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保温水箱,包括内箱、外箱和保温层,内箱用于储水,外箱设置在内箱外侧,外箱的内壁与内箱的外壁之间形成封闭的空腔,保温层设置在该空腔内,在外箱的箱壁上设置有多个贯穿外箱与内箱箱壁且功能不同的接管,接管一端与内箱的箱壁固定连接,另一端穿出保温层和外箱箱壁,接管的外侧壁与外箱箱壁之间密封连接,如此设置,外箱与内箱之间形成密闭的空间用于放置保温层,保温材料完全位于该密闭空间内,不会造成泄露,大大提高了保温水箱的保温性能,同时接管外侧壁与外箱箱壁密封连接,防止外部的水沿接管外侧壁通过缝隙渗入外箱内造成腐蚀。
主设计要求
1.一种保温水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箱(1)、外箱(2)和保温层(3),所述内箱(1)的外侧壁与所述外箱(2)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封闭的空腔,所述保温层(3)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外箱(2)的箱壁上设置有多个贯穿所述内箱(1)箱壁与所述外箱(2)箱壁的接管,所述接管(4)一端与所述内箱(1)的箱壁固定连接,另一端外伸,所述接管(4)的外侧壁与所述外箱(2)的箱壁密封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保温水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箱(1)、外箱(2)和保温层(3),所述内箱(1)的外侧壁与所述外箱(2)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封闭的空腔,所述保温层(3)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外箱(2)的箱壁上设置有多个贯穿所述内箱(1)箱壁与所述外箱(2)箱壁的接管,所述接管(4)一端与所述内箱(1)的箱壁固定连接,另一端外伸,所述接管(4)的外侧壁与所述外箱(2)的箱壁密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2)的箱壁与所述接管(4)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一通孔(5),所述第一通孔(5)的内径与所述接管(4)的外径相等,所述接管(4)通过所述第一通孔(5)穿出所述外箱(2)箱壁,所述接管(4)外侧壁与所述第一通孔(5)的孔壁密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保温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5)靠近所述外箱(2)外侧壁一侧设置有向外翻折的第一折边(6),所述第一折边(6)在所述外箱(2)外侧壁形成第一圆环,所述第一圆环的轴线与所述外箱(2)的外侧壁垂直,所述第一圆环的内径等于所述接管(4)的外径,所述第一折边(6)的内壁与所述接管(4)的外侧壁密封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箱(1)的顶部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圆筒(7),所述圆筒(7)连通所述内箱(1)内部与外界,所述圆筒(7)内部形成人孔,所述外箱(2)顶部与所述圆筒(7)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二通孔(8),所述第二通孔(8)的内径与所述圆筒(7)的外径相等,所述圆筒(7)通过所述第二通孔(8)穿出所述外箱(2)的上顶面,所述圆筒(7)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二通孔(8)的孔壁密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保温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8)靠近所述外箱(2)外侧壁一侧设置有向上翻折的第二折边(9),所述第二折边(9)在所述外箱(2)顶部形成第二圆环,所述第二圆环的轴线与所述外箱(2)的顶面垂直,所述第二圆环的内径等于所述圆筒(7)的外径,所述第二折边(9)的内壁与所述圆筒(7)的外侧壁密封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保温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8)所在平面到所述外箱(2)底部的距离大于所述外箱(2)顶面边缘到所述外箱(2)底部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保温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7)的开口端设置有防尘盖(10),所述防尘盖(10)包括阻挡部(101)和保温部(102),所述阻挡部(101)与所述保温部(102)均为圆盘状,所述阻挡部(101)的底端与所述圆筒(7)的顶端接触,所述阻挡部(101)的外径大于所述圆筒(7)的外径,所述保温部(102)内部设置有保温夹层,所述保温部(102)的外径等于所述圆筒(7)的内径,所述保温部(102)的侧壁与所述圆筒(7)内壁密封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3)的材料为聚氨酯发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箱(1)与所述外箱(2)的材料均为不锈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保温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箱(1)使用的不锈钢为SUS304不锈钢。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箱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保温水箱。
背景技术
保温水箱是一种能降低热水温度下降速度的装置,在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经常会用到热水,当对水停止加热后,水的温度会迅速下降,若此时将加热后的热水储存到保温水箱中,能显著的降低水温的下降速度,保温水箱一般包括内层、外层以及中间的保温芯层,保温水箱上设置有多种供水进出的接管,现有水箱的接管一般与内层固定连接,在外层直接钻孔,接管从孔中穿出即可,但是外层与接管外壁之间存在缝隙,导致保温芯层的保温材料分布不均、外漏等情况的发生,从而影响保温水箱的保温效果,同时外部的水可以通过缝隙流入外层内部,导致保温水箱被腐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温水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外层与接管之间存在缝隙影响保温效果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保温水箱,包括内箱、外箱和保温层,所述内箱的外侧壁与所述外箱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封闭的空腔,所述保温层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外箱的箱壁上设置有多个贯穿所述内箱箱壁与所述外箱箱壁的接管,所述接管一端与所述内箱的箱壁固定连接,另一端外伸,所述接管的外侧壁与所述外箱的箱壁密封连接。
优选地,所述外箱的箱壁与所述接管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径与所述接管的外径相等,所述接管通过所述第一通孔穿出所述外箱箱壁,所述接管外侧壁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密封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靠近所述外箱外侧壁一侧设置有向外翻折的第一折边,所述第一折边在所述外箱外侧壁形成第一圆环,所述第一圆环的轴线与所述外箱的外侧壁垂直,所述第一圆环的内径等于所述接管的外径,所述第一折边的内壁与所述接管的外侧壁密封接触。
优选地,所述内箱的顶部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圆筒,所述圆筒连通所述内箱内部与外界,所述圆筒内部形成人孔,所述外箱顶部与所述圆筒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径与所述圆筒的外径相等,所述圆筒通过所述第二通孔穿出所述外箱的上顶面,所述圆筒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壁密封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通孔靠近所述外箱外侧壁一侧设置有向上翻折的第二折边,所述第二折边在所述外箱顶部形成第二圆环,所述第二圆环的轴线与所述外箱的顶面垂直,所述第二圆环的内径等于所述圆筒的外径,所述第二折边的内壁与所述圆筒的外侧壁密封接触。
优选地,所述第二通孔所在平面到所述外箱底部的距离大于所述外箱顶面边缘到所述外箱底部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圆筒的开口端设置有防尘盖,所述防尘盖包括阻挡部和保温部,所述阻挡部与所述保温部均为圆盘状,所述阻挡部的底端与所述圆筒的顶端接触,所述阻挡部的外径大于所述圆筒的外径,所述保温部内部设置有保温夹层,所述保温部的外径等于所述圆筒的内径,所述保温部的侧壁与所述圆筒内壁密封接触。
优选地,所述保温层的材料为聚氨酯发泡。
优选地,所述内箱与所述外箱的材料均为不锈钢。
优选地,所述内箱使用的不锈钢为SUS304不锈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保温水箱,其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保温水箱,包括内箱、外箱和保温层,内箱内部用于储水,外箱设置在内箱外侧且内箱的外侧壁与外箱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封闭的空腔,保温层设置在空腔内,保温层可降低导热率,使内层的热水可以长时间保温,大大降低温度下降速度,在内箱的箱壁上设置有多个供水进出并且贯穿内箱和外箱箱壁的接管,各个接管的一端均与内箱的内部连通且端部与内箱箱壁密封连接,另一端穿过保温层与外箱箱壁裸露在外箱箱壁外侧,接管的外侧壁与外箱箱壁密封连接,如此设置内箱与外箱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保温层填充在该密闭空间内不会造成保温材料泄露,保温材料被填充的更加均匀,同时接管外侧壁与外箱壁密封连接,保温水箱外部的水不会通过接管根部渗入保温层,在提高保温性能的同时也避免了外箱壁腐蚀的问题。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保温水箱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图1中I处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图1中II处的放大图。
图中:1、内箱;2、外箱;3、保温层;4、接管;5、第一通孔;6、第一折边;7、圆筒;8、第二通孔;9、第二折边;10、防尘盖;101、阻挡部;102、保温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保温水箱,包括内箱1、外箱2和保温层3,内箱1内部用于储水,外箱2套在内箱1的外侧,内箱1的外侧壁与外箱2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封闭的空腔,保温层3填充在该空腔内,在内箱1的箱壁与外箱2的箱壁上可以设置多个贯穿内箱1和外箱2的箱壁的接管4,接管4按功能不同可以分为进水管、出水管、排气管、排污管、溢水管等,接管4贯穿内箱1和外箱2的箱壁,接管4与内箱1的接口之间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密封的连接在一起,接管4的另一端穿过保温层3与外箱2箱壁,接管4的外侧壁与外箱2的箱壁密封连接,如此设置,内箱1和外箱2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保温层3设置在该密闭空间内不会造成泄露,保温层3分布均匀,保温性能更佳,同时外箱2箱壁与接管4外侧壁之间密封连接,不会造成外部的水渗入外箱2内部造成保温水箱的腐蚀。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外箱2与上述接管4的对应位置处可以设置第一通孔5,第一通孔5的内径等于对应的接管4的外径,接管4通过第一通孔5穿出外箱2的箱壁,接管4的外侧壁与第一通孔5的孔壁紧密接触,如此可防止外部的水通过接管4外壁渗入外箱2内部造成腐蚀。
进一步的,可以在第一通孔5靠近外箱2外侧壁一侧设置向外翻折的第一折边6,第一折边6在外箱2外侧壁形成第一圆环,第一圆环的轴线与外箱2的外侧壁垂直设置,第一折边6可以与外箱2为一体结构,第一圆环包裹在接管4的外侧壁上,第一圆环的内径与接管4的外径相等,第一圆环的内壁与接管4的外侧壁紧密接触,避免渗水。
较佳的,上述的内箱1可以包括圆柱形的筒体,筒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上封头和下封头,上封头和下封头与筒体之间均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的连接在一起,在上封头的顶部可以设置向上延伸的圆筒7,上封头与圆筒7可以为焊接连接,圆筒7连通外界与内箱1内部,圆筒7的内部即为人孔,外箱2也可以包括圆柱形的筒体和设置在筒体两端的上封头和下封头,在外箱2的上封头的顶部与圆筒7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通孔8,第二通孔8的内径与圆筒7的外径相等,圆筒7通过第二通孔8延伸到外箱2外部,圆筒7的外侧壁与第二通孔8的内壁密封接触,防止渗水,也防止保温层3通过缝隙钻出外箱2,在安装时,将外箱2的上封头与外箱2的筒体焊接在一起,内箱1的上封头与下封头均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内箱1的筒体连接,将圆筒7一端与内箱1的上封头焊接连接在一起,圆筒7穿过外箱2的上封头与第二通孔8的孔壁密封接触,在内箱1与外箱2之间的空腔内设置保温层3,将各个接管4通过第一通孔5插入内箱1内部,与内箱1的内壁固定连接,接管4的外侧壁与外箱的第一通孔5孔壁密封接触,然后将外箱2的下封头与外箱2的圆筒焊接连接,内箱1与外箱2在制作时预留出与接管4连接的孔,现有技术中,在制作内箱1时,提前将接管4焊接在内箱1外侧壁,为了能使安装有接管4的内箱1放入外箱2内,接管4在内箱1箱壁的设置范围不能超过180度,该方案预留连接孔,将内箱1放入外箱2后再设置接管4,如此接管4的布置范围为360度。
进一步的,可以在第二通孔8靠近外箱2外侧壁的一侧设置向上翻折的第二折边9,第二折边9在外箱2的外侧壁形成封闭的第二圆环,第二圆环的内径等于圆筒7的外径,第二圆环的轴线与圆筒7的轴线重合,第二圆环包裹在圆筒7的外侧壁,第二圆环与圆筒7密封接触,防止渗水。
实施中,人孔在日常使用时需处于封闭状态,只有在检修或者清理时才打开,所以可以在人孔处可以设置防尘盖10,防尘盖10可以包括上下的两部分,上部为阻挡部101,下部为保温部102,阻挡部101和保温部102均可以为圆盘状,阻挡部101的直径大于圆筒7的外径,保温部102的直径可以等于圆筒7的内径,在人孔封闭时,阻挡部101的底端与圆筒7的顶部密封接触,保温部102伸入到人孔内一段距离,封闭人孔,为了实现保温的效果,保温部102内部可以设置保温夹层,阻挡部101的外径大于人孔直径,第二通孔8所在平面到外箱2底部的距离大于外箱2顶面边缘到外箱2底部的距离,可以为锥形,当上方有水落下时,水不会经过圆筒7与第二通孔8的连接处,水可以顺着锥形面向远离连接位置的方向流动,也起到防止渗水的作用。
上述的保温层3所使用的保温材料可以为聚氨酯发泡、聚苯乙烯、聚丙乙烯、PEF等,优选为聚氨酯发泡,聚氨酯整体发泡保温层热损耗小,保温效果好。
上述内箱1可采用食品级不锈钢板、镀锌板、铝板或彩钢板,优选为食品级不锈钢板,如SUS304不锈钢。外箱2可以采用一般材质的不锈钢板、镀锌板、铝板或彩钢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06954.9
申请日:2019-01-2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7(宁波)
授权编号:CN209467573U
授权时间:20191008
主分类号:B65D 81/38
专利分类号:B65D81/38;B65D81/18;B65D85/72
范畴分类:34B;
申请人:宁波维特供水设备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宁波维特供水设备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15400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梨洲街道黄箭山村跳头陈家
发明人:陈建云
第一发明人:陈建云
当前权利人:宁波维特供水设备有限公司
代理人:赵芳
代理机构:11471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