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物质型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物,型煤,粘结剂,褐煤,热风炉,松针,正交。
生物质型煤论文文献综述
李军,李朋,王露,任坤,杨定凯[1](2019)在《改性沸石降低生物质型煤燃烧中VOC排量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降低生物质型煤VOC的排放总量,采用硝酸钙改性沸石作为生物质型煤的添加剂。结果表明:最佳参数为沸石焙烧温度460℃,生物质型煤成型压力42 MPa,沸石添加量22 g(2.2 wt%),硝酸钙溶液浓度0.125 mol/L;各因素重要性从高到低依次为成型压力>沸石添加量>沸石焙烧温度>硝酸钙溶液浓度。(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李健,马炜,闫龙,亢玉红,王玉飞[2](2019)在《兰炭基生物质型煤成型工艺及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粒度小于12 mm的兰炭末为原料,用NaOH改性松针为粘结剂,采用冷压成型工艺制备用作清洁燃料的兰炭型煤,分别讨论了松针质量分数、松针粒度、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改性温度、粉煤粒度对兰炭型煤强度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对工艺条件迚行优化,并通过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兰炭型煤迚行表征,最后利用量热仪和测硫仪考察了兰炭型煤的燃烧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兰炭末的粒度为0.3~0.6 mm、改性的温度为75℃、松针粘结剂的质量分数为15%、松针的粒度为1.5~2.0 mm为最佳工艺条件,兰炭型煤的强度达到了3 456.1 N,当氧化钙将入5 g时,固硫率达到91.69%,在最佳工艺条件时燃烧热为25.65 MJ/kg。此研究成果可为兰炭末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对降低粉尘和雾霾等环境污染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既解决了兰炭末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问题,又能生产洁净、低污染的兰炭型煤,提高了兰炭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9年08期)
汪琦,张慧芬,俞红啸,汪育佑[3](2019)在《燃生物质固硫型煤热管式热风炉的设计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生物质固硫型煤的节能环保特点和成型加工工艺,讨论了生物质固硫型煤在炉膛内的燃烧过程及其在炉前的成型制作方法,分析研究了燃生物质固硫型煤热管式热风炉、热管式换热器、链条炉排与炉拱的结构型式,总结了该型热风炉烟气再循环系统的设计计算。(本文来源于《上海化工》期刊2019年08期)
朱钧琰,魏亚玲[4](2019)在《生物质型煤实验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生物质煤进行介绍,通过对煤和生物质进行工业分析,结果表明生物质型煤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石油化工》期刊2019年07期)
赵凯,闫芳,王祯欣,浦鹏,江皓[5](2019)在《高固厌氧消化后的秸秆沼渣与褐煤共制备生物质型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质是可再生能源,合理利用生物质资源,不仅可以实现二氧化碳减排,还可以产生能源。文章以高固厌氧消化(HS-AD)后的秸秆沼渣和褐煤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心复合实验设计对影响沼渣型煤的工艺条件进行分析,最后对成型后的生物质型煤进行热重分析,以考察其作为燃料的燃烧特性。结果发现,如果对沼渣型煤的抗压强度要求为700 N,最优工艺条件为成型温度为145℃,沼渣含量为23%,保压时间为120 s。热重研究发现,生物质型煤热解过程表现为4个阶段,在第3个阶段,生物质型煤发生大规模热解,其中沼渣型煤的质量减少量在20%~30%,玉米秸秆型煤的质量减少量在30%~40%。升温结束后,沼渣型煤和玉米秸秆型煤的质量减少量分别为35%~45%和45%~55%。生物质型煤热解过程为褐煤与生物质的分阶段热解过程,与生物质和褐煤单独热解相比,其特征温度有偏差,在热压处理后褐煤与生物质热解过程可能存在协同作用,有助于褐煤转化。(本文来源于《中国沼气》期刊2019年03期)
冷叁华[6](2019)在《国内生物质型煤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质型煤是一种新型型煤,其通常由原煤、生物质和固硫剂、助燃剂等混合制造而成。生物质型煤技术拥有提高能源利用率和缓解环境污染两重功效,能够使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与可再生的生物质能得到有机的结合。生物质型煤技术目前在国内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然而其在应用的过程中难免会面临一些问题,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法,并对其发展方向做出一定的预测和展望。(本文来源于《冶金管理》期刊2019年09期)
朱钧琰,吴晓慧,梁雪儿[7](2019)在《生物质型煤的发展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能源的过度消耗和浪费,生物质型煤将有效地改变能源浪费,改善空气污染。生物质型煤是废弃农作物、原煤等添加剂按一定比例混合的混合物,是在一定压力下混合成型的材料。生物质煤的推广可以减少煤炭资源的消耗,在废物利用的基础上,也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生物质型煤的推广还存在一些问题。技术不成熟,技术产业的研发成本过高,企业看不到经济效益。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对生物质煤的宣传,加强研究力度,发挥生物质煤的优势,深入研究其不足,加大对清洁能源企业的支持,以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生物质煤的长期发展。(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石油化工》期刊2019年01期)
李建,付晓恒,李军,张玉静,石应杰[8](2019)在《生物质型煤干燥能耗的瞬态分析及预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在不同干燥温度(140,160,180℃)、不同风速(0.4,0.8,1.2 m/s)下对生物型煤进行了干燥特性实验,并对其瞬时单位能耗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生物质型煤干燥过程中,单位能耗曲线分为3个阶段:下降阶段、恒定阶段和上升阶段;当干燥速率处在升速阶段时,单位能耗随干燥温度和风速的提高下降迅速;当干燥速率处在恒速阶段时,单位能耗随干燥温度和风速的提高而降低;当干燥速率处在降速阶段时,单位能耗随干燥温度和风速的提高而快速上升。基于干燥特性数学模型——Sabbet方程,得到了生物质型煤干燥时瞬时单位能耗的预测模型,其可以有效地反映出生物质型煤在干燥过程中单位能耗瞬态变化,为生产和工艺改进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王龙龙,杨萍,林业博,马文辉[9](2018)在《以活性污泥为粘结剂的生物质型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活性污泥为生物质型煤粘结剂,采用设计专家软件设计实验,研究不同原料组分对生物质型煤跌落强度、防水时间、发热量、灰分的影响,最终筛选出各项指标最佳的生物质型煤配方。(本文来源于《山东工业技术》期刊2018年23期)
杨萍[10](2018)在《生物质型煤复合粘结剂探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别对比以活性污泥和MgCl2、MgO为粘结剂的生物质型煤各个指标,总结两组粘结剂的优缺点,提出以改性生物质、活性污泥、MgCl2和MgO为复合粘结剂做生物质型煤,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设计实验,最终筛选出各项指标最佳的生物质型煤配方。本实验不仅将各种废弃物变废为宝,节约能源,同时也实现了煤炭工业的可持续性。(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8年28期)
生物质型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粒度小于12 mm的兰炭末为原料,用NaOH改性松针为粘结剂,采用冷压成型工艺制备用作清洁燃料的兰炭型煤,分别讨论了松针质量分数、松针粒度、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改性温度、粉煤粒度对兰炭型煤强度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对工艺条件迚行优化,并通过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兰炭型煤迚行表征,最后利用量热仪和测硫仪考察了兰炭型煤的燃烧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兰炭末的粒度为0.3~0.6 mm、改性的温度为75℃、松针粘结剂的质量分数为15%、松针的粒度为1.5~2.0 mm为最佳工艺条件,兰炭型煤的强度达到了3 456.1 N,当氧化钙将入5 g时,固硫率达到91.69%,在最佳工艺条件时燃烧热为25.65 MJ/kg。此研究成果可为兰炭末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对降低粉尘和雾霾等环境污染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既解决了兰炭末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问题,又能生产洁净、低污染的兰炭型煤,提高了兰炭企业的经济效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物质型煤论文参考文献
[1].李军,李朋,王露,任坤,杨定凯.改性沸石降低生物质型煤燃烧中VOC排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煤炭技术.2019
[2].李健,马炜,闫龙,亢玉红,王玉飞.兰炭基生物质型煤成型工艺及性能的研究[J].当代化工.2019
[3].汪琦,张慧芬,俞红啸,汪育佑.燃生物质固硫型煤热管式热风炉的设计开发[J].上海化工.2019
[4].朱钧琰,魏亚玲.生物质型煤实验与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9
[5].赵凯,闫芳,王祯欣,浦鹏,江皓.高固厌氧消化后的秸秆沼渣与褐煤共制备生物质型煤研究[J].中国沼气.2019
[6].冷叁华.国内生物质型煤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J].冶金管理.2019
[7].朱钧琰,吴晓慧,梁雪儿.生物质型煤的发展与展望[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9
[8].李建,付晓恒,李军,张玉静,石应杰.生物质型煤干燥能耗的瞬态分析及预测模型[J].化学工程.2019
[9].王龙龙,杨萍,林业博,马文辉.以活性污泥为粘结剂的生物质型煤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8
[10].杨萍.生物质型煤复合粘结剂探索研究[J].化工管理.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