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淋病奈瑟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淋病,耐药性,疫苗,沙眼,衣原体,原体,生长率。
淋病奈瑟菌论文文献综述
陈映[1](2019)在《琼海地区淋病奈瑟菌的耐药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患者感染淋病奈瑟菌的情况,以及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淋病奈瑟菌培养分离技术;运用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上机鉴定;药敏试验方法采用K-B纸片法,操作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规定的标准执行。结果 2010~2016年共培养分离出210株淋病奈瑟菌,对6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依次为环丙沙星93.5%、四环素87.1%、青霉素71.9%、头孢呋辛6.5%、头孢曲松0.0%、大观霉素0.0%。结论在淋病奈瑟菌感染患者中,环丙沙星、四环素、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不宜作为一线药物应用。第二、第叁代头孢菌素、大观霉素的耐药率较低,可作为本地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王彦,王琨,刘小林,刘霞,王西珍[2](2019)在《PCR快速检测淋病奈瑟菌NspA基因方法的建立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PCR检测淋病奈瑟菌NspA基因的方法,为寻找快速检测淋病奈瑟菌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NspA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从10例已成功培养出淋病奈瑟菌的患者尿道分泌物中用PCR方法扩增NspA基因,并测序鉴定。结果 1.0%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成功获得一个约528 bp的基因片段,基因测序鉴定与本实验设计相符。结论淋球菌常规培养检测和鉴定需2~3天的时间,而PCR快速检测淋病奈瑟菌NspA基因,只需2~3小时便能获得数据,缩短了检测时间,给临床诊治赢得宝贵时间。(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29期)
王辉,周爱萍,吴文娟[3](2019)在《上海市某教学医院淋病奈瑟菌耐药特征及耐药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南院淋病奈瑟菌(简称淋球菌)的耐药特征、耐药质粒型别和耐药机制,为淋球菌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9月—2017年9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南院142株淋球菌临床分离株,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淋球菌对7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头孢硝噻吩法检测菌株β-内酰胺酶;对β-内酰胺酶阳性菌株的质粒进行分子分型,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扩增头孢菌素非敏感菌株penA基因并测序,与参考菌株比对,分析不敏感的机制。结果淋球菌对青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克肟、四环素、环丙沙星、大观霉素和阿奇霉素的非敏感率分别为100%、1.4%、17.6%、99.3%、99.3%、0%和8.5%。有54株(38%)淋球菌产β-内酰胺酶,其中携带亚洲型、非洲型和多伦多型质粒的淋球菌分别有26株(48%)、27株(50%)和1株(2%)。25株头孢菌素非敏感菌株中,药物作用靶蛋白[青霉素结合蛋白2(PBP2)]均发生了突变。突变点主要集中在311~582氨基酸位点,有12株突变位点较少(≤10个),但存在A501T/V、A516G、G542S、P551S/T关键位点突变;另外13株突变位点较多(50~60个),但无关键突变位点。结论治疗淋球菌感染经验用药可首选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阿奇霉素和头孢克肟可作为备选药物,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已经不适用于淋球菌感染的治疗。淋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以携带非洲型质粒和亚洲型质粒为主,多伦多型质粒少见。淋球菌对头孢菌素不敏感的机制较复杂,药物作用靶蛋白突变多样。(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期刊2019年09期)
赵晨[4](2019)在《淋病奈瑟菌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淋病奈瑟菌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5月期间在本院行淋病奈瑟菌感染检测的60例疑似淋病奈瑟菌感染患者。60例患者的待测样本分为两份,分别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和细菌培养检测。统计不同检验标本的两种检测方式诊断结果,对比分析两者阳性检出率,并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与细菌培养检测法诊断结果的符合率。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阳性率(85.00%)低于细菌培养检测法(91.67%),但是无显着差异(P> 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与细菌培养检测法诊断符合率高达91.67%(55/60),5例患者漏诊。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对于淋病奈瑟菌的检测准确性较好,且具有操作简便、检测快速等优点,可与培养检测方法互相补充,进一步提高检测准确性和效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标准管理》期刊2019年19期)
杨梅,张雷[5](2019)在《淋病奈瑟菌疫苗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淋病是由淋病奈瑟菌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其感染率高,传染性强。淋病奈瑟菌菌体结构复杂,抗原变异性较强,对抗生素的耐药率不断上升,多重耐药表型也广泛出现,导致淋病治疗后易复发。因此,淋病疫苗的研发成了从源头上预防和杜绝淋病的重要环节。本文从淋病奈瑟菌的蛋白组学疫苗、糖组学相关的疫苗和DNA疫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淋病疫苗的研制提供思路和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陈华云,张蕾,吕涛,黄振宇,王颖[6](2019)在《1434例女性生殖道支原体、衣原体和淋病奈瑟菌分子生物学检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simultaneous amplificationand testing,SAT)技术检测分析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妇科门诊就诊女性宫颈管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解脲脲原体和生殖支原体的感染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妇科门诊采集的1434例患者宫颈管拭子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AT技术,对标本中的CT-RNA、UU-RNA、MG-RNA和NG-RNA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患者以50岁为年龄界限,分为两组,两组年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6,P=0.925)。1434例患者中UU、MG、CT和NG检出率依次为57.9%、13.0%、11.5%和2.9%;2017年NG(χ~2=9.231,P=0.006)和2018年MG(χ~2=10.681,P=0.005),检出率显着低于2016年。<50岁组CT检出率显着高于≥50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05,P=0.040),其余3种病原体感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种病原体混合感染率为25.7%,以MG+UU和CT+UU多见,感染率分别为8.8%和7.3%,CT+NG感染率(0.6%)最低;无患者同时感染这4种病原体。MG感染与CT(χ~2=6.263,P=0.012)或NG(χ~2=11.412,P=0.001)感染存在相关性。结论取宫颈管分泌物结合SAT检测技术诊断女性支原体、衣原体和淋病奈瑟菌现症感染的敏感性及特异性高,阳性提示有宫内感染风险,临床上应该对育龄期女性给予抗感染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国性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田俊华,李丽娜,陈蕾,陆斌斌[7](2019)在《2013~2017年嘉兴地区淋病奈瑟菌的耐药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2013~2017年嘉兴地区淋病奈瑟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搜集并分析嘉兴市第一医院2013~2017年分离的490株淋病奈瑟菌耐药情况。结果 2013~2017年淋病奈瑟菌的年分离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0,P<0.05)。2013~2017年淋病奈瑟菌对青霉素、头孢西丁、大观霉素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2.43、3.20、6.78,P均>0.05);对四环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有明显差异(χ~2分别=10.71、9.92,P均<0.05);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的敏感性均为100%,未发现耐药菌株。5年内淋病奈瑟菌β-内酰胺酶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8,P>0.05),平均为34.90%。结论淋病奈瑟菌对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的耐药性相当高,已不再适用于淋病的治疗,而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西丁、大观霉素较敏感,可作为治疗淋病的选择药物。(本文来源于《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期刊2019年03期)
梁连辉,蔡常辉,吴昌辉,梁栋,王军[8](2019)在《淋病奈瑟菌选择性固体培养基性能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4种商品化淋病奈瑟菌选择性固体培养基(TM培养基)进行性能评估。方法参照《培养基制备指南》及《淋球菌琼脂基础培养基》推荐方法,用生长率、选择性和微生物污染,以及结合临床应用效果,综合评价4种商品化TM培养基的检测性能。结果待测目标菌在进口厂商1(梅里埃)、国产厂商2、3、4TM培养基上的生长率(PR)分别为0.84、0.45、0.30和0.05,其中厂商4 PR低于规定下限,不同厂商之间TM培养基的P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厂商TM培养基对非目标菌的选择因子(SF)为2~5之间,均符合规定。各厂商TM培养基的微生物污染率符合要求(均为0)。调查临床应用厂商1、2、3、4TM培养基的淋病奈瑟菌检出率分别为17.6%、17.0%、7.3%、8.5%,其与相应厂商培养基的PR有较好的一致性。培养基杂菌生长测试,厂商4培养基对真菌防污染能力弱,其他厂商均符合要求。结论市售淋病奈瑟菌固体选择性培养基的质量存在品牌间差异,选用时可通过性能测试选择优质的培养基,以提高临床样本淋病奈瑟菌的检出率。(本文来源于《中国艾滋病性病》期刊2019年02期)
张睿,周艳丽,窦亚玲,孔令君,叶阿里[9](2018)在《人乳头瘤病毒和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的感染现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PV)、解脲脲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淋病奈瑟菌(NG)在患者中的感染现状。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门诊患者的870份样本(尿液、尿道拭子和宫颈拭子),采用多重荧光PCR技术检测HPV-DNA;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检测样本中UU-RNA、CT-RNA和NG-RNA,分别计算各种病原体的阳性检出率及不同性别间阳性检出率。按HPV-DNA结果将上述样本分成HPV阳性组和HPV阴性组,对两组中UU-RNA、CT-RNA、NG-RNA的检出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出率最高是UU-RNA,为53. 68%(467/870),其次是HPV-DNA,总检出率为32. 41%(282/870),最低是NG-RNA,为2. 18%(19/870);高危型(HR)HPV-DNA (型别:16、18、31、33、35、39、45、51、52、56、58、59和68)女性检出率[31. 52%(209/663)]明显高于男性[17. 39%(36/207)],UU-RNA女性总检出率[60. 93%(404/663)]明显高于男性[30. 34%(63/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01)。HR-HPV阳性组男性CT检出率[22. 58%(7/31)]明显高于HR-HPV阴性组[4. 54%(8/176)](P <0. 001); HR-HPV阳性组女性CT检出率[10. 5%(21/200)]明显高于HR-HPV阴性组[5. 61%(26/463)](P=0. 024)。女性在低危型(LR)-HPV (型别6、11)阳性组中,UU检出率[70. 83%(34/48)]明显高于LRHPV阴性组[2. 11%(13/615)](P <0. 001)。妇科门诊和皮肤性病门诊检出率最高均为UU-RNA,分别为60. 61%和46. 28%。结论相较于男性,HR-HPV和UU在女性中普遍易感。在HR-HPV阳性患者中,较易联合感染CT。在LR-HPV阳性的女性患者中联合感染UU较为常见。(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周海永,张传领,金百冶[10](2018)在《淋病奈瑟菌的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病学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临床分离的淋病奈瑟菌(淋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15-2016年本院临床分离的淋球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青霉素、四环素、大观霉素、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头孢克肟、阿奇霉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头孢噻吩纸片法检测产青霉素酶淋球菌(PPNG),淋球菌多抗原序列(NG-MAST)确定菌株的ST。结果共分离出126株淋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依次为环丙沙星(100. 00%)、青霉素(73. 02%)、四环素(65. 08%)、阿奇霉素(21. 43%),检出17. 46%(22/126)的阿奇霉素高水平耐药(AZ-HLR)(MIC≥256mg/L)菌株,未发现耐大观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克肟的淋球菌。57. 14%(72/126)的菌株为PPNG。NG-MAST分型结果显示,126株淋球菌分为82种不同的STs型别,其中ST1866(6. 35%)、ST1927(5. 56%)、ST3102(5. 56%)是主要ST型,没有明显优势的ST型别。结论本地区分离的淋球菌存在遗传背景的多样性;阿奇霉素耐药性较高,且发现AZ-HLR菌株,不适合单独治疗淋球菌感染;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仍可作为淋病抗感染的一线药物。(本文来源于《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淋病奈瑟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构建PCR检测淋病奈瑟菌NspA基因的方法,为寻找快速检测淋病奈瑟菌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NspA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从10例已成功培养出淋病奈瑟菌的患者尿道分泌物中用PCR方法扩增NspA基因,并测序鉴定。结果 1.0%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成功获得一个约528 bp的基因片段,基因测序鉴定与本实验设计相符。结论淋球菌常规培养检测和鉴定需2~3天的时间,而PCR快速检测淋病奈瑟菌NspA基因,只需2~3小时便能获得数据,缩短了检测时间,给临床诊治赢得宝贵时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淋病奈瑟菌论文参考文献
[1].陈映.琼海地区淋病奈瑟菌的耐药性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9
[2].王彦,王琨,刘小林,刘霞,王西珍.PCR快速检测淋病奈瑟菌NspA基因方法的建立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
[3].王辉,周爱萍,吴文娟.上海市某教学医院淋病奈瑟菌耐药特征及耐药机制[J].检验医学.2019
[4].赵晨.淋病奈瑟菌的实验室检测方法[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
[5].杨梅,张雷.淋病奈瑟菌疫苗的研究进展[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9
[6].陈华云,张蕾,吕涛,黄振宇,王颖.1434例女性生殖道支原体、衣原体和淋病奈瑟菌分子生物学检测分析[J].中国性科学.2019
[7].田俊华,李丽娜,陈蕾,陆斌斌.2013~2017年嘉兴地区淋病奈瑟菌的耐药性分析[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9
[8].梁连辉,蔡常辉,吴昌辉,梁栋,王军.淋病奈瑟菌选择性固体培养基性能评估[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9
[9].张睿,周艳丽,窦亚玲,孔令君,叶阿里.人乳头瘤病毒和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的感染现状分析[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8
[10].周海永,张传领,金百冶.淋病奈瑟菌的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病学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