结构的拷贝数变异,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可以通过对样本进行全基因组扫描,进行覆盖全基因组的检测,解析出详细的基因图谱,检测染色体的小片段的重复、缺失,具有更高的精准性。对孕早期自然流产的胚胎进行遗传学病因检测分析,并对导致本次染色体异常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对于合理指导下一次妊娠,降低复发流产风险,及预防出生遗传缺陷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应用aCGH技术和NGS技术对孕早期自然流产胚胎进行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检测的研究仍较少,对不同类型的染色体异常在各染色体的分布情况的统计分析不多,并缺少对于孕妇年龄因素与流产胚胎基因组CNV的相关性分析。本研究旨在应用aCGH技术及NGS技术对孕早期自然流产胚胎组织的基因组CNV进行检测,从不同类型的CNV在各染色体的分布情况、孕妇年龄与不同类型CNV发生的相关性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索孕早期自然流产胚胎基因组CNV的分布特点,孕妇年龄对胚胎基因组CNV发生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孕早期自然流产遗传学病因提供更多的数据分析及理论依据。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研究收集了2015年12月~2019年3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并确诊为孕早期自然流产的胚胎,共获得样本554例,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分析样本433例(2015年12月~2018年12月),应用二代测序技术分析的样本121例(包括2019年1月预实验30例,及2月~3月样本91例)。所有参与的孕妇及配偶均已签署知情同意,本研究经河南省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实验方法:临床确诊的孕早期自然流产患者在门诊行人工流产术负压吸引器无菌吸取绒毛组织5_15mg,浸泡于装有无菌PBS的离心管内,组织切成小块,放入1.5毫升无RNas的微量离心管中,提取组织全基因组DNA,使用NanoDrop 2000对样品DNA进行定量及质量控制,样品DNA限制性消化。基于微阵列芯片的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_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CGH)分析:基因组DNA 400 ng,使用SurePrint G3 Human CGH Microarray Kit,8x60K G4450A(美国Agilent公司)芯片进行酶切、Cy5_dUTP和Cy3_dUTP标记、纯化、杂交、洗片等步骤。然后,应用SureScan Microarray Scanner扫描系统对芯片的探针信号进行扫描,Agilent CytoGenomics 2.9软件对扫描结果进行分析。NGS:提取流产组织全基因组DNA,用高通量测序文库构建DNA纯化试剂盒(磁珠法)(贝瑞和康)对组织基因组DNA纯化,采用Qubit ds DNAHS assay kit对样品DNA进行定量,构建CNV文库,以Real_Time PCR System(Thermo Fisher Scientific美国)进行荧光定量PCR,使用NextSeq CN500基因测序仪对样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与目前常用的国际基因组与表型公共数据库进行检索判读。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1.染色体异常检出情况554例孕早期自然流产组织共检测到存在染色体异常的流产组织337例,总体异常检出率60.83%,存在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组织有238例(42.96%),存在染色体结构异常的有99例(17.87%)。aCGH技术检测流产组织433例,检测到200kb以上基因组CNV共计259例,异常检出率59.82%,染色体数目异常180例占所有染色体异常的69.50%,染色体结构异常79例,占所有染色体异常的30.50%。NGS技术检测流产组织121例,检测到100kb以上的基因组CNV共计78例,异常检出率64.46%,存在染色体数目异常的样本有58例,占所有染色体异常的74.36%。存在染色体结构异常的有200例,占所有染色体异常的25.64%。2.染色体异常分布情况554例染色体异常涉及所有染色体,染色体异常类型以叁体型发生率最高,占所有染色体异常的58.75%,叁体型异常中有以16_叁体发生率最高,占所有叁体型染色体异常的26.77%。单体型异常以X_单体最多,占所有染色体异常的19.32%。染色体结构异常中,15号染色体结构异常的发生率最高,共计16例,占所有染色体异常的6.72%。aCGH检测到的染色体结构异常多发生于15号染色体共14例,占所有染色体异常的5.41%。NGS检测到染色体结构异常在各染色体的分布以11号、18号及22号染色体较多。3.孕妇年龄与孕早期自然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554例孕早期自然流产组织中,不同阶段孕妇年龄的流产胚胎染色体数目异常发生率随着孕妇年龄的增加呈递增趋势,染色体结构异常发生率与孕妇年龄未体现明显相关性。我们分别对aCH技术及NGS技术所检测到的染色体异常与随着孕妇年龄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数据均提示,孕早期自然流产组织染色体数目异常的检出率逐渐增加,而染色体结构异常发生率并未随孕妇年龄的增加呈明显递增趋势。结论1.染色体数目异常是导致孕早期自然流产的最主要原因,染色体结构异常是孕早期自然流产发生的重要因素。2.孕早期自然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主要发生在15、16、22及X染色体,。3.孕妇年龄与胚胎染色体数目异常发生率呈正相关,而与染色体结构异常的发生率相关性不明显。(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4-01)

王菊,刘娜,周玉侠[7](2019)在《基因芯片技术在早期自然流产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基因芯片技术在早期自然流产病因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择120例早期自然流产患者,取绒毛,提取DNA,进行基因芯片检测。结果 120例流产组织基因芯片检测均成功,其结果分为染色体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结果正常53例,异常64例,检出异常率53.3%,临床意义不明2.5%。在64例染色体异常中,染色体数目异常59例,占92.2%,其中叁倍体4例。染色体结构异常共5例,明确致病,临床意义不明3例。结论基因芯片技术可作为一项快速、准确的早期自然流产病因诊断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陈一红[8](2019)在《病因分析和预防性治疗在复发性早期自然流产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病因分析与预防性治疗在复发性早期自然流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复发性早期流产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免疫学、内分泌检查、B超以及染色体分析,并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性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夫妻外周血染色体核型正常,56例(68.29%)患者存在内分泌异常,27例(32.93%)患者存在免疫学异常,17例(20.73%)患者存在生殖道感染,7例(8.54%)患者存在生殖道疾病,10例(12.20%)患者丈夫精液异常,6例(7.32%)患者原因不明。结论:复发性早期流产影响因素较多,多数患者多种因素同时存在,免疫因素、内分泌因素、感染性疾病以及丈夫精液异常等因素均可导致复发性早期流产,在系统筛查病因分析后实施预防性治疗价值明显。(本文来源于《吉林医学》期刊2019年03期)

胡瑾[9](2019)在《孕早期妇女的自然流产状况与维生素A、E营养状况的关系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孕早期妇女的自然流产状况与维生素A、E(VitA,VitE)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孕早期孕妇100例,将20~30岁间50例孕妇设为青年组,再将其中25例出现流产先兆孕妇设为研究A组,其余25例无流产先兆设为对照A组;将31~40岁间50例设为中年组,并根据有无流产先兆分为研究B组与对照B组,对比四组VitA、VitE水平。结果研究A、B组中VitA、VitE及孕酮、HC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A、B两组,且青年组VitA异常率明显低于中年组(P<0.05);两组VitE异常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孕早期自然流产产妇VitA、VitE水平将明显降低,通过检测其VitA、VitE水平可有效提高自然流产检出率。(本文来源于《海峡药学》期刊2019年03期)

卞艳焕,卞艳丽,卫爱武[10](2019)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早期反复自然流产30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早期反复自然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早期反复自然流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保胎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及参附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胚胎发育情况及同期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水平。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3. 33%,观察组有效率为83. 33%,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胚胎发育改善情况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胚胎改善情况略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保胎成功18例,观察组保胎成功22例。两组保胎成功患者治疗后血β-HCG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参附注射液能改善早期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先兆流产症状,促进胚胎发育。(本文来源于《河南中医》期刊2019年02期)

早期自然流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早期妊娠妇女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自然流产的相关性,为早期自然流产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方法收集2014年4月-2016年8月该院收治的39例早期自然流产妇女(自然流产组)和42例正常早期妊娠妇女(正常早期妊娠组)的血清,排除已知的导致自然流产的因素,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 [25-(OH) D]、孕酮、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正常早期妊娠组妇女血清25-(OH) D水平(37. 52±16. 98μg/L)明显高于自然流产组妇女(29. 16±17. 0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207,P<0. 05);血清孕酮、β-hCG水平也明显高于自然流产组妇女(均P<0. 05);相关及回归分析均显示,正常早期妊娠组妇女血清25-(OH) D水平与自然流产组呈明显负相关(r=-0. 241,P=0. 030;β=-0. 029,P=0. 033)。血清25-(OH) D水平与孕酮、β-hCG水平无相关性。结论早期自然流产妇女血清维生素D明显降低,维生素D不足可能使早期自然流产风险增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早期自然流产论文参考文献

[1].杨美霞,贺帅,赵紫薇,陈晶,郝奋.Toll样受体4/髓样分化蛋白88在早期自然流产母-胎界面的表达[J].解剖学杂志.2019

[2].惠凌云,斌利,侯伟,闫晓婷,张烨.妊娠期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早期自然流产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9

[3].周夏伶,何伟,陈会霞,张靖雪.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早期自然流产发生情况及与其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9

[4].李燕,刘丹,彭向杰,黄川,袁小波.516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孕妇发生早期自然流产的危险因素分析[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9

[5].陈萍.孕早期自然流产病人内分泌学因素分析及临床干预研究[J].人人健康.2019

[6].马韵翼.孕早期自然流产组织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分析[D].郑州大学.2019

[7].王菊,刘娜,周玉侠.基因芯片技术在早期自然流产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9

[8].陈一红.病因分析和预防性治疗在复发性早期自然流产中的价值[J].吉林医学.2019

[9].胡瑾.孕早期妇女的自然流产状况与维生素A、E营养状况的关系探讨[J].海峡药学.2019

[10].卞艳焕,卞艳丽,卫爱武.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早期反复自然流产30例[J].河南中医.2019

论文知识图

实验组IGF-Ⅱ和MMP-9的PCR扩增曲线对照组IGF-Ⅱ和MMP-9的PCR扩增曲线早期自然流产组绒毛组织形态学结...蜕膜组织HE染色(A:正常妊娠;B:早期自然流产绒毛IGF-Ⅱ表达(×200)正常早期妊娠妇女(A)和早期自然流产

标签:;  ;  ;  ;  ;  ;  ;  

早期自然流产论文_杨美霞,贺帅,赵紫薇,陈晶,郝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