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支架,以阅读促进写作——教学实例及反思

搭建支架,以阅读促进写作——教学实例及反思

关键词:写作教学;以读促写;课堂设计;教学反思

作者简介:郭娅,任教于广东省珠海市第八中学。

一、研究背景

英语写作是一项综合能力,是应用已掌握的语言知识表达思想的过程,也是语言输出的过程。对教师来说,写作课难教。对学生来说,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和语言输出能力,写作很难完成。针对这个难点,笔者与同事们把写作教学模式探究作为本学期的研究课题,采用同课异构方法互相探讨、研究、提高。选择一个共同的话题,年级组六位不同教师根据自身和学生实际,独自备课,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上课。由于教师不同,所备所上课的结构、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策略各有不同,形成相同内容不同模式的课。组内听课的教师通过对六节课进行对比,结合他们所取得的效果,找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完善自己的教学。相同的内容,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不同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提升了教师的教研、教学水平,提高了教学质量。下面就来谈笔者所教授的课堂内容,并对其进行分析。

二、理论依据——搭建支架,以读促写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在许多学生学习了课本上的基本句型结构以后,往往不能使用正确的句子准确表达自己想表达的内容,错漏百出。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认为还是教师的支架搭建得不够好,没有给予足够的语言输入予以支撑。

克拉申是美国南加州大学的教师,他从70年代初开始研究第二语言习得,并多次在他的著作及文章中阐述他的输入假说。克拉申认为,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veinput),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如果习得者现有水平为“i”,能促进他习得就是“i+1”的输入。根据克拉申的观点,这种“i+1”的输入并不需要人们故意地去提供,只要习得者能理解输入,而他又有足够的量时,就自动地提供了这种输入。按照输入假设,说话的流利程度是随时间的流逝自然而然地达到。

按照克拉申输入假说,表达能力并不能直接从知识传授中获得,却可以通过接触大量的语言输入并进行大量的听读练习后获得。这就说明,语言输入是不可或缺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增加语言输入,一定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阅读作为一种语言输入形式,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写作的必经渠道和方法。因此,通过阅读确保语言量的输入是加强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如果有针对性地选择和修改阅读材料,对写作的指导意义就更大。在学生写作之前,教师理应提供足够的语言输入做铺垫,包括词汇、句型结构、同话题的阅读材料,只有这样,学生写作起来才会轻松很多。

支架理论是建构主义理论教学中的一种。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包括了支架教学(ScaffoldingInstruction),抛锚式教学(AnchoredInstruction)及随机进入教学(RandomAccessInstruction)。支架原指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Scaffolding),是建筑楼房时必需的临时性支持;当楼房建好,这种支持就撤掉了。根据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的有关文件,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定义中很清楚的说明了教师的教就是给学生搭建一个必要的脚手架,支持学生不断的建构自己,不断形成新的能力。

三、课堂设计:

笔者选定的写作教学课题是新目标七年级第十二单元“rules(规则)”。

基于搭建支架和以读促写的思路,笔者选择将本单元新课的最后一个课时作为本单元读写综合课,一来整个单元的新知识学完以后,学生基本熟悉了该单元的重点词汇和句型结构。二是通过几个课时的学习,可以考虑系统给予学生同话题的阅读文章,以提供足够的语言输入。

环节一:FREETALk

使用头脑风暴的方法让学生列举本单元所学习到的,制定英文规则所需要的一些基本句型结构,如Please……Don’t,……No……Wehaveto……Wecan……Wecan’t…Weshould……Wemust……Weneedto……等,一方面复习本单元学习的基本语言结构,另一方面为后面的写作提供语法结构支撑。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竞争的形式以“rules”为主题用列举出来的句子结构说句子。

设计目的:

一个学生也许能说出一个或者几个简单的句子,FREETALK环节可以实现语言材料共享,每个人说出一个到两个句子,全班共享,一个句子就变成了十个、二十个,甚至更多的句子。在操练了目标词汇、句子结构的同时练习了学生的听、说能力,也为后面的阅读和写作提供了句型铺垫。

环节二:READINGGAMES

以游戏和竞赛的形式引导学生阅读12篇以familyrules或者schoolrules为主题的阅读短文。这12篇短文是依照笔者的教学设计预先有意识的筛选和改编的。阅读材料大体上包含两个重要内容,一是规则本身,另一个是主人公对规则的感受。这两点内容也是最后的写作环节教师将要对学生写作提出的要求。在同一篇阅读材料中,尽量以不同表达方式(句型结构)来阐述一个学生的家庭规则或者学校规则。阅读过程中,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引有目的地寻找相关规则和对规则由感受的句子,当众说出,看哪个组说得最多最全,参与的人最多。

设计目的:

这个环节最为重要,是以读促写的主要手段。教师预先的筛选和改编以及内容的大体固定,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大概的文章模型和习作范本,为之后的写作提供一定的有针对性的语言输入,当然也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读三方面的能力。

环节三:PEEREDITING

在这个环节,笔者向学生展示预先收集的含常见错误的学生习作片段(该习作与本节课要写的作文属同话题作文),让学生同伴挑错修改,使学生更有意识地认清词汇拼写错误、语言结构错误、语言表达错误等等,并根据他人的错误输出反思自己写作过程中是否曾经出现类似的错误,以尽量避免此类错误,得到及时的反馈和帮助。当然阅读他人错误片段并修订的过程是另一种更有效的正确语言的输入。

设计目的:

同伴批改,作为过程写作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写作教学中逐步受到教师的重视。同伴批改就是利用同学这一学习资源,在写作中,由同学担当教师、编辑的角色,对其他同学写的文章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提出修改建议。同伴批改,作为一种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的手段、促进写作水平提高的方式,早已受到了许多国外专家、学者的关注,并被他们的实验所肯定。同伴批改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得作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读者的需要,加深学生对写作本质的认识,能促进阅读技能和写作技能的提高。

环节四:SHARING

这一环节与上一环节相反,笔者展示了一些成功的作品或者片段,与全班同学分享几篇优秀作品和一些精彩的句子表达,并引导学生说出该作品或该句子表达的优秀之处。

设计目的:

如果说同伴挑错能起警示的作用,那么同伴分享(优秀作品展示)能起到标榜和指引的作用,让大家知道努力的方向,好的句子究竟是什么,好在什么地方,自己能写出什么样的精彩句子。

环节五:WRITING

这个环节也是最后的环节,笔者设计了话题作文,要求学生自由发挥写自己的家庭规则或者学校规则。之前的四个环节提供了大量的语言材料输入,教师的支架搭建得也够高,是该拆支架的时候了。学生既阅读了教师有针对性提供的语言材料,也阅读了许多同伴作文,包括优秀的和存在问题的。正因为有足够的语言输入和积极的语言输出做铺垫,由语言输入(英文阅读)转换到语言输出(英文写作)变得相对容易了很多。学生这个时候对写什么、应该怎么写有了大概的思路,动笔写起来就简单了很多。在写作过程中,教师下班级指导,并随机指定两到三位学生将自己的习作写在黑板上,全班同学重复一次同伴挑错和学习分享,大部分同学应该能很轻松地将该话题的作文写好,知道怎么写、写什么、有话可说。

课后将学生的习作收起来批阅,发现学生所使用的句子结构基本正确,写作思路基本清晰。相比没有语言输入前提地让学生漫无目的地去写,这堂以读促写,读写综合课的效果要好得多。

四、课堂亮点

1.整堂课各个环节除写作部分外,全部用游戏和抢答的方式进行,所设计的内容都是学生跳一跳力所能及的,所以学生参与程度和参与面都很可观,效果很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说说笑笑之间知识就被学生消化吸收了。

2.课堂设计环环紧扣,环环相接,围绕一个话题“家规校规”和一个主题“以读促写”,施以少量拓展,教学效果明显。

3.本堂课的以读促写,并不是以一篇文章促一篇,而是采用了大量的文章促写一篇文章,同学们见多识广,成效好。

五、不足和反思

1.在第二个环节READINGGAMES部分,教师所提供的12篇阅读材料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显得有点偏多,如果做一些调整,改成6-8篇,那么后面的时间分配会相对充沛很多。

2.如果将这堂课设计成两堂课,各环节会做得更充分,效果会更好,但是班级大,教学进度紧,所以显得有些落实不到位,跟预想的效果还有一些差距,有待提高。

3.课堂设计应该完全建立在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兴趣之上,教师有责任积极调动学生,使之热情主动,乐于参与,使学习变得容易,否则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必然大打折扣。虽然要兼顾各层次的学生,兼顾应试和学生兴趣,兼顾琐碎和精致专业是很难实现的,但无论如何,如果我们要做到向课堂要效率,使每一个45分钟的效果达到最佳,除了花更多的时间备课,反复琢磨学生实情探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以外,无捷径可走。

参考文献:

[1]张国杨,朱亚夫.外语教育语言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谢慧萍.支架理论在英语合作学习中的运用[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8(3).

[3]杨小菊.支架理论在英语教学设计中的运用[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9(1).

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市第八中学邮编:519000

标签:;  ;  ;  

搭建支架,以阅读促进写作——教学实例及反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