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席夫碱卟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线性光学,Z-scan技术,光谱表征,席夫碱-卟啉
席夫碱卟啉论文文献综述
孙丽萍[1](2014)在《席夫碱—卟啉的合成及其叁阶光学非线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线性光学理论已经相当成熟,但是由于新材料的不断涌现,科研工作者从未停止寻找性质优良的非线性光学材料的步伐。而有机材料,由于结构易于剪裁,性质可调谐等优势,成为研究热点。通过提高材料的叁阶非线性性能,可将其应用于光电材料、光限幅器件等领域。卟啉材料由于中心具有大π共轭结构,产生电子离域作用,因此表现出优良的非线性光学特性。而席夫碱中的-C=N-赋予了它很强的分子内电荷转移特性,因此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文中将席夫碱结构连于卟啉外端,研究卟啉的叁阶光学非线性性质能否得到增强。本文提出四种带不同取代基的内消旋四对位席夫碱取代苯基卟啉,研究内容包括合成过程、结构表征、纳秒Z-scan技术测量非线性光学系数、光限幅测试等。首先借助高斯软件,对四种席夫碱-卟啉分子结构进行优化,通过建立相关模型,得到最高电子占据轨道和最低电子未占据轨道电子云分布、前线分子轨道能隙、二面角等信息,从这些特性可初步窥见席夫碱-卟啉比普通卟啉具有更好的共轭性,由此可预测席夫碱-卟啉具有较好的叁阶光学非线性性能。然后制备样品:通过研究催化剂、酸、反应时间、加入反应物的顺序等因素对卟啉产量的影响,得到最佳实验条件,这为席夫碱-卟啉的合成提供一定的方法参照。然后采用多种表征手段,包括紫外可见吸收谱、傅里叶红外光谱、液相联机质谱、荧光谱等,为证明席夫碱-卟啉的合成提供证据。通过不同能量下的纳秒Z-scan实验,探测不同样品的叁阶有效非线性折射系数以及有效非线性吸收系数,并进一步计算分子的二阶超极化率。结合量子化学计算结果,并与普通卟啉、其他非线性光学材料进行对比,进一步从实验上证实了席夫碱-卟啉具有更强的叁阶非线性光学性质。将四种带不同取代基的席夫碱-卟啉进行对比,发现带氰基的席夫碱-卟啉二阶超极化率最大。光限幅测试的实验结果表现出响应灵敏、阈值低等特点,席夫碱-卟啉被认为是制作光限幅器件的优良材料。(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4-06-01)
武晓博[2](2014)在《席夫碱卟啉—蒽醌二元化合物的合成与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人类非自然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采用高效低毒的药物根治恶性肿瘤是医学界所期望实现的目标。蒽醌类化合物是临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能够对多种肿瘤细胞产生有效抑制,但缺乏选择性,毒副作用强烈。卟啉类物质对肿瘤组织具有特殊亲和力,能够于肿瘤组织中浓集并滞留。本论文结合二者的特点,设计合成了五种具有席夫碱结构的卟啉-蒽醌二元化合物,以期该类药物能兼具二者的优势,即对肿瘤组织产生特异性杀伤。具体内容如下:1.采用Adler法,以丙酸为溶剂,140℃下回流反应0.5-1h,合成了5,10,15,20-四(-R)卟啉(R=苯基,4-甲基苯基,4-甲氧基苯基,3,4-二甲基苯基,3,5-二甲氧基苯基)。通过Vilsmeier反应制备得到五种β位(2位)甲酰化的卟啉前体。将五种β位甲酰化的卟啉前体分别与1-氨基蒽醌在氮气保护下于氯仿中回流3-6h,制备得到五种席夫碱卟啉-蒽醌二元化合物。2.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元素分析对五种席夫碱卟啉-蒽醌二元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确定其结构。紫外-可见光谱数据显示五种席夫碱化合物在420-440nm区域有一个较强的Soret带吸收峰,在520-670nm处有四个较弱的Q带吸收峰,且在260nm附近有一个较强的吸收峰,化合物不仅具有卟啉的特征吸收峰,也具有蒽醌的特征吸收峰,说明化合物同时具有二者的结构。红外数据显示五种化合物在3450cm-1附近出现了卟啉的N-H振动频率,1430cm-1附近出现了吡咯环的C=N振动频率,在1650cm-1附近出现了C=O的振动频率,并且在1580cm-1附近出现了席夫碱C=N的振动频率,表明卟啉与蒽醌形成了席夫碱结构。核磁共振波谱及元素分析也证明了目标产物的生成。3.采用荧光光谱法初步研究了系列席夫碱卟啉-蒽醌二元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发现席夫碱卟啉-蒽醌二元化合物对BSA有较好的荧光猝灭作用,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发生了非辐射能量转移,说明二者可能发生结合生成了复合物,表明席夫碱卟啉-蒽醌二元化合物有望成为抗肿瘤药物,其药物活性测试有待后续的工作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4-05-20)
秦琳琳[3](2013)在《系列不对称席夫碱卟啉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卟啉分子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可与多种金属配位,常用于制备功能分子材料和发光材料。席夫碱类化合物,其结构含有-C=N-双键,由于N原子的杂化轨道上具有孤对电子,具有较强的配位能力,而成为化学、材料、生物、药物等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且席夫碱合成相对比较容易,可以选择不同的醛或酮与氨基反应,从而合成出一系列的性质迥异、结构多变的席夫碱衍生物。本文通过合成出来的5,10-二(4-氨基苯基)-15,20-二苯基卟啉,与不同对位取代基的苯甲醛反应,通过缩合并与不同的金属盐配位,得到一系列不对称的席夫碱卟啉及其金属配合物。由于次取代基的引入,引起卟啉大环共轭电子效应变化,导致其光电性能变化。本论文探讨了系列不对称席夫碱卟啉及配合物的合成,并用光谱法对目的产物进行了探究。具体内容可分为以下几部分:第一章:综合论述了国内外卟啉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研究进展,并对卟啉的性质及应用研究作了介绍。第二章:Meso-四羧基苯基卟啉的合成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通过1H-NMR、 FT-IR、UV-Vis、EPR及荧光光谱(FL)对其进行表征。通过本部分的实验,掌握了卟啉类化合物合成及表征的基本方法,为后面卟啉类化合物的合成打下了基础。第叁章:主要介绍了5,10-二(4-氨基苯基)-15,20-二苯基卟啉的合成。先合成了meso-四苯基卟啉(TPP),再通过控制TPP及亚硝酸钠的物质的量之比及反应时间得到了主产物5,10-二(4-硝基苯基)-15,20-二苯基卟啉,然后在浓盐酸中用氯化亚锡还原得到了5,10-二(4-氨基苯基)-15,20-二苯基卟啉;并通过1H NMR、FT-IR、UV-Vis、EPR及荧光光谱FL对其进行表征。探讨了原料TPP及产物5,10-二(4-氨基苯基)-15,20-二苯基卟啉的各种光谱的差异。第四章:不对称席夫碱卟啉及其金属配合物的的合成。将5.10-二(4-氨基苯基)-15.20-二苯基卟啉与不同的对位取代苯甲醛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再与醋酸钴和醋酸锌反应,制得相应不对称席夫碱Zn卟啉和Co卟啉。对系列不对称席夫碱卟啉及其金属配合物进行了1H-NMR、FT-IR、UV-Vis及荧光光谱(FL)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系列席夫碱卟啉的光学特性。第五章:系列meso-四取代苯基卟啉衍生物伪光致变色引发的化学变色。卟啉配体在氯代烷溶液中,以紫外光(λ<360nm)照射后,颜色迅速发生了改变(粉红色→明亮的绿色),且在可见光辐照射(λ>500nm)或在室温漫散光下,溶液又可以逐渐从绿色恢复到粉红色。这种伪光致变色可以由加盐酸和有机碱来实现完全重现!本章选用H2TMPP作为典型的代表化合物,进行了详细讨论,解释这种变色机制,提出绿色卟啉发色团的分子构型属于H2TPP对于HX分子的识别结果。并讨论了H2TMPP对氯化氢分子的灵敏识别。(本文来源于《广东工业大学》期刊2013-04-01)
罗凯[4](2008)在《席夫碱卟啉的合成及其光谱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卟啉化合物由于具有较强红色荧光发射的特点,在红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现在人们通常在卟啉上做修饰含氮芳环或者含氮杂环以获得更好的性能。席夫碱(Schiff Base)也称亚胺或亚胺取代物,是一类含有C=N基团的有机化合物。席夫碱合成相对容易,能够灵活的选择各种胺类及带有羰基的不同醛和酮进行反应,改变连接的取代基,改变给予体分子功能及位置,可开拓出许多结构多变的化合物。本文的构思是先合成简单且易分离的卟啉(单氨基卟啉),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将一些含氮芳环(多芳胺)、含氮杂环(吡唑环)以及取代苯基通过席夫碱引入卟啉分子进行修饰,来提高其光谱性能的目的,希望在卟啉分子上引入这些基团能够带来光谱性能的提高,同时降低了合成以及分离产物的难度。具体的内容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介绍了卟啉、席夫碱、多芳胺以及吡唑化合物的研究进展,对其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和应用方面作了介绍。2.设计并合成了8种不同取代基的席夫碱卟啉,包括四种取代苯基席夫碱卟啉、一种苯基吡唑席夫碱卟啉以及叁种多芳胺席夫碱卟啉,通过先合成单氨基卟啉,然后将其在乙醇溶液中与各种醛反应,生成了8种席夫碱卟啉。对这些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元素分析、质谱、核磁和红外光谱等表征;3.对中间产物多芳胺以及吡唑杂环化合物的甲酰化反应和席夫碱卟啉的合成方法进行了讨论,经过优化条件得到了较高的甲酰化目标产物产率;4.将席夫碱卟啉的光谱性质与四苯基卟啉进行测试和对比,发现其均能在红光区发射荧光,并且苯基吡唑席夫碱卟啉与多芳胺席夫碱卟啉其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相对于四苯基卟啉发生了红移,而取代苯基席夫碱卟啉与四苯基卟啉相比却没有很大的变化,同时发现含氮杂环的苯基吡唑席夫碱卟啉还具有更高的荧光量子产率;5.结合该类卟啉化合物分子结构的特点对其光谱性能予以了合理的解释。(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08-07-01)
席夫碱卟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人类非自然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采用高效低毒的药物根治恶性肿瘤是医学界所期望实现的目标。蒽醌类化合物是临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能够对多种肿瘤细胞产生有效抑制,但缺乏选择性,毒副作用强烈。卟啉类物质对肿瘤组织具有特殊亲和力,能够于肿瘤组织中浓集并滞留。本论文结合二者的特点,设计合成了五种具有席夫碱结构的卟啉-蒽醌二元化合物,以期该类药物能兼具二者的优势,即对肿瘤组织产生特异性杀伤。具体内容如下:1.采用Adler法,以丙酸为溶剂,140℃下回流反应0.5-1h,合成了5,10,15,20-四(-R)卟啉(R=苯基,4-甲基苯基,4-甲氧基苯基,3,4-二甲基苯基,3,5-二甲氧基苯基)。通过Vilsmeier反应制备得到五种β位(2位)甲酰化的卟啉前体。将五种β位甲酰化的卟啉前体分别与1-氨基蒽醌在氮气保护下于氯仿中回流3-6h,制备得到五种席夫碱卟啉-蒽醌二元化合物。2.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元素分析对五种席夫碱卟啉-蒽醌二元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确定其结构。紫外-可见光谱数据显示五种席夫碱化合物在420-440nm区域有一个较强的Soret带吸收峰,在520-670nm处有四个较弱的Q带吸收峰,且在260nm附近有一个较强的吸收峰,化合物不仅具有卟啉的特征吸收峰,也具有蒽醌的特征吸收峰,说明化合物同时具有二者的结构。红外数据显示五种化合物在3450cm-1附近出现了卟啉的N-H振动频率,1430cm-1附近出现了吡咯环的C=N振动频率,在1650cm-1附近出现了C=O的振动频率,并且在1580cm-1附近出现了席夫碱C=N的振动频率,表明卟啉与蒽醌形成了席夫碱结构。核磁共振波谱及元素分析也证明了目标产物的生成。3.采用荧光光谱法初步研究了系列席夫碱卟啉-蒽醌二元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发现席夫碱卟啉-蒽醌二元化合物对BSA有较好的荧光猝灭作用,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发生了非辐射能量转移,说明二者可能发生结合生成了复合物,表明席夫碱卟啉-蒽醌二元化合物有望成为抗肿瘤药物,其药物活性测试有待后续的工作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席夫碱卟啉论文参考文献
[1].孙丽萍.席夫碱—卟啉的合成及其叁阶光学非线性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2].武晓博.席夫碱卟啉—蒽醌二元化合物的合成与结构[D].中北大学.2014
[3].秦琳琳.系列不对称席夫碱卟啉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3
[4].罗凯.席夫碱卟啉的合成及其光谱性能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