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能量解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能量,系统,总成,刚度,橡胶,动力,操纵台。
能量解耦论文文献综述
盖大伟,沈保山,刘治彩,许佩佩[1](2019)在《基于能量解耦法的某商用车动力总成悬置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升某商用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对现有方案前悬置主轴刚度进行优化。通过试验获得某商用车动力总成的惯性参数,利用能量法解耦计算求得固有频率和解耦率;分析不足后,运用MATLAB多目标优化算法,以前悬置刚度为变量,频率分离和解耦率为约束条件,解耦率加权和最大为目标函数,优化出最佳刚度值。通过隔振率试验,验证了优化方案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汽车零部件》期刊2019年09期)
高普,刘辉,项昌乐,周晗,崔晋[2](2018)在《综合传动装置悬置系统刚度灵敏度分析与振动能量解耦》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综合传动装置悬置系统6自由度耦合振动模型,利用灵敏度分析方法,计算悬置系统各阶固有振动频率关于各悬置各方向刚度的灵敏度,确定影响某一方向振动的关键橡胶刚度,为改善系统某一方向的振动提供理论依据.以系统各方向振动解耦率作为目标函数,综合考虑传动轴激励、人体承受振动敏感区域及各向振动耦合状况来确定优化约束条件,进行刚度参数最优化,得到的悬置系统各方向最优刚度值可用于改善悬置系统隔振性能.针对某一传动系统振动恶化的情况,采用刚度灵敏度分析与振动能量解耦综合方法,对悬置系统进行设计.最后利用台架振动试验结果验证悬置系统优化设计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许恩永[3](2018)在《基于能量解耦法的轻型载货商用车振动系统模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线性振动系统各个广义坐标所分属的固有频率以及耦合关系难以判断的难题,深入分析轻型载货汽车结构,并进行简化处理,建立五自由度汽车动力学模型,基于MATLAB软件根据能量解耦法理论,计算汽车振动系统的能量分布矩阵,获得前五阶模态所对应的广义坐标以及广义坐标耦合程度关系。并通过动力学软件ADAMS建立模型,完成模态分析,验证计算结果准确性。(本文来源于《装备制造技术》期刊2018年01期)
张亚波,王浩,张超泉,王光飞[4](2017)在《基于能量解耦法的某动力总成悬置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型动力总成叁点悬置解耦较差问题对其刚度进行优化,根据实验验证了数学分析模型的准确性。提出用悬置隔振率来表述优化后悬置对动力总成振动的改善情况,通过前后隔振率降低的对比,验证了优化方法的准确性和针对性。(本文来源于《客车技术》期刊2017年02期)
张丁月[5](2016)在《基于多变量能量解耦优化煤水调节品质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分析本厂现有煤水协调控制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多变量能量解耦控制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判断机组参数变化确定内扰来源,而后采用能量平衡原理和多变量对角矩阵方法实现机组煤水协调控制,减少耦合关系,解决了超临界机组煤水调节较强耦合性,实现对机组主要参数的精确控制,对机组优化协调控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2016年中国发电自动化技术论坛论文集 第一册(获奖论文)》期刊2016-05-31)
何亚运,张代胜[6](2015)在《基于能量解耦和传递路径分析的发动机悬置系统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卡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能量解耦为目标,悬置刚度参数作为设计变量,利用ADAMS软件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分析与优化。在消声室内进行实车工况数据和频响函数采集,建立传递路径分析模型,根据传递函数分解理论利用Matlab编写传递路径分析程序,并将ADMAS优化得到的悬置刚度数据代入程序中进行贡献量和车内目标点振动分析,寻找贡献量较大路径,对相应的悬置继续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法可以得到较好的能量解耦和较低的车内振动。(本文来源于《噪声与振动控制》期刊2015年04期)
李海新,徐向波,王秀发[7](2015)在《利用能量解耦法解决某款轻卡怠速抖动问题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能量解耦法对北汽福田BJ1049轻卡动力总成悬置进行优化,在不改变悬置安装位置及安装角度的情况下,通过改变悬置软垫叁方向刚度值,使动力总成空间六自由度运动方向能量相互解耦,减小动力总成振动向外界传递。(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动力装置》期刊2015年04期)
童东红,郝志勇[8](2015)在《基于6σ方法的悬置系统能量解耦与稳健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以悬置系统能量解耦率最大化为优化目标,以系统振动固有频率为约束,采用自适应模拟退火算法对悬置参数(刚度、安装位置和角度)进行确定性优化。考虑到因制造误差引起悬置刚度的变化,为提高设计的可靠性和稳健性,利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分析了新设计方案的可靠性,并利用6σ稳健优化方法对悬置系统做了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与确定性优化结果相比,6σ稳健优化后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固有频率和能量解耦率的名义值变化不大,但系统可靠性和稳健性得到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汽车工程》期刊2015年02期)
郭福祥,吴旭静,吕传志,黄伟[9](2013)在《基于能量解耦理论的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隔振能力,降低整车振动,本文建立了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六自由度模型。采用以能量解耦,侧倾和垂直传递率最小的综合目标函数,利用VC平台开发出界面友好的悬置优化软件,对国内某轻型客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动力总成悬置参数可以有效的衰减传递到车架的振动。本文的研究成果为改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隔振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提高汽车的NVH性能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轻型汽车技术》期刊2013年09期)
刘军,秦国振,余节发,李敏[10](2013)在《基于能量解耦法的操纵台悬置系统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机车在4档运行时司机室的操纵台的异常振动问题,利用VTCL-DSP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对操纵台在机车加速和等速过程中的振动信号进行了测试与分析并采用了悬置刚度匹配法与能量解耦法对此系统进行了研究,认为橡胶隔振块刚度匹配不合理而引起的操纵台悬置系统的耦合共振是操纵台异常振动的主要原因,并对悬置系统提出了优化方案。通过在MATLAB中进行的仿真验证与改进方案的试验验证,确定操纵台的异常振动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本文来源于《机械科学与技术》期刊2013年07期)
能量解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综合传动装置悬置系统6自由度耦合振动模型,利用灵敏度分析方法,计算悬置系统各阶固有振动频率关于各悬置各方向刚度的灵敏度,确定影响某一方向振动的关键橡胶刚度,为改善系统某一方向的振动提供理论依据.以系统各方向振动解耦率作为目标函数,综合考虑传动轴激励、人体承受振动敏感区域及各向振动耦合状况来确定优化约束条件,进行刚度参数最优化,得到的悬置系统各方向最优刚度值可用于改善悬置系统隔振性能.针对某一传动系统振动恶化的情况,采用刚度灵敏度分析与振动能量解耦综合方法,对悬置系统进行设计.最后利用台架振动试验结果验证悬置系统优化设计的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能量解耦论文参考文献
[1].盖大伟,沈保山,刘治彩,许佩佩.基于能量解耦法的某商用车动力总成悬置优化[J].汽车零部件.2019
[2].高普,刘辉,项昌乐,周晗,崔晋.综合传动装置悬置系统刚度灵敏度分析与振动能量解耦[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8
[3].许恩永.基于能量解耦法的轻型载货商用车振动系统模态分析[J].装备制造技术.2018
[4].张亚波,王浩,张超泉,王光飞.基于能量解耦法的某动力总成悬置优化[J].客车技术.2017
[5].张丁月.基于多变量能量解耦优化煤水调节品质的方法[C].2016年中国发电自动化技术论坛论文集第一册(获奖论文).2016
[6].何亚运,张代胜.基于能量解耦和传递路径分析的发动机悬置系统优化[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5
[7].李海新,徐向波,王秀发.利用能量解耦法解决某款轻卡怠速抖动问题的研究[J].内燃机与动力装置.2015
[8].童东红,郝志勇.基于6σ方法的悬置系统能量解耦与稳健设计[J].汽车工程.2015
[9].郭福祥,吴旭静,吕传志,黄伟.基于能量解耦理论的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优化[J].轻型汽车技术.2013
[10].刘军,秦国振,余节发,李敏.基于能量解耦法的操纵台悬置系统优化设计[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3
论文知识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