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一系列负面效应必然引起人们对伦理道德的反思。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之间关系紧密,科学技术促进伦理道德的发展,伦理道德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规范与引导。但科技发展也在不断挑战着伦理道德标准,引发伦理道德失范。从分析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之间关系现状、影响因素及二者发展趋势来阐释它们之间既和谐又冲突的矛盾关系,最终得出科技是中性的结论,其发展结果受人类伦理道德的指导和约束,唯有这样才能真正造福人类。
关键词:科学技术;伦理道德;关系;趋势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革,在生活条件、生产方式、社会环境上都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但是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对人类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的确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福利,扩大了人类的活动领域、提高了人类掌控自然界的主观能动性、推动了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由科技发展而来的负面效应,如部分生物绝种、水质污染、水土流失、雾霾等,也让人类饱尝了自己亲手种下的恶果。
一、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什么是科学?归纳主义认为科学是从经验事实推导出来的知识。这种说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对于归纳问题的回答只能是充分的而不是必然的。李醒民教授认为:“科学有三层含义:作为知识体系的科学技术,作为研究活动的科学技术,作为社会建制的科学。”[1]对于什么是科学,目前尚未有一个准确的界定,笔者试图从宏观上给科学下一个粗浅的定义。所谓科学就是人类为探求客观事物的内部结构、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而进行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在这项活动中要求人类具备理性的思维,遵循一系列的逻辑程序,不唯书不唯上、不迷信,本着实事求是、人人平等的原则。科学不仅是一个知识体系,更是一项实践认识活动,鼓励人们努力探求事物的源头、本质,为实践创造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达到自身的愿望,遵循自然规律以改变事物的性能、作用、功效而长期积累下来的知识、经验、技能和手段。简言之,科学技术以追求事物本质,探寻事物发展规律,探索问题解决方法为目标,以事实、真理为价值标准。伦理是体现在历史沿革文化传统中的支配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各种道德习俗和准则。[2]在我们的习惯用法中,经常将伦理与道德相等同,从词源上来说也是可以的。
“伦理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主要通过社会舆论、人的内心控制调节来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2]属于真理标准领域的科学技术与属于价值领域的伦理道德不同,科学没有善良邪恶与高尚卑鄙之分。从伦理道德中无法推导出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也无法对伦理道德产生直接的影响。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受到伦理道德的约束,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是实实在在的人,是有血有肉的感情动物,他们从事的任何一项研究都受到个人主观情绪的影响,自然会受到他所处时代的伦理道德的限制。伦理道德不仅调控着个别的科学研究者,同时也对整个科学共同体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为科学技术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伦理道德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因此二者总是处于一种相互沟通的关系之中。
圆满完成长江流域片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成果已通过全国水利普查办验收,全面查清了长江流域片河湖水系、水利工程、灌区基本情况,掌握了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现状,摸清了经济社会的用水特征及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查清了水利行业能力建设及管理状况。
二、当代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并存发展的现状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伦理道德进步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促进了伦理道德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宽了伦理道德研究的领域,为其提供了可行的研究方法、途径、技术。如伴随生物科技发展、核能技术研究、克隆技术发展、土地资源的利用应运而生的生物科技伦理、核能伦理、生态伦理等,这些新领域的开发为伦理道德的发展开拓了研究领域。为了解决这些领域中因科技所带来的问题,伦理道德研究领域不断革新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解决人类关心的问题。第二,变革了人类道德伦理观。伦理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伦理道德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为一种催化剂促进了人们伦理道德观的革新。比如哥白尼的“日心说”与达尔文和华莱士提出的生物进化论给当时的宗教伦理思想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它们以一种化学催化剂的方式促使原有的伦理道德体系瓦解、新的伦理思想产生,这表明了当时的部分人已经意识到宗教伦理的束缚,渴求打破落后伦理道德思想枷锁的强烈愿望。第三,科技的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研究主体提高自身伦理道德素质。任何一项科学研究都是时代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对于物资的需求越来越高,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的要求也逐步提高,科学研究者面对复杂的科学研究与来自社会需求的压力,需要他们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研究者,必须要具备诚实守信、艰苦奋斗的道德精神。
(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对伦理道德提出了新挑战
首先,科学技术的发展过多干涉了人的权力。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引发了很多伦理道德问题。比如克隆人的亲属伦理关系无论是从科学上,还是伦理道德上都很难解释清楚,这种技术的存在如果运用到人类社会,那么,我们五千多年的传统伦理道德体系将会瞬间土崩瓦解。再如嵌合体技术、胚胎干细胞技术、辅助生殖技术等这些科学技术的伦理地位也很难确定。这些问题不仅仅是科学技术问题之间的简单相加,更涉及到伦理道德、人权、法律问题。这些科学技术在运用过程中很容易触犯人的安全权、隐私权、知情权等。其次,“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高目标,“善”是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伦理道德的“善”受到了威胁。[3]二战时期,反法西斯阵营急需一种压倒性武器来制约当时军事力量十分强大的德国,天才科学家爱因斯坦为美国研发出原子弹,希望能够“以暴力求得和平”,直到后来,爱因斯坦才发现原子弹所带来的消极后果远远超过了自己的想象,因而十分后悔自己的这项“伟大”发明。回望历史,日本广岛的那颗原子弹的硝烟至今还记忆犹新。着眼当前,核武器、战争的威胁在局部地区依然存在,核泄漏事件频繁发生,这些都危害着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当科技的发展不是带来善的结果,而是带来可能灾难的时候,人们就应该反思道德伦理的“善”何去何从。最后,“科学技术的发展易引起伦理道德的失范。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当代伟大的发明,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已遍布各个角落,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但是也冲击着传统伦理道德观”[4]。由于缺乏完善的互联网法律法规,网民在网上出现了众多不良行为。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网民的行为很难受到传统伦理道德的约束,社会舆论的约束作用也难以实现。不少网民无视道德法律的约束,恣意妄为,营造了一种相对恶劣的网络环境。电脑黑客钻法律的空子,利用科技谋取利益,网络病毒、软件绑架层出不穷。在互联网越来越发达的今天,人们在互联网面前变得越来越透明,如何保护个人的隐私成为今后互联网发展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近几年,科技的飞速发展主要表现在生物科技、工程建设、生命科学、核技术这几个领域,随之而产生的生态伦理学、工程伦理学、生命伦理学、核伦理学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人们越来越关注这些领域的现代科技发展对传统伦理道德提出的挑战。
三、影响当代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同向而行的因素
总之,在冬小麦全生长发育期内,当出现上述灾害时,都会造成冬小麦由于品质下降而减产;严重的春夏连旱、冬春夏三季连旱、乳熟期出现的冰雹、暴雨洪涝灾害等,使冬小麦成灾8成以上或者绝收,导致严重减产。
(一)生产方式的变革
科技的发展往往伴随经济利益的提高,经济利益与科技发展二者有着与生俱来的密切关系。在经济发展全球化的今天,科技变成了掠夺他人、社会、自然的手段,谁掌握了高科技,谁就拥有了开发的主动权。这种行为不仅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也严重影响了社会、自然的协调发展。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电子、化工、钢铁、冶金等理工科学领域成为高速的增长点,人文科学、社会科学、道德科学却受到了严重的忽视,这种发展模式极易导致科学与人文道德之间发展的不协调。从刀耕火种的时代到科技能够上天入地的今天,我们的世界的确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我们的世界也在被人类的创造所威胁,从人类憧憬拥有科技到人类对科技的惧怕,这不得不为我们今后的科技发展敲响警钟。
科学技术作为社会的子系统,它的发展变化必然受到社会其他子系统的制约,其中社会制度的制约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科技发展的幼小时期,科技的发展总需要社会制度的支持,其中最重要的支持来源于上层建筑的支持。其中包括国家政党、宗教权力、社会组织等。这些上层建筑都拥有自己的阶级意识形态,科技的发展易受这些意识形态的支配,但是由于这些传统的意识形态缺乏实践经验,易造成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伦理道德的偏失;同时,由于上层建筑掌握了这些意识形态,对大众进行说教,易让假象蒙蔽大众的双眼。一旦科学的真面目公之于众,上层建筑的地位就会受到威胁,上层建筑为保住自己原有的地位,会进行事实性的歪曲抵抗,此时就会造成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发生严重的冲突,影响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二者的协调发展。如西方中世纪的“宗教审判”。
(二)人文精神的淡漠
完成适应度函数初始化后,再利用去量纲化算法处理多参数变量问题,以有效避免求解过程中的量纲及数值量级的干扰。此时若直接投入遗传进化计算,则可能无法控制适应度大小,因此需要借助线性、幂函数及指数方法转变适应度函数尺度[16],但现有方法均存在通用性和适应度不足等问题。为此改进指数尺度变化法为:
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之间关系复杂,影响二者关系的因素也来自多方面,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生产方式的转变、人文精神的缺失、经济利益的驱使、社会制度的制约。这四个方面囊括了文化、经济、政治制度等各领域的因素。
(三)经济利益的驱使
工业革命带来的不仅仅是革命成果本身的巨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引起了生产方式的伟大革新。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社会革命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使商品经济最终取代了自然经济、手工工厂过渡到大机器生产工厂,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关系普遍确立起来。这种雇佣关系中奴役关系变得更加明显,资本家为获取最大化的剩余价值,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确,专业化、标准化生产使劳动者在流水作业线上从事简单的劳动。显然,人已经成为机器中的一个零件。我们不否认科技的发展的确给我们带来了幸福与快乐,但我们不得不反思生产方式的转变在带给人类便利的同时,也在泯灭人的自由与尊严,在机器面前,人变得麻木、空虚。因此,生产方式的转变易导致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之间产生分歧。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与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二者缺一不可、辩证统一。科学精神是人文精神的基础,人文精神引领科学精神的发展。在道德观上,人文精神的缺失主要表现在道德被功利化。道德是基于意志活动,而不是理智活动,道德是追求善,而不是追求真。我们无法用道德的善来判断胖和瘦哪个更好,而能用科学的标准来衡量哪个更健康。道德中的情感、意志、愿望会随着人的不同而不同,理性不能帮人的意志作出判断,情感却可以完成意志的判断。抛开了道德中的这些意志、正义、良知,如果人们只利用功利作出判断,道德伦理的沦丧就在所难免。在幸福观上,人文精神的缺失表现在幸福被物质化。在金钱包围下的社会,幸福变得空洞而抽象,取而代之的是房子、存款数字类似看得见的东西,这些原本只是实现幸福的手段和条件却被当成了幸福本身,被作为不遗余力追求的目标。这种幸福观是可见的同时又是脆弱的,在带来满足的同时又潜伏着困惑、不安、孤独、忧郁及焦虑,这种感觉与日增长会导致“幸福悖论”,更多的财富并没有带来更大的幸福。当这种悖论被普遍接受后,人的伦理道德将受到极大的扭曲,这些都能导致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间的严重失衡。
(四)社会制度的制约
2016年全旗共抽检产地蔬菜1293个样品、食用菌样品39个、畜产品样品129个,合格率均为100%。2017年共抽检产地蔬菜2516个样品、畜产品42个样品,合格率均为100%,瘦肉精共抽检340个活畜尿样,检测结果未发现疑似阳性案例,饲料共抽检57个样品,合格率为98.2%。群众一日三餐担忧和害怕农畜产品不能吃、不敢吃的心理已基本化解和消除。
重要的是要记住来自1906年地震和20世纪以来众多其他大城市地震的教训。这些地震可能在没有任何警告的情况下发生。此外,地震本身不会杀人,而建筑会。即使我们实现地震短期预测这一难以实现的目标,我们仍面临着大量现有的建筑和基础设施,其中有些在未来的地震中很容易破坏或坍塌。例如,估计表明如果再复发一次1906年那样的大地震或海沃德断层的破裂,旧金山湾地区将会有15万至16万无家可归的家庭(Association of Bay Area Governments,2003)。世界其他地区的情况会更槽糕。
四、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并行发展的未来趋势
(一)科技的飞速发展不可阻挡
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我们的出行生活,大到国家宇宙安全,不得不说今天的社会已经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存在。从社会经济制度的发展方面而言,无论是资本主义经济,还是社会主义经济,科技的发展也成为社会发达与否的衡量标准,想拥有更高水平的社会发展,科技必然将成为我们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按马克思的观点来说,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发展的,新事物的产生必然取代旧事物,科技的发展亦是如此,旧的、落后的科学技术终究被新的、先进的取代。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科技的飞速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二)科技发展附带的消极效应
“人类近代史上有过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是由于科技功能存在的内在矛盾,每一项科技成果的诞生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必然产生难以预料的负面影响。”[5]科学技术负面效应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等人与世界关系上出现的冲突和矛盾,直接造成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危机。其主要表现在自然危机、社会危机和人类自身的危机。首先,从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的结果来看,人类亲眼目睹了自然环境的变化。科学技术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提高了人对环境的掌控能力,也创造了一个符合科学技术规程但未必对人类有益的人工系统,它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运用科学技术来改造自然的同时创造出来的异态化自然。这种自然不仅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发展,还会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类。其次,科技进步成果也会造成社会危机,诸如克隆技术、胚胎培育、器官移植,这些科学技术的应用难免带来社会伦理秩序的混乱,引起社会恐慌。最后,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自身也构成一定的威胁。当初纳粹集中营血腥屠杀犹太人的生产线,到日本人在中国人身上进行的细菌实验,再到当代各种高科技犯罪的屡禁不止,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科学技术为人类文明和发展蒙上的阴影,这些行为无不是人类对自身的毁灭。
(三)社会发展呼吁科技与伦理相互协调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的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发展是第一要务,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以科学发展观为理念来指导科学技术与伦理关系的发展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局面。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还是人的发展,社会是由每个个体组成,社会的发展要求每一个个体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机会。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尊重了每个个体的发展权利,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其探寻人的自由发展空间,摆脱传统力量的束缚的科学发展思想。伦理道德的存在是为了规范探索过程中人的行为,个人的行为得到规范,社会才能良性发展。科技发展直接关系到人的福祉,因此科技发展必须探求人道价值,科技成果必须向人道主义回归。
(四)伦理道德在科技发展中的非制度性约束作用更加突出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也是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社会力量,承担着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科技一旦不被正确使用,必将产生恶劣的影响。科技发展必须重视伦理规范、弘扬科技的正面效应、遏制其负面影响,更好地为人类造福。从这一点来说科技发展必须遵循一定的规范。在高科技领域中,越来越多的潜在风险需要伦理规范,以预防不良后果或者灾难的发生。如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问题、基因歧视问题、基因组与遗传信息的应用和隐私权问题、转基因食品与转基因农作物问题、遗传资源和多样性保护问题以及基因武器问题等。这些高科技领域不仅涉及到人类个体安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还涉及到整个宇宙生物的发展。如果处于食物链顶层的人类恣意妄为,运用科技谋取人类自身的、眼前的利益,那么处在食物链上的任何一个物种都会遭到巨大的摧残。高科技的发展意味着人类翻天覆地的改变,会给人类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仅仅依法律制度来协调高科技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在这些制度性的管理约束达不到的时候,正是伦理道德产生作用的时候。随着高科技领域的发展,非制度性的道德约束作用会越来越突出,这种约束作用主要表现为对科技行为的约束、对科技方向的约束、对科技成果的伦理道德预测三个方面。
五、结语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人是掌握这把剑的主体。科技只是一种手段,以人为本才是目的,科学技术是为人服务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就是人自身的发展,人有能力支配科学技术从而获得更多的自由与发展领域,并且也要尊重工具系统的规律和性能。自由是相对的,没有约束就无所谓自由。人从自然中获取自由是人对于必然性的认识,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必然趋势,符合人的发展与认识规律。人对于工具的利用就体现了这个道理。当然,对于必然世界的把握,总会受到规律的制约,因此,单方面地发展科学技术以满足人类无止境的欲望,并不能使人得到幸福和满足。要缓解和减轻科学技术对人的压抑程度,需要伦理道德的关怀。伦理道德作为人内心的尺度总要从幸福出发,追求那些人之为人的东西。伦理道德不仅仅是作为人内心的尺度约束着人,同时它还作为一种社会标准规范着人的行为。它表现为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维护人的地位和权利等等,体现了人对人生价值的追求,是人的精神核心和灵魂。科学是中性的,科学技术运用是否合理是科学本身无法解释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价值观问题。所以,为了保证科学技术真正造福人类,必须要用伦理道德来协调其发展,规范和引导科学技术的发展,真正让科技造福于人类。
[参考文献]
[1] 李醒民.再论科学与伦理的关系[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29(04):72-88.
[2] 陈晓英.论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J] .社会科学辑, 2004(01):172-174.
[3] 吕伟.论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关系[J].现代商贸工业, 2011,23(17):28-29.
[4] 樊春良,张新庆.论科学技术发展的伦理环境[J].科学学研究, 2010,28(11):1611-1618.
[5] 张梓昌.科技进步带来的负面效应[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 2001(04):12-16.
DOI10.13356/j.cnki.jdnu.2095-0063.2019.01.004
作者简介:李露露(1993-),女,重庆云阳人,在读硕士,从事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B8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063(2019)01-0017-05
收稿日期:2018-07-15
[责任编辑:刘爱玲]
标签:伦理道德论文; 科学技术论文; 人类论文; 科学论文; 伦理论文;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论文;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