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膜壳绦虫论文_陈小丽,徐素慧,王宇翔,林开铅

导读:本文包含了微小膜壳绦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绦虫,微小,感染率,驱虫,病例,肠绒毛,安徽省。

微小膜壳绦虫论文文献综述

陈小丽,徐素慧,王宇翔,林开铅[1](2016)在《圈养小熊猫微小膜壳绦虫感染调查及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微小膜壳绦虫(Hymenolepis nana)又称短膜壳绦虫,是鼠类和人的寄生虫,其他动物不易感。环尾狐猴有自然感染报告,作者等人2013年在动物园寄生虫普查当中确诊了小熊猫微小膜壳绦虫自然感染。迄今为止,小熊猫自然感染未见报道。为了保证动物健康和预防控制人群膜壳绦虫病,又于2014年进行小熊猫膜壳绦虫感染情况调查及防治研究。(本文来源于《畜牧与兽医》期刊2016年05期)

李启扬,尹健,尹勇[2](2013)在《微小膜壳绦虫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微小膜壳绦虫主要寄生于鼠类,亦可寄生于人体,一般认为感染率低于1%,局部地区也可以达到10%左右~([1]),但两次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及安徽省的调查结果则显示本虫属人体少见寄生虫~([2,3])。现将笔者在参加第2次安徽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病(本文来源于《热带病与寄生虫学》期刊2013年03期)

张静,周潜涛,邹晓毅,叶彬,武卫华[3](2011)在《首次发现微小膜壳绦虫寄生小鼠肝脏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微小膜壳绦虫Hymenolepis nano V.Siebold,1852;Blanchard,1891,又称短膜壳绦虫(dwarf tape-worm),属于膜壳科膜壳属,为小型绦虫。是一种较常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在温带和热带地区较多见。微小膜壳绦虫广泛寄生于鼠类小肠中,鼠类是其感染常见的终宿主(本文来源于《四川动物》期刊2011年02期)

王会珍,张莉莉[4](2006)在《微小膜壳绦虫感染1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报道了云南省微小膜壳绦虫感染1例。(本文来源于《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期刊2006年05期)

郑莉莉,崔昱,陈凤义,戴晓冬,秦元华[5](2006)在《大连市6例微小膜壳绦虫感染及其病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大连市6例微小膜壳绦虫感染者的临床表现和发病特点,阐明微小膜壳绦虫感染及发病的流行病学原因和依据。[方法]通过对大连市6例微小膜壳绦虫感染患者的发病原因及临床表现调查,结合文献资料报道对病例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结果]6例感染病人发病前无明显病征,通过常规体检从粪便标本中检获到虫卵,从驱虫中获取成虫,经病原学鉴定诊断为微小膜壳绦虫感染。[结论]微小膜壳绦虫少数感染时,人体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如果感染严重,患者主要表现消化系统与神经系统受损症状。注意饮食卫生和加强鼠害防制是控制本病感染和传播的重要措施。(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4期)

郑莉莉,崔昱,戴晓冬,秦元华,王智勇[6](2005)在《大连地区微小膜壳绦虫1例感染及流行病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分析微小膜壳绦虫感染人体所致病变特点及临床表现,阐明微小膜壳绦虫病发病的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对大连地区1例微小膜壳绦虫病患者的发病原因及临床表现,结合文献报道对其流行病学进行探讨分析。结果 该例患者发病前无明显症状,体检检查从粪便标本中检获到虫卵,病原学鉴定诊断为微小膜壳绦虫感染。结论 人体感染少数微小膜壳绦虫时,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感染严重时,尤其在儿童可表现消化系统与神经系统的症状。注意饮食卫生和加强鼠害防制是控制该病感染和传播的重要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国微生态学杂志》期刊2005年02期)

董强,李宝山,童苏祥,刘玉辉,罗卫平[7](2003)在《阿苯哒唑集体驱虫防治微小膜壳绦虫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阿苯哒唑集体驱虫防治微小膜壳绦虫的近、远期防治效果,用阿苯哒唑片剂100mg/2/d×3(方法Ⅰ);200mg/d×3(方法Ⅱ),7岁以下400mg顿服,7岁以上600mg顿服(方法Ⅲ)等3种驱虫方法,对全疆各县(市)学前儿童、中小学生开展集体驱虫。在驱虫防治2~3个月,6个月和1年后,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对36个县(市)进行了防治前后的检查,用寄生虫感染下降率来评价微小膜壳绦虫防治效果。结果显示方法Ⅰ和方法Ⅱ,在驱虫2~3个月、6个月和1年后寄生虫感染下降率分别为47.02%、64.71%和64.58%以及66.67%,82.61%和81.76%;方法Ⅲ,在驱虫2~3个月和6个月后寄生虫感染下降率分别为78.07%和74.50%。方法Ⅲ近期防治效果显着,方法Ⅱ远期防治效果显着,故200mg/d×3驱虫方法是新疆集体驱虫防治微小膜壳绦虫的最佳方法,并取得很大的社会效益。(本文来源于《地方病通报》期刊2003年S1期)

李宝山,刘玉辉,刘艳,罗卫平,童苏祥[8](2003)在《社区人与鼠类微小膜壳绦虫感染的相关性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人类与鼠类微小膜壳绦虫感染情况的关系及密切程度,为制定新疆微小膜壳绦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同时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和饱和盐水漂浮法进行人和家鼠微小膜壳绦虫感染情况调查,并进行两者的相关性分析;用人微小膜壳绦虫卵进行动物感染试验:先用人微小膜壳绦虫卵感染小鼠和灰仓鼠,再从感染了人体微小膜壳绦虫的鼠的粪便中收集微小膜壳绦虫卵,感染其它的小鼠和灰仓鼠,以观察鼠对人体微小膜壳绦虫的易感性;结果显示,喀什市、乌鲁木齐市、奇台县和鄯善县人群和鼠类微小膜壳绦虫感染率分别为40.38%和11.71%,14.39%和0.17%,8.16%和1.83%,4.38%和8.63%,人和鼠类微小膜壳绦虫感染率的相关系数r=0.5795(P>0.05);第1次动物试验后灰仓鼠的类微小膜壳绦虫感染率为10%(1/10),小白鼠为16.67%;第2次动物试验后灰仓鼠的感染率为33.33%(2/6),小白鼠为30.77%(4/13),说明人和鼠类微小膜壳绦虫感染率之间无直接的因果关系;人和鼠类微小膜壳绦虫可以改变其生理原型;感染了微小膜壳绦虫的人是引起新疆微小膜壳绦虫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本文来源于《地方病通报》期刊2003年S1期)

刘艳,李宝山,刘玉辉,罗卫平,童苏祥[9](2003)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与饱和盐水漂浮法对鼠类微小膜壳绦虫检查结果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88年应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进行人体蠕虫感染情况的调查以来,已有多篇报道认为,检查虫卵比重较轻的钩虫卵,饱和盐水漂浮法优于改良加藤厚涂片法。虫卵比重较轻的微小膜壳绦虫是新疆常见的肠道蠕虫。而鼠类微小膜壳绦虫感染的报道甚少。为了解鼠类微小膜壳绦虫感染情况,探讨适宜的检查方法,我们于1996~1999年在喀什市、乌鲁木齐市、奇台县、鄯喜县等4县(市)应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和饱和盐水漂浮法进行了鼠类微小膜壳绦虫检出率的比较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本文来源于《地方病通报》期刊2003年S1期)

申丽洁,李伟,钱体军,罗志勇[10](2002)在《云南大理下关野栖小兽微小膜壳绦虫感染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初步了解大理市下关野栖小兽类哺乳动物微小膜壳绦虫感染的情况 ,采用捕鼠笼和鼠夹捕捉小兽类哺乳动物 ,共捕获小兽 5 2 6只 ,分属 3目 5科 10属 2 0种 ,以齐氏姬鼠为优势种 ,占 2 9.86 % ;感染小兽 77只 ,分属 2目 8种 ,感染率14 .6 4 % ,其中以卡氏小鼠、中华姬鼠、白腹鼠和齐氏姬鼠的感染率较高 ,分别为 4 0 .4 8% ,2 9.0 3% ,18.75 %和 18.4 7%。大理市下关野栖小兽微小膜壳绦虫感染率较高 ,有必要进行预防和控制人群微小膜壳绦虫病。(本文来源于《地方病通报》期刊2002年03期)

微小膜壳绦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微小膜壳绦虫主要寄生于鼠类,亦可寄生于人体,一般认为感染率低于1%,局部地区也可以达到10%左右~([1]),但两次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及安徽省的调查结果则显示本虫属人体少见寄生虫~([2,3])。现将笔者在参加第2次安徽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小膜壳绦虫论文参考文献

[1].陈小丽,徐素慧,王宇翔,林开铅.圈养小熊猫微小膜壳绦虫感染调查及防治[J].畜牧与兽医.2016

[2].李启扬,尹健,尹勇.微小膜壳绦虫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13

[3].张静,周潜涛,邹晓毅,叶彬,武卫华.首次发现微小膜壳绦虫寄生小鼠肝脏及分析[J].四川动物.2011

[4].王会珍,张莉莉.微小膜壳绦虫感染1例报告[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6

[5].郑莉莉,崔昱,陈凤义,戴晓冬,秦元华.大连市6例微小膜壳绦虫感染及其病例分析[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6

[6].郑莉莉,崔昱,戴晓冬,秦元华,王智勇.大连地区微小膜壳绦虫1例感染及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5

[7].董强,李宝山,童苏祥,刘玉辉,罗卫平.阿苯哒唑集体驱虫防治微小膜壳绦虫的效果观察[J].地方病通报.2003

[8].李宝山,刘玉辉,刘艳,罗卫平,童苏祥.社区人与鼠类微小膜壳绦虫感染的相关性初步研究[J].地方病通报.2003

[9].刘艳,李宝山,刘玉辉,罗卫平,童苏祥.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与饱和盐水漂浮法对鼠类微小膜壳绦虫检查结果的比较分析[J].地方病通报.2003

[10].申丽洁,李伟,钱体军,罗志勇.云南大理下关野栖小兽微小膜壳绦虫感染调查[J].地方病通报.2002

论文知识图

微小膜壳绦虫成虫和头节蚤-叁种潜蚤的外形左: 钻潜蚤 中: 盲潜蚤 ...基于线粒体pnad1基因构建的蛇源裂头蚴系...微小膜壳绦虫虫卵绦虫-图60-20 棘球蚴囊壁病理切片(可见囊壁...鼠膜壳绦虫病-矮小膜壳绦虫成熟节

标签:;  ;  ;  ;  ;  ;  ;  

微小膜壳绦虫论文_陈小丽,徐素慧,王宇翔,林开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