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冷涡背景下飑线发展机制的理论分析和数值研究

东北冷涡背景下飑线发展机制的理论分析和数值研究

论文摘要

从理想模式CM1云模式的动力框架出发,通过水汽方程的推导得到影响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并选取东北冷涡背景下典型飑线过程使用CM1模式进行模拟。采用模拟数据对水汽方程进行尺度分析得到影响飑线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冷涡不同区域台站和不同初始场的对比试验,验证理论分析结果的同时得到东北冷涡为飑线形成提供的条件。使用不同的云微物理参数方案进行对比试验,从水物质粒子的时空分布和转换考察飑线的结构和演变过程,得到飑线发生发展的主要过程。研究发现飑线系统中平流、对流以及沉降作用对水物质粒子的分布影响最大,水汽相变影响次之,湍流作用相对较小。东北冷涡西南侧受冷涡引导南下的冷空气影响,配合低层暖平流出现不稳定层结,结合有横向梯度的湿度场,可以形成飑线。在上升气流强的区域受水汽浓度和温度的影响在中高层容易形成强的雷达回波,两侧和积分一段时间后的低层受沉降作用影响也会出现强的雷达回波。水平网格距增大主要使系统演变减缓,强度也有一定的减弱;初始场的不稳定能量减小会使飑线明显减弱,直至无法生成;垂直风切变主要影响了飑线的结构,没有垂直风切变时形成的飑线更为松散。不同云微物理参数方案中各水物质粒子间的转化有所差异,由此影响飑线中水物质粒子的含量和分布,进一步影响降水。在飑线结构形成前云水含量快速增加,飑线成型后大量云水转化为雨、雹和霰,飑线达到成熟阶段后各水物质粒子所占比例趋于稳定。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东北冷涡研究进展
  •     1.1.2 飑线研究进展
  •     1.1.3 不同类型天气系统背景下飑线的研究进展
  •     1.1.4 云微物理参数方案研究进展
  •     1.1.5 CM1 模式应用
  •   1.2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     1.2.1 主要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思路
  •   1.3 文章的结构和安排
  • 第二章 基本方程和理论分析
  • 第三章 天气背景及飑线演变过程分析
  •   3.1 资料说明
  •   3.2 天气实况
  • 第四章 数值模拟与尺度分析
  •   4.1 CM1 模式说明
  •   4.2 模式的修改与飑线模拟
  •   4.3 水汽方程尺度分析
  •   4.4 对比试验设计
  •     4.4.1 东北冷涡不同区域台站模拟的方案设计
  •     4.4.2 不同探空资料模拟的方案设计
  •     4.4.3 验证水汽水平分布和网格距作用的方案设计
  •     4.4.4 考察云微物理参数方案对水物质粒子分布影响的方案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东北冷涡飑线的发生发展
  •   5.1 东北冷涡飑线模拟结果
  •   5.2 东北冷涡不同区域台站模拟结果
  •   5.3 水汽水平分布和网格距的影响
  •   5.4 不同探空资料模拟结果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飑线水汽分布及不同云微物理参数方案的对比
  •   6.1 飑线水汽分布
  •   6.2 不同云微物理参数方案模拟对比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文章主要的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张弛

    导师: 王咏青

    关键词: 云模式,东北冷涡,飑线,发展机制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气象学

    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30427,41790471,41875070,41775040),北极阁开放研究基金—南京大气科学联合研究中心NJCAR2018MS0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5CB453201,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项目

    分类号: P458

    DOI: 10.27248/d.cnki.gnjqc.2019.000359

    总页数: 62

    文件大小: 15430K

    下载量: 32

    相关论文文献

    • [1].东北冷涡对海河流域初夏降水异常的影响[J]. 地球物理学报 2017(10)
    • [2].钓鱼岛东北冷涡特征及其生长消亡规律[J]. 海洋与湖沼 2017(03)
    • [3].春季西亚地表热力异常与初夏东北冷涡活动年代际变化的联系[J]. 大气科学 2018(01)
    • [4].一次“大气河”背景下东北冷涡暴雨的诊断分析[J]. 高原气象 2018(04)
    • [5].基于“配料法”的东北冷涡暴雨预报研究[J]. 大气科学学报 2018(04)
    • [6].初夏东北冷涡活动的谐波分析[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8(S1)
    • [7].牡丹江“11.18”东北冷涡特大暴雪天气分析[J]. 黑龙江气象 2014(03)
    • [8].东北冷涡强对流过程分析[J]. 绿色科技 2018(16)
    • [9].基于卫星观测的一例东北冷涡天气的初步分析[J]. 气象灾害防御 2015(01)
    • [10].东北冷涡背景下飑线发展机制的理论分析和数值研究[J]. 大气科学 2019(02)
    • [11].一次东北冷涡背景下的飑线天气过程诊断分析[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8(02)
    • [12].哈尔滨地区东北冷涡的统计分析[J]. 科学技术创新 2019(16)
    • [13].初夏两次东北冷涡天气过程的对比分析[J]. 气象灾害防御 2017(04)
    • [14].2013年7月2-4日东北冷涡暴雨天气分析[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7(03)
    • [15].一次东北冷涡型暴雪天气过程分析[J]. 黑龙江气象 2020(03)
    • [16].一次东北冷涡衰退阶段暴雨成因分析[J]. 大气科学 2008(03)
    • [17].由东北冷涡引发的一次强降水、大风、冰雹天气过程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 2018(04)
    • [18].东北冷涡特征及其对东北地区降水影响机制[J]. 黑龙江气象 2015(03)
    • [19].东北冷涡下两次雷电过程特性对比分析[J]. 灾害学 2010(04)
    • [20].东北冷涡影响下本溪地区2次降雨过程对比分析[J]. 农业灾害研究 2019(01)
    • [21].辽西较强飑线诊断分析[J]. 河南农业 2017(35)
    • [22].遇见发光的你[J]. 新青年(珍情) 2019(11)
    • [23].东北冷涡引起的对流输送过程个例分析和数值模拟[J]. 地球物理学报 2018(09)
    • [24].BCC_CSM1.1(m)模式对初夏东北冷涡的模拟及应用[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04)
    • [25].东北冷涡导致锦州地区短时强降水的客观因子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9(S1)
    • [26].东北冷涡背景下锦州地区大暴雨过程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 2017(23)
    • [27].东北冷涡背景下一次飑线过程灾害性大风的特征分析[J]. 气象灾害防御 2018(01)
    • [28].四平地区夏季冷涡降水分级指标探究[J]. 气象灾害防御 2018(01)
    • [29].论东北冷涡对吉林南部汛期影响[J]. 生物技术世界 2014(10)
    • [30].2013—2017年夏季东北冷涡下东北地区MCS的统计特征[J]. 气象科学 2020(03)

    标签:;  ;  ;  ;  

    东北冷涡背景下飑线发展机制的理论分析和数值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