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身体变迁论文-吴悦

叙事身体变迁论文-吴悦

导读:本文包含了叙事身体变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人民日报,媒介规训,工人,身体

叙事身体变迁论文文献综述

吴悦[1](2012)在《变迁中的“身体政治”—建国以来《人民日报》对工人的身体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期以来,特别是近年随着现代、后现代文化语境分析探讨的进一步深入,人性问题日益从伦理、道德、民族、政治等文化现象背景中显影而出,这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媒体对个体命运的关照。在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同时,媒体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生存状态及命运、幸福越来越息息相关。媒介作为一支重要的文化力量,在社会的秩序规范和整合上有着引导和塑造的作用。在社会的运作中,大众传媒是如何呈现个体的生存方式?媒介又是以怎样的方式来引导和规范个体的社会化进程?这些疑问归结为一即是:大众传媒在个体呈现时是以怎样的权力方式来规训个体的社会化演进。我国的统治阶级——工人阶级,他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呈现了从政治上的强势群体滑落为社会的弱势群体的状态。本文以身体相关理论为研究视角,以《人民日报》为媒介样本,选取自建国以来较有代表性的群体:模范工人、下岗女工、农民工为个案,通过对这些典型个体的分析来试图窥见上述问题之斑。在1949年-1976年这一时期的模范工人身上,体现了从建国初期讲求“科学计量”的平实形象,到“大跃进”时期的“浮夸冒进”,直至“文革”时期典型人物报道的“假、大、空、全”的神化式英雄形象的渐变。媒介在这一时期对工人的形象塑造上,主要是以阶级革命的话语方式,凸显典型人物与政治运动一脉相连的政治化形象,将国家意识形态赤裸裸的打在了工人阶级的身上。1994年-2005年国家经济体制转型带来了大量的下岗职工。媒体在报道这一群体的时候,巧妙的将报道重点由“下岗工人”置换为“下岗女工”,营造了一个“不畏困难、成功转型”的下岗女工的媒介形象。媒体通过阶级与性别互相遮蔽、互相拆借的方式,把一个很敏感的阶级命题软化转嫁成为性别命题。这种传媒策略与主流话语的合谋,把新闻报道中的意识形态内涵,以社会事实消解为无名或匿名的状态、尖锐的社会矛盾以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势替代的方式,深刻的隐藏起来了在国家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努力中,新千年的头十年,2000年-2009年,农民工群体的涌现成为了国家在城镇化过程中的关注焦点。主流媒体规范农民工向市民的演进过程,本质即是“城市文化”和“传统的农民文化”的碰撞,城市化的知识权威在指导和接纳农民工的城市融入过程中,预设了一种以城市为优势文化的前提条件。这是一种空间规训、话语系统的策略。而农民工也以一种日常化、非正式组织的方式向精英话语的社会发出自己的反抗。研究发现,话语霸权一直没有离开媒体对工人阶级的塑造过程。它只不过经历了革命话语、性别转嫁、城市化的“外衣”覆盖过程。这也体现了《人民日报》这个主流媒体,顺应新闻发展规律、社会发展形态的需求,在历史的长河中对工人阶级所作出的国家话语转换方式的努力。以一种与时俱进的方式,规范着工人阶级在国家话语的监视下所应走过的现代化历程。(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2-05-01)

汪智超[2](2007)在《文学叙事中身体的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身体是自我存在之所,也是文学叙事的要素之一。本文所探讨的身体叙事并不只局限于身体写作,而是放眼更广泛的叙事性文学作品,从相对客观的视角,审视身体在不同时期叙事性作品中的变迁、特征与意义。通过作品看文学叙事中身体的变迁,通过变迁看叙事中身体书写的演变,透过演变看文学身体的文化思辩。本文认为,身体作为叙事的核心元素之一,在叙述性作品中总是处于不断变迁的状态。本文将叙事中的身体变迁大致分为禁锢的身体、战斗的身体、迷失的身体、消费的身体四类,身体诉求的不同不仅表现为身体本身的地位与价值差异,还在叙事手法上各具特色,如叙述者与读者之间身体距离的改变、身体叙述速度的放缓、叙述者对身体叙述的无目的性表现等,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既与身体价值的转向相关,亦与社会转型、国民思维转变以及新的叙述媒介的出现有关。本文试图通过研究这些现象,探究当下以及未来身体叙事的利与弊。从某种意义上说,身体叙事的变迁过程既记录了文学叙事的发展史,同时也刻录了人类社会的民族、政治、伦理、文化的变迁史。从古中国到古希腊,从东方到西方,从自然经济的封建社会到全球经济的现代社会,不同时期的身体叙事在处置或表达身体的方式上既有惊人的统一性(如禁欲主义对身体的贬损);也有震撼心灵的对抗性(如战斗的身体对禁锢的身体的颠覆),而正是因为身体叙事这种多彩多姿的变迁景象,文学叙事的魅力才得以常变常新,引人入胜;人们的思想才逐渐由对文学身体的观照转为对文化身体的思考,进而影响着哲学、政治、伦理道德等其他范畴人本位价值的发展。(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07-04-01)

陶东风[3](2004)在《新时期文学身体叙事的变迁及其文化意味》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代文学史中的身体叙事有着自身发展的脉络,反映着身体的社会功能乃至身体观念变迁。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在中国当代文学的身体书写史上具有十分微妙的地位,该小说的身体叙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启蒙主义现代性宏大叙事的制约,从属于新时期的所谓"文化反思"、思想解放运动。"私人化"写作中的身体书写脱离了"民族"、"国家"、"阶级"、"意识形态"、"理性"、"启蒙"等宏大叙事,转而关注与表现女性的私人经验,特别是性经验,其身体描写带有强烈的唯美色彩。所谓的"身体写作"出现在2000年前后,这类小说为"精神"留下了些许位置,但其真诚体现在哪里,令人怀疑,因为作者毕竟是在消费主义与官方意识形态的双重语境中写作,精神越肉体的同时在场往往是她们采取的策略。至于木子美的《遗情书》中,身体以及性已经成为彻底的、纯粹娱乐与游戏的肉体,尽管仍然可以用一种现代的自我意识与现代个人主义的范畴对之加以理解。(本文来源于《求是学刊》期刊2004年06期)

叙事身体变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身体是自我存在之所,也是文学叙事的要素之一。本文所探讨的身体叙事并不只局限于身体写作,而是放眼更广泛的叙事性文学作品,从相对客观的视角,审视身体在不同时期叙事性作品中的变迁、特征与意义。通过作品看文学叙事中身体的变迁,通过变迁看叙事中身体书写的演变,透过演变看文学身体的文化思辩。本文认为,身体作为叙事的核心元素之一,在叙述性作品中总是处于不断变迁的状态。本文将叙事中的身体变迁大致分为禁锢的身体、战斗的身体、迷失的身体、消费的身体四类,身体诉求的不同不仅表现为身体本身的地位与价值差异,还在叙事手法上各具特色,如叙述者与读者之间身体距离的改变、身体叙述速度的放缓、叙述者对身体叙述的无目的性表现等,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既与身体价值的转向相关,亦与社会转型、国民思维转变以及新的叙述媒介的出现有关。本文试图通过研究这些现象,探究当下以及未来身体叙事的利与弊。从某种意义上说,身体叙事的变迁过程既记录了文学叙事的发展史,同时也刻录了人类社会的民族、政治、伦理、文化的变迁史。从古中国到古希腊,从东方到西方,从自然经济的封建社会到全球经济的现代社会,不同时期的身体叙事在处置或表达身体的方式上既有惊人的统一性(如禁欲主义对身体的贬损);也有震撼心灵的对抗性(如战斗的身体对禁锢的身体的颠覆),而正是因为身体叙事这种多彩多姿的变迁景象,文学叙事的魅力才得以常变常新,引人入胜;人们的思想才逐渐由对文学身体的观照转为对文化身体的思考,进而影响着哲学、政治、伦理道德等其他范畴人本位价值的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叙事身体变迁论文参考文献

[1].吴悦.变迁中的“身体政治”—建国以来《人民日报》对工人的身体叙事[D].安徽大学.2012

[2].汪智超.文学叙事中身体的变迁[D].江西师范大学.2007

[3].陶东风.新时期文学身体叙事的变迁及其文化意味[J].求是学刊.2004

标签:;  ;  ;  ;  

叙事身体变迁论文-吴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