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向琴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向琴

向琴湖北省利川市东城街道办事处岩洞寺小学445400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有序、具体的发散思维教学模式。它是发散小学生思维的有效图形工具,运用它在图片和文本上施加同等压力的技巧,通过包含并相互关联的层次图来显示各个层次的主题之间的关系。它可以构建一个复杂的汉语知识体系,促进学习和记忆。本文以笔者的教学实践为基础,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教学,使学生掌握阅读规律,掌握阅读方法,进而独立阅读。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6-194-01

思维导图是用简单的总结词和醒目的图片呈现阅读内容的一种有效方式,注重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在阅读中的有效思维。这种思维图最初是由英国大脑发展专家托尼•巴赞创建的,是一种有组织的思维工具。将这种思维导图方法应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利于使阅读内容更生动地转化为信息“列表”。在拓展学生思维的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对阅读内容的记忆和理解,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作者从选材立意到具体描写的理解。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教师善于运用思维导图整理阅读思路,用高度条理化的文字和图片,才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系统理解和存储的兴趣,达到思维有效发散的效果,才能真正增强学生的人文内涵。

教师指导学生制作阅读思维图。学生在阅读提问中完成自己的思维导图后,教师给出正确的文本导图。通过与教师的比较,学生可以提高和实现自己的思想观念的自我完善。同时,结合阅读要点进行考试练习,根据学生在阅读中的发现,对学生进行考试练习。教师通过反馈信息引导学生如何将阅读内容结合起来,把握要点,在思维导图制作中梳理知识,可以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逐步培养学生的自读思维模式。这一循序渐进的课堂阅读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部分:这种循序渐进的课堂阅读教学流程分为四个环节:创设情景、自主学习、示范学习、巩固检测。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绘制

小学阶段通过思维导图培养阅读能力,思维导图的绘制十分关键。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思维阅读的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在黑板或电子白板上进行手绘演示。学生用一张空白的纸来学习,培养学生熟悉制图的过程,为将来的学生自主学习打下基础。第一,选定文章的关键词,也就是文章要表达的中心,并且填写在适合字体大小的方框里,学生在绘制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彩色笔刺激视觉流动,提高对制作的兴趣。第二,找出段落中的重点词语作为分枝的小标题,而且段落中的每一个重点都可以从上一个中心的关键词方框处引出一个分枝,就像花盆里的花在成长分叉一样,而关键词就是枝头的花朵,在不断的分析中从左到右依次填写。第三,要注意二级分支和三级分支的线条笔一级分枝要细一些,不但看起来好看,关键是方便再次整理。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从简单的制作入手,学习如何制作思维导图。在使学生思考之后,我们可以培养制作“关联关键图像”的方法,使思维图更加精致。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思维导图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使整个教学更具活力,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网络图,在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挖掘学生潜能,展现学生个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1.课前预习

思维导图可以使学生的预习更加直观,使教师能够检查和了解学生的学前学习情况。特别是在阅读教学的预览中,学生可以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画出不同的思维图,然后根据课堂掌握的方法对其进行独立的改进。这不仅可以指导学生提高阅读文本的框架结构,而且可以积累阅读材料,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自主学习

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准备,提高自学能力。根据阅读文本在思维导图上的主支制作,学生在编写过程中结合文本的前瞻性思维,一次梳理出文本的描述性线索。在每一段的核心单词被绘制出来之后,新单词以箭头的形式分支。在梳理知识框架、把握特征、情节和环境的基础上,清除词汇障碍,完成学生的写作和绘画。在阅读过程中,突出阅读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使全文的把握更加清晰。这种呈现自主预览的方式反映了学生的思维特点。在各种思维导图的设计中,它为学生在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讨论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学生的相互学习。此外,根据阅读的需要,在每节课前安排的预习方向也可以是单一的方向,如制作单词、思想和情感的思维图或特定的写作技巧。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阅读教学时,能够准确引导学生的阅读思想,并以一致的教学思想进行有效的指导。

3.课堂教学

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强化课堂教学中的文化内涵。学生的自觉注意力很容易被新事物吸引。为了培养中、高层次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与图文相结合的方法优于直接阅读教科书。在思维导图的构建过程中,它不仅阐明了文章的语境,而且为分层作文打下了基础,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分析阅读内容的能力。例如,在《桂林山水》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在第一次阅读课文时制作一张简单的“总-分-总”思维图。针对本文的主要内容,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逐步深化思维图,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课堂思维导图可以直接在白板多媒体上,利用Sivo微课程软件的“思维导图”功能,结合阅读要求,采用图文并茂的制作方法,完成教材内容的组合。学生对自己制作的结构图进行比较和填写,完成对水、山特征的描述。由于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普及,教师可以选择桂林山水画或网络上更美的桂林山水水墨画作为教学插画,通过产品中的文字描述,提高学生对实际景观的放大理解。教学模式的思维导图。提高学生将所看到的美好事物翻译成文字的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结合思维导图可以灵活地设计出满足各级学生需求的问题。在思维导图的提示下,要求学生背诵的段落,学生能够事半功倍地完成。

四、结语

综上,思维导图是一种合适的阅读工具,学生的学习和应用能力是有效阅读的基础,教师的思维导图设计是提高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的关键。探索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增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的活力,逐步完善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发掘自身潜能,轻松掌握基础知识,发散思维,发展个性化的语文阅读学习。

参考文献

[1]林雪梅.思维导图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课外语文,2018,(33):184.

[2]李永和.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小学阅读教学[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23):44-45.

[3]边会艳.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D].河南师范大学,2013.

标签:;  ;  ;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向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