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流器组件及水暖毯论文和设计-张龙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流器组件及水暖毯。一种分流器组件,包括分流器,具有进水口、至少两个与所述进水口连通的出水口、回水通道、至少两个与所述回水通道连通的回水入口以及与所述回水通道连通的回水出口;以及转接件,所述转接件具有与所述进水口连通的第一通道和与所述回水出口连通的第二通道。上述分流器组件,通过分流器和转接件实现散热管和主机的连接,从而避免毯体和主机之间分布着多段散热管的情况,进而避免了毯体和主机之间散热管排布混乱的现象。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分流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流器,具有进水口、至少两个与所述进水口连通的出水口、回水通道、至少两个与所述回水通道连通的回水入口以及与所述回水通道连通的回水出口;以及转接件,所述转接件具有与所述进水口连通的第一通道和与所述回水出口连通的第二通道。

设计方案

1.一种分流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流器,具有进水口、至少两个与所述进水口连通的出水口、回水通道、至少两个与所述回水通道连通的回水入口以及与所述回水通道连通的回水出口;以及

转接件,所述转接件具有与所述进水口连通的第一通道和与所述回水出口连通的第二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器具有至少两个所述回水通道,所述回水通道的一端为所述回水入口,另一端为所述回水出口;所述转接件具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通道,每个所述第二通道与一个所述回水出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器还包括分流腔,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均与所述分流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流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腔的内壁上设有阻流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流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部的延伸方向与热水水流的方向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的外侧壁上、所述出水口的外侧壁上、所述回水入口的外侧壁上和\/或所述回水出口的外侧壁上设有倒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固定壳和第二固定壳,所述第一固定壳和所述第二固定壳固定连接并围合成固定内腔,所述分流器位于所述固定内腔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器组件用以连接水暖毯的主机和散热管,所述转接件上设有用以与所述主机固定连接的卡扣;且\/或,

所述转接件为硅胶管。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分流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分别设于所述分流器的相对的两侧;所述回水入口与所述出水口分别位于所述分流器的相邻的两侧;所述回水出口和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分流器的同一侧;至少两个所述回水入口均设于所述分流器的同一侧,或分别设于所述分流器的相对的两侧;至少两个所述出水口并排设置;至少两个所述回水出口与所述进水口并排设置。

10.一种水暖毯,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管、毯体、主机以及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分流器组件。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暖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分流器组件及水暖毯。

背景技术

水暖毯利用加有热水的散热管进行散热,有效的解决了传统的电热毯上火和脱水的问题。

具体地,在毯体上铺设散热管,通过在散热管内注入热水,并形成水流流动,以加热毯体。一般地,为了降低一根散热管的总长度或增加毯体上散热管的铺设密度等,在一个毯体上设置多个散热管,散热管的两端直接与主机连接,导致毯体和主机之间具有多段散热管,排布混乱。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有效避免毯体和主机之间散热管排布混乱的分流器组件。

一种分流器组件,包括:

分流器,具有进水口、至少两个与所述进水口连通的出水口、回水通道、至少两个与所述回水通道连通的回水入口以及与所述回水通道连通的回水出口;以及

转接件,所述转接件具有与所述进水口连通的第一通道和与所述回水出口连通的第二通道。

上述分流器组件,通过分流器和转接件实现散热管和主机的连接,从而避免毯体和主机之间分布着多段散热管的情况,进而避免了毯体和主机之间散热管排布混乱的现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流器具有至少两个所述回水通道,所述回水通道的一端为所述回水入口,另一端为所述回水出口;所述转接件具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通道,每个所述第二通道与一个所述回水出口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流器还包括分流腔,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均与所述分流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流腔的内壁上设有阻流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流部的延伸方向与热水水流的方向垂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水口的外侧壁上、所述出水口的外侧壁上、所述回水入口的外侧壁上和\/或所述回水出口的外侧壁上设有倒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固定壳和第二固定壳,所述第一固定壳和所述第二固定壳固定连接并围合固定内腔,所述分流器位于所述固定内腔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流器组件用以连接水暖毯的主机和散热管,所述转接件上设有用以与主机固定连接的卡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接件为硅胶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分别设于所述分流器的相对的两侧;所述回水入口与所述出水口分别位于所述分流器的相邻的两侧;所述回水出口和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分流器的同一侧;至少两个所述回水入口均设于所述分流器的同一侧,或分别设于所述分流器的相对的两侧;至少两个所述出水口并排设置;至少两个所述回水出口与所述进水口并排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水暖毯。

一种水暖毯,包括毯体、主机以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流器组件。

上述水暖毯,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流器组件,通过分流器和转接件实现散热管和主机的连接,从而避免毯体和主机之间分布着多段散热管的情况,进而避免了毯体和主机之间散热管排布混乱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分流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分流器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转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水暖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水暖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水暖毯的工作逻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分流器组件200,包括分流器150以及转接件190。

具体地,分流器150具有进水口151、四个与进水口151连通的出水口153以及回水通道152、至少两个与回水通道152连通的回水入口155以及与回水通道152连通的回水出口157。

可以理解的是,分流器150的进水口151包括供热水流过的内腔以及围绕该内腔设置的侧壁。出水口153、回水入口155和回水出口157的含义同上,此处不再赘述。

转接件190具有与进水口151连通的第一通道191和四个第二通道193,每个第二通道193和与其对应的一个回水出口157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主机提供的热水依次经由第一通道191和进水口151流入分流器150内。每对出水口153和回水入口155分别与一个散热管的两端连接,水流经出水口153流至散热管内,并经回水入口155流回分流器内。回水依次通过回水通道152和第二通道193流回主机内的水箱内。

本实施例中,分流器150包括四个出水口153。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分流器150中的出水口153的个数不限于四个,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两个、三个或多于四个。

相应地,回水入口155与出水口153的个数相匹配。

上述分流器组件200,通过分流器150和转接件190实现散热管和主机的连接,从而避免毯体和主机之间分布着多段散热管的情况,进而避免了毯体和主机之间散热管排布混乱的现象。

一般地,鉴于分流器与主机之间的位置关系,在分流器和主机之间设置转接件。而每根转接件只能用以将加热后的热水提供给分流器,或只能用以回收流经散热管后的回水,导致分流器与主机之间具多根转接件,容易导致排布混乱。另外,每根转接件的两端需要分别与分流器和主机连接,导致连接过程繁琐。

本实施例中,分流器150的一端设有转接件190,转接件190具有与进水口151连通的第一通道191和四个第二通道193。每个第二通道193与一个回水通道152连通。即通过转接件190将若干个转接件集中到了一起,避免了选用多个转接件导致的排布混乱的问题。另外,转接件190的设置,在生产过程中或每次的使用过程中,分别与分流器和主机连接一次即可,连接方便。

本实施例中,分流器150具有四个回水通道152。回水通道152的一端为回水入口155,另一端为回水出口157。转接件190具有四个第二通道193,每个第二通道193与一个回水出口157连通。换言之,每个回水入口155对应一个回水出口157。从而使得每个散热管对应一个单独的水流通路,从而便于对任何一个散热管内的水流温度和水流速度进行检测和控制。

换言之,由每个散热管流回的水流单独通过其中一个回水通道152流回主机,从而方便检测每个散热管流回的水流的温度。另外,四个回水通道152的设置,使得每个水流回路单独设置,避免相互影响。

本实施例中,分流器150具有分流腔154。进水口151和出水口153均与分流腔154连通。分流腔154的设置,可以将热水欲存储在分流腔154内,保证顺利的为散热管110提供热水。

另外,一般地,若将一个进水口和多个出水口直接对接,受出水口的侧壁或相邻出水口间之间的间隙等的影响,导致出水口的内径和出水口的侧壁的厚度的大小受限。从而使得散热管的内径受限或散热管内的水流速度较慢,降低其对毯体的加热效率。分流腔154可以使得出水口153相对分散设置,能够避免出水口153的侧壁和相邻出水口153的间隙对出水口153的内径的影响,即可以设置出水口153的内径较大,从而可以更快速的为散热管供水。同时也可以将出水口153的侧壁设置的较厚,从而增大出水口153的强度。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分流腔154的内壁上设有阻流部1541。一方面,阻流部1541可以缓冲热水的流速,从而使得热水能够稳定的流入散热管内,避免散热管内水压过大。另一方面,阻流部1541的设置还能提高分流器的强度。

本实施例中,阻流部1541的延伸方向与热水水流的方向垂直,从而能够更好的缓冲热水水流的速度。当然,在另外的实施例中,阻流部的延伸方向不限于此,还可以沿其它与热水水流的方向不共向的其它方向延伸,或者沿折线或曲线延伸。

本实施例中,分流腔154的内壁上仅设有一个阻流部1541。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根据具体需求,分流腔的内壁上还可以设有多个阻流部。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阻流部也可以是设置在分流腔的内壁上的凸起。

本实施例中,进水口151的外侧壁上、出水口153的外侧壁上、回水入口155的外侧壁上和回水出口157的外侧壁上上均设有倒扣156。倒扣156的设置,可以有效防止散热管等的滑脱。

可以理解的是,防止散热管等滑脱的方式不限于设置倒扣156的方式,还可以采用其它防止对套设在进水口151、出水口153、回水入口155和回水出口157上的散热管等进行固定或防滑处理,以防止滑脱。例如,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可以在进水口151、出水口153、回水入口155和回水出口157的外壁上设置若干个凸起。

分流器组件200还包括第一固定壳220和第二固定壳240。第一固定壳220和第二固定壳240固定连接并围合形成固定内腔,分流器150位于固定内腔中。即通过第一固定壳220和第二固定壳240将分流器150固定设于毯体上。

具体地,将第一固定壳220和第二固定壳240分别置于毯体的两侧,通过第一固定壳220和第二固定壳240的相对固定,从而将毯体夹在第一固定壳220和第二固定壳240之间,实现毯体与第一固定壳220和第二固定壳240的相对固定。而分流器150位于第一固定壳220和第二固定壳240围成的固定内腔中,以将分流器150固定设于毯体上。

另外,第一固定壳220和第二固定壳240还能对分流器150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壳220和第二固定壳240通过螺丝260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毯体130的可供螺丝260穿过。当然,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若螺丝260不能穿过毯体时,可以在制作毯体时预留供螺丝260穿过的过孔。

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的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壳和第二固定壳不限于通过螺丝进行固定连接。例如第一固定壳和第二固定壳可以通过卡合连接等。

分流器组件150用以连接水暖毯的主机和散热管,本实施例中,转接件190上设有用以与主机固定连接的卡扣195,通过卡扣195实现转接件190与主机的快速拆卸,便于操作。可以理解的是,主机内必然存在一个与卡扣195匹配的卡槽。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卡扣195为设于转接件190上的可相对转接件190移动的元件。转接件190上还设有用以控制卡扣195移动的操作钮197。通过按压操作钮157,带动卡扣195移动,使得卡扣195缩回至转接件190内,从而便于转接件190与主机对接。然后松开操作钮157,卡扣195回弹,进而与主机卡合,实现转接件190与主机的快速连接。

本实施例中,转接件190为硅胶件。硅胶件在能够满足耐热的情况下,还能具有一定的柔性,从而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防止转接件190因外界挤压而损伤。另外,硅胶件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具有较好的手感。再者,硅胶件具有一定的柔韧性,便于与放置空间或使用空间匹配。

再者,选用硅胶件作为转接件190,加工简单,成本低。

当然,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转接件190不限于由硅胶材料形成,还可以是由其它耐热材料形成。

可选地,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分流器与转接件一体成型。

本实施例中,进水口151和出水口153分别设于分流器150的相对的两侧,便于热水顺畅的从进水口151流至出水口153。回水入口155与出水口153分别位于分流器150的相邻的两侧,从而可以通过合理设置散热管的排布,防止散热管的交叉。回水出口157和进水口151位于分流器150的同一侧,从而便于转接件190与分流器150的连接,使得转接件190的结构简单,同时也便于转接件190与分流器150的组装和拆卸。四个回水入口155分别设于分流器150的相对的两侧,便于合理设置散热管的排布,以防止散热管的交叉。四个出水口153并排设置。四个回水出口157与进水口151并排设置,且进水口151的两侧均设置有两个回水出口157。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回水入口还可以均设于分流器的同一侧。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进水口、出水口、回水入口和回水出口的在分流器上的位置设置不限于此,还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设置。

如图4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水暖毯100,其包括散热管110、毯体130、主机170以及分流器组件200。其中。主机170用以提供热水并回收回水。

可以理解的是,主机170提供的热水通过进水口151流入分流器150内,然而经过出水口153流入散热管110内,进而通过回水入口155流回分流器150内。

上述水暖毯100,包括分流器组件200,通过分流器150和转接件190实现散热管110和主机170的连接,从而避免毯体130和主机170之间分布着多段散热管110的情况,进而避免了毯体130和主机170之间散热管110排布混乱的现象。

每根散热管110的一端与一个出水口153连接,另一端与一个回水入口155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散热管110与一个出水口153连接,从而使得散热管110的内腔与出水口153的内腔连通。同样的,散热管110的另一端与一个回水入口155连接,也使得散热管110的内腔与回水入口155的内腔连通。

本实施例中,毯体130包括四个子区域131,每个子区域131上均铺设有一根散热管110。散热管110一端与一个出水口153连接,另一端与一个回水入口155连接。

毯体130的每个子区域131上均铺设有一根散热管110,从而可以通过控制每根散热管110的水流循环,以对毯体130的不同子区域131的热度进行分别控制,从而满足人体不同部位对毯体130的热度的需求,或共用水暖毯100的不同人对热度的需求。

可以理解的是,每个子区域131上均铺设有一根散热管110,指散热管110的中间段铺设于子区域131上,散热管110的两端可以经过其它子区域131绕回以与分流器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毯体130不限于包括四个子区域131,毯体130还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包括两个、三个或多于四个子区域131。

本实施例中,将水暖毯100包括四个子区域131,且该四个子区域131的形状一致、大小相同。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根据具体需要,毯体130的每个子区域131的形状可以不同,大小也可以不同。

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毯体还可以包括除子区域外的其它区域。

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每个子区域上铺设的散热管的根数不限于一根,毯体的每个子区域上铺设的散热管的数目也可以不同。

本实施例中,主机170内设有用以控制每个散热管110的水流循环的开关组件171,即开关组件171与毯体130分离设置,从而防止开关组件171被压坏而导致散热管110的水流回路无法控制。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开关组件171为电磁阀组件。具体地,开关组件171包括四个电磁阀,四个电磁阀的阀体分别设于四个第二通道193的远离分流器150的一侧的端口处,以分别控制散热管110回水的速度,进而控制散热管110内的水流速度。

当然,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开关组件171不限于通过电磁阀控制散热管的回水速度,还可以通过其他开关进行控制。

本实施例中,每根散热管110在垂直于毯体130的伸展方向上无重叠,每根散热管110与其它散热管110在垂直于毯体130的伸展方向上无重叠。换言之,每根铺设在毯体130上的散热管110自身无交叉,每根铺设在毯体130上的散热管110与其它铺设在毯体130上的散热管110也无交叉,从而使得散热管110内的水流流动顺畅,也能有效避免毯体130局部因散热管110重叠而导致局部过热的现象。

本实施例中,主机170内设有用以监测每个散热管110的回水温度的温度监测组件173。通过温度监测组件173检测每个散热管110的回水的温度,判断散热管在流经毯体的每个分区域时散热的情况,进而判断毯体130的每个子区域131对散热的不同需求,从而可以通过开关组件171控制每个散热管110内水流的流速。

例如,当毯体130的某个散热管110的回水的温度明显较低,则说明该散热管110对应的毯体130的子区域131对散热的需求较高,从而可以通过增加该散热管110内的水流流速的方式,快速提高毯体130的对应子区域131的温度提升速度。

本实施例中,温度监测组件173还可以监测主机170输送给散热管110热水的温度,以确保主机170提供的热水的温度能满足毯体130的加热需求,避免水未达到预定温度便流出的现象。

另外,通过对主机170提供的热水进行监测,还能及时判断主机170提供的热水的温度能否满足毯体130的加热需求。可以根据毯体130的加热需求,及时调整主机提供的热水的温度。

再者,温度监测组件173同时监测主机170提供的热水的温度和每个散热管110的回水温度,监测信息的准确度更高。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温度检测组件173包括五个温度传感器,五个温度传感器分别用于监测主机170提供的热水的温度和四个散热管110回水的温度。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若散热管110的数目不是四个时,温度监测组件173中温度传感器的个数也相应改变。

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温度监测组件不限于通过温度传感器来监测热水或回水的温度,还可以通过其他可以感知热水或回水的温度的器件进行检测。

本实施例中,主机170内设有发热管组件175以及水泵177。发热管组件175具有发热管出水口1751,水泵177与发热管出水口1751连接,以将经发热管组件175加热的热水依次经过转接件190和分流器150输入散热管110内。水泵177未直接至于水中,达到水电隔离的效果,从而更多的提供了安全保障。

具体地,水泵177为潜水泵,相较于传统的水暖毯用的抽水泵,噪音小。

本实施例中,主机170内设有水箱179。水箱179内腔与发热管组件175的内腔连通,以将水箱179内的水输送至发热管组件175内进行加热。水箱179内腔与回水入口155连通。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水箱179内腔与第二通道193连通,进而与回水入口155连通,以回收散热管110的回水,从而达到水的循环利用,节约水资源。

本实施例中,发热管组件175包括发热管以及设于发热管外侧的发热元件,即达到了发热元件与水隔离的效果,从而更好的提供安全保障。

另外,发热管组件175与水箱179分离,从而能够逐渐对少量的水进行加热,以确保水能够加热到较高的温度,从而能够使得散热管110具有更好的散热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设计图

分流器组件及水暖毯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61339.0

申请日:2019-01-1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678042U

授权时间:20191126

主分类号:A47G9/06

专利分类号:A47G9/06

范畴分类:申请人:深圳和而泰数据资源与云技术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深圳和而泰数据资源与云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051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南区科技南十路6号深圳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大厦D座10楼1004

发明人:张龙

第一发明人:张龙

当前权利人:深圳和而泰数据资源与云技术有限公司

代理人:石佩

代理机构:44224

代理机构编号: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分流器组件及水暖毯论文和设计-张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