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晓燕(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太平三九希望小学校四川芦山625600)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但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的方法,是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只有把朗读、积累、理解、阅读巧妙结合,相互渗透,低年级语文课堂才会生机勃勃,情趣盎然。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58.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715(2018)04-0149-01
阅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语文教师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学习语言,接受训练。
一、创设情境,引导想象。
其实教材的每篇课文都是一个情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和运用都是在一个个情境中进行的。就看教师如何去利用这个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快乐的学习。离开情境的语文教学是枯燥乏味的。
(1)特别是在导入课文时,创设情境尤为重要。
这样的设计,就唤醒了学生的想象,饶有兴趣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2)在精读这一部分,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就必须让学生抓住关键词来理解课文内容,而不是在段落中抓关键句来理解,这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偏难了。语感强的人,很容易把语言文字转换为生动的画面,从而进入其所描述的意境。完成从语言文字到画面的转换,表象是基础。没有丰富的表象积累,要完成转换是困难的。因此,在字词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学习字词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建立起字词同事物的联系,不断积累字词所表达的事物的表象。
二、插入表演,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交流,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对低年级小学生来讲,如果能采用一种调动其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天性就爱动,有一种先天的表演欲望,“演”会促进孩子更主动地去理解文章,把握形象,充分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利用这一点做文章,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教学《动物过冬》时,我先要求学生图文对照仔细地读课文,然后让学生戴上准备好的小蜜蜂、青蛙、燕子的头饰进行分角色朗读。想一想他们说话是用什么口吻说的?“商量”是什么样的口气呢?又会做什么动作呢?师生一同参与,再现课文中的情景,结果学生的表演令我非常满意,把小蜜蜂、青蛙、燕子的动作语言演得活灵活现。在轻松愉快的表演中,学生了解动物过冬的方式,丰富想象,深化情感,从而提高朗读水平。这样课堂的内容已以一种生动可见的形式深入孩子的心灵。
三、感受阅读的乐趣
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是阅读活动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语文课程标准》对此特别强调:“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一)、在读中感受乐趣,如《老师的话语》,文章语言通俗流畅,读来令人回味无穷。教学设计简要:放手学生,自读自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检查初读,整体感知;指导情感朗读(体会语句的轻重缓急,重点感悟“老师的话语,一句一句暖暖的。”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播放音乐,再读课文(升华学生的情感,感受朗读的快乐)。
(二)、在想象中感受乐趣,如《柳树》,文章为我们描述了一幅优美的“绿柳垂钓图”,这个简单的意象,在作者的笔下,在孩子们的眼里,却产生了无尽想象。上课伊始,绘画激趣,让一株高高的柳树,开启学生的想象之门,让学生在无尽的遐思中尽情表达,感受柳树的婀娜多姿和似垂钓之景。
(三)、在表演中感受乐趣,如《自己去吧》,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演一演,如文章第三段――小鹰在妈妈的帮助下学会了飞翔,这段情节可设计为:
小鹰:(扇动翅膀,甜甜的声音)妈妈,山那边有什么呀?
老鹰:(抚摸着小鹰,和蔼的表情)风景可美呢,自己去看看吧。(手指向远方)
(小鹰向远处飞去,假装在飞行的过程中遇到大风、高山,吃力而艰难的飞行。)
通过创作表演,学生易感受人物情感,体验到了表演的乐趣。
(四)、在创作中感受乐趣,如《地球妈妈》,文中介绍了地球妈妈为她所有的孩子安排了一个个“小小的家”。学生在感悟了课文内容以后,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小小的家?”,象“清清的河水是青蛙的家”“茂密的森林是老虎的家”这样的“创作”,学生会脱口而出,其乐融融。
(五)、在实践中感受乐趣,如《江南》,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色调鲜明欢快,其中文中的“东、南、西、北”四个字要求学生会写,这时带学生走到操场上认识方向,学生像放飞的小鸟在操场上边认边背,享受着大自然带给他们的无限快乐。
(六)、在歌唱中感受乐趣,如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歌中正描述了课文《小乌鸦和妈妈》的情景,学生边唱边看动画,轻松愉悦的感知了课文,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七)、在画画中感受乐趣,如《雪地里的小画家》讲的是一群“小画家”:小鸡、小马、小狗、小鸭以独特的画笔在雪地上留下了独特的画,这些小动物都是农村孩子所熟悉的,那么它们的“画”也自然成了孩子们最想表达自我的机会了。
感受阅读的乐趣是多样化的,我们还可以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表现欲,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和自我表现的舞台。
四、课后拓展探究
语文外延和内涵的充分展现,更需要借助广阔的生活空间。短暂的课堂学习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因此,把课堂作为打开学生认识世界的一扇窗,是新课程背景下对阅读教学的重新定位。
《初冬》一课教学时,在感情朗读全文后,我引领学生:“此时此刻,我们都陶醉在了美丽的初冬里。孩子们,我们的家乡是哪里?你眼中家乡的冬天又是什么样的?”这一提问在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文化熏陶的同时,既渗透了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又提高了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更是对阅读学习的一种延伸。我要求课后学生仿照课文的句式,写一写家乡的冬天,夸一夸自己的家乡。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开放课堂和教材,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使教学向多方延伸。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在积累和摸索,让学生找到阅读的乐趣,找到阅读的钥匙,从而更好提高语文阅读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