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泥厂粉尘用除尘装置,包括除尘箱体、除尘装置和反吹扫装置,所述除尘箱体的底部具有进气口和清灰口,所述除尘箱体的顶部具有出气口;所述除尘装置包括三个除尘布袋,每一所述除尘布袋的两端与所述除尘箱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反吹扫装置包括供气源、主供气管、四根分供气管和四根反吹扫管,所述主供气管的一端与供气源连通,四根所述分供气管皆与所述主供气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反吹扫管的一端与分供气管通过旋转油封密封连通且可相互转动,所述反吹扫管的另一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反吹扫管与除尘箱体的侧壁之间设有轴承。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对带有水泥粉尘的气体进行除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水泥厂粉尘用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除尘箱体(1)、除尘装置和反吹扫装置,所述除尘箱体的底部具有进气口(2)和清灰口(3),所述除尘箱体的顶部具有出气口(4);所述除尘装置包括三个除尘布袋(5),每一所述除尘布袋的两端与所述除尘箱体的内部固定连接,三个所述除尘布袋沿所述除尘箱体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反吹扫装置包括供气源(6)、主供气管(7)、四根分供气管和四根反吹扫管(8),四根所述反吹扫管沿所述除尘箱体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其中三根所述反吹扫管位于三个所述除尘布袋内,另一所述反吹扫管靠近所述出气口,所述主供气管的一端与供气源连通,四根所述分供气管皆与所述主供气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反吹扫管的一端与分供气管通过旋转油封(9)密封连通且可相互转动,所述反吹扫管的另一端与驱动电机(10)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反吹扫管与除尘箱体的侧壁之间设有轴承(11);沿所述反吹扫管的长度方向设有两组反吹扫口(12),分别为第一组反吹扫口和第二组反吹扫口,所述第一组反吹扫口和所述第二组反吹扫口相互对称且相互交错分布;还具有一过滤网(13),所述过滤网靠近所述进气口,所述过滤网与所述除尘箱体的内部固定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水泥厂粉尘用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除尘箱体(1)、除尘装置和反吹扫装置,所述除尘箱体的底部具有进气口(2)和清灰口(3),所述除尘箱体的顶部具有出气口(4);
所述除尘装置包括三个除尘布袋(5),每一所述除尘布袋的两端与所述除尘箱体的内部固定连接,三个所述除尘布袋沿所述除尘箱体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
所述反吹扫装置包括供气源(6)、主供气管(7)、四根分供气管和四根反吹扫管(8),四根所述反吹扫管沿所述除尘箱体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其中三根所述反吹扫管位于三个所述除尘布袋内,另一所述反吹扫管靠近所述出气口,所述主供气管的一端与供气源连通,四根所述分供气管皆与所述主供气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反吹扫管的一端与分供气管通过旋转油封(9)密封连通且可相互转动,所述反吹扫管的另一端与驱动电机(10)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反吹扫管与除尘箱体的侧壁之间设有轴承(11);
沿所述反吹扫管的长度方向设有两组反吹扫口(12),分别为第一组反吹扫口和第二组反吹扫口,所述第一组反吹扫口和所述第二组反吹扫口相互对称且相互交错分布;
还具有一过滤网(13),所述过滤网靠近所述进气口,所述过滤网与所述除尘箱体的内部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厂粉尘用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为聚酯纤维过滤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厂粉尘用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的孔径为0.5-0.9mm,且所述过滤网的厚度为1-2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厂粉尘用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吹扫管靠近主供气管的一端内设有进气单向阀(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厂粉尘用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供气管与所述供气源连接处设有供气阀(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厂粉尘用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连接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上设有引风机(1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厂粉尘用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具有两个,两个所述进气口分别位于所述清灰口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厂粉尘用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箱体的内壁的下端为圆弧状。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除尘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泥厂粉尘用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水泥工业是我国工业排尘的主要来源,粉尘排放量约为其产量的2%~3%,全国的排放总量超过千万吨,人体长期接触水泥粉尘易引起各种疾病,水泥粉尘会造成土地碱化,严重污染环境,水泥生产工艺过程中,无论是破碎、烘干还是粉磨,煅烧都会产生大量的粉尘,由于各道工序都是干操作业,因此形成了扬尘点多、面大、范围广的特点,而水泥窑尾窑头废气量约占整个水泥生产线废气量的60%,其中窑尾废气约占整个水泥生产线废气量的36%。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泥厂粉尘用除尘装置,能有效对带有水泥粉尘的气体进行除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水泥厂粉尘用除尘装置,包括除尘箱体、除尘装置和反吹扫装置,所述除尘箱体的底部具有进气口和清灰口,所述除尘箱体的顶部具有出气口;
所述除尘装置包括三个除尘布袋,每一所述除尘布袋的两端与所述除尘箱体的内部固定连接,三个所述除尘布袋沿所述除尘箱体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
所述反吹扫装置包括供气源、主供气管、四根分供气管和四根反吹扫管,四根所述反吹扫管沿所述除尘箱体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其中三根所述反吹扫管位于三个所述除尘布袋内,另一所述反吹扫管靠近所述出气口,所述主供气管的一端与供气源连通,四根所述分供气管皆与所述主供气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反吹扫管的一端与分供气管通过旋转油封密封连通且可相互转动,所述反吹扫管的另一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反吹扫管与除尘箱体的侧壁之间设有轴承;
沿所述反吹扫管的长度方向设有两组反吹扫口,分别为第一组反吹扫口和第二组反吹扫口,所述第一组反吹扫口和所述第二组反吹扫口相互对称且相互交错分布;
还具有一过滤网,所述过滤网靠近所述进气口,所述过滤网与所述除尘箱体的内部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
进一步地说,所述过滤网为聚酯纤维过滤网。
进一步地说,所述过滤网的孔径为0.5-0.9mm,且所述过滤网的厚度为1-2cm。
进一步地说,所述反吹扫管靠近主供气管的一端内设有进气单向阀。
进一步地说,所述主供气管与所述供气源连接处设有供气阀。
进一步地说,所述出气口连接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上设有引风机。
进一步地说,所述进气口具有两个,两个所述进气口分别位于所述清灰口的两侧。
进一步地说,所述除尘箱体的内壁的下端为圆弧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带有水泥粉尘的气体从进气口进入除尘箱体内,首先通过过滤网过滤掉气体中的大颗粒物,再依次通过三个除尘布袋,三级过滤,最后在引风机的作用下从排气口排出;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定期反吹扫功能,供气源将气体从主供气管排至反吹扫管,进而从反吹扫管上的反吹扫口排出,且反吹扫管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周向旋转,将除尘布袋上积聚的粉尘吹落,积聚到除尘箱体底部的粉尘可从清灰口排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工艺设备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分标记如下:
除尘箱体1、进气口2、清灰口3、出气口4、除尘布袋5、供气源6、主供气管7、反吹扫管8、旋转油封9、驱动电机10、轴承11、反吹扫口12、过滤网13、进气单向阀14、供气阀15和引风机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一种水泥厂粉尘用除尘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除尘箱体1、除尘装置和反吹扫装置,所述除尘箱体的底部具有进气口2和清灰口3,所述除尘箱体的顶部具有出气口4;
所述除尘装置包括三个除尘布袋5,每一所述除尘布袋的两端与所述除尘箱体的内部固定连接,三个所述除尘布袋沿所述除尘箱体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
所述反吹扫装置包括供气源6、主供气管7、四根分供气管和四根反吹扫管8,四根所述反吹扫管沿所述除尘箱体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其中三根所述反吹扫管位于三个所述除尘布袋内,另一所述反吹扫管靠近所述出气口,所述主供气管的一端与供气源连通,四根所述分供气管皆与所述主供气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反吹扫管的一端与分供气管通过旋转油封9密封连通且可相互转动,所述反吹扫管的另一端与驱动电机10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反吹扫管与除尘箱体的侧壁之间设有轴承11;
沿所述反吹扫管的长度方向设有两组反吹扫口12,分别为第一组反吹扫口和第二组反吹扫口,所述第一组反吹扫口和所述第二组反吹扫口相互对称且相互交错分布;
还具有一过滤网13,所述过滤网靠近所述进气口,所述过滤网与所述除尘箱体的内部固定连接。
所述过滤网为聚酯纤维过滤网。
所述过滤网的孔径为0.5-0.9mm,且所述过滤网的厚度为1-2cm。
所述反吹扫管靠近主供气管的一端内设有进气单向阀14。
所述主供气管与所述供气源连接处设有供气阀15。
所述出气口连接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上设有引风机16。
所述进气口具有两个,两个所述进气口分别位于所述清灰口的两侧。
所述除尘箱体的内壁的下端为圆弧状。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带有水泥粉尘的气体从进气口进入除尘箱体内,首先通过过滤网过滤掉气体中的大颗粒物,再依次通过三个除尘布袋,三级过滤,最后在引风机的作用下从排气口排出;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定期反吹扫功能,供气源将气体从主供气管排至反吹扫管,进而从反吹扫管上的反吹扫口排出,且反吹扫管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周向旋转,将除尘布袋上积聚的粉尘吹落,积聚到除尘箱体底部的粉尘可从清灰口排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30518.8
申请日:2019-01-0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519489U
授权时间:20191022
主分类号:B01D 46/02
专利分类号:B01D46/02;B01D46/04
范畴分类:23A;41B;
申请人:苏州中材建设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苏州中材建设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5300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前进东路586号中材大厦
发明人:刘锋;沈勤元;梁科;程金;贺希
第一发明人:刘锋
当前权利人:苏州中材建设有限公司
代理人:周雅卿
代理机构:32312
代理机构编号:苏州周智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