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监测系统论文_丛培杰,曲德宇,白雨,袁鑫锋,金之俭

导读:本文包含了分布式监测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分布式,在线,环境监测,监测系统,包络,绕组,系统。

分布式监测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丛培杰,曲德宇,白雨,袁鑫锋,金之俭[1](2019)在《面向变压器振动的分布式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变压器在电力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变压器故障检测方法存在着施工难度大、灵敏度低等缺点,而通过采集变压器的振动信息可以实现在线并且较为精准的监测变压器运行状态。现有的振动采集系统多为一体式设计,不能保证系统采集信息的多样性及准确度,设计了分布式变压器振动监测系统,可采集多种类、多通道的信号,扩展性能较强,可以有效避免站内信号干扰。通过在变压器旁安装振动就地采集单元,将采集到的振动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后,发送至上位机进行分析处理,实现变压器工作状态的在线监测,能够对变压器绕组是否产生形变做出诊断。针对广州变电站实地情况设计安装了相应振动采集系统,并已成功投入应用。(本文来源于《电测与仪表》期刊2019年18期)

陈静杰,顾泽龙,陆道溢[2](2018)在《航站楼环境参数分布式监测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监测航站楼内环境质量,设计了基于WIA-PA环境参数无线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由多个检测节点组网,对航站楼室内各区域CO2浓度及温度进行采集。系统采用STM8作为检测器节点微控制器,通过变周期数据传输机制及WIA-PA协议将采集的航站楼各区域环境参数数据传输到上位机。上位机监测软件通过开辟多线程实现数据可视化显示。实验和应用结果表明,采用变周期数据传输模式,节点功耗可降低66.97%,网络平均丢包率为0.43%。系统功耗低,数据传输稳定。(本文来源于《电子器件》期刊2018年06期)

郑店坤,许同乐,连瑞德,张亚靓[3](2019)在《基于CAN总线的分布式监测预警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岩土工程所用监测系统的实时性差、可靠性低的问题,提出基于低功耗处理器LPC1768与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通讯相结合的分布式监测系统。通过设计智能节点对岩土工程的稳定性进行实时监测,获得其状态参数值;基于粒子群算法建立预测模型,对坝体浸润线高度进行预测。将该系统应用在坝体监测工程中,结果表明:该系统稳定可靠,预测精度较高,满足工程要求。(本文来源于《电测与仪表》期刊2019年04期)

申宇长,朱浩[4](2018)在《基于柔性导电涂料的桥梁裂缝分布式监测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中马友谊大桥处于马尔代夫群岛,珊瑚礁地质条件复杂,混凝土强度及耐久性要求高、易受温度、盐度和湿度的影响,V腿根部易出现裂缝。分析中马友谊大桥施工控制难点,采用柔性导电涂料裂缝监测传感器对V腿根部关键部位进行全程监测,确保了大桥施工的安全性。(本文来源于《设备管理与维修》期刊2018年11期)

段超喆[5](2018)在《基于FBG的土中水分场准分布式监测系统研发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分场的监测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岩土工程安全性评价和农业生产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文针对现有水分场监测技术的不足,在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研制出了基于FBG的土中水分场准分布监测系统(简称F-QDMS),介绍了该系统的加热方法、封装技术、参数率定和系统集成,确定了该系统的测量指标,分析了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二个应用实例测试结果表明:F-QDMS用于土中水分场准分布原位监测是可行的,其测试性能明显高于常规的水分原位测试方法。论文相关成果总结如下:(1)引入FBG光纤技术,提出了一种分布式测量水分场的方法。该方法的原理是:根据水土导热性能的差异,建立了温度特征值ΔTt与土中含水率w和渗流速率v之间的关系(w=k1ΔTt+b、v=aΔTt+b),通过FBG测温确定温度特征值,进而测定土中的含水率与渗流速率。(2)基于FBG技术,研制出了土中水分场准分布监测系统(F-QDMS),该系统由IHAT-FBG传感器、加热系统、FBG监测数据处理系统叁个部分组成,可实现土中水分场准分布、大范围的原位监测。(3)研制出了 IHAT-FBG传感器,采用刚玉管作为封装材料,使用了内加热与单端固定技术,介绍了封装方法与制作过程,通过串联布设的方式达到了准分布式监测的效果。(4)给出了 F-QDMS的水分场率定方法,开展了含水率与渗流速率的率定试验,确定了 F-QDMS的测量系数(水温转换系数k1、水温修正系数b1、流速温度转换系数a、流速温度修正系数b)。(5)分析了 F-QDMS测量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的密实程度为主要影响因素,在相同率定关系条件下,测量结果随着土的密实程度的增大而增大;土的类型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对不同土样进行率定;环境温度对测量结果并无影响;传感器尺寸与加热功率等影响因素可通过系统的标准化进行校正消除。将F-QDMS测量值与传统烘干法实测值进行对比,得到F-QDMS的测量误差在3%以内。(6)开展了 F-QDMS监测排灌水条件下土体内部含水率变化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对土体内部水分场进行有效测量,测量结果与烘干法测量结果一致,且测量时土体结构无扰动,可实现土中水分场准分布、无扰动的长期原位监测。(7)开展了 F-QDMS监测黄土内部含水率变化的土工离心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监测效果稳定且不受电磁干扰,可对土工离心机内的含水率进行实时监测。(8)论文研究结果表明,F-QDMS具有测试简单、准分布式监测、测量效果稳定、不扰动原位监测等优点,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8-05-25)

张恒[6](2018)在《管内流体噪声下的供水管道泄漏检测技术及分布式监测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管道泄漏是造成水资源浪费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导致水资源流失的同时,泄漏也会给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入侵管道造成水资源的二次污染提供了条件,严重威胁大众的饮水安全健康,及时发现泄漏对于减少经济损失、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尤为关键。在众多的管道泄漏检测方法当中,基于声学的管道泄漏检测方法由于准确高效、易于操作、成本低廉等优点,逐渐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管道泄漏检测手段。然而在实际泄漏检测中,管道周围存在的非泄漏干扰噪声信号会对泄漏辨识准确性产生较大影响,其中,因管道结构突变带来的管内流体噪声,由于其在产生机理、传播规律等方面尚未研究清楚,若不加以处理会严重干扰泄漏辨识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本文对管内噪声干扰下的泄漏辨识进行研究。论文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1)管内流体噪声产生机理分析。结合流体力学方程、能量守恒定律等基本物理学原理,利用计算流体仿真软件,对管道结构突变处的管内流场进行数值仿真,分析得到管道结构突变处的管内流场存在规律性低压区域;认为管内噪声主要来自于管道结构突变处产生的空化声和湍流声,同时受规律性低压区域的影响,管内空化声以及在空化声影响下的湍流声都存在一定的规律性,这为后续泄漏声特征提取及辨识方法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2)管内噪声干扰下泄漏辨识技术研究。通过对管内噪声产生机理的分析表明,泄漏信号与噪声信号的规则性差异较大,规则性表征了信号的随机程度,由于泄漏信号受随机性湍流和空泡的影响,相比于管内噪声信号,泄漏信号的无序性和不规则程度更高。鉴于此,本文提出利用自相关函数对两者的规则性程度进行表征,为使两者规则性特征更具区分度,提取自相关函数包络作为特征分析的对象,采用SVD对包络曲线进行分解,获得规则程度的量化值,将该量化值输入到训练好的BP神经网中,即可实现管内噪声下的泄漏辨识。(3)分布式泄漏监测系统研发。根据前期积累的实地管道泄漏检测经验结合设备在现场的具体工作方式,以STM32F103作为主控单元,按照低功耗、便携化、无线传输、参数可控等要求,利用相应的存储模块和通讯模块研制了能够在野外长期监测管道泄漏的无线传感装置,实现了多节点、统一控制、间接测量的分布式管道泄漏监测节点系统。使用C#和MATLAB混合编程,利用C#可视化特点和MATLAB信号处理的强大功能,在实现无线通讯、数据存储和命令控制等功能基础上,融合上述研究的管内噪声干扰下的泄漏辨识方法,从而形成一个集成化的主控监测程序。最后对整个系统进行实地测试,表明系统具有良好的低功耗性能以及高达86%的管道泄漏辨识准确率,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用性。(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8-04-01)

郑泽胤,蔡晓榆,王文祝,杨耿杰,张碧慧[7](2016)在《配电网馈线故障分布式监测系统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时监测配电网馈线运行状况,研制了一套由分布式架构监测终端和上位机组成的10 k V馈线故障监测系统。系统的电压型和电流型监测终端分别安装于变电站10 k V母线和馈线出口处,上位机位于变电站控制室中。电压型和电流型监测终端采用RS-485方式通信,兼作通信管理机的电压型监测终端和上位机采用以太网方式通信,以母线电压阈值越限作为启动故障录波的依据。经动模系统测试,验证了系统对10 k V馈线故障监测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期刊2016年13期)

尹晶晶,徐振峰[8](2016)在《基于红外差分吸收的矿井瓦斯浓度分布式监测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矿井瓦斯气体浓度的实时监测和预警,设计了一套基于近红外差分吸收光谱原理的矿井瓦斯浓度分布式光纤监测系统。选用中心波长为1650nm的DFB激光器作为光源。选择Newport公司生产的325型号温控器和525型号驱动器,将激光器输出波长稳定在1653.7nm处。采用光分束器将激光分为两路信号,分别连接气体吸收室和参考气室。以PIN光电二极管为光电探测器,设计了光电转换电路,进行了瓦斯浓度测量实验,并得到瓦斯气体浓度的计算表达式。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准确地测量瓦斯浓度。(本文来源于《西安航空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慕灯聪,孟磊,丁恩杰,张申,邓园芳[9](2015)在《煤岩应力分布式监测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煤岩应力监测存在布线复杂、可扩展性差及数据传输实时性不高等问题,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架构,设计了一种煤岩应力分布式监测系统。该系统以CC2530芯片为核心,利用传感节点采集钻孔煤岩应力,路由节点通过ZigBee网络接收采集数据并传至汇聚节点,汇聚节点通过工业以太网将数据传到上位机进行显示、存储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传感节点与汇聚节点间最大通信距离达50m,该系统可实时、准确地监测煤岩应力,具有操作方便、部署灵活、易于扩展等优点。(本文来源于《工矿自动化》期刊2015年10期)

张鑫[10](2015)在《基于WSN野外分布式监测系统通信协议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获取野外环境基础数据是寒区旱区相关研究工作的基础,长期以来主要依靠人工监测手段。为了获取冻土相关特性的信息,需要对其进行实时检测监控。冻土的实时监控能够使冻土研究人员实时获知冻土的特性参数的变化,为进一步的冻土研究提供数据支持。针对监测区域监测点较多,实际布线困难和布线成本较高等问题,设计实现了一套基于WSN野外分布式监测系统。本论文将针对WSN野外分布式监测系统的通信协议进行设计。从系统的实际要求出发,介绍了WSN分布式监测系统的结构及需要完成的基本功能,重点分析了分布式系统的通信特点,以及各部分之间的通信需求,而如何能够完成系统中大量数据信息可靠而高效的传输,将是本文研究核心。本文的系统通信协议将使用ASCII方式进行编码,以主从的方式进行通信,根据系统通信功能的需求分析设计了有关命令,以及各命令相关的应答。WSN野外分布式监测系统包括无线传感器网络、Android网关和监测中心服务器,其中无线传感器网络又包括汇聚节点、路由节点、终端节点,无线传感器网络将负责数据采集功能,同时所有节点将以较低的功耗完成长期野外监测任务;Android网关作为分布式监测系统的监测分中心,在系统网络通信中担任桥梁作用,将通过串口蓝牙模块与传感器网络进行数据传输,数据以XML格式进行存储,同时使用3G网络将数据通过FTP上报到监测中心,主要负责时钟同步、任务调度、节点管理、数据存储、数据上报等功能;监测中心完成数据的整理、存储、检索和分析等。完成通信协议设计后对其进行协议测试,根据测试内容完成一致性测试、性能测试和稳定性测试等相关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记录,将实际测试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的修正。实际运行情况表明,所设计的协议与系统之间的符合程度较高,能够很好的完成系统的各项基本功能,保证了系统能够稳定、正常的工作。(本文来源于《西安工业大学》期刊2015-05-06)

分布式监测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监测航站楼内环境质量,设计了基于WIA-PA环境参数无线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由多个检测节点组网,对航站楼室内各区域CO2浓度及温度进行采集。系统采用STM8作为检测器节点微控制器,通过变周期数据传输机制及WIA-PA协议将采集的航站楼各区域环境参数数据传输到上位机。上位机监测软件通过开辟多线程实现数据可视化显示。实验和应用结果表明,采用变周期数据传输模式,节点功耗可降低66.97%,网络平均丢包率为0.43%。系统功耗低,数据传输稳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布式监测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丛培杰,曲德宇,白雨,袁鑫锋,金之俭.面向变压器振动的分布式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测与仪表.2019

[2].陈静杰,顾泽龙,陆道溢.航站楼环境参数分布式监测系统设计[J].电子器件.2018

[3].郑店坤,许同乐,连瑞德,张亚靓.基于CAN总线的分布式监测预警系统设计[J].电测与仪表.2019

[4].申宇长,朱浩.基于柔性导电涂料的桥梁裂缝分布式监测系统[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8

[5].段超喆.基于FBG的土中水分场准分布式监测系统研发与应用[D].南京大学.2018

[6].张恒.管内流体噪声下的供水管道泄漏检测技术及分布式监测系统[D].重庆大学.2018

[7].郑泽胤,蔡晓榆,王文祝,杨耿杰,张碧慧.配电网馈线故障分布式监测系统研制[J].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2016

[8].尹晶晶,徐振峰.基于红外差分吸收的矿井瓦斯浓度分布式监测系统[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6

[9].慕灯聪,孟磊,丁恩杰,张申,邓园芳.煤岩应力分布式监测系统设计[J].工矿自动化.2015

[10].张鑫.基于WSN野外分布式监测系统通信协议设计[D].西安工业大学.2015

论文知识图

数据监测列表已安装叁维FBG温度场准分布式监测自组织邻域划分拓扑示意图基于多源数据的交通状态监测与预测系...基于CAN Bus的分布式监测系统一4分布式监测系统软件结

标签:;  ;  ;  ;  ;  ;  ;  

分布式监测系统论文_丛培杰,曲德宇,白雨,袁鑫锋,金之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