鲫鲂杂交论文-曹柳

鲫鲂杂交论文-曹柳

导读:本文包含了鲫鲂杂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远缘杂交,多倍体,5S,rRNA基因,45S,rRNA基因转录间隔区

鲫鲂杂交论文文献综述

曹柳[1](2019)在《鲫鲂杂交品系的rRNA基因的染色体位点及组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倍体物种在真核生物的进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杂交是导致多倍体物种形成的主要机制之一。本实验室以红鲫为母本,团头鲂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建立了鲫鲂杂交品系。rRNA基因是研究物种遗传进化的一个经典基因。因此,本研究主要对异源四倍体鲫鲂、同源四倍体鲫、同源叁倍体鲫的rRNA基因的染色体位点及其分子组成展开了全面的研究和分析。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对异源四倍体鲫鲂及其回交后代(异源五倍体鲫鲂)的5S rRNA基因的结构单元及其染色体位点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异源四倍体鲫鲂和异源五倍体鲫鲂的5S rRNA基因的结构单元来自于红鲫,未发现来自于父本5S rRNA基因的结构单元。这一结果意味着在新形成的异源多倍体中基因组经历较大变异。以红鲫的5S rRNA基因作为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发现在异源五倍体鲫鲂中5S rRNA基因染色体位点出现丢失和重组现象。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新形成的异源四倍体鲫鲂的基因组具有不稳定性。2.对同源四倍体鲫品系的rRNA基因的分子组装及其染色体位点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同源四倍体鲫的5S rRNA基因的结构单元全部继承自红鲫,没有发现结构单元的丢失。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发现,同源四倍体鲫的5S rRNA基因的非编码区出现核苷酸变异和缺失/插入以及结构单元的重组现象。以红鲫340bp 5S rRNA基因为探针分析其在同源四倍体鲫的染色体定位情况。结果发现同源四倍体鲫F_1中一对位于同源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上的荧光信号由两个强信号变为两个弱信号。到同源四倍体鲫F_7时,这对弱荧光信号直接消失。通过Ag-NOR染色法,同样证明了在同源四倍体鲫中发生了rRNA位点的丢失现象。这些结果表明,同源四倍体鲫在同源四倍体化过程中基因组经历了明显的变异和重组。3.为了观察同源四倍体鲫在减数分裂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配对情况,对同源四倍体鲫的体细胞和生殖细胞进行5S rRNA基因和物种特异性片段的染色体位点情况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同源四倍体鲫生殖细胞的染色体位点数都为其体细胞的染色体位点数的一半。这一结果意味着同源四倍体鲫在减数分裂时期,四套同源染色体没有出现多价配对的形式,而是以类似于二价体的方式进行配对。这为同源四倍体鲫品系的快速形成奠定了基础。4.对洞庭湖水域的同源叁倍体野生鲫鱼和同源叁倍体雌核发育后代及其相关的原始亲本二倍体野生鲫鱼和红鲫的5S rRNA基因的序列及其染色体位点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红鲫和同源叁倍体雌核发育后代的5S rRNA基因的编码区(Ⅰ、Ⅱ和Ⅲ单元)的相似性分别为98.3%,100%和99.1%。二倍体野生鲫鱼和同源叁倍体野生鲫鱼的5S rRNA基因的编码区(Ⅳ、Ⅴ和Ⅵ单元)的相似性分别为97.5%,100%和100%。以5S rRNA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同源叁倍体雌核发育后代、同源叁倍体野生鲫鱼、红鲫和二倍体野生鲫鱼有着很近的遗传关系。荧光原位杂交实验结果表明,预料的来自于其原始母本的染色体位点数都分别在同源叁倍体雌核发育后代和同源叁倍体野生鲫鱼中被发现。这些结果表明,在同源叁倍体化过程中5S rRNA基因没有出现分化。此外,它们相似的5S rRNA基因的遗传特征和进化关系暗示着同源叁倍体野生鲫鱼和同源叁倍体雌核发育后代有着相似的起源,即为杂交起源。这也再次支持了“同源叁倍体野生鲫鱼来源于二倍体野生鲫鱼和其他鱼类杂交”这一观点。5.比较分析了源于鲫鲂杂交的多倍体后代及其亲本的45S rRNA基因的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实验数据表明,异源四倍体鲫鲂和同源四倍体鲫的ITS区的遗传和表达模式都基本与红鲫的一致。这一结果表明异源四倍体鲫鲂和同源四倍体鲫仅遗传了来自原始母本红鲫的ITS区。此外,虽然ITS1序列在异源四倍体鲫鲂和同源四倍体鲫个体间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但整个ITS区在个体之间仍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颜金鹏,郭新红,刘少军,肖俊,刘筠[2](2008)在《利用ATPase基因研究杂交多倍体鲫鲂线粒体母性遗传》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倍体鲫鲂、四倍体鲫鲂和五倍体鲫鲂是通过红鲫♀×团头鲂♂亚科间远缘杂交形成的.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测定了5尾叁倍体鲫鲂、6尾四倍体鲫鲂和6尾五倍体鲫鲂及其1尾父本团头鲂的线粒体DNA ATPase8和ATPase6基因的全序列,并与所获得的红鲫和外群斑马鱼的同源序列进行比较,同时分析了其碱基组成、变异情况以及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差异.红鲫、团头鲂、叁倍体鲫鲂、四倍体鲫鲂和五倍体鲫鲂之间的序列分歧率为0.0%-21.6%,它们与外群斑马鱼之间的序列分歧率为27.0%-28.2%.用MEGA3.1软件中的Maxi mumparsi mony(MP),Mini mumevolution(ME),Neighbor joining(NJ)和UPGMA程序构建的分子系统树具有相似的拓扑结构.结果表明,人工杂交叁倍体鲫鲂、四倍体鲫鲂和五倍体鲫鲂在线粒体ATPase8和ATPase6基因上具有严格的母性遗传特征.研究证明ATPase8和ATPase6基因是杂交多倍体鲫鲂遗传变异研究的一个很好的分子标记.(本文来源于《自然科学进展》期刊2008年09期)

鲫鲂杂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叁倍体鲫鲂、四倍体鲫鲂和五倍体鲫鲂是通过红鲫♀×团头鲂♂亚科间远缘杂交形成的.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测定了5尾叁倍体鲫鲂、6尾四倍体鲫鲂和6尾五倍体鲫鲂及其1尾父本团头鲂的线粒体DNA ATPase8和ATPase6基因的全序列,并与所获得的红鲫和外群斑马鱼的同源序列进行比较,同时分析了其碱基组成、变异情况以及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差异.红鲫、团头鲂、叁倍体鲫鲂、四倍体鲫鲂和五倍体鲫鲂之间的序列分歧率为0.0%-21.6%,它们与外群斑马鱼之间的序列分歧率为27.0%-28.2%.用MEGA3.1软件中的Maxi mumparsi mony(MP),Mini mumevolution(ME),Neighbor joining(NJ)和UPGMA程序构建的分子系统树具有相似的拓扑结构.结果表明,人工杂交叁倍体鲫鲂、四倍体鲫鲂和五倍体鲫鲂在线粒体ATPase8和ATPase6基因上具有严格的母性遗传特征.研究证明ATPase8和ATPase6基因是杂交多倍体鲫鲂遗传变异研究的一个很好的分子标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鲫鲂杂交论文参考文献

[1].曹柳.鲫鲂杂交品系的rRNA基因的染色体位点及组成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9

[2].颜金鹏,郭新红,刘少军,肖俊,刘筠.利用ATPase基因研究杂交多倍体鲫鲂线粒体母性遗传[J].自然科学进展.2008

标签:;  ;  ;  ;  ;  ;  

鲫鲂杂交论文-曹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