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形态,生理,特性,生化,氮素,稻瘿蚊,结构。
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陈凤娥,朱亚,赵永平,惠子夜,赵盟[1](2019)在《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对鲜食甜糯玉米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不同氮素形态对鲜食甜糯玉米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配比对鲜食甜糯玉米保护酶活性、膜质过氧化和渗透调节物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HT-N-1和BT-N-1的MDA、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和相对电导率的平均值均在T4处理下达到最低值。对于HT-N-1而言,在T4处理下,SOD、POD和CAT活性均为最低,分别比T6处理降低86.52%、28.13%、29.94%;对于BT-N-1而言,在T3处理下,SOD、POD和CAT活性均为最低,分别比T6处理降低90.67%、16.87%、38.32%;总之,适宜的施氮量能促进鲜食甜糯玉米根系对肥料更好的利用,改善其叶片的生理生化特性。综合考虑,在本试验研究条件下,T4处理(NH_4~+-N:NO_3~--N=25:75)的配施水平对鲜食甜糯玉米的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最显着。(本文来源于《陕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曹旖旎,蔡泽宇,李晓刚,张建锋,陈光才[2](2019)在《土壤淹水和铜污染对杞柳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柳树是重金属污染湿地土壤植物修复的潜力树种之一。本研究以杞柳一支笔(Salix integra Yizhibi)幼苗为对象,分析其在淹水30、60和90 d时的形态及生理生化响应。采用土壤培养模拟淹水试验,设置淹水(F,高于土壤表面10 cm)和不淹水(NF,正常土壤水分)处理及4个Cu浓度(0、50、150和450 mg·kg~(-1))。结果表明,淹水处理后,柳树茎基部产生了有利于吸收氧的白色皮孔和不定根来适应淹水环境,但高浓度(450 mg·kg~(-1)) Cu胁迫下只有极少量的不定根产生。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叶片光合色素和光合能力较不淹水处理明显下降,且随着Cu浓度的增加,光合速率减少了9.19%~44.48%。叶片SOD活性随着淹水时间的增加而升高,且SOD活性也随着Cu浓度的增加而升高; POD和CAT受淹水胁迫略有下降,但仍可保持一定活性,使杞柳适应水淹环境正常生长。随着淹水时间和Cu浓度的增加,大部分叶片MDA含量都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淹水60 d时,叶片MDA含量显着增加了8.52%~70.44%。淹水胁迫下,叶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变化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趋势相似,均降低。杞柳经较长时间的淹水后(除高浓度Cu处理)仍表现出较强的光合能力和生理适应性,表明其对土壤淹水和Cu污染的双重胁迫具有较强的耐性,在重金属污染湿地修复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黄相玲,张明月,朱栗琼,邓冬丽,招礼军[3](2018)在《4种罗汉松叶片形态性状及生理生化特性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分布在广西南宁的4种罗汉松植物贵妃罗汉松(Podocarpus princess)、海南罗汉松(P.annamiensis)、兰屿罗汉松(P.costalis)和广西本地罗汉松(P.macrophyllus)为试验材料。测定了其叶片形态性状、渗透性调节物质、含水量及抗氧化物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并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4种罗汉松植物的叶片形态性状及生理生化指标差异。结果表明:4种罗汉松植物的叶片形态性状及生理生化特性有明显差异,并具有较复杂的环境适应机制。海南罗汉松和兰屿罗汉松对广西南宁当地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两者在生理上表现出相似的规律,其叶片形态性状指标、渗透性调节物质含量及抗氧化物酶活性整体比其他罗汉松品种的高,更适合南宁经济开发种植和园林引种栽培。(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邢瑶[4](2016)在《氮素形态对烟苗生长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硝态氮(NO_3~-)和铵态氮(NH_4~+)是植物吸收利用的主要氮素形态。烤烟为喜硝作物,供应硝态氮素的烟叶品质优于供应铵态氮素,但关于铵态氮和硝态氮对烤烟生长的影响的研究报道较少。植物可以吸收利用土壤中的有机氮,特别是自由态的氨基酸态氮,而烤烟能否直接利用氨基酸态氮,氨基酸态氮对烤烟生长的影响及其生理生化反应报道较少。本研究共设置两个试验,水培试验设置相同氮浓度不同铵硝配比的5个处理(T1 NH_4~+-N:NO_3~--N=100:0、T2 NH_4~+-N:NO_3~--N=70:30、T3 NH_4~+-N:NO_3~--N=50:50、T4 NH_4~+-N:NO_3~--N=30:70、T5 NH_4~+-N:NO_3~--N=0:100);无菌培养试验设置相同氮浓度,无机氮和氨基酸态氮配施的6个处理(Z1 NH_4~+-N:NO_3~--N:Glu-N=100:0:0、Z2 NH_4~+-N:NO_3~--N:Glu-N=0:100:0、Z3 NH_4~+-N:NO_3~--N:Glu-N=0:0:100、Z4 NH_4~+-N:NO_3~--N:Glu-N=50:0:50、Z5 NH_4~+-N:NO_3~--N:Glu-N=0:50:50、Z6 NH_4~+-N:NO_3~--N:Glu-N=25:25:50)。通过研究氮素形态对烟苗根系生长发育、氮素吸收利用、光合作用及氮代谢酶活性等的影响,探明氮素形态对烤烟生长的影响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水培试验表明,单施铵态氮处理的烟苗地上部干重和总干重,根系总长度、总表面积和总体积,可溶性糖含量,茎和叶的含氮量,氮积累量以及氮分配率均最低。单施硝态氮处理的烟苗根系干重、平均直径及活力,根系含氮量及氮积累量最低。处理20d内,铵硝50:50配施处理的根系干重、氮积累量和植株总干重最高。处理后25d,铵硝70:30配施处理根系和地上部干重,根系总体积、总表面积、活力及可溶性糖含量,根系含氮量及氮积累量最高;铵硝30:70配施处理的叶片含氮量及氮积累量最高。单施铵态氮或硝态氮抑制了烟苗生长及对氮素的利用,铵硝配施促进烟苗的生长发育,有利于地上部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水培试验表明,处理周期内,铵硝70:30配施的烟苗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GS活性最高;单施铵态氮处理的烟苗叶片实际光化学效率(Y(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电子传递速率(ETR)、根系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均最高;单施铵态氮或铵硝70:30配施处理的烟叶可溶性糖含量及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较高,铵硝30:70配施的淀粉酶(AMY)活性显着高于其他处理。培养时间不同,氮素形态对烟苗根系和叶片硝酸还原酶(NR)活性的影响存在差异。与单施铵态氮或硝态氮相比,铵硝配施有利于提高烟苗的净光合速率。单施铵态氮或铵态氮比例较高可提高烟叶可溶性糖含量及SPS活性,而硝态氮比例高有利于提高烟叶AMY活性。无菌培养试验表明,单施谷氨酸处理根系总长度、总表面积及总体积和一级侧根长度均最高。铵态氮与谷氨酸配施处理烟苗的主根长是单施铵态氮处理的5.68倍,但各级侧根的长度降低;硝态氮与谷氨酸配施处理主根长和一级侧根长度比单施硝态氮的处理分别增加了39.48%和77.84%,且促进了二级侧根的发生发育。单施谷氨酸处理的叶片GS活性最高,但除硝酸铵与谷氨酸配施处理外,其他处理根系GS活性差异不显着。单施铵态氮烟苗叶片和根系的谷草转氨酶(GOT)活性均最高。硝酸铵与谷氨酸配施根系谷丙转氨酶(GPT)活性最高,单施铵态氮烟苗叶片的GPT活性最高。谷氨酸有利于烟苗根系的伸长和侧根发生;无机氮与谷氨酸配施可以缓解无机氮对烟苗根系生长的不利影响。谷氨酸提高了烟苗叶片GS和GOT活性,无机氮和谷氨酸配施有利于增强烟苗根系GPT活性,但不利于烟苗叶片GPT活性的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6-05-01)
张鲜花[5](2015)在《天山北坡东段与西段野生鸭茅的种群分布、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鸭茅(Dactylis glomerata)是优良冷季型禾本科牧草,具有适应性强,营养价值高等特点,是优质高产人工草地建植主要栽培物种。新疆拥有丰富的野生鸭茅种质资源,是天然的基因库,然而针对当地野生鸭茅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基本处于空白。以往的一些零星研究,不能为该地区鸭茅新品种选育提供基础依据。本研究是从保护和开发利用野生鸭茅种质资源角度出发,就不同区域野生鸭茅群落物种多样性、野生鸭茅种群种间关系、种群分布格局、植株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揭示不同区域野生鸭茅种群与环境适应的调节机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群落数量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群落高度、密度、盖度及地上生物量方面,区域与各海拔之间存在差异,但无明显的规律性变化;野生鸭茅种群随海拔的升高,其优势地位逐渐降低。(2)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α多样性指数在垂直方向上,不论西段和东段山地均呈现随海拔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呈现“V”型,在水平方向上,东、西段山地相同海拔处除丰富度Margalef指数R和物种丰富度在海拔2000m呈现出显着性差异外(P<0.05),其它指数均未呈现出显着性的差异(P>0.05)。β多样性指数表明,东段海拔1800~2200 m之间,群落相似性极高,共有种较多,生境条件较为一致。西段海拔1800~2200 m之间,共有种较少,生境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物种多样性指数与海拔呈现出负相关,即随海拔升高,物种多样性指数降低;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群落生物量存在着一定的负相关,但并没有显着的相关性。(3)总体联结性分析结果表明,天山北坡东段海拔1800 m和2000 m各植物种间总体呈显着正相关,但随海拔的升高,在海拔2200 m处呈现了显着负相关。天山北坡西段除海拔2000 m处总体关联呈现显着正相关外,在海拔1800 m和2200 m处呈现显着负相关。联结指数结果表明天山北坡东段海拔1800~2200 m,群落中两个种之间联结性整体表现出正联结大于负联结,天山北坡西段海拔1800~2200 m,群落中两个种整体表现出正联结小于负联结,但不显着。(4)采用扩散系数及t检验,结果表明无论天山北坡西段还是东段,野生鸭茅种群的分布类型均是聚集分布。丛生指数I、聚集强度k、平均拥挤度m*、聚块指数m*/m、Cassie指数测定结果表明,天山北坡东段野生鸭茅种群分布格局强度为中度聚集,西段在海拔1800 m和2200 m,鸭茅种群聚集强度为强聚集。格局规模结果表明,不同海拔地段,野生鸭茅种群在区组4(斑块面积0.4 m2)、区组8(斑块面积0.8 m2)、区组32(斑块面积3.2 m2)和区组64(斑块面积6.4 m2)上均有明显的峰值,形成规模聚集。(5)不同区域野生鸭茅种群植株营养器官性状及繁殖器官性状研究结果表明,东段野生鸭茅植株体的花序长度、花序宽度、花药长度高于西段,但种子长度与宽度、千粒重却表现出西段高于东段;叶片解剖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除气孔密度及上表皮细胞的长度和宽度上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而上下表皮细胞的气孔下陷程度、角质层厚度及下表皮细胞的长度和宽度方面未呈现显着性的差异(P>0.05)。(6)野生鸭茅种群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叶绿素的含量东段(奇台县)高于西段(巩留县);叶绿素a/b比值则是西段(巩留县)显着高于东段(奇台县)。野生鸭茅种群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比较,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表现出东段(奇台县)高于西段(昭苏县和巩留县),而丙二醛含量东段最低。野生鸭茅种群叶片保护酶活性的比较,结果表明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区域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7)野生鸭茅种群净光合速率日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东段(奇台县)和西段(昭苏县、巩留县)野生鸭茅种群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先降低再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光合有效辐射强度、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大气温度及叶片温度的结果表明,所有曲线的日变化的峰值位置均在中午12:00-15:00之间,随之后又出现下降趋势。光能利用效率及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东段(奇台县)优于西段(巩留县优于昭苏县)。综合以上结果,认为在天山北坡东段与西段鸭茅种群优势地位、分布规律、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光合生理生态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的野生鸭茅种质资源保护策略,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预测野生鸭茅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及其进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袁红娟,卢家仕,徐晶,王亚伦,陈理军[6](2015)在《抗稻瘿蚊水稻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生化特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抗稻瘿蚊水稻的形态结构、受害前后生理生化变化等的研究进展,通过分析目前水稻抗稻瘿蚊研究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应加强茎秆、叶鞘等结构,内源激素含量和分布等方面研究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11期)
杨静慧,秦艳筠,刘婷,王颖,耿晓娟[7](2014)在《两种愈伤组织生理生化特性和形态结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愈伤组织形成单细胞克隆体系的关键因素,以青睐苜蓿为试材,比较了两种形态的愈伤组织的生理生化指标和形态结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类型的愈伤组织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无明显差异;细胞内可溶性糖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差异较大,其中可溶性糖含量为:松散型>巨大型,松散型是巨大型的2.09倍;POD酶活性:巨大型>松散型,巨大型是松散型的1.35倍;巨大型愈伤组织细胞较大、组织排列疏松、细胞高度液泡化、细胞质较稀薄,而松散型愈伤组织细胞较小、组织排列松散、细胞液泡较小、细胞质较浓。巨大型与松软型愈伤组织细胞的膜代谢程度相同,但松散型愈伤组织细胞中糖积累多,细胞代谢旺盛;而巨大型愈伤组织糖积累少,细胞衰老。(本文来源于《天津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08期)
王静静[8](2014)在《杂交兰矮化突变体形态及相关生理生化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兰属花卉是兰科植物中最重要的属之一,因其花型奇特、花色艳丽、叶态优美、花期较长,具有极高的观赏和经济价值。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兰花品种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杂交兰的出现,恰好弥补了人们对于小株型和具香味等品种的需求缺口。而矮化资源作为培育小株型品种的关键种质资源,已经在众多农作物和园艺作物中发现和应用,并且它们的矮化机理研究也已经很深入。目前,虽然在观赏植物中也发现了一些矮化突变体资源,但多以直接应用为主,矮化机理的研究甚少。本研究以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发现的矮化突变体增殖出的稳定矮化突变体和正常杂交兰植株为试材,从形态学、生理生化、光合特性、组织学特征角度出发,探讨了矮化性状与形态指标、生理生化特性、光合特性及营养体解剖结构等的相关关系,以初步揭示矮化杂交兰突变体的矮化机理,为进一步探索观赏植物矮化突变的分子机理,发掘相关矮化基因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本试验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杂交兰矮化突变体与正常植株在外部形态、生理生化指标方面存在显着差异。杂交兰矮化突变体株高明显变矮,株型由半垂化松散型变为半直立紧凑型,叶片变短,增厚,略增宽,叶片数增多,叶片颜色变浅。矮化杂交兰根状茎在增殖分化和生根阶段都与正常植株差异显着,且矮化植株分枝性相对较差;同时,矮化植株内含物较正常植株相对较低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淀粉等能量供给物质和较高的保护酶(SOD、POD、CAT)活性。2.矮化杂交兰叶片细胞长度明显减小、宽度却有所增加、单位面积细胞数目减少;矮化杂交兰突变体假鳞茎茎段细胞伸长明显受阻,而细胞分裂正常;假鳞茎内维管束数目及面积明显少于正常植株;根部维管束组织显着小于正常植株;根状茎解剖结构无显着性差异,但矮化杂交兰内部营养物质显着少于正常植株。本研究证明,杂交兰叶片及假鳞茎部位细胞伸长受阻和细胞数目减少是造成杂交兰植株矮化的主要原因。3.对矮化与正常植株的光合生理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除气孔密度差异显着外,矮化杂交兰突变体的气孔长度、宽度、保卫细胞长度、宽度与正常杂交兰植株均无显着性差异;对光合色素含量测定发现,矮化杂交兰突变体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着降低,而叶绿素a/b值有所增加;矮化杂交兰突变体的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显着低于正常杂交兰植株,胞间C02浓度(Ci)显着高于正常杂交兰植株,气孔导度(Gs)无显着性差异;与正常杂交兰植株目比,矮化杂交兰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PSⅡ)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与野生型并无显着性差异,但其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显着高于正常杂交兰植株。(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4-06-01)
杨振德,徐丽,玉舒中,赵岩岩,刘震[9](2014)在《水分胁迫对土沉香生理生化特性及根系形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盆栽控制土壤水分法进行试验,分析了水分胁迫对1年生土沉香幼苗游离脯氨酸含量、光合特性以及根系形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减少,土沉香幼苗叶片脯氨酸含量显着上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均下降,胞间CO2浓度Ci先降后升。在轻度水分胁迫(W1)条件下Pn降低是由气孔限制引起,而在中度水分胁迫(W2)和重度水分胁迫(W3)条件下Pn降低是由非气孔因素引起。水分胁迫条件下,土沉香幼苗总根长、总根表面积、平均根系直径、总根体积、根尖数和根分支数等根系参数均降低,说明土沉香幼苗的耐旱能力有限。(本文来源于《西部林业科学》期刊2014年01期)
王春林,秦舒浩,刘亚平[10](2013)在《不同形态及用量氮肥对小油菜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NaNO3、(NH4)2SO4和尿素叁种不同形态及用量的氮肥对小油菜生理生化特性影响的研究,测定了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的变化.结果表明:施用铵态氮后,小油菜叶片内POD及CAT活性显着高于施用硝态氮和酰胺态的氮,而施用硝态氮的小油菜可溶性蛋白含量显着高于施用其他两种形态的氮肥,且以施用64g/12m2为最高.(本文来源于《陇东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柳树是重金属污染湿地土壤植物修复的潜力树种之一。本研究以杞柳一支笔(Salix integra Yizhibi)幼苗为对象,分析其在淹水30、60和90 d时的形态及生理生化响应。采用土壤培养模拟淹水试验,设置淹水(F,高于土壤表面10 cm)和不淹水(NF,正常土壤水分)处理及4个Cu浓度(0、50、150和450 mg·kg~(-1))。结果表明,淹水处理后,柳树茎基部产生了有利于吸收氧的白色皮孔和不定根来适应淹水环境,但高浓度(450 mg·kg~(-1)) Cu胁迫下只有极少量的不定根产生。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叶片光合色素和光合能力较不淹水处理明显下降,且随着Cu浓度的增加,光合速率减少了9.19%~44.48%。叶片SOD活性随着淹水时间的增加而升高,且SOD活性也随着Cu浓度的增加而升高; POD和CAT受淹水胁迫略有下降,但仍可保持一定活性,使杞柳适应水淹环境正常生长。随着淹水时间和Cu浓度的增加,大部分叶片MDA含量都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淹水60 d时,叶片MDA含量显着增加了8.52%~70.44%。淹水胁迫下,叶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变化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趋势相似,均降低。杞柳经较长时间的淹水后(除高浓度Cu处理)仍表现出较强的光合能力和生理适应性,表明其对土壤淹水和Cu污染的双重胁迫具有较强的耐性,在重金属污染湿地修复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陈凤娥,朱亚,赵永平,惠子夜,赵盟.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对鲜食甜糯玉米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陕西农业科学.2019
[2].曹旖旎,蔡泽宇,李晓刚,张建锋,陈光才.土壤淹水和铜污染对杞柳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9
[3].黄相玲,张明月,朱栗琼,邓冬丽,招礼军.4种罗汉松叶片形态性状及生理生化特性比较[J].江西农业学报.2018
[4].邢瑶.氮素形态对烟苗生长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
[5].张鲜花.天山北坡东段与西段野生鸭茅的种群分布、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5
[6].袁红娟,卢家仕,徐晶,王亚伦,陈理军.抗稻瘿蚊水稻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生化特性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5
[7].杨静慧,秦艳筠,刘婷,王颖,耿晓娟.两种愈伤组织生理生化特性和形态结构比较[J].天津农业科学.2014
[8].王静静.杂交兰矮化突变体形态及相关生理生化特性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4
[9].杨振德,徐丽,玉舒中,赵岩岩,刘震.水分胁迫对土沉香生理生化特性及根系形态的影响[J].西部林业科学.2014
[10].王春林,秦舒浩,刘亚平.不同形态及用量氮肥对小油菜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陇东学院学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