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化学诱导动态核极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诱导,电子,化学,动态,自由基,机理,苯醌。
化学诱导动态核极化论文文献综述
史蕾,许新胜,崔执凤[1](2010)在《光解瞬态自由基化学诱导动态电子极化(CIDEP)的四种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化学诱导动态电子自旋极化(CIDEP)来源于顺磁粒子在其自旋能级间的非Boltzmann分布,主要有四种形成机理即叁重态机理(TM)、自由基对机理(RPM)、自旋相关自由基对机理(SCRP)、自由基-叁重态对机理(RTPM).本文系统地介绍了这四种机理的概念和相应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列出了每种机理的极化强度表达式,分析了每种机理产生的CIDEP谱的典型特征并给出了代表性的实验谱线.(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2期)
许新胜,朱光来,陆同兴,崔执凤[2](2008)在《自由基-叁重态对化学诱导动态电子极化强度的全哈密顿计算(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考虑含E(S2Tξ-S2Tη)项的相互作用全哈密顿,利用密度矩阵运动方程,对自由基-叁重态对机理的CIDEP强度进行了详细的理论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四重态母体自由基-叁重态机理(QP-RTPM)和二重态母体自由基-叁重态机理(DP-RTPM)分别使稳定自由基形成发射+发射/吸收(E+E/A)和吸收+吸收/发射(A+A/E)型多重性极化,其中净E(A)极化由零场分裂相互作用产生,超精细相关E/A(A/E)极化由超精细相互作用产生.另外,零场分裂相互作用项E(S2Tξ-S2Tη),使稳定自由基的净极化减弱,超精细相关极化加强.(本文来源于《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朱光来,许新胜,季学韩,崔执凤,陆同兴[3](2007)在《丙酮/1,2-丙二醇体系的化学诱导动态电子自旋极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85 nm紫外激光照射下,用时间分辨电子自旋共振(TRESR)波谱仪研究了光解丙酮/1,2-丙二醇(ACETONE/PG)体系,得到了丙酮羰自由基(CH3)2.COH和1,2-丙二醇羰自由基CH3.COHCHOH的发射/吸收(E/A)型极化信号,这是一个自由基对(RPM)极化过程。在酸性环境中,溶剂分子的CIDEP谱明显减弱,(CH3)2.COH的CIDEP谱无明显变化,由此可判断光解ACETONE/PG体系是一个夺氢反应;在碱性环境中,(CH3)2.COH反应生成负离子基(CH3)2.CO-.(本文来源于《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洪新[4](2006)在《光解自由基化学诱导动态电子极化的自由基对极化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在对CIDEP中的一个重要机理——RPM机理的模型阐述的基础上,对多种具有RPM机理的体系进行了实验测量,并对实验谱图进行了分析,最后从理论上对RPM的极化强度进行了计算。主要工作如下:1. S-T_0 RPM机理体系:实验测量表明,丙酮/乙二醇、丙酮/丙二醇、二苯甲酮/异丙醇等体系中,CIDEP谱图中心磁场两侧的诸超精细线的极化强度相同,整个谱图呈现发射/吸收(E/A)形式的S - T_0RPM极化模式。通过波谱模拟,并结合理论分析对所得CIDEP极化的形成机理进行了解释。2. RPM /TM混合机理体系:对苯醌/乙二醇体系的CIDEP谱呈现出低场侧超精细线强度与高场侧各超精细线强度不对称的E+E/A模式。体系的极化以TM机理为主。二苯甲酮/乙二醇、二苯甲酮/丙二醇体系中,谱图同样呈现出低场侧超精细线强度与高场侧各超精细线强度不对称的E+E/A。理论分析认为,在这两种样品粘度较大的体系,自由基扩散受到阻滞,限制了RPM极化的形成。在自由基极化形成的过程中,除了RPM机理起主要作用外,还存在一定的TM机理。3. S - T_(-1)RPM/ S-T_0RPM机理体系:在Acetone/PG/TX-100胶束体系中,CIDEP谱图呈现出低场侧超精细线强度与高场侧超精细线强度不对称的E+E/A模式。理论分析认为,胶束具有增溶作用,相当于一个延长化学反应中间态产物寿命“反应笼”,使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自由基对的扩散受到限制,延长了自由基对的寿命,使得该自由基对的单重态S与叁重态T_(-1)有足够的时间发生有效的S - T_(-1)混合,导致该体系的CIDEP谱图的低场侧发射线强度大于高场侧吸收线强度。4.自由基对在ST_0-RPM机理中的演化过程可用单重态和叁重态波函数的含时参数的线形组合来表示,根据含时薛定谔方程和极化强度的表达式,可求出极化强度,理论上极化强度的大小和正负可很好地解释CIDEP实验谱图的强度和极化相。(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期刊2006-05-01)
郭洪玲[5](2003)在《化学诱导动态核极化(CIDNP)在光诱导自由基反应机理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CIDNP技术大大提高了NMR的灵敏度,能够检测到溶液中极微量、瞬间存在的自由基,是研究光诱导电子转移反应机理和自由基反应中间体结构最有力和最主要的手段之一。本文利用CIDNP技术对以下叁个反应体系的光照反应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较为合理的反应机理解释。(1) 实验对叁乙胺和叁正丁基胺与2-氯-5-甲氧基对苯醌在C6D6和CD3CN两种溶剂中的光诱导反应进行了探讨。叁乙胺与2-氯-5-甲氧基对苯醌在CD3CN中发生电子转移反应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CTC。光照作用下,CTC发生电荷转移形成离子自由基对,然后发生笼外的电子反向转移使得叁乙胺亚甲基产生发射极化信号。由于叁正丁基胺的氧化电位较高而且空间位阻较大,与2-氯-5-甲氧基对苯醌形成CTC比较困难,且形成的CTC容易离解,寿命较短,因此不能产生极化。非极性溶剂C6D6不利于CTC的电荷分离,不能形成离子自由基对中间体,因此无极化现象。(2) β二酮类化合物与四氯苯醌在C6D6溶液中的光化学反应过程具有自由基反应的特点。光照作用下,四氯苯醌首先跃迁至单线<WP=4>态,然后夺取β二酮类化合物分子中的活泼氢,形成单线态中性自由基对。中性自由基对扩散出笼外,形成偶联产物再分裂,得到一系列CIDNP极化信号。β二酮类化合物中的不同取代基会影响其主要存在形式,因而使得四氯苯醌夺取氢的对象也有所不同。(3) 采用CIDNP方法对叁种带有不同取代基的α,β不饱和醛与不同敏化剂在不同溶剂中的光照反应进行了研究,它们表现出不同的反应机理。与1-乙酰基-2,3-吲哚二酮发生的是不饱和醛双键上电子转移反应,而与2-氯-5-甲氧基对苯醌的反应则具有1,4-双自由基反应的特点。α,β不饱和醛化合物的不同取代基影响到α,β不饱和醛双键上电子密度,对电子转移反应有明显的影响。而对1,4-双自由基反应并无太大影响。此外,强极性溶剂CD3CN不利于羰基化合物叁线态的产生,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CIDNP极化信号的产生。(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03-02-26)
陆同兴,涂兴华,牟建海,李干佐[6](2002)在《表面活性剂TX-100与SDBS胶束中光解苯甲醛自由基的化学诱导动态电子极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时间分辨ESR波谱仪 ,研究了苯甲醛在乙二醇和表面活性剂SDBS ,TX 10 0的胶束溶液中的激光光解化学诱导动态电子极化 (CIDEP)现象 .苯甲醛在激光照射下可以从体系和自身中得到氢生成α 羟基苄自由基和苯酰自由基 ,在SDBS胶束中是自由基对机理RPM极化 ,而在TX 10 0胶束中是叁重态机理TM极化 .计算机模拟谱图进一步证实了自由基的产生和极化机理(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2002年07期)
王歆燕[7](2002)在《化学诱导动态核极化(CIDNP)技术对光诱导自由基反应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诱导电子转移反应(激发态电子转移反应)是有机光化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前沿领域。它开辟了离子自由基(ion radicals)化学这一全新的领域。而化学诱导动态核极化(CIDNP)技术是研究自由基反应及反应中间体结构的有效手段之一。 本文利用CIDNP技术首次对两种不同取代的对苯二醌/芳炔体系的光诱导环加成反应,以及1-乙酰基-2,3-吲哚二酮/电子给体和氢给体的夺氧光还原反应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 对2-氯-5-甲氧基对苯二醌和甲氧基对苯二醌分别与四种不同取代的芳基炔烃的光诱导环加成反应的反应历程的CIDNP研究证实了:反应物的结构和反应的电子(电荷)转移自由能的大小能影响到电子(电荷)转移反应进行的程度以及反应模式。以n-π~*激发态参与反应的2-氯-5-甲氧基对苯二醌与这些炔烃的反应都具有与烯烃的Paterno-Büchi反应类似的特征。在非极性溶液中,直接形成了1,4—双自由基中间体,在产物中产生了极化效应。在极性溶液中,由于激发态醌的稳定性的降低,以及极性溶剂加快了由电子转移反应形成的叁线态离子—自由基对的扩散分解,使得极化效应难以观察到。相对接受电子的能力较弱的5一甲氧基对苯二酮以7r一矿激发态参与反应,只有和苯甲酞苯乙炔反应时在产物中显示出极化。 对1一乙酞基一2,3一叫噪二酮夺氢光还原反应机理的研究表明:1一乙酞基一2,3一叼}噪二酮与酚类化合物及含有活泼氢的胡椒醛在氖苯溶液中的光化学反应过程具有自由基反应的特点。抽氢反应是通过1一乙酞基一2,3一叫睬二酮的激发叁重态的拨基氧来夺取氢给体(含酚轻基化合物、含活泼氢的胡椒醛)的活泼氢后,形成中性自由基对。形成的自由基对通过笼内的反向氢转移或随机对的反应形成极化产物,显示出CIDNP效应。(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02-05-14)
王婷[8](2001)在《化学诱导动态核极化(CIDNP)技术对光诱导自由基反应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化合物的单电子转移反应(SET)是一个新兴的前沿领域。而化学诱导动态核极化技术是研究自由基反应机理和反应中间体结构的有效手段。 对于光-CIDNP实验,光路调节步骤很关键,本论文的前期工作是对实验室原有的光路进行改进,制作了激发光源聚焦调节装置,使光线会聚效果好,便于灵活调节,从而满足了CIDNP实验所需的激发光强度。 本论文利用CIDNP技术对苯醌/胡椒基类化合物体系,1-乙酰基Isatin夺氢光还原反应,苯醌/席夫碱类化合物体系的光反应机理进行了理论上的研究。 1.苯醌/胡椒基类化合物体系的光诱导反应机理探讨 在不同极性的溶剂(非极性溶剂C_6D_6,极性溶剂CD_3CN)中对苯醌/胡椒基类化合物体系进行了光-CIDNP研究,发现胡椒基亚甲基质子在乙腈中呈现发射极化信号,在苯中呈现增强吸收信号,认为该体系在乙腈中形成溶剂分离离子化自由基对(SSIP),在苯中形成中性自由基对(RP)。由此可见,溶剂极性直接影响体系的反应机理。 2.1-乙酰基Isatin夺氢光还原反应机理探索北京化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通过苯甲醛、1一乙酞基Isati可苯甲醛类化合物以及1一乙酞基Isat而苯酚类化合物体系的光一C助NP实验,发现1一乙酞基Isatin激发态的碳基氧原子夺取酚轻基的氢质子形成中性自由基对,1一乙酞基Isatin与胡椒醛光反应时,拨基氧原子夺取胡椒醛亚甲基质子产生核极化,从而提出光诱导夺氢的自由基反应机理。3.苯醒/席夫碱类化合物体系的光诱导反应机理探讨 对苯醒/席夫碱类化合物体系进行了光一CIDNP研究,发现在极性溶液CD3CN中,亚胺次甲基质子呈现发射信号,认为该体系发生了电子转移反应;在非极性溶液C6D6中没有观察到极化现象。关键词:单电子转移反应,化学诱导动态核极化,苯醒/胡椒基, 1一乙酸基Isatin,氢转移,苯醒/席夫碱(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01-05-25)
翟利民,李干佐,李锡忠,郑立强,陆同兴[9](2000)在《O/W型微乳液中萘醌光解自由基的化学诱导动态电子自旋极化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高时间分辨的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 (TRESR) ,研究了光解萘醌自由基在不同表面活性剂微乳液形成的“笼效应”下的化学诱导动态电子自旋极化 (CIDEP) ,得到了阴离子自由基的信号 ,并与胶束体系中的CIDEP进行了比较 ,发现两者有一定的差别 ,主要是萘醌在微乳液中增溶位置的不同导致了光解反应机理的不同(本文来源于《日用化学品科学》期刊2000年S2期)
何光龙,陈次平,杨俊林,简华华,徐广智[10](1998)在《化学诱导动态电子极化自由基-叁重态对理论中选择叁重态猝灭的证明》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时间分辨ESR测出了最低叁重态吩噻嗪(~3PTH)与2,2,6,6-四甲基哌啶氮氧自由基(TEMPO)作用产生的发射CIDEP信号.该信号是由极化的TEMPO自由基产生的,可用自由基-叁重态对机理来解释.(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1998-09-01)
化学诱导动态核极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考虑含E(S2Tξ-S2Tη)项的相互作用全哈密顿,利用密度矩阵运动方程,对自由基-叁重态对机理的CIDEP强度进行了详细的理论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四重态母体自由基-叁重态机理(QP-RTPM)和二重态母体自由基-叁重态机理(DP-RTPM)分别使稳定自由基形成发射+发射/吸收(E+E/A)和吸收+吸收/发射(A+A/E)型多重性极化,其中净E(A)极化由零场分裂相互作用产生,超精细相关E/A(A/E)极化由超精细相互作用产生.另外,零场分裂相互作用项E(S2Tξ-S2Tη),使稳定自由基的净极化减弱,超精细相关极化加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化学诱导动态核极化论文参考文献
[1].史蕾,许新胜,崔执凤.光解瞬态自由基化学诱导动态电子极化(CIDEP)的四种机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2].许新胜,朱光来,陆同兴,崔执凤.自由基-叁重态对化学诱导动态电子极化强度的全哈密顿计算(英文)[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8
[3].朱光来,许新胜,季学韩,崔执凤,陆同兴.丙酮/1,2-丙二醇体系的化学诱导动态电子自旋极化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7
[4].洪新.光解自由基化学诱导动态电子极化的自由基对极化机理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6
[5].郭洪玲.化学诱导动态核极化(CIDNP)在光诱导自由基反应机理研究中的应用[D].北京化工大学.2003
[6].陆同兴,涂兴华,牟建海,李干佐.表面活性剂TX-100与SDBS胶束中光解苯甲醛自由基的化学诱导动态电子极化[J].化学学报.2002
[7].王歆燕.化学诱导动态核极化(CIDNP)技术对光诱导自由基反应机理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2
[8].王婷.化学诱导动态核极化(CIDNP)技术对光诱导自由基反应机理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1
[9].翟利民,李干佐,李锡忠,郑立强,陆同兴.O/W型微乳液中萘醌光解自由基的化学诱导动态电子自旋极化研究(英文)[J].日用化学品科学.2000
[10].何光龙,陈次平,杨俊林,简华华,徐广智.化学诱导动态电子极化自由基-叁重态对理论中选择叁重态猝灭的证明[C].第十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