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与煤尘爆炸论文_景国勋,吴昱楼,郭绍帅,邵泓源,刘闯

导读:本文包含了瓦斯与煤尘爆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煤尘,瓦斯,压力,冲击波,环流,反射,火焰。

瓦斯与煤尘爆炸论文文献综述

景国勋,吴昱楼,郭绍帅,邵泓源,刘闯[1](2019)在《障碍物对瓦斯煤尘爆炸火焰传播规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进一步探究瓦斯煤尘耦合爆炸火焰的传播规律,用自行搭建的半封闭垂直管道爆炸试验系统,研究障碍物对瓦斯煤尘耦合爆炸火焰传播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障碍物能显着提高瓦斯煤尘爆炸火焰的传播速度,其加速机理主要是障碍物诱导的湍流区会促进火焰的传播;火焰在传播过程中的加速度不是一直增加,随着火焰速度的增加会出现上下波动;煤尘的加入会使瓦斯爆炸产生的火焰传播速度显着增大及速度的最大值距离点火端较远;通过障碍物时爆炸产生的火焰形状发生较大的改变,出现拉伸和褶皱现象。(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杨前意,石必明,张雷林,王超,张鸿智[2](2019)在《拐弯角度对瓦斯爆炸诱导煤尘爆炸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瓦斯爆炸诱导煤尘爆炸在不同拐弯巷道内的传播特征,首先采用不同角度拐弯管道模拟煤矿井下拐弯巷道结构;然后利用煤尘爆炸试验系统,通过试验监测管道内不同位置的冲击波压力值和火焰传播速度值;最后研究不同拐弯角度管道内瓦斯爆炸诱导煤尘爆炸冲击波和火焰在拐弯前后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瓦斯填充长度一定的情况下,沉积煤尘爆炸冲击波峰值超压先减小后增大,到达管道拐弯后,急剧减小;冲击波峰值超压衰减率随着管道拐弯角度的增大而增大,角度越大,峰值超压衰减越快;火焰传播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经过拐弯管道后,速度突然增加;火焰传播速度变化率随拐弯角度的增大而增大,角度越大,速度增幅越大。(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王博[3](2019)在《煤矿瓦斯煤尘爆炸冲击波传播的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炭作为我国储量最丰富的能源,也是我国的主体能源。随着煤炭的不断开采,随之而来出现的爆炸事故也越来越严重。在矿井灾害中,其中危害最严重之一的便是矿井瓦斯煤尘爆炸事故,而在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的国家中,我国的爆炸事故最为严重。冲击波是主要的灾害效应,对冲击波的传播规律进行研究,可为预防和控制爆炸事故提供数据参考,对降低爆炸事故危害、减少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课题的研究背景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在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井下矿井的实际情况,主要对煤尘粒径、煤尘浓度以及巷道变化几个因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合适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运用FLUENT软件对巷道内瓦斯煤尘爆炸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研究,本文所得结果如下:(1)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模拟数值与实验结果相比,误差范围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验证了模拟方法的可行性,为下文的研究奠定基础。(2)研究了煤尘颗粒大小与煤尘浓度不同时瓦斯煤尘爆炸压力的变化,其结果表明:大颗粒煤尘和小颗粒煤尘混合下的瓦斯煤尘爆炸中,在煤尘浓度相同的情况下,随着大颗粒煤尘质量百分比的增大,最大爆炸压力呈现下降的趋势,但不同质量百分比值之间下降趋势不同,大颗粒质量百分比介于10%~50%时,爆炸压力下降幅度较大,而质量百分比处于50%~90%时,爆炸压力下降幅度较小,并且混合煤尘的瓦斯煤尘爆炸压力一直处于一个范围之内;大颗粒煤尘所占质量百分比相同的情况下,随着煤尘浓度的增大,最大爆炸压力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且最大爆炸压力在煤尘浓度为400g/m~3时达到最大。(3)研究了回风巷宽度与其分岔巷宽度在不同比例时瓦斯煤尘爆炸压力的变化。其结果表明:在回风巷与其分岔巷宽度比例相同时,分岔后巷道内的压力都有所降低,分岔后直巷道的压力比分岔巷道的压力小。随着宽度比例的增大,分岔后直巷道与分岔巷道的压力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当回风巷宽度与分岔巷宽度比例为1.5:1时,分岔巷道对冲击波的衰减作用较大。(4)研究了多分岔巷道对巷道内爆炸压力的影响,其结果表明:分岔的增多对直巷道内的压力变化影响较大,对拐弯巷道的压力变化影响较小。巷道内的压力相对于初始压力都是降低的,在降低的总基础上,分岔后的分岔巷道(点2处)的压力随着分岔巷道的增多而呈现下降的趋势,分岔后的直巷道(点3处)的压力随着分岔巷道的增多而呈现上升的趋势。(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9-03-20)

王博,苟瑞君,阚润哲[4](2019)在《煤尘粒径对瓦斯煤尘爆炸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煤尘的粒径大小和质量浓度对煤尘的燃烧爆炸存在重要的影响.为研究分析大颗粒煤尘对瓦斯煤尘爆炸产生的影响,在煤尘质量浓度相同的基础上,从参与爆炸的主体煤尘中选取粒径为75μm的大颗粒,分别与粒径为15,25,35μm的小颗粒进行混合爆炸并同时改变大颗粒煤尘的质量百分比,通过有限元软件Fluent,应用连续相、颗粒相计算方法对爆炸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对最大爆炸压力和火焰传播速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大小颗粒混合的复合爆炸中,最大爆炸压力一直处于一个范围之间;总质量一定,最大爆炸压力、火焰传播速度随着大颗粒煤尘质量百分比的增大而呈现下降趋势,并且混合煤尘中小颗粒粒径越小,最大爆炸压力、火焰传播速度越大.(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彭乐[5](2018)在《瓦斯煤尘爆炸冲击波伤害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煤尘瓦斯爆炸给井下不同地点带来的伤亡程度,根据广义Weber定律,将冲击波超压作为伤害当量,借助TNT当量法可以计算出与爆源不同位置除的伤害当量公式。在此基础上,通过Probit模型构建出煤尘瓦斯冲击波对井下作业人员的伤害率模型。结合井下实际情况,分析所构建模型可能的误差来源,运用修正系数ζ_1、ζ_2以及ζ_3进行修正,使之更加精确。利用所构建的伤害率模型可以计算出与爆源不同距离处的人员伤害率,为煤矿安全生产及事故应急救援奠定下良好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第30届全国高校安全科学与工程学术年会暨第12届全国安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8-10-12)

裴蓓,李杰,余明高,韦双明,杨双杰[6](2018)在《CO_2-超细水雾对瓦斯/煤尘爆炸抑制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CO_2-超细水雾对瓦斯/煤尘爆炸抑制特性,用自行搭建的实验系统,从超压、火焰传播速度和火焰结构3个方面研究了CO_2-超细水雾形成的气液两相介质对9.5%瓦斯/煤尘复合体系爆炸的抑爆效果、影响因素与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O_2体积分数和超细水雾质量浓度的增加,爆炸火焰最大传播速度、爆炸超压峰值均出现明显下降,火焰到达泄爆口时间显着延迟;尤其当CO_2体积分数达到14%与超细水雾的共同抑爆效果凸显,瓦斯/煤尘复合体系爆炸超压的"震荡平台"消失,同时火焰结构呈现"整体孔隙化"。所得结论为煤矿井下高效防爆抑爆技术进行了完善和增强。(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期刊2018年08期)

杨春丽,李祥春[7](2015)在《煤矿特别重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发生原因及规律统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统计了2000~2013年我国煤矿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通过统计数据分析了不同煤矿类型、不同井型、不同瓦斯等级的煤矿发生特别重大瓦斯煤尘爆炸的规律,同时分析了这些事故的发生地点、引起爆炸的火源类型、瓦斯积聚的原因。该统计分析可以为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的预防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5年10期)

杨书召,刘星魁[8](2015)在《巷道瓦斯煤尘爆炸环流压力与反射压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确定巷道内瓦斯煤尘爆炸环流压力与反射压力的大小,采用爆炸力学理论分析和试验方法,在试验管道和大型试验巷道内测试环流压力与反射压力强度的变化规律。理论分析表明,极弱冲击波环流压力大约比反射压力小一半;极强冲击波反射超压是环流超压的8~23倍。实验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值基本吻合,冲击波固壁反射峰值超压作用于相对传播方向垂直固定物体上的伤害效应远大于水平方向,揭示了反射超压是井下爆炸事故引起财产和人员严重破坏及伤害的原因。(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5年08期)

杨书召,刘星魁[9](2015)在《瓦斯煤尘爆炸巷道反射压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瓦斯和瓦斯煤尘爆炸反射压力沿矿井巷道传播变化的规律,用管道爆炸实验系统模拟测试极弱爆炸和极强爆炸巷道超压与反射压力的定量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瓦斯和瓦斯煤尘与空气混合爆炸,在弱爆炸条件下爆炸的反射压力均是峰值超压的1.8~2.0倍,强爆炸下瓦斯或瓦斯煤尘爆炸的反射压力大约是峰值超压的8~21倍.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基本吻合,表明巷道反射压力强度取决于冲击波在巷道空间内的反射过程,巷道内爆炸超压强度随爆炸传播距离的增加而降低,遇固壁则反射压力强度加大,加重了井下设备的破坏和人员伤害程度.(本文来源于《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沈虎[10](2015)在《针对瓦斯煤尘爆炸的煤矿紧急避险系统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关于煤矿避险系统建设及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渐完善,也带来了更多对以救生舱为主的井下避险系统的有效性的质疑。为此,本论文通过分析我国现阶段避灾系统的构成,相应灾害下的避灾措施,以及灾害事故的统计明确了瓦斯煤尘爆炸下避险系统的重要性。同时,以国内外学者对瓦斯煤尘爆炸的研究为基础,建立了事故伤害范围模型,并通过该模型,以瓦斯煤尘爆炸的数值计算明确了井下工作面紧急避险系统的理论有效性。并以此为前提,在有效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事故伤害范围为准则,建设避灾系统理论,优化了工作面避灾系统与硐室系统的建设设置方案。最后本论文通过结合矿山事故实例的应用,确定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并为该事故矿井事故后避灾系统建设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其他煤矿应急避险系统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期刊2015-06-01)

瓦斯与煤尘爆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瓦斯爆炸诱导煤尘爆炸在不同拐弯巷道内的传播特征,首先采用不同角度拐弯管道模拟煤矿井下拐弯巷道结构;然后利用煤尘爆炸试验系统,通过试验监测管道内不同位置的冲击波压力值和火焰传播速度值;最后研究不同拐弯角度管道内瓦斯爆炸诱导煤尘爆炸冲击波和火焰在拐弯前后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瓦斯填充长度一定的情况下,沉积煤尘爆炸冲击波峰值超压先减小后增大,到达管道拐弯后,急剧减小;冲击波峰值超压衰减率随着管道拐弯角度的增大而增大,角度越大,峰值超压衰减越快;火焰传播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经过拐弯管道后,速度突然增加;火焰传播速度变化率随拐弯角度的增大而增大,角度越大,速度增幅越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瓦斯与煤尘爆炸论文参考文献

[1].景国勋,吴昱楼,郭绍帅,邵泓源,刘闯.障碍物对瓦斯煤尘爆炸火焰传播规律的影响[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9

[2].杨前意,石必明,张雷林,王超,张鸿智.拐弯角度对瓦斯爆炸诱导煤尘爆炸的影响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9

[3].王博.煤矿瓦斯煤尘爆炸冲击波传播的影响因素研究[D].中北大学.2019

[4].王博,苟瑞君,阚润哲.煤尘粒径对瓦斯煤尘爆炸的影响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彭乐.瓦斯煤尘爆炸冲击波伤害率研究[C].第30届全国高校安全科学与工程学术年会暨第12届全国安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讨会论文集.2018

[6].裴蓓,李杰,余明高,韦双明,杨双杰.CO_2-超细水雾对瓦斯/煤尘爆炸抑制特性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8

[7].杨春丽,李祥春.煤矿特别重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发生原因及规律统计分析[J].煤炭技术.2015

[8].杨书召,刘星魁.巷道瓦斯煤尘爆炸环流压力与反射压力研究[J].煤炭技术.2015

[9].杨书召,刘星魁.瓦斯煤尘爆炸巷道反射压力研究[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10].沈虎.针对瓦斯煤尘爆炸的煤矿紧急避险系统应用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

论文知识图

最低需风量下的矿井中各监测点瓦斯浓...煤矿重特大放炮事故类型分布最优通风量下的矿井中各监测点瓦斯浓...局部通风机智能控制系统组成图煤矿瓦斯抽采方法分类(3)煤与瓦斯防...

标签:;  ;  ;  ;  ;  ;  ;  

瓦斯与煤尘爆炸论文_景国勋,吴昱楼,郭绍帅,邵泓源,刘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