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吸附与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原因
吸附与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曹丽娜[1](2019)在《探讨吸附无细胞百白破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原因和预防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吸附无细胞百白破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2019年3月31日4500例接种百白破疫苗(DPT)的健康儿童的个人资料纳入本次研究,观察组1500例,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DaPT);对照组3000例,接种吸附全细胞百白破疫苗(DwPT),比较两组儿童的接种不良反应。结果:①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中,发热37例、红肿50例、硬结30例,发生率7.8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27%,其中发热、红肿、硬结分别有528例、572例、498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不同针次的不良反应:DPT1、DPT2、DPT3、DPT4各针次的不良反应所占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PT4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③不良反应程度:观察组弱反应、中反应和强反应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DwPT相比,接种DaPT所发生的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更高。需要注意,接种前应将疫苗充分摇晃,进行深部肌肉注射,接种的针次不同,接种的位置也要不同。(本文来源于《名医》期刊2019年10期)
黄园英,王倩,汤奇峰,刘久臣,陈翠柏[2](2019)在《纳米铁去除水体中镉的反应动力学、吸附平衡和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镉(Cd)具有致癌、无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累积性特点,日益严重的镉环境污染问题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纳米铁是一种能有效去除多种有机和无机污染物的吸附剂。采用批实验方式研究纳米铁(nZVI)吸附镉的动力学和去除效率,可为深入研究纳米铁在重金属Cd污染修复的可行性方面提供理论支撑。利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等对实验室合成的纳米铁颗粒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铁颗粒平均BET比表面积为49.16 m~2·g~(-1),粒径为20—40 nm。探讨了多种影响因素对纳米铁颗粒吸附镉的影响,如溶液pH、反应时间、初始浓度和纳米铁投加量。同时研究了Cd2+的准一级和二级反应动力学,应用Freundlich、Langmuir和Temkin等温吸附模型进行平衡吸附研究。结果表明,纳米铁对水溶液中镉吸附是化学吸附。颗粒内扩散模型表明粒内扩散不是控制反应速率的唯一步骤。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nZVI吸附Cd2+过程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平衡吸附数据能够很好地符合Langmuir、Freundlich和Temkin模型(r~2>0.95)。通过Langmuir模型获得室温下吸附剂单层Cd吸附量为256.4 mg·g~(-1)。在pH 7和(25±1)℃条件下,纳米铁能够有效吸附镉。当nZVI颗粒投加量为1.00 g·L~(-1),Cd~(2+)初始质量浓度为74.51 mg·L~(-1)时,24 h之内,Cd2+去除率达到98.62%。纳米铁可作为一种用于水体镉去除的非常有应用前景的材料。(本文来源于《生态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刘静,刘美宁,赵增良[3](2019)在《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TaP)接种的不良反应。方法观察2012—2017年渭城区DTaP接种人群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不同年龄、月份及性别儿童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012—2017年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6年时间内共接种剂次69 509次,出现112例一般反应及52例异常反应,合计164例不良反应。<2岁、7~9月是DTaP接种不良反应高发的人群及季节(P<0.05),不良反应占比分别56.10酃、51.22酃;而不同性别人群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渭城区DTaP接种不良反应近年有增高趋势,<2岁、7~9月是疫苗接种不良反应高发群体及时间,应引起重视并做好应对措施。(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29期)
杜小萍[4](2019)在《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接受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30例患者展开调查研究,采用归纳法将治疗中出现不良反应进行分类总结,针对各种不良反应提出应对措施。结果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归纳,针对常见的不良反应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可减少不良反应引起的医源性损害。结论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虽然高,但若及时发现并进行积极干预,一般不会引起严重机体损害,正确处置不良反应可提高治疗的依从性,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77期)
张明浩,胡盛,胡卫兵[5](2019)在《反应条件对镁铝水滑石制备和吸附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MgSO_4和Al_2(SO_4)_3为原料,尿素CO(NH_2)_2作沉淀剂,采用均匀共沉淀法制备镁铝水滑石。利用XRD、SEM、FT-IR对产物进行表征,探讨尿素用量和晶化温度对水滑石物相组成、微观结构的影响;考察了反应条件(尿素用量和晶化温度)对水滑石吸附盐酸四环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均匀共沉淀法合成的镁铝水滑石具有特征的层状和片状结构。随尿素用量增加、温度升高,水滑石晶面层间距增加,结晶度提高。在尿素用量为n_(尿素)∶n_(SO_4~(2-))=4∶1,晶化温度为110℃的条件下,镁铝水滑石对盐酸四环素有最好吸附效果,其吸附率为70.82%。(本文来源于《非金属矿》期刊2019年05期)
邢佳颖,王春波,张月,邹潺[6](2019)在《Se和SeO_2在O_2/CaO(001)表面吸附反应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和平板模型构造了最稳定的O_2/CaO (001)表面,通过优化Se和SeO_2在此表面可能的初始吸附结构得到最佳吸附构型,分析了Se原子在O_2/CaO (001)表面向SeO_2的转化。结果表明,Se原子在O_2/CaO(001)表面的稳定吸附构型主要有两种,即O-Se-O和O-O-Se基团,其中,O-O-Se基团的Se终端具有一定化学活性; Se在O_2/CaO(001)表面向SeO_2转化所需反应能垒小于均相条件下生成SeO_2所需反应能垒,表明CaO不仅作为吸附剂,也能促进Se向SeO_2的转化; SeO_2分子在O_2/CaO(001)表面发生化学吸附时,吸附基底的部分价电子转移至SeO_2分子轨道中。(本文来源于《燃料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罗一丹[7](2019)在《反应物分子吸附及催化剂结构对石墨相氮化碳基光催化材料性能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工业化的发展,与之而来的能源短缺和环境危机已经成为了当前人类社会的两大难题。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可以吸收和转化太阳能,用于环境净化和生产可再生绿色能源,因此得到了广泛地关注。石墨相氮化碳(g-C3N4)是一种二维共轭聚合物光催化剂,具有非常多的优点:可以吸收可见光、不含金属元素、获得成本低等,因此作为新一代的光催化剂被应用于光催化反应的各种应用中,如:污染物降解、分解水产氢、CO2还原、有机合成、细菌消毒等领域。本论文以石墨相氮化碳为基础,从几个方面研究了石墨相氮化碳基光催化材料在光催化反应中的机理和反应活性。研究了 g-C3N4光催化降解反应的动力学,以及光催化过程中吸附与降解反应的相互作用规律。以非金属元素掺杂g-C3N4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非金属元素对g-C3N4电子结构、光学性质和光催化产氢活性的影响。以g-C3N4与SrTiO3复合,考察了复合物界面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作用机理。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g-C3N4在吸附-光催化反应中的机理研究在污染物的光降解过程中,吸附和光催化的协同作用经得到了广泛地认可,然而协同作用机理仍不明确。这部分研究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了解g-C3N4协同吸附-光催化去除污染物的动力学过程。本研究选用偶氮染料(活性红120)作为模型反应物。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来确定吸附、光降解和吸附-降解共存过程的动力学。利用各种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模拟和解释=研究发现,g-C3N4对染料的综合吸附和光降解主要受以下叁个过程控制:(1)染料在g-C3N4表面的吸附;(2)染料在本体溶液中的光降解;(3)吸附染料在g-C3N4表面的光降解。实验和模拟结果均表明,吸附动力学速率(3.37min-1)快于其他两种过程。此外,染料的催化剂表面光降解动力学速率(0.149 min-1)远快于在溶液中(0.005 min-1)因此吸附过程促进了 g-C3N4对污染物的光降解。另一方面,g-C3N4对染料的多次光降解活性差别不大,说明光催化过程也可以促进g-C3N4对染料的吸附,因为吸附是反应中主要影响活性的因素。2、非金属元素掺杂对g-C3N4光催化反应的影响研究在光催化产氢反应中,g-C3N4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这部分的研究工作中提出了一种简便的一步加热合成B、P或F掺杂g-C3N4光催化剂(BCN、PCN、FCN)的方法。采用多种测试方法对制备的光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B、P或F掺杂增加了 g-C3N4的平面间堆积距离,扩大了光吸收范围,提高了产氢活性。FCN的光催化活性最高,BCN次之,PCN的光催化活性最低。并且非金属元素掺杂对g-C3N4的电子结构以及带隙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3、复合光催化剂g-C3N4/SrTiO3的界面效应对光催化反应的影响研究复合物光催化剂能有效提升光催化产氢反应的活性。这部分的研究工作中采用机械研磨和煅烧的两步法制备了g-C3N4/SrTiO3纳米复合物光催化剂。复合材料在可见光下产氢活性高于纯g-C3N4和SrTiO3。表征测试结果表明,g-C3N4/SrTiO3对可见光的吸收作用更强,光生电荷转移速度更快。此外,我们还对g-C3N4/SrTiO3纳米复合材料的界面电子结构进行了深入的表征。结果表明,在g-C3N4/SrTiO3界面内存在的内建电场的作用下,光生电子从g-C3N4流向SrTiO3,导致光生电子和空穴快速分离,因此有更多的水分子被光催化还原为H2。本工作阐明了内建电场在g-C3N4/SrTiO3复合物光催化剂中对产氢活性提升的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8-01)
王勋[8](2019)在《新型MOFs及POP材料吸附分离小分子碳氢化合物和催化CO_2环加成反应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小分子碳氢化合物的吸附分离和CO_2的高效转化为潜在应用背景,主要研究新型MOFs材料或POP材料对小分子碳氢化合物的吸附分离性能以及对CO_2环加成反应的高效催化。主要涉及几种MOFs材料的合成及其对小分子碳氢化合物的吸附分离性能以及高金属密度MMPF材料对CO_2与氮杂环氧丙烷的环加成反应的高效催化。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属于化学工程和材料工程相互交叉的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本文合成了新型的Ni(BDC)_(1-x)(TMBDC)_x(DABCO)_(0.5)(x=0,0.2,0.45,0.71,1)系列材料并研究其增强的C_2H_6/C_2H_4的吸附分离性能。以Ni(BDC)(DABCO)_(0.5)为母体材料,通过混合配体的方法,引入带有四甲基的TMBDC配体,合成了Ni(BDC)_(1-x)(TMBDC)_x(DABCO)_(0.5)(x=0,0.2,0.45,0.71,1)系列材料。其中,Ni(TMBDC)(DABCO)_(0.5)对C_2H_6和C_2H_4的吸附量分别达到了5.45 mmol/g和5.02 mmol/g,对C_2H_6/C_2H_4的IAST选择性达到了1.945(298 K,1 bar),并且具有优良的水汽稳定性。本文研究了超微孔材料Ni(TMBDC)(DABCO)_(0.5)对C1/C2/C3的分离性能。在超低压区,该材料对C_2H_6和C_3H_8的的吸附量分别达到了2.93 mmol/g(10 kPa)和3.37 mmol/g(5 kPa),C2/C1和C3/C1的IAST选择性分别达到了29和274,高于当前文献报道的最高水平。分子模拟揭示,C_2H_6和C_3H_8两种分子主要吸附分布在甲基和亚甲基的周围,揭示了Ni(TMBDC)(DABCO)_(0.5)孔道内含有大量甲基和亚甲基基团是导致材料对C_2H_6和C_3H_8高吸附容量和高选择性的主要原因。本文提出了常温合成MIL-100(Fe)的新方法,以铁粉为金属源,采用苯醌作为促进剂,在常温下成功地合成得到RT-MIL-100(Fe)材料,并提出了氧化性自由基能促进MIL-100(Fe)在常温下的合成的机理。RT-MIL-100(Fe)在298 K,1 bar下,对C_2H_6和C_3H_8的吸附量分别达到了2.22 mmol/g和6.77 mmol/g,可用固定床在常温下将CH_4、C_2H_6和C_3H_8叁元混合气完全分离。本文采用“Click反应”合成了新型的具有叁氮唑环结构的多孔有机聚合物,CPOP,并研究了其对CH_4/C_2H_6/C_3H_8的分离性能。CPOP材料的BET比表面积达到了1038 m~2/g,并具有优异的酸碱稳定性和循环再生性能,对CH_4/C_2H_6/C_3H_8混合气体具有良好的分离效果。结合DFT计算,证明了CH_4、C_2H_6和C_3H_8叁种分子在CPOP内主要吸附在叁氮唑环的周围,与N原子能形成微弱的作用力。本文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金属-金属卟啉有机骨架材料,MMPF-10,并研究了其对CO_2与氮杂环氧丙烷的环加成反应的催化性能。MMPF-10具有fmj拓扑结构,并且孔道内有高密度的不饱和金属Cu位点。作为非均相催化剂,MMPF-10对CO_2与氮杂环氧丙烷的环加成反应具有高效的催化活性,在100°C,2 MPa CO_2压力下,3-甲基-5-苯基恶唑烷酮的产率超过99%。(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6-26)
窦继博[9](2019)在《基于多组分反应构建高效吸附材料及环境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纳米材料依靠自身优异的物化性能,在环境吸附领域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然而原始纳米材料仍存在以下问题:吸附能力有限和水中分散性差等。基于上述问题,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反应温和的多组分反应功能化路线以制备新型的高效吸附材料。本研究工作以镁铝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和多壁碳纳米管(MCNTs)为基体材料,选取了Kabachnik-Fields叁组分反应与MALI叁组分反应为表面功能化方法,将亚磷酸二乙酯、壳聚糖和对苯乙烯磺酸钠高分子作为修饰物嫁接到原始材料表面,分别制备得到LDH-PDA-DEP、CNTs-CHO-CS、CNTs-CHO-PSPSH叁种复合吸附材料。采用EDS,TEM,XPS,FT-IR以及TGA等方法对功能化前后样品的微观形貌、表面官能团与化学元素含量等变化进行了表征;同时,以Cu~(2+)、亚甲基蓝MB为污染物对象,研究了功能化后的复合材料在不同影响因素条件(吸附时间、溶液pH、初始污染物浓度和溶液温度)下的吸附性能,进一步研究了吸附过程中的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与热力学模型,解释了可能涉及的吸附机理。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多巴胺在LDH表面氧化自聚生成的氨基官能团与苯二甲醛、亚磷酸二乙酯、硫脲之间的Kabachnik-Fields叁组分反应成功制备出磷酸功能化的LDH-PDA-DEP复合材料。吸附结果表明改性后的LDH对水中铜离子的吸附容量显着提升。随着pH从2增大至11,LDH-PDA-DEP复合材料对Cu~(2+)的吸附量逐渐增大。拟合结果表明LDH-PDA-DEP对Cu~(2+)的吸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模型,所得最大单层吸附容量为105.44 mg/g。热力学研究表明水中Cu~(2+)到LDH-PDA-DEP纳米薄片的吸附是一个放热、自发的过程。(2)通过碳纳米管、糠醛、亚磷酸二乙酯和氨基化的对苯乙烯磺酸钠参与的Kabachnik-Fields反应成功制备出对苯乙烯磺酸钠高分子/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吸附结果表明,CNTs-CHO-PSPSH复合材料在20 min内即可达到对MB的吸附饱和,平衡时刻吸附量为178.67 mg/g,与原始CNTs相比(37.73 mg/g),吸附量提升了4.7倍。随着pH的增加,CNTs-CHO-PSPSH复合材料对MB的吸附量也逐渐增加。其吸附等温模型遵循Langmuir方程,且在298 K时,CNTs-CHO-PSPSH对MB的吸附最高值为346.88 mg/g。通过热力学分析,CNTs-CHO-PSPSH复合材料对MB的吸附属于自发放热过程。可能的吸附机理为π-π堆积和静电作用力。(3)利用巯基乙酸作为“链接器”,通过一个条件温和的MALI叁组分反应成功制备出壳聚糖修饰的碳纳米管。吸附实验表明,CNTs-CHO-CS复合材料对水体中Cu~(2+)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等温线方程能很好地拟合吸附数据,说明此过程为单分子层吸附,最大吸附容量计算为115.84 mg/g。吸附热力学研究发现CNTs-CHO-CS复合材料吸附水体中Cu~(2+)是自发且吸热的过程,升高水温促进吸附的正向进行。此外,溶液pH的变化能强烈地影响CNTs-CHO-CS对Cu~(2+)的吸附,当pH=8时吸附量达到最大。(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01)
谢玉娜[10](2019)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在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医院接诊的248例疑似HBV感染患者,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分别使用FQ-PCR法与ELISA法检测,观察两者检测阳性率。结果 FQ-PCR法与ELISA法检测HBV-DNA、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率分别为60.48%、43.95%、36.29%、15.32%、33.47%、6.45%。HBV-DNA组检测阳性率高于大、小叁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ELISA法相比,FQ-PCR法可直观反映肝细胞内HBV复制情况。(本文来源于《医疗装备》期刊2019年10期)
吸附与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镉(Cd)具有致癌、无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累积性特点,日益严重的镉环境污染问题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纳米铁是一种能有效去除多种有机和无机污染物的吸附剂。采用批实验方式研究纳米铁(nZVI)吸附镉的动力学和去除效率,可为深入研究纳米铁在重金属Cd污染修复的可行性方面提供理论支撑。利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等对实验室合成的纳米铁颗粒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铁颗粒平均BET比表面积为49.16 m~2·g~(-1),粒径为20—40 nm。探讨了多种影响因素对纳米铁颗粒吸附镉的影响,如溶液pH、反应时间、初始浓度和纳米铁投加量。同时研究了Cd2+的准一级和二级反应动力学,应用Freundlich、Langmuir和Temkin等温吸附模型进行平衡吸附研究。结果表明,纳米铁对水溶液中镉吸附是化学吸附。颗粒内扩散模型表明粒内扩散不是控制反应速率的唯一步骤。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nZVI吸附Cd2+过程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平衡吸附数据能够很好地符合Langmuir、Freundlich和Temkin模型(r~2>0.95)。通过Langmuir模型获得室温下吸附剂单层Cd吸附量为256.4 mg·g~(-1)。在pH 7和(25±1)℃条件下,纳米铁能够有效吸附镉。当nZVI颗粒投加量为1.00 g·L~(-1),Cd~(2+)初始质量浓度为74.51 mg·L~(-1)时,24 h之内,Cd2+去除率达到98.62%。纳米铁可作为一种用于水体镉去除的非常有应用前景的材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吸附与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1].曹丽娜.探讨吸附无细胞百白破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原因和预防方法[J].名医.2019
[2].黄园英,王倩,汤奇峰,刘久臣,陈翠柏.纳米铁去除水体中镉的反应动力学、吸附平衡和影响因素[J].生态环境学报.2019
[3].刘静,刘美宁,赵增良.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4].杜小萍.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5].张明浩,胡盛,胡卫兵.反应条件对镁铝水滑石制备和吸附性能的影响[J].非金属矿.2019
[6].邢佳颖,王春波,张月,邹潺.Se和SeO_2在O_2/CaO(001)表面吸附反应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19
[7].罗一丹.反应物分子吸附及催化剂结构对石墨相氮化碳基光催化材料性能影响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9
[8].王勋.新型MOFs及POP材料吸附分离小分子碳氢化合物和催化CO_2环加成反应的性能[D].华南理工大学.2019
[9].窦继博.基于多组分反应构建高效吸附材料及环境应用研究[D].西北大学.2019
[10].谢玉娜.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在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J].医疗装备.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