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氧化论文_于彦存,王显,葛君杰,刘长鹏,邢巍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氧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化学,电极,光谱,催化剂,燃料电池,磁控溅射,吡咯。

电氧化论文文献综述

于彦存,王显,葛君杰,刘长鹏,邢巍[1](2019)在《聚吡咯改性炭载Pd催化剂促进甲酸电氧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直接甲酸燃料电池(DFAFC)阳极活性炭载Pd催化剂活性组分易聚集,分散差且存在炭载体的电腐蚀作用,造成催化活性低稳定性差。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通过调控炭载Pd催化剂的载体改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采用低温化学氧化法制备了聚吡咯(PPy)与活性炭复合材料,在聚合过程中加入活性炭,经过高温热解聚吡咯形成复合碳载体负载Pd催化剂,并表征了热解聚吡咯碳修饰催化剂表面形貌,发现聚吡咯修饰后的催化剂载体表面氮元素以吡咯氮的形式存在,催化剂活性组分Pd纳米粒子可稳定在2. 25 nm。通过甲酸电催化氧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Pd单位质量比活性比Pd/C催化剂提高了2. 5倍。(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学》期刊2019年11期)

苏敏,董金超,李剑锋[2](2019)在《Pt(hkl)单晶表面CO电氧化过程电化学原位拉曼光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单晶电极具有明确的表面原子排布,被认为是研究表面反应过程的理想模型催化剂。利用谱学电化学技术研究单晶电极界面的电化学反应过程,通过对中间物种的有效捕获,能够进一步确定反应过程,对揭示反应机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只有粗糙或者具有一定纳米结构的银、金、铜等少数贵金属表面才具有较高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活性,导致SERS无法被应用于原子级平整的单晶电极表面反应的研究。长期以来都缺少利用原位电化学拉曼光谱技术研究单晶电极界面反应的报道。2010年,本课题组通过借鉴"借力"策略和TERS非接触的工作模式发展出了壳层隔绝纳米粒子增强拉曼光谱(SHINERS)技术[1],并经过不懈地努力将其成功应用于单晶表面分子吸附构型和异质金属界面电子结构的研究[2-3]。对于更有意义的实际电催化体系,铂基表面的ORR作为燃料电池最为重要的阴极反应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由于一直无法在确定结构的单晶表面获得ORR反应中间物种的直接光谱信息,人们还无法确定ORR具体的反应途径。近期,本课题组利用原位SHINERS技术探究了Pt(hkl)单晶界面ORR过程,首次在Pt(hkl)单晶界面获得了ORR重要中间物种的光谱证据,确定了ORR具体的反应过程[4]。说明SHINERS技术完全可以拓展至过渡金属单晶面的其他重要催化反应过程的原位研究。在燃料电池的研究中,作为毒化中间体的CO在过渡金属表面的催化氧化都有诸多的研究。通过对Pt(hkl)基础晶面的CO电氧化过程的原位拉曼研究发现,在酸性条件下,水分子首先活化导致OH的生成,然后含氧物种与CO作用,导致CO氧化的发生。通过控制实验和同位素替代实验,成功获得了CO电氧化过程中间物种OH的直接光谱证据。而在碱性条件下,CO和OH反应对反应后,是否经由COOH过程成为争议的对象。因此,我们利用原位电化学SHINERS光谱对铂单晶表面CO的电氧化过程展开研究,获得了COOH中间物种的光谱证据,确认了碱性条件下CO电氧化的反应过程。此外,高指数晶面不仅具有高的催化活性,并且自身处于短程有序的环境中,表面原子不易被扰乱,表现出更高的稳定性。因此,我们进一步将SHINERS技术拓展到了高指数单晶界面反应的研究中,探究其具有高催化活性的原因。通过SHINERS光谱研究发现,CO在高指数晶面存在多种吸附,包括平台位的顶位吸附和桥位吸附,台阶位的顶位吸附和桥位吸附。在碱性条件下,还观察到了COOH中间物种的特征拉曼峰,确认了高指数晶面CO电氧化的反应路径。随着CO电氧化的进行,我们还观察到不同吸附位点的CO发生了迁移,通过分析发现在CO电氧化的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分别为平均场近似模型和成核生长模型。(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 20)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03)

廖荣,邓永健,王家驹,赵飞兰,郑若茜[3](2019)在《高介电氧化铪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磁控溅射法分别在Si片和玻璃片上制备了HfO_2薄膜,并用SEM、XRD、XP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HP4284A精密LCR测试仪对HfO_2薄膜的表面形貌、微观结构、组成成分、光学特性和电学特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HfO_2薄膜表面较为平坦致密,晶粒大小均匀,晶粒尺寸大部分在10nm~20nm之间;薄膜为多晶结构,O和Hf的原子比接近2:1,且随着氩氧比的增加,O和Hf的原子比呈上升趋势;薄膜在400nm~800nm波长范围内光的透射率都在85%以上,折射率都在2.0以上;漏电流较小,介电常数在16以上。高介电HfO_2材料适合代替传统Si O_2做栅介质材料。(本文来源于《真空》期刊2019年05期)

刘名,段安萍,刘冉[4](2019)在《泡沫镍负载钴电极的制备及其催化肼电氧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恒电位法制备泡沫镍负载钴(Co/Ni foam)电极。通过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制得Co/Ni foam电极对肼电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Co/Ni foam电极具有较高的催化肼电氧化活性。在1. 0 mol·L-1Na OH+0. 02 mol·L-1N2H4中,肼在Co/Ni foam上氧化的峰电流密度可达62. 1 m A·cm-2。(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学》期刊2019年18期)

王家德,薛钦文,赵夏生,李宜人[5](2019)在《响应面法优化脉冲电氧化处理茜素红废水》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响应面法,评估了脉冲电氧化处理茜素红染料废水的实验变量影响和预测最优操作条件。选用TOC去除率和能耗为模型响应值,脉冲占空比、电流密度、溶液流速和电源频率为实验变量。实验分析及模型优化结果显示:电流密度和占空比对响应目标的影响是显着的,溶液流速和电源频率是非显着的。当脉冲占空比为0.49、电流密度为10.00mA/cm~2、流量为2.40m/h、电源频率为1.81kHz时,响应面模型优化的TOC去除率为49.20%,去除单位质量TOC能耗为94.14kWh/kg。相同条件下非脉冲直流电氧化对TOC去除率为51.31%,去除单位质量TOC能耗为157.20kWh/kg。两者相比,脉冲电氧化工艺节能40.11%,优势明显。(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杨启亮,王向阳,翁信军,杨祥,徐学涛[6](2019)在《电氧化促进的钯催化的芳烃C(sp~2)—H键氯代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芳香族卤代物是非常重要的合成砌块,卤化反应是有机合成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反应之一.本工作利用2-(吡啶基)异丙基胺(PIP胺)作为双齿导向基团,以LiCl作为卤素来源,通过电化学阳极氧化的策略成功实现了钯催化的芳烃邻位C(sp2)—H键的氯代反应.此反应条件官能团耐受性强,底物适用范围广,同时能兼容噻吩等杂芳环类底物,为合成(杂)芳基氯代物提供了一种简洁高效的方法.该反应可以安全的放大到克级制备,显示了潜在的工业应用前景.通过连续的邻位碳氢键溴代和氯代反应还能得到高度复杂的2,5,6-叁取代的苯甲酰胺类化合物.(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王家德,袁通斌,周丹飞,周栩乐,甘永平[7](2019)在《基于原位红外光谱的水相苯酚电氧化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电化学原位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苯酚在Pt电极表面的电化学氧化机理。在0.1 mol/L Na_2SO_4溶液中,Pt电极上电化学氧化苯酚的反应电位为+0.9~1.0 V(vs SCE)、析氧电位为+1.3 V;电化学原位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当电位<0.9 V时,苯酚氧化产物主要为苯二酚、醌及少量醇类物质;电位0.9~1.1 V时,苯环结构被破坏,氧化产物主要为酮、酸、醇和CO_2;根据官能团吸收峰的变化,苯酚在Pt电极表面氧化经历如下途径:苯酚→苯二酚→苯醌→酮、醇、酸→CO_2。同时研究了NH_4~+对苯酚在Pt电极表面的电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电位区(<0.9 V)对苯酚氧化构成竞争。(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杨洋[8](2019)在《稀土氧化物与氢氧化物对纳米催化材料电氧化性能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如今,人们越来越关注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开发绿色清洁能源材料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醇和水的电氧化反应是能源电催化领域两类重要的电氧化反应。醇电氧化反应主要发生在直接醇类燃料电池(DAFC)的阳极上,目前商业化的是贵金属Pt催化剂。但是,Pt在醇电催化氧化过程中容易被中间产物CO等毒化,导致催化剂性能下降。同时,价格高昂的Pt也极大地限制了醇类燃料电池的大规模商业化。另外,水电氧化反应是电解水制氢的关键半电池反应。作为一种非贵金属催化剂,NiFe双金属层状氢氧化物(NiFe LDH)具有价格低廉、比表面积大等优点,但是其在酸或碱性溶液中易受到腐蚀而失去活性。本论文以开发低成本、高催化活性的醇电氧化催化剂和高稳定性的NiFe基水氧化催化剂为目标,围绕稀土(Pr、Ce)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对Pt基醇电氧化催化剂的增强作用,以及氧化铈对NiFe LDH的稳定作用开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使用叔丁胺辅助溶剂热法制备了短棒状Pr(OH)_3纳米颗粒,在500℃煅烧得到氧化物Pr_6O_(11)。表征显示Pr(OH)_3表面富含-OH,几乎不含氧空位,而Pr_6O_(11)含有较多氧空位。将Pr(OH)_3和Pr_6O_(11)分别与铂/碳纳米管(Pt/CNT)超声混合,使Pt/CNT对甲醇电氧化反应的质量活性分别提高了1.61倍和1.87倍。在此基础上,将不同温度下煅烧得到的样品与Pt/CNT超声混合,发现Pt/CNT-Pr_6O_(11)(100℃)既富含-OH又富含氧空位,从而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2)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小尺寸且均匀分散的Pr_xCe_y(OH)_a和CeO_2·H_2O等纳米颗粒,并通过煅烧获得其氧化物。将制备的纳米颗粒与Pt/CNT或商业Pt/C超声混合,Pr_xCe_y(OH)_a及其煅烧后得到的氧化物都对Pt/CNT或商业Pt/C的甲醇电氧化催化性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t/C-Pr_1Ce_6(OH)_a的催化活性是商业Pt/C的2.97倍,稳定性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2000 s后其电流值保留比为72%。此外,钇和镧掺杂CeO_2·H_2O也可以明显增强商业Pt/C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性能。(3)在碱性条件下将NiFe LDH生长在氧化碳纳米管(OCNT)上,优化合成条件,制备了过电位为320 mV的NiFe LDH/OCNT水氧化催化剂。随后在NiFe LDH/OCNT外沉积CeO_2,制得了CeO_2包覆的NiFe LDH/OCNT催化剂。电催化测试结果显示,CeO_2包覆之后NiFe LDH/OCNT的过电位略有增大,但是CeO_2包覆能显着提高NiFeLDH/OCNT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9-06-03)

李佳龙[9](2019)在《Mo改性钛氧化物担载PtRu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甲醇电氧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s)具有能量密度高,可移动性强以及启动快速等优势得到广泛关注。然而,其商业化进程受到核心催化剂高成本与低寿命的限制。针对PtRu阳极催化剂活性与稳定性不足的问题,本论文主要从钛氧化物复合载体的界面功能化改性与特殊结构合成等方面展开系统研究。采用后掺杂改性方法在弱碱性还原水热条件下,对商业二氧化钛纳米粒子(TNPs)进行界面功能化改性,得到具有Mo掺杂功能化的界面以及锐钛矿晶态内核的特殊结构的Mo_xTi_(1-x)O_2纳米粒子(IF-MTNPs)载体。并与XC-72炭黑混合作为复合载体制备得到PtRu/IF-MTNPs-C催化剂。由于Mo功能化界面与PtRu之间增强的电子相互作用与改性氧化物载体特殊的核壳结构,其催化活性提高至0.71 A·mg~(-1)Pt,是未界面功能化的商业TNPs-C复合载体担载的PtRu催化剂(PtRu/p-TNPs-C)的3.4倍,同时经过1000圈循环伏安老化测试后其稳定性也同步提高了9.3%;为了进一步提高改性催化剂的性能,通过一步水热法由钛酸四丁酯作为前驱体同步改性与合成,得到Mo界面掺杂功能化的超细二氧化钛纳米晶(iMTNCs)载体。与XC-72炭黑混合作为复合载体担载PtRu所得到催化剂(PtRu/iMTNCs-C)的活性在保持稳定性不变的情况下,较上述PtRu/IF-MTNPs-C催化剂活性进一步提高了25.4%。活性的进一步提升归因于超细晶粒结构带来的更多可改性界面以及同步改性方法所增加的界面Mo掺杂量。进而提升改性载体的点输运性能及对贵金属的推电子效应,使其电子结构发生变化,d带中心下移,在催化甲醇氧化过程中,提升对含碳中间产物(CO_(ads))的抗毒化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PtRu催化剂性能,改善复合载体材料中的不稳定的炭黑组分与界面功能化钛氧化物之间的结合方式以提升复合载体催化剂的稳定性。采用二氧化钛纳米管(TNTs)为改性底物,在水热改性的基础上,同步实现对TNTs的Mo界面掺杂功能化改性与葡萄糖原位碳化包覆。通过800 ~o C退火处理得到具有较高石墨化程度的核壳结构界面功能化锐钛矿/金红石混合晶相结构C@Mo_x Ti_(1-x)-x O_2纳米管(C@IF-MTNTs)复合载体并制备PtRu催化剂。经电化学测试,所得到的PtRu/C@IF-MTNTs催化剂的质量活性为1.05 A·mg~(-1)Pt,是未进行Mo界面功能化的核壳结构复合载体催化剂(PtRu/C@TNTs)活性的2倍,是商业PtRu/C催化剂的1.7倍,同时稳定性提高了20%。催化剂性能的提高归因于特殊的一维多层壳核壳结构、Mo掺杂功能化的界面、更高石墨化程度的碳壳层与混合晶相结构的改性氧化物核心;通过一步法水热合成方法,由钛酸四丁酯/葡萄糖为前驱体直接合成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包覆界面功能化超Mo_xTi_(1-x)-x O_2纳米晶复合载体(C@MTNCs-FI)。担载PtRu所制备的PtRu/C@MTNCs-FI催化剂的活性是未改性核壳结构纳米晶载体催化剂PtRu/C@TNCs的2.68倍,是商业PtRu/C催化剂的1.68倍,同时活性提高24%。催化剂性能的提升归因于在Mo掺杂界面功能化与原位碳包覆扰动下合成的具有超细晶粒结构的TNCs所提供的更多可改性界面、功能化界面内更高的Mo含量与改性载体提高的电输运性能与增强的载体与PtRu之间的电子相互作用。以天然聚合物壳聚糖为含氮前驱体,水热法合成的TiO_2纳米线(TNWs)为改性底物,在界面功能化改性的基础上,结合水热原位预碳化包覆与高温退火处理,制备杂氮碳包覆的界面功能化核壳结构一维纳米线载体(NC@MTNWs-FI)并担载PtRu制备催化剂。由于Mo功能化氧化物界面与杂氮碳壳层对担载PtRu推电子作用的协同效应,PtRu/NC@MTNWs-FI的甲醇电氧化催化质量活性提升至1.23 A·mg~(-1)Pt,是未经过Mo改性载体催化剂(PtRu/NC@TNWs)的2倍以上且稳定性提升15.9%,是PtRu/C催化剂的2.24倍,同时活性提高23.2%;采用原位聚合方法以界面功能化的TNWs为底物,分别制备了聚苯胺与聚吡咯衍生的NC@MTNWs载体。研究表明活性最高的壳聚糖衍生的催化剂吡啶型N含量最高;而聚苯胺衍生的催化剂具有最高的归一化稳定性,相对于壳聚糖衍生的催化剂提升5.8%。通过DFT计算方法,研究了Pt/TiO_2通过(001)晶面对接构成的平板吸附模型的两种吸附态(顶端吸附态与面心立方吸附态)。其中顶端吸附态的吸附能是面心立方吸附态的10倍以上,且具有更小的平衡吸附距离与对Pt层的电荷供给;顶端吸附态下,改性Pt/Ti_(0.75)Mo_(0.25)O_2吸附态的吸附能是未改性Pt/TiO_2吸附态的500倍,且改性吸附体系具有更小的平衡吸附距离与更大的界面结构弛豫;界面电子结构分析表明,改性载体顶端吸附体系中Pt层的d带中心较Pt/TiO_2顶端吸附态的位置进一步下移,并在Mo作用下相邻的界面Ti原子呈现明显出的Pt-Ti成键趋势。(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林冠豪[10](2019)在《强化电还原/电氧化协同工艺去除水中重金属及有机物效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重金属废水和难降解有机废水治理是当前工业废水领域的两个研究难点,重金属废水中含有难降解有机物时,这种废水的治理更加困难,除需要考虑重金属本身的去除外,还需要考虑有机物对去除效果造成的影响。含重金属难降解有机废水广泛存在于电镀、冶金、染料等废水中。本论文以Cu2+与难降解有机物磺胺甲恶唑(Sulfamethoxazole,SMX)组成的Cu-SMX混合废水为目标物,采用钛钌网(Ru0/Ti)阴极电化学还原先去除Cu2+,后采用活性炭纤维(Activated carbon fibre,ACF)阴极电芬顿(electro-Fenton,EF)降解SMX。在此基础上,研究了 EF处理SMX的降解工艺,考察ACF界面反应机理,进而以强化矿化为目的,引入太阳光,利用太阳光电芬顿(Solarphotoelectro-Fenton,SPEF)工艺提高SMX的矿化率。主要成果如下:(1)电化学法同时去除混合废水中的Cu2+及SMX研究:以Ru02/Ti作阳极,ACF作阴极组成的一体式反应装置无法同时去除混合废水中的Cu2+及SMX,ACF作阴极无论是在高纯水体系中还是在SMX体系中,除铜率均很低,且不具有重复性,无法在去除Cu2+的同时通过EF实现SMX的降解。(2)电化学法先去除混合废水中Cu2+后降解SMX研究:确定了最佳除铜条件,即Ru02/Ti同时作阳极、阴极,初始Cu2+浓度为33~35mg L-1电流强度为0.12 A,初始pH=3.00,处理时间180min。在最佳条件下,可去除Cu-SMX废水中约95.0%的Cu2+,同时SMX的去除率约为22.3%,矿化率为8.2%。采用EF处理除铜后的废水,SMX在120 min内完全降解,TOC在360 min时去除率为66.1%。(3)EF法处理SMX的降解工艺研究:处理浓度为200mg L-1的SMX,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Fe2+浓度1.00 mM、初始pH=3.00、40mg-1-1 O2、电流强度为0.36 A。SMX在90min内降解完毕,降解行为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表观速率常数为 3.54 × 10-2 min-1,360 min 的 TOC 去除率为 64.7%。(4)ACF界面反应机理研究:比表面积更大的ACF能稳定产生浓度更高的H2O2。采用ACF阴极,电流强度为0.36A,初始pH=3.00的条件下,可产生浓度为1800~2000 μM的H202;Cu2+/Cu+可在ACF表面发生类芬顿反应(Cu-EF-like)产生·OH,刚好能弥补其对ACF堵塞带来·OH产量下降的不良影响。但Cu2+对ACF的堵塞是不可逆的,随着反应的进行,这种堵塞作用影响了 SMX在阴极表面的降解效果。(5)SPEF强化SMX矿化:与EF相比,SPEF处理SMX的效果更好,矿化电流效率更高,360 min的TOC去除率为77.1%,180 min即可达到EF最终的处理效果,总矿化率提高了 12.4%。SMX的浓度越高,TOC去除也越高,但同时剩余TOC含量也越高。采用UVA、UVC与EF联用组成的PEF工艺可代替SPEF,以避免室外天气对工艺造成的不利影响。图47幅,表15个,参考文献114篇。(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5-28)

电氧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金属单晶电极具有明确的表面原子排布,被认为是研究表面反应过程的理想模型催化剂。利用谱学电化学技术研究单晶电极界面的电化学反应过程,通过对中间物种的有效捕获,能够进一步确定反应过程,对揭示反应机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只有粗糙或者具有一定纳米结构的银、金、铜等少数贵金属表面才具有较高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活性,导致SERS无法被应用于原子级平整的单晶电极表面反应的研究。长期以来都缺少利用原位电化学拉曼光谱技术研究单晶电极界面反应的报道。2010年,本课题组通过借鉴"借力"策略和TERS非接触的工作模式发展出了壳层隔绝纳米粒子增强拉曼光谱(SHINERS)技术[1],并经过不懈地努力将其成功应用于单晶表面分子吸附构型和异质金属界面电子结构的研究[2-3]。对于更有意义的实际电催化体系,铂基表面的ORR作为燃料电池最为重要的阴极反应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由于一直无法在确定结构的单晶表面获得ORR反应中间物种的直接光谱信息,人们还无法确定ORR具体的反应途径。近期,本课题组利用原位SHINERS技术探究了Pt(hkl)单晶界面ORR过程,首次在Pt(hkl)单晶界面获得了ORR重要中间物种的光谱证据,确定了ORR具体的反应过程[4]。说明SHINERS技术完全可以拓展至过渡金属单晶面的其他重要催化反应过程的原位研究。在燃料电池的研究中,作为毒化中间体的CO在过渡金属表面的催化氧化都有诸多的研究。通过对Pt(hkl)基础晶面的CO电氧化过程的原位拉曼研究发现,在酸性条件下,水分子首先活化导致OH的生成,然后含氧物种与CO作用,导致CO氧化的发生。通过控制实验和同位素替代实验,成功获得了CO电氧化过程中间物种OH的直接光谱证据。而在碱性条件下,CO和OH反应对反应后,是否经由COOH过程成为争议的对象。因此,我们利用原位电化学SHINERS光谱对铂单晶表面CO的电氧化过程展开研究,获得了COOH中间物种的光谱证据,确认了碱性条件下CO电氧化的反应过程。此外,高指数晶面不仅具有高的催化活性,并且自身处于短程有序的环境中,表面原子不易被扰乱,表现出更高的稳定性。因此,我们进一步将SHINERS技术拓展到了高指数单晶界面反应的研究中,探究其具有高催化活性的原因。通过SHINERS光谱研究发现,CO在高指数晶面存在多种吸附,包括平台位的顶位吸附和桥位吸附,台阶位的顶位吸附和桥位吸附。在碱性条件下,还观察到了COOH中间物种的特征拉曼峰,确认了高指数晶面CO电氧化的反应路径。随着CO电氧化的进行,我们还观察到不同吸附位点的CO发生了迁移,通过分析发现在CO电氧化的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分别为平均场近似模型和成核生长模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氧化论文参考文献

[1].于彦存,王显,葛君杰,刘长鹏,邢巍.聚吡咯改性炭载Pd催化剂促进甲酸电氧化[J].应用化学.2019

[2].苏敏,董金超,李剑锋.Pt(hkl)单晶表面CO电氧化过程电化学原位拉曼光谱研究[C].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20)论文摘要集.2019

[3].廖荣,邓永健,王家驹,赵飞兰,郑若茜.高介电氧化铪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真空.2019

[4].刘名,段安萍,刘冉.泡沫镍负载钴电极的制备及其催化肼电氧化性能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9

[5].王家德,薛钦文,赵夏生,李宜人.响应面法优化脉冲电氧化处理茜素红废水[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9

[6].杨启亮,王向阳,翁信军,杨祥,徐学涛.电氧化促进的钯催化的芳烃C(sp~2)—H键氯代反应[J].化学学报.2019

[7].王家德,袁通斌,周丹飞,周栩乐,甘永平.基于原位红外光谱的水相苯酚电氧化机理研究[J].化工学报.2019

[8].杨洋.稀土氧化物与氢氧化物对纳米催化材料电氧化性能的影响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9

[9].李佳龙.Mo改性钛氧化物担载PtRu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甲醇电氧化性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10].林冠豪.强化电还原/电氧化协同工艺去除水中重金属及有机物效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及原理3-6 高分辨透射电镜图(a)SiO2;(b, ...多孔二氧化硅逐渐滴加到PFP的PBS缓冲...(a)SiO2@MTCP,(b)SiO2@HP和(c)...硅-石墨烯叁维复合材料(GS-Si)和纯...硅-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扫描电镜照片

标签:;  ;  ;  ;  ;  ;  ;  

电氧化论文_于彦存,王显,葛君杰,刘长鹏,邢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