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精度模具生产设备论文和设计-李玉健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精度模具生产设备,包括数控机床本体,所述数控机床本体一侧中心位置处开设有加工室,所述加工室内部安装有夹具组件,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设置有夹具组件,通过夹具底板、滑块和滑槽的作用,便于将夹具从加工室内部滑出,从而方便对夹具内部夹持的模具进行安装或者拆卸,通过挤压条、固定块、螺纹孔和螺杆,便于在加工室外侧对夹具进行固定,使用者只需将夹具底板外部一侧通过螺丝固定,降低操作难度,使用更加方便,设置有照射组件,通过凹槽、圆球、摇杆和照射灯的作用,便于在拉门外侧根据需求控制照射灯照射的方向,使的光线聚焦在模具上端,避免内部加工出错,提高工作的精确度。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高精度模具生产设备,包括数控机床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控机床本体(1)一侧中心位置处开设有加工室(2),所述加工室(2)内部底端安装有夹具组件(3),所述夹具组件(3)包括夹具底板(301)、夹具(302)、滑块(303)、挤压条(304)、固定块(305)、螺纹孔(306)、滑槽(307)、连接槽(308)和螺杆(309);所述加工室(2)内部底端设有夹具底板(301),所述夹具底板(301)顶端固定安装有夹具(302),所述夹具底板(301)底端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滑块(303),所述加工室(2)内部底端两侧均开设有滑槽(307),所述夹具底板(301)通过滑块(303)与滑槽(307)相连,所述夹具底板(301)顶端一侧嵌入安装有挤压条(304),所述挤压条(304)底端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305),所述加工室(2)内部底端一侧与固定块(305)对应位置处开设有连接槽(308),所述固定块(305)一侧和夹具底板(301)一侧均开设有螺纹孔(306),所述加工室(2)底端一侧嵌入安装有螺杆(309)。

设计方案

1.一种高精度模具生产设备,包括数控机床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控机床本体(1)一侧中心位置处开设有加工室(2),所述加工室(2)内部底端安装有夹具组件(3),所述夹具组件(3)包括夹具底板(301)、夹具(302)、滑块(303)、挤压条(304)、固定块(305)、螺纹孔(306)、滑槽(307)、连接槽(308)和螺杆(309);

所述加工室(2)内部底端设有夹具底板(301),所述夹具底板(301)顶端固定安装有夹具(302),所述夹具底板(301)底端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滑块(303),所述加工室(2)内部底端两侧均开设有滑槽(307),所述夹具底板(301)通过滑块(303)与滑槽(307)相连,所述夹具底板(301)顶端一侧嵌入安装有挤压条(304),所述挤压条(304)底端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305),所述加工室(2)内部底端一侧与固定块(305)对应位置处开设有连接槽(308),所述固定块(305)一侧和夹具底板(301)一侧均开设有螺纹孔(306),所述加工室(2)底端一侧嵌入安装有螺杆(30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精度模具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309)的长度大于滑槽(307)的长度,所述螺杆(309)另一端通过螺纹孔(306)与固定块(305)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精度模具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控机床本体(1)一侧安装有控制板组件(4),所述控制板组件(4)包括收纳槽(401)、控制板(402)、转轴(403)、轴承(404)、通线管(405)、把手(406)、把手槽(407)和磁铁(408);

所述数控机床本体(1)一侧开设有收纳槽(401),所述收纳槽(401)内部安装有控制板(402),所述控制板(402)顶端和底端均通过转轴(403)与收纳槽(401)内壁相连,所述转轴(403)外侧套接有轴承(404),所述轴承(404)顶端安装有通线管(405),所述控制板(402)一侧安装有把手(406),所述数控机床本体(1)与把手(406)对应位置处开设有把手槽(407),所述把手(406)一侧和把手槽(407)内部均安装有磁铁(40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精度模具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控机床本体(1)另一侧活动连接有拉门(5),所述拉门(5)中心位置处开设有观察窗(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精度模具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门(5)一侧安装有照射组件(7),所述照射组件(7)包括凹槽(701)、橡胶内垫(702)、圆球(703)、摇杆(704)和照射灯(705);

所述拉门(5)一侧开设有凹槽(701),所述凹槽(701)内壁胶接有橡胶内垫(702),所述凹槽(701)内部嵌入安装有圆球(703),所述圆球(703)一侧连接有摇杆(704),所述圆球(703)另一侧与照射灯(705)相连,所述照射灯(705)的输入端与市电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精度模具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控机床本体(1)底端焊接有底座(8),所述底座(8)底端四角均安装有垫片(9)。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精度模具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模具是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而模具的生产需要利用到数控机床,其中数控机床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通过机床夹具将模具进行夹持,接着能够根据已编好的程序,使机床动作并加工零件,普通的数控机床需要使用者将手拿着模具伸入机床内部进行安装在夹具上,操作难度大,容易与内部尖锐设备发生碰撞,损伤使用者,而且普通机床通过固定的灯光进行照明,不能根据需求照射到模具上的特定区域,容易产生操作误差,影响模具生产的精确度,所以急需一种新型的高精度模具生产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精度模具生产设备,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普通的数控机床需要使用者将手拿着模具伸入机床内部进行安装在夹具上,操作难度大,容易与内部尖锐设备发生碰撞,损伤使用者,而且普通机床通过固定的灯光进行照明,不能根据需求照射到模具上的特定区域,容易产生操作误差,影响模具生产的精确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精度模具生产设备,包括数控机床本体,所述数控机床本体一侧中心位置处开设有加工室,所述加工室内部底端安装有夹具组件,所述夹具组件包括夹具底板、夹具、滑块、挤压条、固定块、螺纹孔、滑槽、连接槽和螺杆;

所述加工室内部底端设有夹具底板,所述夹具底板顶端固定安装有夹具,所述夹具底板底端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滑块,所述加工室内部底端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夹具底板通过滑块与滑槽相连,所述夹具底板顶端一侧嵌入安装有挤压条,所述挤压条底端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加工室内部底端一侧与固定块对应位置处开设有连接槽,所述固定块一侧和夹具底板一侧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加工室底端一侧嵌入安装有螺杆。

优选的,所述螺杆的长度大于滑槽的长度,所述螺杆另一端通过螺纹孔与固定块相连。

优选的,所述数控机床本体一侧安装有控制板组件,所述控制板组件包括收纳槽、控制板、转轴、轴承、通线管、把手、把手槽和磁铁;

所述数控机床本体一侧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部安装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顶端和底端均通过转轴与收纳槽内壁相连,所述转轴外侧套接有轴承,所述轴承顶端安装有通线管,所述控制板一侧安装有把手,所述数控机床本体与把手对应位置处开设有把手槽,所述把手一侧和把手槽内部均安装有磁铁。

优选的,所述数控机床本体另一侧活动连接有拉门,所述拉门中心位置处开设有观察窗。

优选的,所述拉门一侧安装有照射组件,所述照射组件包括凹槽、橡胶内垫、圆球、摇杆和照射灯;

所述拉门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壁胶接有橡胶内垫,所述凹槽内部嵌入安装有圆球,所述圆球一侧连接有摇杆,所述圆球另一侧与照射灯相连,所述照射灯的输入端与市电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数控机床本体底端焊接有底座,所述底座底端四角均安装有垫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1、设置有夹具组件,通过夹具底板、滑块和滑槽的作用,便于将夹具从加工室内部滑出,从而方便对夹具内部夹持的模具进行安装或者拆卸,避免使用者伸入加工室内部进行操作,减少使用者与加工室内部尖锐机器的接触,使用更加安全,通过挤压条、固定块、螺纹孔和螺杆,便于在加工室外侧对夹具底板内部进行固定,使用者只需将夹具底板外部一侧通过螺丝进行固定,不需要伸入加工室内部通过螺丝将夹具底板内部一侧进行固定,降低操作难度,使用更加方便。

2、设置有控制板组件,通过收纳槽、转轴、把手、把手槽和磁铁的作用,便于根据需求转动控制板,从而供给使用者多个方向进行操作,同时运输过程中将控制板带有显示器的一侧转入收纳槽内部,从而对其进行遮挡保护,避免运输过程中其与外界发生碰撞,造成损坏,通过轴承和通线管的作用,便于将通线管与转轴相互独立,避免转轴转动时将通线管内部的连接线进行缠绕,使用更加便捷。

3、设置有照射组件,通过凹槽、圆球、摇杆和照射灯的作用,便于在拉门外侧根据需求控制照射灯照射的方向,使的光线聚焦在模具上端,从而便于观察加工室内部的具体情况,避免内部加工出错,提高模具质量,通过橡胶内垫的作用,便于增加圆球与凹槽之间的摩擦力,避免不受外力时圆球发生晃动,使用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夹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控制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照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数控机床本体;2、加工室;

3、夹具组件;301、夹具底板;302、夹具;303、滑块;304、挤压条;305、固定块;306、螺纹孔;307、滑槽;308、连接槽;309、螺杆;

4、控制板组件;401、收纳槽;402、控制板;403、转轴;404、轴承;405、通线管;406、把手;407、把手槽;408、磁铁;

5、拉门;6、观察窗;

7、照射组件;701、凹槽;702、橡胶内垫;703、圆球;704、摇杆;705、照射灯;

8、底座;9、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精度模具生产设备,包括数控机床本体1,数控机床本体1一侧中心位置处开设有加工室2,加工室2内部底端安装有夹具组件3,夹具组件3包括夹具底板301、夹具302、滑块303、挤压条304、固定块305、螺纹孔306、滑槽307、连接槽308和螺杆309;

加工室2内部底端设有夹具底板301,夹具底板301顶端固定安装有夹具302,夹具底板301底端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滑块303,加工室2内部底端两侧均开设有滑槽307,夹具底板301通过滑块303与滑槽307相连,夹具底板301顶端一侧嵌入安装有挤压条304,挤压条304底端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305,加工室2内部底端一侧与固定块305对应位置处开设有连接槽308,固定块305一侧和夹具底板301一侧均开设有螺纹孔306,加工室2底端一侧嵌入安装有螺杆309,为了便于将夹具底板301进行固定,螺杆309的长度大于滑槽307的长度,螺杆309另一端通过螺纹孔306与固定块305相连。

为了便于保护控制板402,数控机床本体1一侧安装有控制板组件4,控制板组件4包括收纳槽401、控制板402、转轴403、轴承404、通线管405、把手406、把手槽407和磁铁408,数控机床本体1一侧开设有收纳槽401,收纳槽401内部安装有控制板402,控制板402顶端和底端均通过转轴403与收纳槽401内壁相连,转轴403外侧套接有轴承404,轴承404顶端安装有通线管405,控制板402一侧安装有把手406,数控机床本体1与把手406对应位置处开设有把手槽407,把手406一侧和把手槽407内部均安装有磁铁408,为了便于将加工室2进行遮挡,数控机床本体1另一侧活动连接有拉门5,拉门5中心位置处开设有观察窗6,为了便于对数控机床本体1进行支撑,数控机床本体1底端焊接有底座8,底座8底端四角均安装有垫片9。

拉门5一侧安装有照射组件7,照射组件7包括凹槽701、橡胶内垫702、圆球703、摇杆704和照射灯705,拉门5一侧开设有凹槽701,凹槽701内壁胶接有橡胶内垫702,凹槽701内部嵌入安装有圆球703,圆球703一侧连接有摇杆704,圆球703另一侧与照射灯705相连,照射灯705型号为MR16,照射灯705的输入端与市电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实现对加工模具的照射,辅助使用者观察模具,提高加工的精确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当装置进行工作时,首先拉出夹具底板301,通过夹具302将模具板进行夹持,然后推动夹具底板301,使其通过滑块303在滑槽307内部进行滑动,当夹具底板301推动到指定位置时,接着下压挤压条304,使得挤压条304底端两侧的固定块305进入连接槽308内部,然后在转动加工室2外侧的螺杆309使其与固定块305内部开设的螺纹孔306进行连接,从而将夹具底板301内部一端进行固定,避免使用者将手伸入加工室2将其进行固定,降低的工作难度,同时避免使用者与加工室2内部尖锐机器发生接触,接着使用者只需通过螺丝穿过夹具底板301外侧一端的螺纹孔306,从而将夹具底板301外侧一端进行固定,当模具板固定完成后,拉动拉门5使其将加工室2开口处进行遮挡,然后手握把手406,使其脱离把手槽407,通过转轴403将控制板402根据需求进行转动,从而将控制板402转出收纳槽401,方便使用者进行操作,通过收纳槽401的作用,便于在装置移动过程中对控制板402进行收纳隐藏,从而保护控制板402,避免其收到碰撞,当控制板402转动时,通过轴承404的作用,便于将通线管405进行隔离,避免通线管405同步转动,从而避免通线管405内部的连接线发生转动造成缠绕,接着通过数控机床本体1根据原先输入的模具图纸控制内部的刀头对模具板进行机加工生产,在加工过程中,使用者通过摇动摇杆704使得圆球703发生转动,从而带动圆球703另一端的照射灯705进行同步转动,使得照射灯705的光线根据需求照射到模具板的指定位置,从而便于使用者更加清晰的观察加工的具体情况,减少加工失误,提高工作的精确度,使用更加方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高精度模具生产设备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05407.9

申请日:2019-01-2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2(天津)

授权编号:CN209681664U

授权时间:20191126

主分类号:B23Q3/06

专利分类号:B23Q3/06;B23Q1/25

范畴分类:26H;

申请人:天津鹏创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天津鹏创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00000 天津市东丽区天津自贸试验区(空港经济区)西三道158号5幢902-B

发明人:李玉健;王鹏飞;宋明刚

第一发明人:李玉健

当前权利人:天津鹏创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高精度模具生产设备论文和设计-李玉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