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粒子场论文-蒋云,张洁,郭元林,尹春蓉,宣朴

混合粒子场论文-蒋云,张洁,郭元林,尹春蓉,宣朴

导读:本文包含了混合粒子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能混合粒子场,小麦,小黑麦,诱变育种

混合粒子场论文文献综述

蒋云,张洁,郭元林,尹春蓉,宣朴[1](2016)在《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小麦并储藏的辐照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小麦经高能混合粒子场诱变后的辐照效应,本文研究了运用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小麦,以半致矮剂量67和83 Gy对普通小麦品种川辐6号和八倍体小黑麦ZSJ11的干种子进行诱变处理,并干-20℃储藏9个月;以200 Gy~(60)Co-γ射线辐照和未辐照的干种子为对照,调查各处理下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八倍体小黑麦和普通小麦经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后,均表现出一定的辐照生物学效应,且八倍体小黑麦的辐照敏感性低于普通小麦。67 Gy的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对八倍体小黑麦和普通小麦的生物学效应均大于200 Gy的~(60)Co-γ射线辐照处理。83 Gy高能混合粒子场诱变已达到八倍体小黑麦和普通小麦的致死剂量,致死剂量与前人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辐照之后的"储藏效应"影响了辐照的损伤程度。本文可为以小麦高能混合粒子场模拟空间诱变育种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6年08期)

郎天丹,梁健,王成涛,张婵,刘录祥[2](2016)在《利用高能混合粒子场诱变选育高产Monacolin K、低产桔霉素的红曲霉菌株》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直线加速器E2束流打靶产生高能混合粒子场,以64.3 Gy的剂量处理两株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M1和M2,经初筛、复筛后采用HPLC法检测诱变菌株中Monacolin K含量,并进行遗传稳定性实验,从而选育高产Monacolin K、低产桔霉素的突变株。结果表明:经混合粒子场辐照后,紫色红曲霉M1和M2分别筛选出43株和22株正突变株,突变率分别为74.64%和56.72%,其中正突变率分别为60.56%和32.84%。突变株M1-20、M2-4发酵液中Monacolin K含量分别达到了421.69 mg/L和406.68 mg/L,较出发菌株分别提高了142.14%和101.27%,经5次传代培养后产Monacolin K的能力仅下降了4.21%和1.65%,并且其发酵液中桔霉素的含量均在0.01~0.04 mg/L之间,与出发菌株相比,桔霉素含量均明显下降。高能混合粒子场可引起紫色红曲霉菌落形态及色泽发生改变,突变率高,可获得遗传性能稳定的突变株,是一种可应用到微生物诱变育种的新方法。(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6年02期)

蒋云,张洁,郭元林,尹春蓉,宣朴[3](2015)在《高能混合粒子场辐照小麦种子并贮藏后的生物学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高能混合粒子场(CR)诱变是人工模拟空间诱变中各种次级宇宙射线辐照,可以作为研究空间诱变机理和选育农作物突变体新种质的手段。但有时CR处理并不能播种前进行,因此有必要了解CR诱变处理后的储藏效应。本研究采用67Gy和83Gy 2个剂量的CR诱变处理并于-20℃储存9个月的普通小麦品种川辐6号和八倍体小黑麦OT-10干种子为研究对象,以小麦诱变育种常用的200Gy~(60)Co-γ射线辐照和未辐照的干种子为对照,调查各处理下的辐照生物学效应。研究发现,储藏后的83Gy CR处理的普通小麦和八倍体小黑麦存活率均为0。67Gy CR处理的八倍体小黑麦生物学效应与200Gy~(60)Co-γ射线处理的差异不显著,但和未辐照的对照存在显着性差异。对于普通小麦,67Gy CR处理的生物学效应与200Gy~(60)Co-γ射线处理、未作处理的对照均达极显著差异,各调查性状的辐照损伤均达70%以上。由此可知,八倍体小黑麦和六倍体普通小麦储存于-20℃下均会产生显着的储藏效应,八倍体小黑麦的辐照敏感性和储藏效应均低于六倍体普通小麦。本研究为小麦高能混合粒子场(CR)辐照后的储藏效应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第六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论文集》期刊2015-08-18)

赵金涛,郭新梅,裴玉贺,赵美爱,孙欣欣[4](2014)在《高能混合粒子场对玉米幼苗生长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玉米种子对其幼苗生长及其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0、275、315Gy剂量的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昌7-2、郑58、K910改和DH新4种玉米自交干种子,对M1的发芽率、根长、芽长、根数及抗氧化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经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后,4种玉米自交系种子的发芽率和芽长没有显着变化,根长和根数变化显着。昌7-2的根长、芽长和根数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其他3种自交系的变化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郑58叶片中SOD活性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而降低,其他3种玉米自交系叶片中的SOD活性则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辐射处理后,4种玉米自交系叶片中的POD和CAT活性变化显着;郑58的POD和CAT活性显着性上升,而其他自交系的POD和CAT活性则下降;MDA含量变化除DH新和K910改表现为上升趋势外,其他2种自交系均表现为下降趋势。因此,不同基因型玉米自交系对混合粒子场诱变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在高能混合粒子场辐射育种中,该结果可为选择最适辐照剂量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14年12期)

尚晨,张月学,刘杰淋,刘凤岐,韩微波[5](2013)在《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龙牧803紫花苜蓿的诱变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验证高能混合粒子场作为诱变源应用在紫花苜蓿品种改良上的效果和价值,本实验将5000粒龙牧803紫花苜蓿干种子平均分为两份,一份由5个剂量(109 Gy,145 Gy,195 Gy,284Gy,560Gy)的高能混合粒子场辐照处理,另一份用和高能粒子场相同5个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处理作为对照。通过发芽试验和RAPD分子标记对两种诱变源在紫花苜蓿上的作用效果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使用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紫花苜蓿对苜蓿种子的损伤较小,与传统60Coγ射线造成的损伤效果有明显区别,说明高能混合粒子场有作为新的诱变源应用的价值。(本文来源于《第五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期刊2013-08-23)

尚晨,张月学,刘杰淋,刘凤岐,韩微波[6](2012)在《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龙牧803紫花苜蓿的诱变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验证高能混合粒子场作为诱变源应用在紫花苜蓿品种改良上的效果和价值,试验将5 000粒龙牧803紫花苜蓿干种子平均分为两份,一份用5个剂量(109,145,195,284,560 Gy)的高能混合粒子场辐照处理,另一份用与高能粒子场相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处理作为对照,通过发芽试验和RAPD分子标记对2种诱变源在紫花苜蓿上的作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使用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紫花苜蓿对苜蓿种子的损伤较小,与传统60Coγ射线造成的损伤效果有明显区别,说明高能混合粒子场有作为新的诱变源应用的价值。(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2年15期)

于新玲,刘录祥,乔利仙,隋炯明,郭宝太[7](2012)在《高能混合粒子场辐照对花生胚小叶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不同剂量的高能混合粒子场(0、67、105、150和196Gy)辐照花生鲁花11号干种子,取其胚小叶外植体,先后置于添加10mg/L 2,4-D的MSB5诱导培养基和添加4mg/L BAP的MSB5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研究了不同剂量辐照对外植体存活率、体胚诱导率和植株再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植体存活率,除67Gy辐照组和对照无显着差异外,其他处理随辐照剂量的增大而显着下降;体胚诱导率,辐照剂量为67Gy时和对照无显着差异,当辐照剂量分别增加至105Gy和150Gy时,其体胚诱导率显着低于67Gy时的体胚诱导率,而二者之间无显着差异,当辐照剂量再增加至196Gy时,未观察到体胚的形成;植株再生率,除105Gy和150Gy剂量时无显着差异外,其他处理随辐照剂量的增大而显着下降。在辐照剂量为105Gy时,外植体存活率、体胚诱导率和植株再生率均约为对照的一半,因此推断105Gy可作为鲁花11号适宜的诱变剂量。再生苗嫁接后移栽于试验田正常结实。(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尚晨,张月学,刘杰淋,张海玲,李佶恺[8](2012)在《高能混合粒子场和~(60)Co-γ射线不同剂量处理后紫花苜蓿M_1,M_2两代表型数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验证高能混合粒子场作为诱变源应用在紫花苜蓿品种改良上的效果和价值,将1 000粒龙牧803紫花苜蓿干种子平均分为两份,一份由5个剂量(109、145、195、284和560Gy)的高能混合粒子场辐照处理,另一份用和高能粒子场相同5个剂量的60 Co-γ射线辐照处理。对M1和M2株高、产量和品质等表型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高能粒子处理紫花苜蓿所诱发的突变频率要略高于γ射线,其中高能粒子284Gy的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06期)

尚晨[9](2011)在《高能混合粒子场与~(60)Coγ射线辐照龙牧803紫花苜蓿遗传效应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围绕黑龙江省高寒地区紫花苜蓿丰产性、抗寒性和优品质等育种目标,利用新诱变源-高能混合粒子场的不同剂量和对应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处理紫花苜蓿干种子的育种手段,旨在克服紫花苜蓿常规杂交育种杂交难、后代选择难和育种周期长等难题。同时,针对诱变后代群体的选择,探索数字化育种,对高能混合粒子场与60Co-γ射线辐照龙牧803紫花苜蓿诱变遗传效应进行了比较研究;结合抗寒性鉴定,对高能混合粒子场和60Co-r射线处理紫花苜蓿M2代抗寒性进行了鉴定分析;利用诱变后代群体大、变幅大的优势,通过近红外定标软件研究建立了紫花苜蓿粗蛋白和粗纤维近红外分析模型。结果如下:一、高能混合粒子场与60Co-γ射线辐照龙牧803紫花苜蓿诱变多样性及遗传效应的比较研究将高能混合粒子场和Y射线处理的龙牧803紫花苜蓿M1代植株经优选出产量高、综合性状好的单株种植M2代,统计并计算M2代的突变频率。在M2代中优选出产量高、综合性状好的单株种植M3代。并将产量数据进行遗传力和遗传进度分析。结果表明,龙牧803紫花苜蓿经高能混合粒子和Y射线处理后,虽然M1代对比对照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但差异均未达到显着水平。两种诱变方法在M2代均出现了多种表型突变,不过突变频率与处理剂量的高低并没有显着的相关性。总体上高能混合粒子场所诱发的突变频率要高于Y射线,其中高能粒子284Gy所造成的有益变异和总突变频率都高于其他剂量。产量方面Y射线处理组的标准差和平均值是随处理剂量升高而降低,其中低剂量109Gy的产量显着高于对照(735g)。高能粒子处理组,其平均产量几乎全部高于对照,284Gy的产量最高(620g)。高能粒子场处理组的标准差和平均值数据也没有呈现出随剂量增高而逐渐降低的趋势。通过差异显着性分析,γ射线组内109Gy和560Gy处理的平均产量差异极显着,高能粒子组内处理间差异不显着。这证明高能粒子处理造成的损伤小于γ射线处理。M2代产量数据的标准差均超过平均值的一半,证明M2代性状发生了较大的分离。通过差异显着性分析,高能粒子284Gy与其它处理间差异极显着,γ射线109Gy与γ射线145Gy和195Gy处理差异极显着;由此分析,低剂量109Gy处理造成的是刺激效果,不遗传;而高剂量处理时,其后代保持了高产性状。利用公式H2=i/ΔG对γ射线和高能混合粒子处理紫花苜蓿的M2代产量遗传力和遗传进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能粒子的遗传力和遗传进度均高于同剂量的γ射线处理,遗传力大小随剂量升高而升高。结合遗传力与遗传进度数据分析认为,高能粒子284Gy处理在产量方面为最佳剂量,该剂量入选的优良单株可以进行早代选择。二、高能混合粒子场和60CO-r射线处理紫花苜蓿M2代抗寒性进行了鉴定分析本试验是选择在田间受冻害胁迫后表现较好的单株进行抗寒性鉴定,结果表明:诱变的后代植株中,脯氨酸、超氧化物歧化酶、可溶性糖和叶绿素4种含量均高于对照,中低剂量好于高剂量。脯氨酸:试验表明不同辐照剂量下的M2代,在低温条件下,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均高于对照且差异显着(p<0.05),其中145Gy含量最高(0.0606±0.0054 ug/g FW),其次。、是195Gy (0.0483±0.0028μg/gFW),最少是284 Gy(0.0473±0.0029ug/gFW)。随着辐照剂量变大,游离脯氨酸含量依次下降,但与对照相比诱变的M2代体内脯氨酸含量平均提高41%。超氧化物歧化酶:不同剂量处理的M2代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差异显着(p<0.05)。145 Gy含量最高(0.3948±0.0365 U/gFW),其次是195Gy,284 Gy最少。与对照相比,M2代SOD酶含量平均提高6.9%。可溶性糖:在低温条件下,不同剂量诱变的M2代植株体内积累的LSSC含量差异显着(p<0.05)。145 Gy含量最多(26.7729±0.0025 mg/gFW),诱变处理的植株绝对LSSC含量平均提高6.9%。叶绿素:在低温条件下,不同剂量处理下的M2代叶片叶绿素含量存在差异(p<0.05)。不同剂量处理使M2代叶片叶绿素a含量在低温条件下均高于对照,其中145 Gy、195 Gy、284 Gy处理使M2代叶绿素a含量分别提高7.7%、6.1%、4.4%,平均提高6.0%;叶绿素b含量在低温条件下145 Gy高于对照,195 Gy、284 Gy叶绿素b含量分别低于对照-0.95%、-0.39%。表明低剂量处理更有利于M2代低温下叶片叶绿素总含量的提高。叁、紫花苜蓿粗蛋白和粗纤维近红外分析模型的建立采用二极管阵列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建立粗蛋白、粗纤维的近红外定量分析校正模型。在化学分析检验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分析模型,结果显示:(1)通过光谱扫描确定,苜蓿品质的定标全谱范围为950-1650nm。(2)粗蛋白是由瑞典Foss 2300全自动凯氏定氮仪测定;粗纤维是由Foss Fibertec 1020索式粗纤维测定仪测定;蛋白的精确度要高于纤维,所以蛋白的相关系数高于纤维,且异常点的剔除少于纤维。(3)研究平滑和微分预处理对建模结果的影响可知,模型交互验证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随光谱平滑点数的变化较小,细样在5、7和9点平滑时获得最大相关系数和最小均方根误差,而粗样的平滑处理以及一阶和二阶微分光谱建立的模型均不如不经处理的原始光谱的模型效果好。(4)研究粉样细度和间隔波长对建模效果的影响可知,细样2nnm所建立的模型其决定系数R2最大,交互验证标准差(SECV)和预测标准差(SEP)最小,且SECV和SEP差异也最小,F值(定标结果的置信度的标志)最大。根据以上分析建立起来的2nm细样粗蛋白和粗纤维模型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97和0.94,预测集相关系数分别是0.96和0.92。经实践检测鉴定,该近红外分析模型用于紫花苜蓿中成分的测量是完全可行的。同时建模单位会根据样本数据的不断扩大,随时加入所建的模型中,对其不断的进行完善和补充。(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刊2011-06-01)

尚晨,韩贵清,张月学,唐凤兰,刘杰淋[10](2011)在《高能混合粒子场与~(60)Co-γ射线辐照龙牧803紫花苜蓿产量性状遗传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经过高能混合粒子场和γ射线分别以109、145、195、284和560Gy剂量处理的10组龙牧803紫花苜蓿M1中,每剂量优选出该组中产量与其它株有显着差别的单株,取种子种植M2,并将产量数据整理后进行遗传力和遗传进度分析。结果表明: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过的紫花苜蓿遗传力高于相同剂量的γ射线处理,两种处理方法的高剂量遗传力要高于低剂量处理。证明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苜蓿诱变干种子比γ射线更适宜早期选择,高剂量要好于低剂量。入选株中高能粒子284Gy的遗传进度最高,进行选择的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1年04期)

混合粒子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直线加速器E2束流打靶产生高能混合粒子场,以64.3 Gy的剂量处理两株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M1和M2,经初筛、复筛后采用HPLC法检测诱变菌株中Monacolin K含量,并进行遗传稳定性实验,从而选育高产Monacolin K、低产桔霉素的突变株。结果表明:经混合粒子场辐照后,紫色红曲霉M1和M2分别筛选出43株和22株正突变株,突变率分别为74.64%和56.72%,其中正突变率分别为60.56%和32.84%。突变株M1-20、M2-4发酵液中Monacolin K含量分别达到了421.69 mg/L和406.68 mg/L,较出发菌株分别提高了142.14%和101.27%,经5次传代培养后产Monacolin K的能力仅下降了4.21%和1.65%,并且其发酵液中桔霉素的含量均在0.01~0.04 mg/L之间,与出发菌株相比,桔霉素含量均明显下降。高能混合粒子场可引起紫色红曲霉菌落形态及色泽发生改变,突变率高,可获得遗传性能稳定的突变株,是一种可应用到微生物诱变育种的新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混合粒子场论文参考文献

[1].蒋云,张洁,郭元林,尹春蓉,宣朴.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小麦并储藏的辐照效应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16

[2].郎天丹,梁健,王成涛,张婵,刘录祥.利用高能混合粒子场诱变选育高产MonacolinK、低产桔霉素的红曲霉菌株[J].食品工业科技.2016

[3].蒋云,张洁,郭元林,尹春蓉,宣朴.高能混合粒子场辐照小麦种子并贮藏后的生物学效应[C].第六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论文集.2015

[4].赵金涛,郭新梅,裴玉贺,赵美爱,孙欣欣.高能混合粒子场对玉米幼苗生长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J].核农学报.2014

[5].尚晨,张月学,刘杰淋,刘凤岐,韩微波.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龙牧803紫花苜蓿的诱变效果研究[C].第五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2013

[6].尚晨,张月学,刘杰淋,刘凤岐,韩微波.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龙牧803紫花苜蓿的诱变效果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

[7].于新玲,刘录祥,乔利仙,隋炯明,郭宝太.高能混合粒子场辐照对花生胚小叶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的影响[J].核农学报.2012

[8].尚晨,张月学,刘杰淋,张海玲,李佶恺.高能混合粒子场和~(60)Co-γ射线不同剂量处理后紫花苜蓿M_1,M_2两代表型数据分析[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2

[9].尚晨.高能混合粒子场与~(60)Coγ射线辐照龙牧803紫花苜蓿遗传效应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

[10].尚晨,韩贵清,张月学,唐凤兰,刘杰淋.高能混合粒子场与~(60)Co-γ射线辐照龙牧803紫花苜蓿产量性状遗传效应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

标签:;  ;  ;  ;  

混合粒子场论文-蒋云,张洁,郭元林,尹春蓉,宣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