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负荷模型论文-陈岩,赵琰鑫,赵越,王东,白辉

污染负荷模型论文-陈岩,赵琰鑫,赵越,王东,白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污染负荷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SWAT模型,非点源污染,负荷结构,八里湖流域

污染负荷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陈岩,赵琰鑫,赵越,王东,白辉[1](2019)在《基于SWAT模型的江西八里湖流域氮磷污染负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SWAT模型,通过社会调查和统计数据获取模型所需的空间数据及污染源输入数据,构建江西八里湖流域的氮磷负荷模拟模型,并利用当地2010—2014年的气象、径流和水质观测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依据该模型,分别在时间和空间上对研究流域的氮磷污染物分布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流域氮磷污染主要来自城镇生活源、农田施肥和畜禽养殖,工业源最少;氮磷负荷主要集中在汛期(5—9月),占全年的55%,汛期污染负荷主要受农村生活和农业施肥的面源影响,随着降水增大等因素导致冲刷作用增强,径流中总氮和总磷的负荷也随之增大。氮磷等营养物负荷主要分布在流域内人口密集的九江县、浔阳区和庐山区,与对应区域大量城镇生活污水的排放相关。(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柳强,王康,罗彬,陈鹏,杨渊[2](2019)在《基于SWAT模型的涪江流域下垫面对面源污染负荷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流域下垫面污染物排放量、径流条件和本底条件对氨氮(NH_3)、总磷(TP)和高锰酸盐指数(I_(Mn))3种面源负荷的影响机制,以涪江流域为对象,构建了分布式水文和面源污染负荷模拟SWAT模型,并采用SWAT-Cup进行了参数率定,在此基础上采用Sobol方法进行了全局性敏感性分析。采用Nash-Sutcliffe系数、相对均方根误差、相对偏差和相对总误差4个指标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模拟径流过程和污染负荷与实测值基本相符。各种下垫面条件下,NH_3、TP和I_(Mn)负荷变化幅度均随着负荷均值的增加而增大,当下垫面为山丘区或自然林草为主的汇流区时,径流条件因子中的坡度和坡长对于面源污染负荷的影响最大。由于农田对径流过程具有显着的调节能力,面源污染负荷随汇流区内农田面积比例增加而降低。土壤本底、面源污染物排放量和径流条件3类因子中,径流条件因子对于面源污染负荷的影响最为敏感,而面源污染物排放量的影响不显着。下垫面对TP负荷的敏感性最弱,对IMn负荷的敏感性最强。因此,加强径流过程调控能力对涪江流域面源污染控制最为有效。(本文来源于《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王道芸[3](2019)在《基于InVEST模型的海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负荷估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点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由于监测难度大、隐蔽性强、传播范围广、风险性高等特征已经成为我国湖泊或流域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不仅损害区域生态系统,还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甚至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研究典型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海河流域为研究区,将InVEST模型与GIS技术相结合,运用气象数据、土地利用类型、DEM、统计数据等,模拟了2015年流域氮磷输出负荷空间分布,结合ARCGIS、GeoDA软件对流域氮磷负荷进行空间分析,进一步探讨各影响因子与污染物输出负荷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建立不同情景分析,为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提供建议。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修正的NDR模型对流域污染物负荷进行定量估算。结果表明,流域氮磷输出负荷空间分布呈现差异性。土地利用类型产生的氮、磷负荷分别为52642943.74kg、10467712.32kg;农田面源污染匹配模式产生的氮、磷负荷分别为34934309.20kg、8076608.01kg。(2)基于ARCGIS对污染物负荷进行热点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产生的氮肥热点区与冷点区分别分布在中部平原和北方山区;而磷肥热点区集中在南部,冷点区集中在渤海湾周围。由农田面源污染模式产生的氮磷肥热点区均分布在流域南部,冷点区分布在流域西部及渤海湾附近。(3)基于GeoDA软件对污染物负荷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土地利用类型及农田面源污染模式下的氮磷输出负荷的全局moran'I>0.5,表明空间上存在正相关,且局部空间自相关分布在空间上存在差异性。(4)旱地产生的污染物输出量最多,林地、草地由于过滤能力强,污染物输出量较少;两熟作物的污染物负荷大于一熟作物的污染物负荷,蔬菜的污染物负荷大于其它两熟作物的污染物负荷;流域污染物负荷随降雨量的增大而增加;坡耕地污染物负荷大于平原地区;农田化肥施用量与污染物负荷成正比关系。(5)减少农田化肥施用量可大大降低流域污染物的输出量,同时在水系附近一定范围内建设河岸缓冲区,同样可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本文来源于《东华理工大学》期刊2019-06-14)

陈帅,于鲁冀,万红友,王燕鹏,赵雪霞[4](2019)在《基于耦合模型的流域污染负荷分配实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流域污染负荷分配是实施流域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措施。在指标选取过程中,为了定量描述评价指标对流域污染负荷分配的重要性,引入随机森林算法对各指标作重要性评价,依据重要性程度筛选涵盖全部影响因素的评价指标,并进一步确定各指标权重。将评价指标体系与环境基尼系数模型相结合,构建污染负荷分配耦合模型,并以清潩河流域(许昌段)为例,制定基于控制单元的COD负荷分配方案。结果表明,满足重要性评分要求的指标分别是居民人均收入、单位GDP污水产生量、工业企业水消费量、地表水资源量、控制单元面积,评分分别为13.97、9.65、8.77、5.21、1.09。依据耦合模型制定的2020年清潩河流域(许昌段)各控制单元COD负荷分配方案中,控制单元QYH-3的削减量和削减率均最大,分别为617.14t/a和30.44%。分配方案基本符合流域实际,结果较为科学合理。(本文来源于《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刘彬[5](2019)在《香溪河流域非点源氮磷污染负荷模型估算及防控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峡水库建成运行以来,由于氮(N)磷(P)营养物质的流失,支流水华和富营养化现象发生较多,库区及支流的水质出现恶化。本论文以叁峡库区坝首的香溪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在充分收集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运用环境学、土壤学、地理学、水土保持学等学科理论和ArcSWAT2012、GIS软件与计算机技术,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查阅收集流域内的下垫面等基础数据,并开展野外实地监测。论文主要从非点源污染来源、氮磷时空变化特征和水库调度对氮磷影响几方面,分析非点源氮磷污染对香溪河流域的影响;通过构建SWAT分布式模型,对香溪河流域2012-2017年非点源氮磷污染进行模拟,对泥沙量、径流量和氮磷污染负荷总量进行定量估算,对氮磷污染流失的重点区域及时空分布特征进行辨析;根据模型的情景模拟模块,对土地利用变化、退耕还林措施和控制化肥施用量叁种情形展开模拟预测,最后,提出香溪河流域非点源氮磷污染防控对策与建议。叁峡水库蓄水运行多年后,通过SWAT模型模拟估算,2012~2017年间,香溪河流域对水库径流和泥沙的贡献量分别为1.26×10~9m~3/a和4×10~5t/a,对总氮(TN)和总磷(TP)污染负荷的贡献量分别为1512t/a和326t/a,对氨氮(NH_4-N)的贡献量为204.78t/a。香溪河流域土壤平均侵蚀模数为1247.4t/km~2﹒a,水土流失整体上属轻度流失区,距离河流较近且耕地相对集中的峡口镇和高岚镇是水土流失的敏感区,土壤侵蚀程度接近中度水平。每年4~9月份是香溪河流域非点源污染发生的高峰期,其中径流量占全年径流总量的81%,泥沙量占全年的90%,TN和TP输出量分别占全年的73%和84%。香溪河流域TN流失最为严重,最大流失量超过20kg/hm~2;TP流失空间分布特征明显,在香溪河与南阳河干流沿岸地区最为严重,流失量超过10kg/hm~2。通过情景模拟分析,采取退耕还林或者控制化肥施用量都能有效减少非点源氮磷污染的流失;对耕地退耕还林可以削减超过25%的氮磷污染负荷,化肥施用量减半能减少氮磷污染负荷15%以上。对香溪河流域非点源氮磷污染控制措施,可从水土保持技术、污染源头控制和管理调控叁个方面展开,以减少香溪河流域的土壤侵蚀和降雨径流。研究结果表明,SWAT模型对香溪河流域泥沙、径流和氮磷污染负荷总量的估算和模拟效果良好,模型验证系数R~2和E_(NS)均在0.8以上,满足研究精度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期刊2019-05-01)

王晗,张峰,薛惠锋[6](2019)在《水资源污染负荷强度的灰色有效性预测模型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水资源污染负荷强度预测是水污染防治的关键环节。基于灰色系统理论,构建了水资源污染负荷强度的GM(1,1)模型、Verhulst模型和SCGM(1,1)c模型,并利用预测有效度计算各单预测模型的权重,进而建立水资源污染负荷强度的灰色GM-Verhulst-SCGM组合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选取2004-2013年期间工业单位产值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历史数据进行模型拟合,利用其2014-2016年数据进行模型检验。研究发现,灰色组合预测模型呈现出更低的预测误差,符合水资源污染负荷强度高精度预测需求;而通过对水资源污染负荷强度实证预测发现,其负荷强度整体上呈逐步削弱的态势,但可能会出现其高速下降向稳步趋缓转变的速率"拐点",预示着水污染防治将由"浅水区"向"深水区"的转变。(本文来源于《节水灌溉》期刊2019年04期)

刘娟[7](2019)在《基于改进输出系数模型的叁峡库区非点源氮、磷污染负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峡库区位于长江流域腹心地带,近年来随着库区内点源污染得到初步控制,非点源污染逐渐成为库区内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因此,开展对库区非点源氮、磷污染负荷的研究对整个库区水质安全和污染治理有重要实践意义。非点源污染的广泛性、随机性、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等,导致定点监测难度大,目前,运用模型对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定量估算是主要的研究方法之一。为明确叁峡库区内氮、磷污染负荷,本文通过改进Johnes经典输出系数模型,构建了改进的输出系数模型,基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农业人口、畜牧养殖叁大污染源对叁峡库区2010年、2013年和2015年的非点源总氮(TN)、总磷(TP)污染负荷进行模拟;并以嘉陵江为验证区,应用改进的输出系数模型模拟整个叁峡库区非点源TN、TP污染负荷。本研究主要结果与结论如下:(1)考虑到不同土地利用污染源是造成非点源氮、磷污染负荷的主要来源,选取2005年、2008年、2010年、2013年和2015年之间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5年期间,旱地出现逐渐减少的趋势,由1561963.30 hm~2减少到1532197.45 hm~2,主要转为林地22439.03 hm~2,水田也出现了逐渐减少趋势,由623728.03 hm~2减少到58725.87 hm~2,主要转为建设用地15059.13 hm~2,草地在10年间减少了103136.66 hm~2,主要转向了林地,其数量为69808.50 hm~2,其中转为林地数量最多,林地可以减少氮、磷流失,从而减少了非点源氮、磷污染负荷。(2)考虑到污染物在迁移过程中受到的损失和在降雨径流的冲刷影响,在Johnes经典的输出系数模型中引入了产污因子、截留因子和淋溶因子,构建改进的输出系数模型。模拟结果表明,研究区内非点源TN、TP污染负荷总量呈减少趋势,2010年库区内TN、TP的输出量分别为90586.43t和9656.16t,2013年减少至90359.86t和9596.09t,2015年减少至85222.04t和9112.77t,TN污染负荷大约是TP污染负荷的9.4倍。以嘉陵江为模型的验证区,利用改进的输出系数模型分别模拟叁峡库区2010年、2013年、2015年非点源TN、TP污染负荷,并与监测值进行对比,以相对误差大小来验证模型的可能性,误差范围控制在可控范围内。结果显示:2010年、2013年、2015年TN、TP相对误差分别为:15%和23%、9%和31%、-3%和-11%。由此可见,改进的输出系数模型对于叁峡库区TN、TP污染负荷量化的研究具有可行性,为后者研究非点源污染的模拟提供理论依据。(3)针对库区内特定的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方式,选取库区内旱地、水田、林地、建设用地、水域、草地等6种土地利用类型进行模拟,分析了TN、TP污染物在2010-2015年期间的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库区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非点源TN、TP污染物流失出现逐渐减少趋势,TN负荷由26480.96t减少到26047.35 t、TP负荷由3582.72 t减少到3524.05 t;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污染物流失大小顺序依次为旱地>水田>草地>林地>建设用地>水域,旱地与水田中,污染物流失浓度表现出明显减少而降低的变化规律,而林地和草地中变化并不明显;说明旱地、水田是土地利用类型中输出负荷最大的污染源,农业活动造成的氮、磷污染最严重。库区内污染源畜牧养殖在2010-2015年中非点源TN、TP污染负荷呈现上升趋势,由15630.04t上升到16914.20t,畜牧养殖中的污染负荷的输出强弱顺序依次为:猪>家禽>牛>羊,其中猪所产生的污染占畜牧养殖污染中的46%,说明畜牧养殖中猪是产生污染最主要的污染源。库区非点源氮、磷贡献率顺序依次为:土地利用>农业人口>畜牧养殖,贡献率分别为55.97%、25.97%、18.06%,说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是造成氮、磷流失的主要原因。综上可得:土地利用类型中旱地、畜牧养殖中猪是TN、TP污染负荷输出关键区。(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3-30)

杨雯,敖天其,王文章,黎小东,史小春[8](2018)在《基于输出系数模型的琼江流域(安居段)农村非点源污染负荷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琼江流域(安居段)为研究区,采用输出系数模型对研究区内非点源污染负荷量进行估算,并评估了研究区内蟠龙河等4条子流域的污染情况,以期为河长制"一河一策"方案编制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2016年研究区农村非点源TN、TP输出负荷量分别为3 319.98,220.5 t,TN负荷主要来源于农业面源,贡献率为54.41%;TP负荷主要来源于农村生活和畜禽养殖污染源,二者总贡献率达74.37%。4个子流域中,蟠龙河流域、石洞河流域主要污染源为农业面源和农村生活污染,玉丰河流域和会龙河流域主要污染源为畜禽养殖和农业面源污染。(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8年10期)

杜文娟,陈黎明,陈炼钢,金秋,周芬[9](2018)在《水动力水质模型在温黄平原河网入河污染负荷削减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入河污染负荷削减对河网水环境改善的效果,针对台州市提出的河网水质改善需求,以浙南温黄平原河网为例,设定河网主要污染物氨氮为评价指标,建立能反映出河网水动力水质时空变化规律的模型,通过对入河污染物削减率和配水水源的调节,进行方案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长潭水库和灵江联合配水、入河污染负荷削减率达到55%时,水质改善效果最好;温黄平原整体河网平均水质达到较好的Ⅳ类水。提高入河污染物削减率虽然能够大幅度的强化内部河网的治污体系,但控制污染物排放、调水引流、加强区域内截污治污多措并举才能从根本上有利于河网水环境改善。本模型的应用研究可为台州及其他类似城市的河网水污染治理和控制提供参考,为建立有效可行的城市河网水污染防治安全体系提供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张青梅,韩峰,刘湛,向仁军[10](2018)在《基于SWAT模型的湘江株洲段汞面源污染负荷测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SWAT模型模拟了湘江株洲段汞的面源污染负荷,结果表明,SWAT模型可对地表径流量、产流量、土壤侵蚀量进行较好的模拟。研究区汞面源污染负荷总量约为789.7kg/a,其中受污染土壤是面源负荷量的主要来源,占总污染负荷的91.38%。汞面源污染受区域降雨量引起的土壤侵蚀的影响尤其明显。(本文来源于《四川环境》期刊2018年02期)

污染负荷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讨流域下垫面污染物排放量、径流条件和本底条件对氨氮(NH_3)、总磷(TP)和高锰酸盐指数(I_(Mn))3种面源负荷的影响机制,以涪江流域为对象,构建了分布式水文和面源污染负荷模拟SWAT模型,并采用SWAT-Cup进行了参数率定,在此基础上采用Sobol方法进行了全局性敏感性分析。采用Nash-Sutcliffe系数、相对均方根误差、相对偏差和相对总误差4个指标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模拟径流过程和污染负荷与实测值基本相符。各种下垫面条件下,NH_3、TP和I_(Mn)负荷变化幅度均随着负荷均值的增加而增大,当下垫面为山丘区或自然林草为主的汇流区时,径流条件因子中的坡度和坡长对于面源污染负荷的影响最大。由于农田对径流过程具有显着的调节能力,面源污染负荷随汇流区内农田面积比例增加而降低。土壤本底、面源污染物排放量和径流条件3类因子中,径流条件因子对于面源污染负荷的影响最为敏感,而面源污染物排放量的影响不显着。下垫面对TP负荷的敏感性最弱,对IMn负荷的敏感性最强。因此,加强径流过程调控能力对涪江流域面源污染控制最为有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污染负荷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陈岩,赵琰鑫,赵越,王东,白辉.基于SWAT模型的江西八里湖流域氮磷污染负荷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柳强,王康,罗彬,陈鹏,杨渊.基于SWAT模型的涪江流域下垫面对面源污染负荷的影响分析[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9

[3].王道芸.基于InVEST模型的海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负荷估算[D].东华理工大学.2019

[4].陈帅,于鲁冀,万红友,王燕鹏,赵雪霞.基于耦合模型的流域污染负荷分配实例[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9

[5].刘彬.香溪河流域非点源氮磷污染负荷模型估算及防控对策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9

[6].王晗,张峰,薛惠锋.水资源污染负荷强度的灰色有效性预测模型及其应用[J].节水灌溉.2019

[7].刘娟.基于改进输出系数模型的叁峡库区非点源氮、磷污染负荷研究[D].西南大学.2019

[8].杨雯,敖天其,王文章,黎小东,史小春.基于输出系数模型的琼江流域(安居段)农村非点源污染负荷评估[J].环境工程.2018

[9].杜文娟,陈黎明,陈炼钢,金秋,周芬.水动力水质模型在温黄平原河网入河污染负荷削减中的应用[J].水利水电技术.2018

[10].张青梅,韩峰,刘湛,向仁军.基于SWAT模型的湘江株洲段汞面源污染负荷测算[J].四川环境.2018

标签:;  ;  ;  ;  

污染负荷模型论文-陈岩,赵琰鑫,赵越,王东,白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