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卷入论文-刘传军,廖江群

个人卷入论文-刘传军,廖江群

导读:本文包含了个人卷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感知互动性,品牌忠诚,个人卷入,品牌信任

个人卷入论文文献综述

刘传军,廖江群[1](2019)在《答复来邮:感知互动性直接和通过个人卷入与品牌信任间接促进品牌忠诚》一文中研究指出消费者感知到的与目标品牌的互动性会影响消费者的品牌忠诚,本研究指在探讨消费者的感知互动性如何促进品牌忠诚。从解释水平理论出发,消费者感知到的互动性越强意味着其解释水平越低,并且消费者对品牌的卷入越多,进一步促进了品牌信任和忠诚。这个过程中,社会距离逐步缩短。实验1(N=209)中,被试首先被随机分配一段某假设品牌与消费者之间互动程度的描述,被试被要求认真阅读该陈述之后尽可能直觉地回答后续问题,其中包括了自编的感知互动性条目,个人卷入量表和在线品牌忠诚量表。结果初步验证了感知互动性对品牌忠诚的促进作用,并且个人卷入在二者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然而,在消费者对品牌建立起忠诚之前应当是先对其产生了信任。因此,品牌信任可能是另一个中介变量。实验2(N=357)使用了相同的实验程序和工具,并在测量中增加了一个品牌信任量表,在一个更大的样本中进行了施测。结果重复了实验1的发现,并且进一步分析发现,个人卷入与品牌信任在感知互动性与品牌忠诚之间起序列中介作用。总之,本研究表明消费者感知到的与目标品牌的互动性可以直接促进其品牌忠诚,也可以通过个人卷入与品牌信任间接促进其品牌忠诚。本研究拓展了解释水平理论的应用范围,首次应用于品牌忠诚的建构研究当中,并且研究突出了消费者主观感知到的互动性而非实际的互动性的作用。研究启示企业在品牌管理过程中,可能通过提升消费者感知到的互动性,增强个人卷入感,从而建立起消费者的品牌信任和品牌忠诚。(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余瑶[2](2018)在《个人卷入对道德决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道德是规范人们行为价值观以及传统的原则整合。道德决策指在道德困境下,个体在道德判断的基础之上做出行为选择的过程。道德决策的心理发生机制与影响因素是重要研究问题,早期观点认为道德决策主要受到认知的影响,后来的研究发现,情绪和认知共同影响道德决策;除此之外,也有学者认为真正影响道德决策的是其他因素,比如道德困境的类型,决策过程中受害个体的状态等;即引起了个体与道德困境不同程度的联系(个人卷入程度),对道德决策产生了影响。故本研究从个人卷入的角度入手,探讨不同认知状态和情绪类型下的被试,在不同个人卷入道德困境里道德决策的变化。本研究包含两个子实验,研究一 210名被试,平均年龄为18.7± 1.88岁,探索不同情绪类型下,对不同个人卷入道德困境下道德决策的影响;研究二162名被试,平均年龄为17.5± 1.90岁,探讨不同认知状态下,对不同个人卷入道德决策的影响。分析数据得出以下结果:一、个人卷入对道德决策的影响显着,表现为高个人卷入道德困境下的被试,相较于在低个人卷入道德困境下更倾向于做出非功利性道德决策。二、高个人卷入道德困境下,消极情绪与积极情绪对道德决策的影响相似,均表现为相较于前测更倾向于选择非功利性的道德决策。叁、低个人卷入道德困境下,消极情绪下的被试相较于前测,更倾向于做出功利性的道德决策;而积极情绪下的被试则更倾向于做出非功利性的道德决策。四、压抑认知之后的被试更倾向于做出非功利性的道德决策,这种影响没有个人卷入程度的差异。五、在低个人卷入道德困境下,消极情绪下的被试,相较于压抑认知后的被试,更倾向于做出功利性的道德决策,但积极情绪下的道德决策,与压抑认知后的道德决策没有显着差异。六、在高个人卷入道德困境下,压抑认知的被试,相较于有情绪下的被试,更倾向于做非功利性的道德决策,这种影响不存在情绪类型的差异。综上所述,可得出结论:1、个人卷入对道德决策影响显着,个人卷入程度越高,个体越倾向于选择非功利性道德决策;2、情绪类型在低个人卷入道德困境下对道德决策的影响不同,在高个人卷入道德困境下的影响相似;3、认知状态对道德决策的影响显着,认知压抑后的被试更倾向于选择非功利性的道德决策;4、认知压抑相较于情绪状态,更能影响被试选择非功利道德决策。(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8-03-30)

刘渊[3](2016)在《愉快、厌恶情绪唤起及个人卷入对道德判断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道德判断一直是道德心理研究的重点,从哲学的思辨研究到心理学的实证研究,道德判断的研究方法、研究理论都变得越来越合理,越来越完善。从皮亚杰到科尔伯格,道德判断的理性主义理论一直是道德判断研究的主流,他们的理论与研究方法至今仍然对被当下的研究者产生较大的影响。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发现除了认知推理,情绪也在道德判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各自的研究,海德、林德、格林纳等人都提出了自己的道德判断理论,这些理论与研究使得人们对道德判断的理解越来越客观,越来越深入。近些年,各国的研究者采用各种研究方法,对情绪和个人卷入对道德判断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存在如下不足:第一,不同的研究者得出的结论并不相同,关于情绪唤起及个人卷入对道德判断的影响尚无定论;第二,以往的研究情境、被试等多为西方文化背景,研究结果是否适用于中国文化背景,还需进一步的验证与分析;第叁,以往的研究多是对情绪唤起或者个人卷入对道德判断的影响进行单独研究,没有考虑到二者的交互作用,而在现实生活中二者往往是同时出现的。因此,本研究不仅有验证前人研究结果,为相关理论提供新的实证研究支持、探究情绪唤起与个人卷入对道德判断的综合影响、提高MJT的数据利用率的理论意义外,还有为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道德事件提供处理依据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3×2的被试间完全随机实验设计,以MJT为主要研究工具,对不同背景的287名被试进行调查研究,以愉快、厌恶情绪为代表考察情绪唤起及个人卷入对个体道德判断能力及道德判断情感的影响,结果发现:(1)情绪唤起对被试的道德判断能力影响显着,不同的情绪唤起状态下被试的道德判断能力有显着差异:愉快情绪下道德判断能力最高,厌恶情绪下最低;(2)情绪唤起对被试的道德判断态度影响不显着,不同的情绪唤起状态下被试的道德判断情感没有显着差异;(3)自我卷入对被试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判断态度影响均不显着;(4)被试受教育程度和工作年限对被试道德判断影响显着:被试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倾向于采取高阶段的道德判断标准;被试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判断态度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而降低。(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6-04-01)

沈雪瑞,李天元,吕兴洋,昌晶亮[4](2015)在《名人代言会影响旅游者的目的地态度吗?——基于名人-目的地匹配度和个人卷入度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实验研究考察了名人-目的地匹配度和被试的个人卷入度对目的地态度的影响。自变量1为个人卷入度,设置为高、低两个水平,同时为了与无名人代言情况相比较,将自变量2命名为代言情况,设置名人与目的地匹配、不匹配及无名人代言3个水平。结果表明:匹配、不匹配和无名人代言3种情况的目的地态度在低个人卷入条件下均有显着差异,而在高个人卷入条件下,以上3种情况的目的地态度并没发生显着变化。简单效应检验进一步显示:不匹配和无名人代言两种情形下,高卷入者比低卷入者的目的地态度更积极,而在名人与目的地匹配时,高、低卷入者的目的地态度无显着差异。文章还讨论了以上结论对目的地名人代言策略的相关启示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本文来源于《旅游学刊》期刊2015年04期)

陈媛媛[5](2013)在《广告类型对广告效果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商品市场上,消费者的怀旧心理会促使消费者寻求商品寄托,因此怀旧与市场营销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人们的怀旧寄托往往会转化为对某些产品、服务或品牌的需求。目前,怀旧营销在营销学领域备受关注,很多企业也开始使用怀旧主题的广告,但我国的怀旧营销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实证研究很少。本研究首先对已有的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构建不同诉求类型的广告和广告效果之间的模型。本文将广告类型作为自变量分成怀旧广告和非怀旧广告两个类型:以广告效果作为因变量,广告效果包含广告态度和品牌态度两个维度;通过实验的方法,旨在研究广告类型是否对广告态度和品牌态度有显着的影响,并探索广告所激发的个人怀旧水平是否在广告类型和广告效果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卷入度是否对这个影响关系起到显着的调节作用,在本研究中有别于以往研究将个人怀旧水平分为四个维度:过去的图像、生理的反应、积极的情绪及消极的情绪。并最终证实了怀旧广告会激发出消费者更好的广告态度和品牌态度,个人怀旧水平在广告类型和广告效果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同时,卷入度对起到了显着的调节作用,高卷入度相较于低卷入度广告类型对广告效果有着明显的正向影响作用,最后对实证研究的结果做一定的解释。该研究建立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拓展了卷入度这一重要的变量在怀旧广告领域的研究,并且创新性的研究了怀旧广告对广告效果产生影响的机制,本文的研究结果也对怀旧广告营销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3-12-20)

[6](2013)在《《中国推拿百科全书.人物卷》入编者个人资料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第十四次推拿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期刊2013-10-24)

蔡岩红[7](2009)在《“西格复线”现上亿元非法票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青海省,一条被称为“西格复线”(西宁至格尔木)的铁路正在紧锣密鼓的修建中,该铁路属青藏铁路的一部分,系国家重点工程。然而,最近青海省国税局在稽查中竟发现,这条在建的860公里铁路沿线上,部分承建单位取得的砂石等材料发票中有不少伪造的“国税机关代开发票”(本文来源于《商务时报》期刊2009-08-29)

蔡岩红[8](2009)在《在建“西格复线”现上亿元非法票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青海省,一条被称为“西格复线”(西宁至格尔木)的铁路正在紧锣密鼓的修建中,该铁路属青藏铁路的一部分,系国家重点工程。然而,最近青海省国税局在稽查中竟发现,这条在建的860公里铁路沿线上,部分承建单位取得的砂石等材料发票中有不少伪造的“国税机关代开发票”(本文来源于《法制日报》期刊2009-08-18)

韩笑[9](2008)在《冲破首付最底线:开发商在打擦边球》一文中研究指出从3月开始,北京的地铁车厢内,满是燕郊“上上城”的广告。 “2万元首付买一居,3万元首付买二居,5万元首付买叁居”,看得着实叫人心动。虽然2006年底到2007年初“上上城”也打出过低首付的招牌,但优惠幅度仅为“3万元买一居,4万元买两居”(本文来源于《工人日报》期刊2008-05-14)

卢丹蕾,王文忠,胡宇涵,罗跃嘉,曲如杰[10](2007)在《高自我卷入条件下个人利益对态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个人利益与青少年社会态度之间的关系及发展趋势。方法:以高考政策改变的提案作为高自我卷入事件,控制被试的利益得失,让被试预测他人的态度并表达自己的态度。结果:16岁的儿童组和21岁的大学生组被试不仅预测同伴的态度与个人利益一致,而且他们自己的态度也与个人利益一致;13岁儿童组被试并没有根据个人利益原则来预测同伴的态度或表达自己的态度。结论:自我利益卷入程度高时,随着个体年龄增长,个体会认为他人态度受个人利益的影响,个体自己也会表达同个人利益一致的态度。(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期刊2007年04期)

个人卷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道德是规范人们行为价值观以及传统的原则整合。道德决策指在道德困境下,个体在道德判断的基础之上做出行为选择的过程。道德决策的心理发生机制与影响因素是重要研究问题,早期观点认为道德决策主要受到认知的影响,后来的研究发现,情绪和认知共同影响道德决策;除此之外,也有学者认为真正影响道德决策的是其他因素,比如道德困境的类型,决策过程中受害个体的状态等;即引起了个体与道德困境不同程度的联系(个人卷入程度),对道德决策产生了影响。故本研究从个人卷入的角度入手,探讨不同认知状态和情绪类型下的被试,在不同个人卷入道德困境里道德决策的变化。本研究包含两个子实验,研究一 210名被试,平均年龄为18.7± 1.88岁,探索不同情绪类型下,对不同个人卷入道德困境下道德决策的影响;研究二162名被试,平均年龄为17.5± 1.90岁,探讨不同认知状态下,对不同个人卷入道德决策的影响。分析数据得出以下结果:一、个人卷入对道德决策的影响显着,表现为高个人卷入道德困境下的被试,相较于在低个人卷入道德困境下更倾向于做出非功利性道德决策。二、高个人卷入道德困境下,消极情绪与积极情绪对道德决策的影响相似,均表现为相较于前测更倾向于选择非功利性的道德决策。叁、低个人卷入道德困境下,消极情绪下的被试相较于前测,更倾向于做出功利性的道德决策;而积极情绪下的被试则更倾向于做出非功利性的道德决策。四、压抑认知之后的被试更倾向于做出非功利性的道德决策,这种影响没有个人卷入程度的差异。五、在低个人卷入道德困境下,消极情绪下的被试,相较于压抑认知后的被试,更倾向于做出功利性的道德决策,但积极情绪下的道德决策,与压抑认知后的道德决策没有显着差异。六、在高个人卷入道德困境下,压抑认知的被试,相较于有情绪下的被试,更倾向于做非功利性的道德决策,这种影响不存在情绪类型的差异。综上所述,可得出结论:1、个人卷入对道德决策影响显着,个人卷入程度越高,个体越倾向于选择非功利性道德决策;2、情绪类型在低个人卷入道德困境下对道德决策的影响不同,在高个人卷入道德困境下的影响相似;3、认知状态对道德决策的影响显着,认知压抑后的被试更倾向于选择非功利性的道德决策;4、认知压抑相较于情绪状态,更能影响被试选择非功利道德决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个人卷入论文参考文献

[1].刘传军,廖江群.答复来邮:感知互动性直接和通过个人卷入与品牌信任间接促进品牌忠诚[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2].余瑶.个人卷入对道德决策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8

[3].刘渊.愉快、厌恶情绪唤起及个人卷入对道德判断的影响[D].东南大学.2016

[4].沈雪瑞,李天元,吕兴洋,昌晶亮.名人代言会影响旅游者的目的地态度吗?——基于名人-目的地匹配度和个人卷入度的实验研究[J].旅游学刊.2015

[5].陈媛媛.广告类型对广告效果的影响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

[6]..《中国推拿百科全书.人物卷》入编者个人资料表[C].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第十四次推拿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2013

[7].蔡岩红.“西格复线”现上亿元非法票据[N].商务时报.2009

[8].蔡岩红.在建“西格复线”现上亿元非法票据[N].法制日报.2009

[9].韩笑.冲破首付最底线:开发商在打擦边球[N].工人日报.2008

[10].卢丹蕾,王文忠,胡宇涵,罗跃嘉,曲如杰.高自我卷入条件下个人利益对态度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

标签:;  ;  ;  ;  

个人卷入论文-刘传军,廖江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