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梯极限安全保护装置,涉及电梯安全技术领域。包括第一顶触板、第二顶触板和用以固定第二顶触板的固定支座,所述固定支座固定在电梯运行井道的井道壁上,还包括连接在第一顶触板和第二顶触板之间的弹性组件,所述第一顶触板上还设置有压力传感器,还包括用以与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并接收压力传感器信息的传感控制单元,所述传感控制单元还与电梯曳引机电连接,以便于根据压力传感器信号来控制曳引机工况。本实用新型还使用缓速装置对发生意外的电梯先缓速,再控制电梯由较低的速度直到停止,所有控制装置独立于电梯控制系统之外,稳定性强,安全保护能力强。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电梯极限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顶触板(1)、第二顶触板(2)和用以固定第二顶触板(2)的固定支座(21),所述固定支座(21)固定在电梯运行井道的井道壁上,还包括连接在第一顶触板(1)和第二顶触板(2)之间的弹性组件(3),所述第一顶触板(1)上还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1),还包括用以与所述压力传感器(11)连接并接收压力传感器(11)信息的传感控制单元(4),所述传感控制单元(4)还与电梯曳引机(5)电连接,以便于根据压力传感器(11)信号来控制曳引机(5)工况。
设计方案
1.一种电梯极限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顶触板(1)、第二顶触板(2)和用以固定第二顶触板(2)的固定支座(21),所述固定支座(21)固定在电梯运行井道的井道壁上,还包括连接在第一顶触板(1)和第二顶触板(2)之间的弹性组件(3),所述第一顶触板(1)上还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1),还包括用以与所述压力传感器(11)连接并接收压力传感器(11)信息的传感控制单元(4),所述传感控制单元(4)还与电梯曳引机(5)电连接,以便于根据压力传感器(11)信号来控制曳引机(5)工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极限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电梯运行井道内并且位于在电梯运行时能够比所述第一顶触板(1)先接触到电梯的位置的电梯缓速装置(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梯极限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缓速装置(6)包括电池组(61)、与电池组(61)两端连通并可结合电梯的金属壁构成一个完整电路的柔性电刷组(6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梯极限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以固定柔性电刷组(62)于电梯井道墙壁上的电刷固定盘(6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梯极限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刷组(62)包括两根分别与电池组(61)的两极以电线连接并水平延伸设置出去的第一电刷(621)和第二电刷(62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梯极限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刷(621)或是第二电刷(622)包括多个首尾依次连接的电刷节,并且相邻的电刷节之间还设置有连接弹簧,以及设置在电刷末端处的球形接头(62A)。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梯极限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刷组(62)还与传感控制单元(4)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极限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在电梯井道壁上并设置在第一顶触板(1)和传感控制单元(4)之间的导电滑动装置(7)。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电梯极限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滑动装置(7)包括与第一顶触板(1)上的压力传感器(11)电连接的滑块(71),以及与传感控制单元(4)电连接的滑槽(72)。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极限安全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代建筑建设中,电梯已经成为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电梯的实际使用中,由于现代电梯主要是由主板来控制,然而主板涉及的技术层面较高,极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例如高温等,一旦电梯主控制板被严重影响,它就会发生急升,冲顶,蹲坑等现象,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梯极限安全保护装置,通过设置相对独立的缓速装置以及顶触缓冲板来预防电梯冲顶和蹲坑的现象的发生,以及保护电梯在发生冲顶和蹲坑时不发生意外,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梯极限安全保护装置,包括第一顶触板、第二顶触板和用以固定第二顶触板的固定支座,所述固定支座固定在电梯运行井道的井道壁上,还包括连接在第一顶触板和第二顶触板之间的弹性组件,所述第一顶触板上还设置有压力传感器,还包括用以与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并接收压力传感器信息的传感控制单元,所述传感控制单元还与电梯曳引机电连接,以便于根据压力传感器信号来控制曳引机工况。
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电梯运行井道内并且位于在电梯运行时能够比所述第一顶触板先接触到电梯的位置的电梯缓速装置。
优选的,所述电梯缓速装置包括电池组、与电池组两端连通并可结合电梯金属箱壁构成一个完整电路的柔性电刷组。
优选的,还包括用以固定柔性电刷组于电梯井道墙壁上的电刷固定盘。
优选的,所述柔性电刷组包括两根分别与电池组的两极以电线连接并水平延伸设置出去的第一电刷和第二电刷。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刷或是第二电刷包括多个首尾依次连接的电刷节,并且相邻的电刷节之间还设置有连接弹簧,以及设置在电刷末端处的球形接头。
优选的,所述柔性电刷组上还与传感控制单元电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固定在电梯井道壁上并设置在第一顶触板和传感控制单元之间的导电滑动装置。
优选的,所述导电滑动装置包括与第一顶触板上的压力传感器电连接的滑块,以及与传感控制单元电连接的滑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置有两个间隔距离叠放的第一顶触板和第二顶触板,并在两者之间设置有具有缓冲作用的弹性组件,在电梯高速上行并触碰到第一顶触板时,通过设置在第一顶触板上的压力传感器接受到压力信息并以电信号发送到传感控制单元,并由传感控制单元来控制电梯曳引机停止运行,然后由弹性组件吸收电梯上行冲劲并使其速度停止,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在顶触板之前设置有用以对电梯进行缓速的电梯缓速装置,该电梯缓速装置设置有两个水平设置的电刷以及电池组,在两个电刷开始接触到电梯轿厢时,就会形成完整电路,产生电流并被传感控制单元所接收,由传感控制单元发出减速命令进而控制曳引机减速,同时电梯也开始减速,以较小电梯轿厢的冲顶速度或是蹲坑速度,提高安全保护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一种电梯极限安全保护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一种电梯极限安全保护装置的实际使用工况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一种电梯极限安全保护装置的导电滑动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第一顶触板,11-压力传感器,2-第二顶触板,21-固定支座,3-弹性组件,4-传感控制单元,5-曳引机,6-电梯缓速装置,61-电池组,62-柔性电刷组,621-第一电刷,622-第二电刷,62A-球形接头,63-电刷固定盘,7-导电滑动装置,71-滑块,72-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该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2、图3,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一种电梯极限安全保护装置,包括第一顶触板1、第二顶触板2和用以固定第二顶触板2的固定支座21,所述固定支座21固定在电梯运行井道的井道壁上,还包括连接在第一顶触板1和第二顶触板2之间的弹性组件3,所述第一顶触板1上还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1,还包括用以与所述压力传感器11连接并接收压力传感器11信息的传感控制单元4,所述传感控制单元4还与电梯曳引机5电连接,以便于根据压力传感器11信号来控制曳引机5工况。
还包括固定在电梯井道壁上并设置在第一顶触板1和传感控制单元4之间的导电滑动装置7。所述导电滑动装置7包括与第一顶触板1上的压力传感器11电连接的滑块71,以及与传感控制单元4电连接的滑槽72。所述滑块71能够跟随第一顶触板1的移动而在滑槽72内上下滑动,但在滑块71滑动的过程中,压力传感器11与传感控制单元4依旧保持着电连接,保证工作状态。
还包括设置在电梯运行井道内并且位于在电梯运行时能够比所述第一顶触板1先接触到电梯的位置的电梯缓速装置6。该电梯缓速装置6包括电池组61、与电池组61两端连通并可结合电梯的金属壁构成一个完整电路的柔性电刷组62。还包括用以固定柔性电刷组62于电梯井道墙壁上的电刷固定盘63。在电梯正常运行时,电梯并不会与柔性电刷组62有接触,此时柔性电刷组62由于并没有与电梯的轿厢有接触,所以由电池组61和柔性电刷组62构成的电路处于开路状态,并不产生电流。所述柔性电刷组62包括两根分别与电池组61的两极以电线连接并水平延伸设置出去的第一电刷621和第二电刷622。所述第一电刷621或是第二电刷622包括多个首尾依次连接的电刷节,并且相邻的电刷节之间还设置有连接弹簧,这样,在电梯运行到与柔性电刷组62相接触的位置时,第一电刷621或是第二电刷622能够相应的发生不同程度的形变,此时由于电梯的轿厢本身也采用金属结构,这样,借助于电梯轿厢电池组61和柔性电刷组62就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电路,这样就会产生电流并可以传递到传感控制单元4处,并由传感控制单元4来控制曳引机5减速。还包括设置在电刷末端处的球形接头62A,此处球形接头62A的作用则是为了方便电刷与电梯之间接触光滑,并且在电刷发生形变后柔性电刷组62依然能够很好的与电梯轿厢接触。保证电连接的稳定性。
所述柔性电刷组62还与传感控制单元4电连接。
以上未提及之处,均适用于现有技术。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已本实用新型构思在现有技术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都应在本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02942.9
申请日:2019-01-2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411546U
授权时间:20190920
主分类号:B66B 5/10
专利分类号:B66B5/10
范畴分类:32F;33B;
申请人:国新电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国新电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5232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亨通大道1718号
发明人:陶海军;章兴娣;沈利国
第一发明人:陶海军
当前权利人:国新电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裴金华
代理机构:33246
代理机构编号:杭州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