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转化论文_闫实,郭宁,韩贵成,于跃跃,梁金凤

导读:本文包含了氮转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林下,氮素,固氮,堆肥,途径,冬小麦,氧化氮。

氮转化论文文献综述

闫实,郭宁,韩贵成,于跃跃,梁金凤[1](2019)在《牛粪与蔬菜秸秆堆肥氮转化及温室气体排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得高品质堆肥产品和改善堆肥工艺,指导堆肥生产。试验研究了牛粪与蔬菜秸秆、蘑菇渣条剁式堆肥中氮转化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初始含水量设置为60%,每周翻堆1次,堆肥可以达到完全腐熟无害化标准,且养分含量较高;水溶性NH_4~+-N减少最少、水溶性NO+3~--N增加最多;氨气排放浓度较低,其氮损失少;二氧化碳排放相对低,温室气体排放较少。(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技推广》期刊2019年11期)

王勤,傅欣蕾,陶晓,徐小牛[2](2019)在《林下生草对园林绿地土壤氮转化及可溶性氮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氮素转化是维持土壤氮有效性的重要生态过程,为了探讨林下生草对园林绿地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在安徽农业大学校园及邻近的环城公园西山景区选择不同绿地,采用室内培养法测定了表层土壤(0–30 cm)氮素矿化势,比较了不同绿地类型土壤可溶性氮的差异。结果表明,绿地生草显着降低了表层土壤的容重(P <0.05),而对土壤水分没有显着影响(P> 0.05);不同绿地类型土壤全氮和溶解性有机氮含量没有显着差异,但林下生草显着提高了土壤无机氮含量。生草绿地氮素净矿化势平均值为85.99μg·(kg·d)–1,高于不生草绿地的15.6%,林下生草虽对净硝化势影响不明显,但显着提高了土壤净氨化势。可见,绿地生草显着改变了土壤氮素转化性质,促进了氨化作用,有助于提高土壤氮素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刘红梅,张海芳,秦洁,王慧,张艳军[3](2019)在《模拟氮沉降对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氮转化微生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草地土壤是温室气体重要的源和汇,认识草地生态系统氮转化过程有助于预测氮循环对未来氮沉降增加的响应与反馈机制。依托于2010年在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设置的长期模拟氮沉降增加的氮添加试验,共设置了8个氮添加水平(0、15、30、50、100、150、200、300 kg N·hm~(-2)·a~(-1))。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氮转化功能基因丰度对不同氮添加水平的响应。2015年8月取样分析结果表明:固氮微生物(nifH)基因丰度随着氮添加水平的升高,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低于200 kg N·hm~(-2)·a~(-1)硝酸铵处理有利于固氮菌生长。低氮添加(N15、N30和N50)对氨氧化细菌(AOB-amoA)和氨氧化古菌(AOA-amoA)基因丰度无显着影响。高氮添加(N100、N150、N200和N300)显着提高了AOB基因丰度,降低了AOA基因丰度。高氮添加(N150、N200和N300)显着降低了nirK基因丰度。随着氮添加量的增加,高氮添加促进了AOB主导的氨氧化过程,而反硝化微生物丰度的减少提高了氨氧化产物硝酸盐的积累,继而提高了土壤硝酸盐含量。(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张秀霞,林日亿,杨德伟[4](2019)在《伊敏煤焦恒温燃烧氮转化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伊敏褐煤焦作为试验焦样,在水平管式炉中进行燃烧试验,研究了温度、氧浓度、粒径、水等因素对煤焦燃烧过程中焦炭氮向NO转化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焦炭氮向NO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这是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NO异相还原反应速率的增速高于NO异相生成反应速率的增速,燃烧过程中生成的NO在焦炭表面被大量还原。当氧含量为3%时,焦炭氮向NO的转化率最低。受限于固定床条件,试验未发现粒径对焦炭氮向NO转化率有明显的影响。水的添加使得NO生成总量及焦炭氮向NO的转化率略有上升,水的添加还会加快焦炭的燃尽。(本文来源于《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期刊2019年08期)

黄雪娇,谢德体,李振轮[5](2019)在《Pseudomonas putida Y-9在好氧条件下的铵氮转化新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己有研究表明羟胺(NH_2OH)是所有好氧铵氧化途径的必然中间产物,而羟胺氧化酶(AMO)在铵氮(NH_4~+)氧化成NH_2OH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本研究发现从贵州省冬水田中分离出来的耐冷菌株Pseudomonas putida Y-9可在好氧条件下高效氧化NH_4~+为一氧化氮(NO)和氧化亚氮(N_2O),但没有中间产物羟胺以及亚硝氮(NO_2~-)的积累。无论培养基中是否存在NH_4~+,菌株Y-9均能将NH_2OH几乎完全转化为NO_2~-,且NH_4~+可以通过促进菌株Y-9生长从而促进NH_2OH向NO_2~-转化。无论培养基中是否存在NH_2OH,NH_4~+均可被菌株Y-9快速氧化,系统总氮的下降量分别为30.65 mg/L和39.38 mg/L,表明NH_2OH会对NH_4~+氧化为气态氮过程产生抑制作用。相关酶活测定以及AMO基因的扩增结果表明菌株Y-9体内不存在AMO基因。综上,菌株Y-9可以在好氧条件下将铵氮氧化为一氧化氮,进一步氧化为氧化亚氮,整个过程没有中间产物羟胺的积累。该发现可丰富土壤中的氮转化途径。(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7-21)

李进芳,柴延超,陈顺涛,单军,颜晓元[6](2019)在《利用膜进样质谱仪测定水稻土几种厌氧氮转化速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在同一体系下区分和测定水稻土反硝化、厌氧氨氧化(Anammox)和硝酸根异化还原成铵(DNRA)过程发生速率和相互关系,并获取近似原位情况下的净脱氮速率,本研究通过将~(15)NH_4~+化学氧化法测定DNRA速率和添加尿素模拟原位土柱测定净脱氮速率与膜进样质谱法(MIMS)进行联用,完善了一套基于膜进样质谱法(MIMS)的稻田硝态氮转化测定方法体系,利用该方法测定了5种典型的水稻土[辽宁营口(YK)、江苏宜兴(YX)、浙江金华(JH)、广西桂林(GL)和四川广安(GA)]的反硝化、Anammox、DNRA和净脱氮4种氮转化速率。结果显示:基于MIMS的方法体系可实现对水稻土中反硝化、Anammox、DNRA和净脱氮速率的测定,5种水稻土反硝化、Anammox、DNRA和净脱氮速率范围分别为(358.63±25.37)~(479.96±22.12)、(-14.81±0.22)~(5.29±1.22)、(25.76±12.71)~(109.87±3.88)g N·hm~(-2)·h~(-1)和(33.33±11.16)~(72.74±14.18)g N·hm~(-2)·h~(-1),相关结果与其他方法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相关性分析显示:水稻土NO_3~-、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土壤Fe~(2+)含量是反硝化过程的主要限制因素;NO_3~-是Anammox的关键限制因素;而土壤DOC和Fe~(2+)含量是DNRA过程的主要限制因素。基于MIMS的方法体系可以在短时间内(1周)测定水稻土四种厌氧氮转化速率,且所需样品量低、精确度高,在稻田或湿地土壤厌氧氮转化过程研究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王艳群,彭正萍,马阳,吴敏,王洋[7](2019)在《减氮配施氮转化调控剂对麦田CO_2和CH_4排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小麦生产中增施氮肥导致温室气体CO_2和CH_4排放增加、增温潜势较大等问题,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减氮并配施不同氮转化调控剂等条件下的麦田土壤CO_2和CH_4排放规律、排放总量和二者的增温潜势。结果表明:麦田土壤是CO_2排放源,其排放通量在夏季较高,春、秋季次之,冬季最低;麦田土壤是CH_4弱吸收汇,季节性变化不明显;土壤温度、湿度、施肥等显着影响温室气体排放;与农民习惯施氮肥比,减氮处理的CO_2平均排放通量和排放总量分别显着降低8.3%~32.6%和7.8%~31.6%,减氮处理的CH_4平均吸收通量和吸收总量分别增加43.0%~130.8%和49.4%~138.5%,减氮处理的总GWP和净GWP分别降低7.9%~31.6%和14.5%~55.5%;与等氮量处理相比,配施氮转化调控剂处理的CO_2排放通量、排放总量分别降低5.9%~26.5%和6.6%~25.8%,CH_4平均吸收通量和吸收总量分别增加19.7%~61.3%和20.2%~59.7%,总GWP和净GWP降低6.6%~25.8%和12.6%~47.9%。结果表明,在农民习惯施氮肥基础上减氮和氮肥配施氮转化调控剂均显着减少麦田土壤CO_2排放、促进CH_4吸收、降低增温潜势。(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成珊,乔慧坡,王泉斌,郑维重,黄经春[8](2019)在《污泥热解过程中典型钙盐对氮转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污泥中添加醋酸钙或碳酸钙后进行热解,探究不同钙盐对污泥中低温热解过程含氮物质转化的影响。对150~550℃热解后气、液、固叁态产物分析,确定了污泥中主要含氮物质为蛋白质,受热分解为胺类、杂环氮和腈类,然后继续分解产生大量NH3和HCN。污泥中添加钙盐,将抑制蛋白质分解,并促进腈类物质在固体产物中的生成和残留,减少焦油中含氮物质的产生。醋酸钙通过产生丙酮捕捉NH3,能减少近50%的NH3释放,而碳酸钙无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杨晓智[9](2019)在《小麦秸秆生物碳对土壤呼吸和氮转化过程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碳主要是以农作物秸秆经限氧裂解制备的性质稳定、结构复杂的富碳固体。由于其丰富的官能团和微孔结构,可以吸附土壤和水体中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被用于土壤和水体的环境修复。另外。由于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结构特性,生物碳常被用做土壤改良剂来增加土壤碳汇、改善土壤的理化特性和相关的土壤活动进程,比如:提升土壤pH值、抑制土壤温室气体释放和影响土壤氮转化等。但是关于生物碳对土壤碳氮转化过程影响的研究还十分少。此外,生物碳在土壤中老化后对土壤碳氮转化影响的报道更是鲜有见着。本文以小麦秸秆为生物质来源,制备了不同裂解温度的生物碳并进行了以下研究:生物碳分别加入土壤或灭菌土壤、不同氧化程度生物碳加入土壤、生物碳氧化前后分别和氮肥联合加入土壤对其呼吸作用、反硝化作用、总硝化作用速率以及土壤中气态氮氧化物释放速率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小麦秸秆生物碳的理化和结构特性与制备时的裂解温度紧密相关,随着裂解温度的升高pH值和灰分含量上升、产率下降、芳香碳含量增加且孔隙扩张发育,结构更加清晰完整。(2)生物碳对土壤的作用过程受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低温(≤200℃)裂解的生物碳会降低土壤的pH,而较高温度(≥400℃)裂解的生物碳能提升土壤的pH,并促进土壤呼吸作用速率的提升、抑制土壤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速率。这种促进或抑制作用,较高温度生物碳的表现更加强烈。在灭菌土壤中,生物碳的施入,呼吸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没有明显变化。(3)氧化后的生物碳碱性效应降低,施入土壤后对土壤的pH影响也表现为降低的趋势。温度高于400℃裂解制备的生物碳氧化后仍能提升土壤的pH值,氧化24小时和48小时后的300℃的生物碳仍然能促进土壤呼吸;600℃和700℃氧化生物碳能明显降低土壤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速率和气态氮氧化物的释放速率。(4)生物碳施入土壤能缓解由于施肥造成的土壤通气性下降,WS500、WS600、WS700都能明显提升施肥土壤的呼吸速率并抑制气态氮氧化物的释放;WS600、WS700可以促进土壤中有机氮的积累。低温(≤300℃)裂解的生物碳与氮肥联合会促进土壤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而较高温度(≥400℃)裂解的生物碳和氮肥共同施用则显着抑制土壤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生物碳氧化24小时后其对施肥土壤的影响作用虽有所降低,但依然能抑制施肥土壤的气态氮氧化物释放,OWS600仍能提升土壤中的有机氮含量。(本文来源于《河北工程大学》期刊2019-06-01)

王一显,马景德,叶国杰,Preis,Sergei,胡芸[10](2019)在《基于脉冲电晕放电技术的硫氰化物分解与氮转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含高浓度硫氰酸盐的废水/废液,采用高效的物化技术实现化学转化,避免生物过程因毒性抑制所需要的稀释作用,作为预处理工艺提供厌氧氨氧化的水质条件.以配制的硫氰酸盐模拟废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主搭建的脉冲电晕放电(PCD)装置,从构建厌氧氨氧化适配条件的目的出发,考察了不同pH条件下含氮污染物经PCD处理随时间的动态转化规律,以及SCN~--N降解副产物(SO_4~(2-)和HCO~-_3浓度)对NH~+_4-N降解的影响,并拟合了不同条件下NH~+_4-N的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PCD技术利用原位产生的O_3和·OH能氧化包括SCN~--N和NH~+_4-N在内的还原态含氮化合物为NO~-_3-N,pH的增高有利于氧化反应的进行;反应过程中产生的SO_4~(2-)和HCO~-_3对NH~+_4-N的氧化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HCO~-_3的抑制效应要高于SO_4~(2-).研究表明,对于高SCN~-废水的处理,PCD技术可作为厌氧氨氧化工艺的预处理技术,在规避毒性抑制与构造水质特征方面表现出优越性.(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氮转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氮素转化是维持土壤氮有效性的重要生态过程,为了探讨林下生草对园林绿地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在安徽农业大学校园及邻近的环城公园西山景区选择不同绿地,采用室内培养法测定了表层土壤(0–30 cm)氮素矿化势,比较了不同绿地类型土壤可溶性氮的差异。结果表明,绿地生草显着降低了表层土壤的容重(P <0.05),而对土壤水分没有显着影响(P> 0.05);不同绿地类型土壤全氮和溶解性有机氮含量没有显着差异,但林下生草显着提高了土壤无机氮含量。生草绿地氮素净矿化势平均值为85.99μg·(kg·d)–1,高于不生草绿地的15.6%,林下生草虽对净硝化势影响不明显,但显着提高了土壤净氨化势。可见,绿地生草显着改变了土壤氮素转化性质,促进了氨化作用,有助于提高土壤氮素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氮转化论文参考文献

[1].闫实,郭宁,韩贵成,于跃跃,梁金凤.牛粪与蔬菜秸秆堆肥氮转化及温室气体排放研究[J].中国农技推广.2019

[2].王勤,傅欣蕾,陶晓,徐小牛.林下生草对园林绿地土壤氮转化及可溶性氮含量的影响[J].草业科学.2019

[3].刘红梅,张海芳,秦洁,王慧,张艳军.模拟氮沉降对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氮转化微生物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

[4].张秀霞,林日亿,杨德伟.伊敏煤焦恒温燃烧氮转化特性[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

[5].黄雪娇,谢德体,李振轮.PseudomonasputidaY-9在好氧条件下的铵氮转化新途径[C].2019年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6].李进芳,柴延超,陈顺涛,单军,颜晓元.利用膜进样质谱仪测定水稻土几种厌氧氮转化速率[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

[7].王艳群,彭正萍,马阳,吴敏,王洋.减氮配施氮转化调控剂对麦田CO_2和CH_4排放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

[8].成珊,乔慧坡,王泉斌,郑维重,黄经春.污泥热解过程中典型钙盐对氮转化的影响[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9

[9].杨晓智.小麦秸秆生物碳对土壤呼吸和氮转化过程的影响分析[D].河北工程大学.2019

[10].王一显,马景德,叶国杰,Preis,Sergei,胡芸.基于脉冲电晕放电技术的硫氰化物分解与氮转化[J].环境科学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煤中N-Q相对含量随热演化程度变化规...后置反应器和水解酸化槽的VFA产率、...进水.AS-累积的污泥.EF-出水.WS-剩余...氮元素的循环Fig.2.3Thecycleofnitro...美国哈希公司的NPW-150型COD、总氮和...肽片段5-6脱去Thz

标签:;  ;  ;  ;  ;  ;  ;  

氮转化论文_闫实,郭宁,韩贵成,于跃跃,梁金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