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注射速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速度,肺动脉,造影,甲基丙烯酸,浓度,水化,低血压。
注射速度论文文献综述
赵立华[1](2019)在《麻醉诱导期罗库溴铵与阿曲库铵不同注射速度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究在麻醉诱导期时,罗库溴铵与阿曲库铵使用不同的注射速度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3-2019.3在医院中进行择期腔镜手术的患者共60例,所有患者均为1h内进行择期腹腔镜内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根据给药速度不同进行分组,将患者分成A、B、C、D四组,每组各15例患者,A组在10s内为患者注射罗库溴铵,B组在30s内为患者注射罗库溴铵,C组在10s内为患者注射阿曲库铵,D组在30s内为患者注射阿曲库铵。结果 :A组和B组比较,相比与T1,HR和MAP在T2、T3时有统计学差异(P <0.05),HR呈现出增快发展趋势,而MAP呈现出降低发展趋势。在C组和D组中,相比于T1,HR和MAP在T2、T3时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在麻醉诱导期时,阿曲库铵相较于罗库溴安对患者血流动力学产生的影响更为显着。腹腔镜手术的麻醉诱导中,对血流动力学所产生的影响,罗库溴铵较弱。罗库溴铵的维持时间及麻醉起效时间均较长,为老年患者更好的进行气管插管提供了条件,对患者的机体反应较快,缩短了疾病的手术时间,降低了患者在手术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疾病治疗更具安全性,是一种理想的肌松药物,可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保健文汇》期刊2019年09期)
陈铭,胡韵佳,王春林,任建伟,陈佳[2](2019)在《剖宫产腰麻液注射速度对手术期间低血压发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快速和慢速两种不同腰麻液的注射速度对术中低血压发生率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剖宫产孕妇26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慢注射组(n=136)和快注射组(n=127)。所有患者术前在侧卧位行腰硬联合阻滞,腰麻液体积为2.3 ml,设定SLOW组注射时间为15s,FAST组注射时间为60s。记录两组的实际注射时间、术中血压最低值、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量以及术中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 SLOW组与FAST组的平均注射时间存在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腰麻液注射后10分钟内,血压下降30%幅度的患者数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腰麻液注射时间和血压下降百分比之间无相关性。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在两组间也无差异(P>0.05)结论 2.3 ml腰麻液注射时间15秒与60秒相比并不会增加单胎产妇剖腹产时的低血压发生率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期刊2019年05期)
郭凯强,黄汉雄[3](2019)在《较高注射速度下微孔注塑发泡电器盒子的泡孔结构和翘曲》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以超临界氮气为物理发泡剂的微孔注塑发泡技术,成型聚丙烯(PP)电器盒子,定量研究2种较高注射速度(250和290 mm/s)对盒子泡孔结构、未发泡皮层厚度和翘曲的影响,根据数值模拟所得模腔厚度上温度、剪切速率、黏度和压力的分布,分析盒子泡孔结构和皮层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PP盒子壁内芯层形成了直径较小(小于90μm)的微孔,这主要归因于较高注射速度使模腔内熔体的压降速率和剪切速率提高,促进泡孔的成核.较高剪切应力和较低熔体温度的综合作用,使得靠近皮层处形成形状较规则的小泡孔区(直径小于20μm).研究发现,盒子侧壁沿充模方向,泡孔的密度与平均直径之间服从指数规律,皮层厚度近似线性地增加,后者归因于相应的表面温度近似线性地降低.注射速度由250 mm/s提高至290 mm/s时,盒子开口端的翘曲有所减小.研究表明较致密均匀的泡孔结构和较薄的皮层有助于减小微孔注塑制品的翘曲.(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周庆春,滕录霞,周红辉,吕建平,张远鸿[4](2019)在《不同浓度的碘对比剂及注射速度加合理水化与对比剂肾病的相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碘对比剂的合理使用,为减少对比剂所致肾损害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自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本院进行多排CT增强患者360例,本研究已排除肾功能不全者;依据CT增强中采用的碘对比剂类型建立碘海醇组(碘含量:300mg/ml)、碘帕醇组(碘含量:370mg/ml);而每组通过对比剂的注射速度不同分为3个亚组(注射速度分别为2 ml/s,3ml/s,4ml/s);而每亚组内根据增强影前后是否饮清水(是否水化)再分为2个次亚组,对患者注射碘对比剂后:分别检测CT增强前24h,CT增强后24h,48h,72h的尿液中的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 mALB)含量。结果:碘海醇组(碘含量:300mg/ml)与碘帕醇组(碘含量:370mg/ml)未水化组与水化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碘海醇组(碘含量:300mg/ml)注射速度2ml/s+未水化与碘帕醇组(碘含量:370mg/ml)注射速度4 ml/s+水化两个亚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CT增强时合理而有效地利用水化作用能够起到降低对比剂对肾脏的毒性副作用,进而降低对比性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发生;CT增强时在满足临床诊断需求的条件下碘对比剂采用合理的低浓度、低剂量、低速度的检查方法是有效降低CIN发生的重要手段,对肾功能不全者尤为重要。(本文来源于《现代医用影像学》期刊2019年03期)
李立强,董险峰,张力,张振明,曾凡学[5](2018)在《比较高低浓度造影剂不同注射速度的CT肺动脉造影(CTPA)图像质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高低浓度造影剂不同注射速度的CT肺动脉造影(CTPA)图像质量。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CTPA患者82例作为样本,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两组。A组浓度为370mg I/ml,B组浓度320mg I/ml。注射速度分别控制为3.0ml/s、3.5ml/s及4.0ml/s。结果:B组3.0ml/s注射速度下,噪声(25.50±0.44)、信噪比(14.90±0.35)。3.5ml/s注射速度下,噪声(24.65±0.59)、信噪比(15.43±0.82)。与A组相比,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4.0ml/s注射速度下,噪声(22.91±0.29)、信噪比(16.08±0.94)、检出率97.56%,与A组相比优势显着。结论:给予低浓度造影剂,以4.0ml/s的速度注射,图像质量更佳。(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8年09期)
吴义蔓[6](2017)在《不同CT对比剂浓度和注射速度对肾脏增强扫描的影响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2015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进行CT平扫与增强扫描的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无患有严重影响血液动力学分布的疾病,以及并未对CT对比剂检查过敏,并排除各种有腹部占位性疾病的患者。根据CT对比剂浓度和注射速度的不同分为叁组,每组30例,比较不同CT对比剂浓度和注射速度对肾脏增强扫描的影响,观察相同浓度不同注射速度对比剂碘海醇下肾脏增强扫描的CT值,以及相同注射速度不同浓度对比剂碘海醇下肾脏增强扫描CT值。结果 C组患者的肾脏增强扫描CT值均明显高于A组(P<0.05);A组患者的肾脏增强扫描Ct值均明显高于B组(P<0.05)。CT对比剂采取高浓度以及高注射速度能有效提高肾脏增强CT扫描的效果,值得应用推广。(本文来源于《现代诊断与治疗》期刊2017年16期)
李冬晓[7](2017)在《鞘内注射速度对AAV介导的microRNA在ALS模型小鼠中的治疗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致死性的慢性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选择性侵犯上、下运动神经元为特征,主要累及大脑皮层运动神经元、脑干运动神经核团、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临床表现为骨骼肌的进行性萎缩。其中约90%为散发性肌萎缩侧索硬化(sporadic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s ALS),其余为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familial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f ALS)。绝大多数患者通常在诊断后3-5年内死亡,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迄今为止,ALS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其中,突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mutant Superoxide Dismutase 1,m SOD1)是ALS首个被发现的致病基因,也是f ALS患者中目前发现的主要突变基因(约占20%)。虽然m SOD1确切的致病机制仍处于探索之中,但是针对m SOD1的基因治疗已在不断深入。目前多项研究证明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介导的基因疗法可通过敲降m SOD1有效地延长SOD1-G93A小鼠的生存期,这为ALS的治疗提供了新途径。由于高效、广泛的中枢神经系统基因转导是基因治疗的关键,因此,与载体转导和表达密切相关的AAV血清型和注射方式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为进一步探索micro RNA的治疗效果及更优化的基因传递方法,我们在之前建立的简易、客观、可评估的鞘内(intrathecal,IT)注射的基础上,探究了注射速度对AAV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转导效率的影响,进一步确定了在相对高效、精准的操作下AAV介导的micro RNA对SOD1-G93A小鼠的治疗效果。方法:1鞘内注射及实验分组1.1鞘内注射我们通过直接腰椎穿刺的方法给SOD1-G93A小鼠(30d)鞘内注射8ul含有1%利多卡因盐酸盐的r AAVrh.10-GFP-ami R-SOD1(3×1012GC/ml)和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且分别采用不同的注射速度:8分钟内注射完毕(8μl/8min)和30秒内注射完毕(8μl/30s)。鞘内(IT)注射的评价标准为:0分-肢体无瘫痪;1分-后肢轻瘫;2分-后肢未完全瘫痪伴明显步态异常或者仅单侧后肢完全瘫痪;3分-双后肢完全瘫痪;4分-双后肢完全瘫痪、呼吸急促伴双上肢轻瘫;5分-四肢完全瘫痪伴呼吸急促。其中,IT注射评分≥4分者视为注射成功。1.2实验分组雌性、雄性SOD1-G93A小鼠(30d),各分为叁组:低速注射组(r AAVrh.10-GFP-ami R-SOD1,8μl/8min),快速注射组(r AAVrh.10-GFPami R-SOD1,8μl/30s),对照组(PBS,8μl/8min或8μl/30s)。2行为学观察及体重测量各组SOD1-G93A小鼠从30d即注射后开始,90d前测量体重1次/1周,后2次/周,测量尽量在同一时间段内进行。低速注射组与对照组分别在110d、120d、130d量取后肢步长。严密观察,妥善饲养,记录发病日期与终末日期。因体重的客观性,本实验以体重达峰值后连续两次下降的第二次降低时间为评价发病与否的主要标准,并结合其后肢活动情况。终末的判断标准为:将小鼠侧翻后30s内不能翻身。3组织处理与免疫染色3.1组织处理取各组SOD1-G93A小鼠鞘注后6w、发病早期(约120d)、终末期(135-144d)各3-4只,麻醉后经PBS处理,4%多聚甲醛固定24h后的脑与脊髓组织经30%蔗糖4℃过夜脱水后用OCT包埋组织,使用冰冻切片机切成厚25μm切片;取腰4或腰5脊神经根于0.01M PBS溶液内4℃保存。另外,每组取3-4只发病早期(约120d)小鼠经2.5%戊二醛固定后取腰4或腰5脊神经根于4%戊二醛溶液内4℃保存用于半薄切片、甲苯胺蓝染色。3.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脊髓切片经过1%H2O2处理后于PBS内漂洗,血清封闭(PBS+5%羊血清+0.3%Triton X-100)后,一抗孵育4℃过夜,其中6w和终末期的脊髓片分别加入抗GFP抗体,120d左右的脊髓片孵育抗Neu N、抗GFAP抗Iba1抗体。经PBS漂洗后孵育二抗、叁抗后,DAB显色,后经捞片、脱水、透明及封片,Olympus BX51显微镜观察及记录。对于神经元计数,脊髓前角直径大于20um的多突起有核神经元视为运动神经元。3.3免疫荧光染色脊髓切片或整个神经根,经漂洗、穿孔、封闭,选择相应一抗(抗GFP、抗Neu N、抗GFAP、抗Iba1、抗APC和抗h SOD1抗体)孵育过夜后经荧光二抗孵育并再次PBS漂洗后,DAPI封片,使用Olympus FV1000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观察及照相。3.4甲苯胺蓝染色叁组脊神经前根(约120d)经磷酸盐缓冲液漂洗后,锇酸固定,丙酮脱水后,树脂包埋,切成厚1μm的半薄切片,贴片,烤干,甲苯胺蓝染色后冲洗,Olympus BX51显微镜观察及记录。对于神经根轴索计数,髓鞘淡染均匀者视为正常轴索,反之视为异常。4蛋白印迹终末期小鼠(140d-147d)经麻醉后,取其皮层、腰髓,液氮速冻后,-80℃保存备用,后提取组织总蛋白,采用BCA法测定蛋白浓度。蛋白上样量为50μg,经SDS-PAGE电泳后将蛋白转移至PVDF膜,脱脂奶粉封闭后,一抗(抗GFP、抗GAPDH)4℃摇床孵育过夜。次日漂洗后经荧光二抗孵育,再次漂洗后经Odyssey红外扫描成像系统扫膜,分析结果。5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EM表示,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发病时间和生存期采用Kaplan–Meier分析,两组之间的比较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之间的比较用One-way ANOVA分析,StudentNewman-Keuls test两两分析。P<0.05为有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 r AAVrh.10经鞘内注射后在SOD1-G93A小鼠整个脊髓中持续表达,且较低的注射速度下r AAVrh.10的表达效率更高。2快速鞘内注射r AAVrh.10-GFP-ami R-SOD1在大脑的转导效率较高。3低速鞘内注射r AAVrh.10-GFP-ami R-SOD1对在脊髓神经根表达较高且对脊神经前根有更好地保护作用。4低速鞘内注射r AAVrh.10-GFP-ami R-SOD1可使SOD1-G93A小鼠推迟发病并延长生存期。5 r AAVrh.10-GFP-ami R-SOD1可转导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并可在体内敲降m SOD1。6低速鞘内注射r AAVrh.10-GFP-ami R-SOD1可缓解SOD1-G93A小鼠腰髓前角的胶质细胞增生并保护运动神经元。结论:鞘内注射r AAVrh.10-GFP-ami R-SOD1可实现在ALS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持续广泛转导,且有确切的治疗作用。另外,注射速度影响AAV的转导模式和治疗效果,表明注射时瞬时升高的CSF压力在AAV载体的扩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7-03-01)
王忠辉,辛勇[8](2017)在《注射速度对高透光性PMMA制件光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平板类仪表板模具为例,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实验材料,通过单因子实验研究了注射速度对高透光性制件的应力双折射、雾度和透光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注射速度(螺杆速度)由25 mm/s至55 mm/s逐步提高,相同点位处制品的应力双折射率呈准线型逐渐下降的趋势,雾度呈倒"V"趋势变化,且在注射速度为30 mm/s时达到极大值,而透光率则与雾度变化趋势相反,同样在注射速度为30 mm/s时达极小值。在注射速度一定的条件下,随着测量点距离进浇位置的增大,应力双折射率会在浇口前方出现一个峰值,并以该峰值为中心呈下降趋势,雾度逐渐升高,透光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本文来源于《工程塑料应用》期刊2017年02期)
陈显臻[9](2017)在《不同注射速度对产科腰麻中等比重罗哌卡因ED_(50)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运用序贯法给药研究等比重罗哌卡因用于产科腰麻的ED50及其95%的可信区间(CI),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施行剖宫产术的足月孕产妇90例,ASA1-2级,身高155-170cm,所有孕妇均无长期服用精神类药物史、神经精神疾病史,无蛛网膜下腔阻滞禁忌症,无酰胺类局麻药过敏史,排除双胎妊娠,妊高症,前置胎盘及多次腹部手术史(≥2次)分成叁组:A组快速组(0.4ml/s),B组常速组(0.1ml/s),C组慢速组(0.05ml/s)。将快速组A罗哌卡因初始剂量定为8mg(0.4ml/秒),序贯法给药每级相差0.5mg。给予参加试验的第一位孕妇8mg,麻醉效果满意,则下1例采用低一级剂量;麻醉效果欠佳或失败,则下1例采用高一级的剂量。常速组B罗哌卡因初始剂量定为10mg(0.1ml/秒),慢速组C罗哌卡因初始剂量定为12mg(0.05ml/秒),方法同快速组。结果叁组孕产妇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年龄、体重、身高、出血量、输液量、尿量、用药至手术结束时长等基础资料无显着差异(P>0.05)。注药后15min和注药后1h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进行卡方检验提示: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进行等级相关分析提示:具有相关性且呈正相关。也就是说随着腰麻罗哌卡因的剂量减少,运动阻滞的深度也相应的减轻。换言之,在达到相同的阻滞平面且满足产科手术需求的前提下,随着注药速度的增快,等比重罗哌卡因腰麻药液量也相应减少。A组腰麻罗哌卡因:ED50是6.64mg及其95%可信区间为6.286-6.936mg,ED95是7.101mg及其95%可信区间为6.800-7.526mg;B组腰麻罗哌卡因:ED50是8.920mg及其95%可信区间为8.622-9.177),ED95是9.540mg及其95%可信区间为9.263-10.027mg;C组腰麻罗哌卡因:ED50是10.512mg及其95%可信区间为10.109-10.843mg,ED95是11.242mg及其95%可信区间为10.895-11.811mg,叁组药物的ED50和ED9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比重罗哌卡因快速注射法腰麻的用药量小,麻醉效果确切,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性。本法可以明显减少局麻药的用量,减少由较大剂量局麻药引起的毒性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减少,并使下肢神经运动阻滞减轻,有利于术后恢复,可行性与安全性均较高,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期刊2017-02-01)
孙潇,孔祥凌,郭笑寒,马丽,解礼冰[10](2016)在《高低浓度造影剂不同注射速度的CT肺动脉造影图像质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高低浓度造影剂不同注射速度的CT肺动脉造影(CTPA)图像质量,为临床提供造影剂注射方案。资料与方法收集临床疑似肺栓塞且需要进行CTPA的患者346例,按造影剂浓度分为高浓度组181例(370 mg I/ml)和低浓度组165例(320 mg I/ml),每组再按注射速度分为3.0、3.2、3.4、3.6、3.8、4.0 ml/s组。测量主肺动脉、右肺上叶动脉及右肺下叶后基底段动脉的CT值并计算其平均值。结果高浓度组不同亚组间肺动脉平均CT值、噪声、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浓度组不同亚组间肺动脉平均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 ml/s组的噪声、SNR及CNR与其他亚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浓度组相同流速亚组间肺动脉平均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浓度组3.0 ml/s亚组的噪声、SNR及CNR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浓度组其余亚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造影剂联合低流速CTPA图像的肺动脉CT值与高浓度造影剂相比无差异,且进入体内的碘总量及碘流速较低,可降低患者的肾脏及血管负荷,有利于降低造影剂相关肾病及造影剂外渗发生的风险。(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期刊2016年12期)
注射速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评估快速和慢速两种不同腰麻液的注射速度对术中低血压发生率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剖宫产孕妇26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慢注射组(n=136)和快注射组(n=127)。所有患者术前在侧卧位行腰硬联合阻滞,腰麻液体积为2.3 ml,设定SLOW组注射时间为15s,FAST组注射时间为60s。记录两组的实际注射时间、术中血压最低值、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量以及术中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 SLOW组与FAST组的平均注射时间存在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腰麻液注射后10分钟内,血压下降30%幅度的患者数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腰麻液注射时间和血压下降百分比之间无相关性。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在两组间也无差异(P>0.05)结论 2.3 ml腰麻液注射时间15秒与60秒相比并不会增加单胎产妇剖腹产时的低血压发生率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注射速度论文参考文献
[1].赵立华.麻醉诱导期罗库溴铵与阿曲库铵不同注射速度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保健文汇.2019
[2].陈铭,胡韵佳,王春林,任建伟,陈佳.剖宫产腰麻液注射速度对手术期间低血压发生的影响[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9
[3].郭凯强,黄汉雄.较高注射速度下微孔注塑发泡电器盒子的泡孔结构和翘曲[J].高分子学报.2019
[4].周庆春,滕录霞,周红辉,吕建平,张远鸿.不同浓度的碘对比剂及注射速度加合理水化与对比剂肾病的相关研究[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
[5].李立强,董险峰,张力,张振明,曾凡学.比较高低浓度造影剂不同注射速度的CT肺动脉造影(CTPA)图像质量[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
[6].吴义蔓.不同CT对比剂浓度和注射速度对肾脏增强扫描的影响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
[7].李冬晓.鞘内注射速度对AAV介导的microRNA在ALS模型小鼠中的治疗效果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7
[8].王忠辉,辛勇.注射速度对高透光性PMMA制件光学性能的影响[J].工程塑料应用.2017
[9].陈显臻.不同注射速度对产科腰麻中等比重罗哌卡因ED_(50)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7
[10].孙潇,孔祥凌,郭笑寒,马丽,解礼冰.高低浓度造影剂不同注射速度的CT肺动脉造影图像质量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