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蒙古地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蒙古,蒙古高原,蒙古族,细毛羊,孔子,辽代,森林。
蒙古地区论文文献综述
李舸,王卷乐,王艳杰,魏海硕[1](2019)在《蒙古国中东部地区2006–2015年产草量遥感估算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蒙古国是"一带一路"倡议"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显着的区域,草地产草量的变化对该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本文探索适合于蒙古国地区特征的产草量估算最优模型,并对该地区产草量时空分布进行研究。基于EVI、MSAVI、NDVI和Psn Net四种遥感指数,结合地面观测资料,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建立叁种产草量估算模型。在模型评价基础上,选择模拟效果最好的基于MSAVI的指数函数模型(模型精度78%),完成2006-2015年蒙古国中东部6省产草量估算。结果表明,研究区10年间产草量具有明显的波动趋势,前5年产草量缓慢下降,后5年则波动较大,总体略呈上升趋势。研究区产草量(单产)自西南向东北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大部分省份单产均在1000 kg ha~(-1)以上,最大单产地区为肯特省,为3944.35 kg ha~(-1);各省产草量(总量)差异较大,其中肯特省的产草量(总量)最高,为2341.76×10~4 t。研究还发现,中蒙俄铁路沿线产草量变化趋势与研究区6省基本一致。(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期刊2019年06期)
邓志文[2](2019)在《“茶叶之路”对蒙古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条举世闻名的国际商道,茶叶之路的历史影响和经济价值一直到20世纪初才为人们所关注和重视。相对而言,其巨大的文化意义却一直被忽视。对于联结茶叶之路中俄贸易的中间环节——蒙古地区来说,茶叶之路的影响覆盖了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具体涉及蒙古的商业文化、经济结构、佛教文化、城镇文化、生活习俗、语言文化、货币文化、娱乐文化等方面。茶叶之路将会在新时代重现昔日的生机与活力。(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温旭[3](2019)在《草原地区移动的商业城市——以蒙古贵族斡耳朵的贸易活动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蒙元时期,蒙古高原与外界的商业贸易得到空前发展。蒙古贵族有消费各类奢侈品、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在成吉思汗札撒的保护下,斡脱商人围绕蒙古贵族的斡耳朵,积极开展贸易活动,经商盈利。在游牧经济条件下,定居的城市在草原地区比较少,商业市场往往随着蒙古贵族的斡耳朵而移动。在一定程度上,斡耳朵成了草原上移动的城市。在具有政治中心意义的蒙古大汗斡耳朵周边,催生出了哈剌和林、元上都等草原城市。它们既是大蒙古国的政治中心,也是草原地区的商业中心。(本文来源于《浙江学刊》期刊2019年06期)
海纯良[4](2019)在《试述蒙古贞地区蒙古族学校开设蒙古史教学的重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民族学校的蒙古族历史教育,具有一般的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所不具备的教育功能。蒙古贞地区的蒙古族学校,它肩负着蒙古族基础教育的重任。蒙古史教学在唤醒民族意识、促进民族发展以及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张晓彤,谭衢霖,涂天琦,董晓峰,李宇[5](2019)在《利用MODIS卫星数据对“草原之路”蒙古国地区进行生态承载力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草原之路"蒙古国地区是中蒙俄国际经济走廊的核心地带,把握"草原之路"沿线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对该地区进行生态承载力遥感监测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MODIS卫星数据,分析了2005—2015年期间蒙古国地区净初级生产力和土地覆盖类型的变化,并对该时段内的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布进行了评价,着重利用GIS分析了蒙古国"草原之路"铁路沿线生态承载力的空间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5年蒙古国地区生态承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沿线地区生态承载力也相应地呈现自南向北逐渐增强,该国北部生态承载力较好,约为35—70 ha;中部及南部地区相对较弱,约为0—20 ha。(本文来源于《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期刊2019年09期)
乌图布信[6](2019)在《内蒙古地区的蒙古黑头羊与细毛羊杂交养殖的优势》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内蒙古地区的环境特点,然后从外貌特征、繁育及生长性能、产肉性能和适应性方面分析了蒙古黑头羊的品种特征,并从配种养殖效果、体型变化和育肥效果3个方面对蒙古黑头羊与细毛羊的杂交成果进行了阐述。(本文来源于《畜禽业》期刊2019年09期)
赵文生[7](2019)在《辽代蒙古高原东部地区的农业开发及镇、防、维叁州的设置》一文中研究指出辽代蒙古高原东部地区生活着乌古、敌烈、于厥里、黄头室韦等部族。辽廷为了改变这一地区农业生产落后的局面,采取了一系列劝课农桑的举措,并于会同二年(939)将北、南院叁石烈的汉、契丹、渤海、女真人迁至海勒水、于谐里河、胪朐河一带屯垦。到圣宗、道宗时期,耶律唐古在胪朐河和镇州等地屯田,农业生产和管理达到了全盛时期。屯垦戍边,直接推动了镇、防、维叁州等边防城的设置,尤其是镇州,对于镇抚蒙古高原东部地区,平定阻卜等沿边诸部的叛乱,促进当地农业开发,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农业考古》期刊2019年04期)
韩大校,王烁,丛日征,申方圆,王千雪[8](2019)在《抚远地区蒙古栎林的空间结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分析抚远地区蒙古栎林的结构参数,了解和分析蒙古栎林的空间结构特征,以期为抚远地区蒙古栎林的抚育经营提供合理的科学依据。【方法】以抚远地区蒙古栎林为研究对象,建立2个50 m×50 m的固定样地,测量并利用固定样地内树木的坐标、胸径、树种、冠幅,计算蒙古栎林的结构参数角尺度(Uniform angle index)、大小比数(Dominance)、混交度(Mingling)、密集度(Crowding),同时将4个参数进行两两组合,进行二元分布特征分析,了解蒙古栎林林木的群落结构。【结果】样地1表现为随机分布格局,径级分布为倒"J"型分布。样地2表现为均匀分布格局,径级分布为正态分布。蒙古栎林中大多数树木为随机分布,大多数优势树木呈密集状态并且周围是同种林木竞争。两块样地的主要差异在于林木的混交度。样地1的混交度比样地2更高。【结论】研究结果可以更有效的促进森林发展,更为科学合理的制定森林经营措施。此外,在未来的工作中,应利用空间结构参数的二元分布与生境相结合,探讨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对森林结构和森林生长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温带林业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张银花,甘晶[9](2019)在《论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留学生培养模式的创新——以蒙古国留学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的留学生培养工作,对于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的安全稳定具有重要的影响。蒙古国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蒙古国留学生在促进中蒙人文交流和增强文化互信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结合内蒙古高校蒙古国留学生培养状况的实际调查,研究提出创新留学生培养模式的具体构想,对于培养来华留学生中的"中国通"和实现中蒙两国更高层次合作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9年48期)
孟令聪[10](2019)在《蒙古国乌兰巴托地区汉语教学现状调研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和蒙古国经贸往来的发展,蒙古国对汉语人才需求也不断增加,蒙古国政府和人民群众逐渐意识到学习汉语的重要性。政府部门加大对汉语教学与资金投入,扩大汉语教学规模,目前已渐形成较完备的汉语教学体系。2018年9月,笔者被选为国家汉办汉语教师志愿者,赴蒙古国乌兰巴托市第23中学担任中学部的汉语教师。任教期间,重点对第23中学的汉语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同时,对蒙古国乌兰巴托地区汉语教学情况进行了考察和了解。基于调查,结合本人在蒙古国汉语教学实践中的观察和体验,完成了本论文。本论文的绪论部分,主要包括选题背景、选题意义和价值、研究内容、基本理论和方法、文献综述几方面内容;第一章,简要介绍了蒙古国与中国交流情况和汉语教学开展概况;第二章,是对蒙古国立大学以及所属23中学孔子课堂概况,以及汉语教学发展情况的全面调查和梳理,通过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多种方法,对第23中学汉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学习动机、汉语教学设施、教学规模等具体情况进行调查,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具体分析;第叁章,对蒙古国汉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发现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方法落后、教材内容陈旧以及学生学习汉语动机不明确等。第四章,根据调查分析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主要从学校、老师以及家长叁个方面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本论文希望通过对蒙古国汉语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可以为蒙古国开展汉语教学提供参考;为将赴蒙古国作汉语教师的人员提供参考;为我国有关部门在蒙古国开展汉语教学提供参考,从而推动汉语在蒙古国的发展,加快推进汉语国际推广这一重要课题。同时也是身为一名汉语教师志愿者汉语教学实践的一次系统总结。(本文来源于《吉林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6-01)
蒙古地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一条举世闻名的国际商道,茶叶之路的历史影响和经济价值一直到20世纪初才为人们所关注和重视。相对而言,其巨大的文化意义却一直被忽视。对于联结茶叶之路中俄贸易的中间环节——蒙古地区来说,茶叶之路的影响覆盖了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具体涉及蒙古的商业文化、经济结构、佛教文化、城镇文化、生活习俗、语言文化、货币文化、娱乐文化等方面。茶叶之路将会在新时代重现昔日的生机与活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蒙古地区论文参考文献
[1].李舸,王卷乐,王艳杰,魏海硕.蒙古国中东部地区2006–2015年产草量遥感估算研究(英文)[J].JournalofResourcesandEcology.2019
[2].邓志文.“茶叶之路”对蒙古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3].温旭.草原地区移动的商业城市——以蒙古贵族斡耳朵的贸易活动为中心[J].浙江学刊.2019
[4].海纯良.试述蒙古贞地区蒙古族学校开设蒙古史教学的重要性[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5].张晓彤,谭衢霖,涂天琦,董晓峰,李宇.利用MODIS卫星数据对“草原之路”蒙古国地区进行生态承载力评价[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9
[6].乌图布信.内蒙古地区的蒙古黑头羊与细毛羊杂交养殖的优势[J].畜禽业.2019
[7].赵文生.辽代蒙古高原东部地区的农业开发及镇、防、维叁州的设置[J].农业考古.2019
[8].韩大校,王烁,丛日征,申方圆,王千雪.抚远地区蒙古栎林的空间结构特征[J].温带林业研究.2019
[9].张银花,甘晶.论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留学生培养模式的创新——以蒙古国留学生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
[10].孟令聪.蒙古国乌兰巴托地区汉语教学现状调研报告[D].吉林外国语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