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搅拌叶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叶轮,矿浆,浓度,多相,模型,浮选机,湍流。
搅拌叶轮论文文献综述
黄天成,周思柱,袁新梅,王德国[1](2019)在《压裂混砂搅拌装置搅拌叶轮结构优化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压裂混砂搅拌装置的搅拌效果,以混砂搅拌装置混合时间为实验指标,针对搅拌叶轮的结构特点,采用正交实验及CFD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搅拌叶轮的主要几何尺寸对混合时间的影响规律,得到了搅拌装置叶轮最佳结构参数,为搅拌叶轮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结果表明,搅拌叶轮的几何尺寸变化对混合时间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上叶轮直径影响最大,下叶轮直径和下叶轮导流筒与叶轮直径比值次之,上叶轮导流筒与叶轮直径比值影响相对较小;搅拌叶轮几何尺寸最优方案对应的混合时间最短,值为11.0s。(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赵晶,刘利宝,王世杰[2](2019)在《前倾直挡板搅拌槽叶轮转速对矿浆浓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某矿业公司年产百万吨的大型矿浆搅拌槽为研究对象,采用CFD中κ-ε湍流模型和多重参考坐标系法(MRF),对前倾直挡板搅拌槽内的多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并研究了叶轮转速对搅拌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搅拌过程中叶轮周围流体会形成两个旋转相反的涡流,促进矿浆整体循环,叶轮周围矿浆搅拌剧烈,叶轮边缘流速最大。在搅拌槽结构尺寸、矿浆浓度等相同的条件下,叶轮转速为(30~35)r/min时矿浆搅拌理想混合区(浓度58%~62%)比例较高,达到最优搅拌效果。(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9年06期)
李星明[3](2017)在《大型搅拌槽叶轮形状对矿浆浓度分布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矿浆搅拌槽是浮选生产工艺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之一,搅拌槽的性能好坏决定了浮选的效率和矿石的产能。随着工业加工能力的提高,搅拌设备的大型化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并且在冶金、化工行业广泛应用。对于大型机械搅拌混合设备来说,机械能通过搅拌槽搅拌叶轮的旋转转化为流体的动能,从而完成槽体内流体的流动,完成物质交换和热交换的过程。搅拌槽内流体流动形式与搅拌叶轮形状和槽体内部结构密切相关,大型搅拌槽的搅拌的叶轮直径,扭矩和弯矩都很大,并且还会受到搅拌介质、搅拌叶轮形式、施工质量和搅拌效果影响,因此对搅拌槽内流体流动的规律的深入了解和对搅拌桨叶轮的形状设计是搅拌设备优化设计的基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流体力学(CFD)已成为研究搅拌设备内部流场和研究多相流领域的重要方法。本文基于两相流欧拉原理对大型矿浆搅拌槽内部流场分布进行了叁维模拟,深入研究了单层叁种不同叶轮形式的搅拌叶轮和单双层同种叶轮形式的搅拌叶轮对大型矿浆搅拌槽矿浆体积分数分布的影响。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大型矿浆搅拌槽在搅拌过程中会在搅拌叶轮中心形成一个负压区,在负压区的四周会产生不同旋转方向的涡流。矿浆流速的最大值出现在搅拌叶轮的外径最大处且标准叁叶推进式叶轮在外径最大处流速最小,紊流效应也最小;在同种转速和相同矿浆体积分数的条件下,同样是单层的标准六叶直叶片式叶轮和双层六斜叶开启涡轮式叶轮在搅拌过程中都会在槽底有矿浆颗粒沉降的现象出现,矿浆体积分数分布不均,而标准叁叶推进式叶轮和双层标准六叶直叶片式叶轮矿浆体积分数混合均匀,搅拌混合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期刊2017-06-02)
许乔[4](2016)在《基于搅拌流场特性的潜水搅拌器叶轮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水资源环境不断恶化,国家加大了污水治理力度。潜水搅拌器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潜水搅拌装置和推流机械装置,其所拥有的搅拌推流能力将直接决定污水处理结果好坏。探索潜水搅拌器叶轮设计、分析潜水搅拌器叶轮内部流动特性,研究搅拌流场内部流动机理及其流动规律,总结出节能实用的潜水搅拌器模型,对我国潜水搅拌器的设计水平有着重大提升,发展国家污水处理事业。本文基于水动力学进行理论分析、对各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及物理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潜水搅拌器进行了一系列的系统研究。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使用Turbogrid、Pro-E、ICEM软件,对轴流泵叶轮、贝特叶轮、水池、简化电机壳模型、导水锥等进行叁维模型建立、并对各个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基于标准的k-ε湍流模型,对轴流泵叶轮及贝特叶轮进行数值模拟。2、通过对轴流泵叶轮模型和贝特叶轮模型数值模拟结果分析对比可知,(a)两副叶轮模型池内流场大体相似,都呈现出轴向推流、径向扩散的特征,可借助轴流泵叶轮的设计方法进行设计潜水搅拌器叶轮;(b)两副叶轮模型的内部流场存在一定差异,轴流泵叶轮相较于贝特叶轮进口流速较小、出口流速差异较大,需对轴流泵叶轮的水力模型进行修正以满足潜水搅拌器叶轮模型的需求;(c)通过对有无导管贝特潜水搅拌器电机功率和流场特性研究,发现有导管潜水搅拌器叶轮整体效果更好。3、对潜水搅拌器叶片设计方法进行介绍分析,并对潜水搅拌器水动力学进行分析。基于轴流泵叶片设计方法对叶轮流道模型进行修正,并采用变环量流型设计叶片,利用水力设计软件设计了潜水搅拌器叶片并进行叶轮叁维模型和网格划分。4、对搅拌器叶轮流体流场数值模拟结果分析,发现其流体循环通道通畅,主体循环效果良好,且有效提高了循环区的液流速度。并将其与另两副叶轮模型进行搅拌效果对比,潜水搅拌器叶轮耗能大,但搅拌区域广,搅拌效果要好于另外两种叶轮模型,其综合搅拌效果较传统的轴流泵叶轮有了明显改善。5、利用传感器及变频器对搅拌器电机转速进行控制和测量推力扭矩。推力和扭矩测量装置精度较高,且其实验测量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接近;利用旋桨仪所测量出的流速趋势与数值模拟值结果的流速分布趋势相同,有效验证了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6-06-01)
黎宗琪[5](2016)在《混砂车搅拌叶轮流固耦合模态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搅拌叶轮是混砂车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混砂车的整体性能。在混砂车的搅拌作业中,搅拌叶轮发挥着基体的作用。本文主要是对混砂车搅拌叶轮流固耦合模态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建立相应的叁维模型来分析混砂车搅拌叶轮的预应力模型和静态模型,并得出了相关的研究结果,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期刊2016年05期)
任腾,赵晶,王世杰[6](2016)在《大型搅拌槽不同叶轮高度下矿浆浓度分布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大型矿浆搅拌设备功耗大,混匀效果不理想,物料出口浓度波动大。文中基于多相流欧拉理论,对某企业大型矿浆搅拌槽在不同叶轮高度下矿浆浓度沿径向和轴向的分布情况进行研究,对叶轮高度的设计给出了初步结论。(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师》期刊2016年05期)
史英祥[7](2015)在《XJM-S型浮选机叶轮锥角对搅拌功率影响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XJM-S型浮选机叶轮锥角对搅拌功率的影响,利用相似放大准则,并结合经验参数,研制出XJM-S 0.5型小浮选样机及五组不同锥角的叶轮,通过构建功率测试平台,对各组叶轮在不同浸没深度与转速条件下进行了功率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在90°~130°范围内,锥角为130°的叶轮搅拌功率最高,90°锥角叶轮次之,100°、110°、120°锥角叶轮搅拌功率相近且最低;叶轮锥角变大,搅拌功率随浸没深度增加有升高趋势,且转速越高趋势越明显;搅拌功率的实测值与通过相似准则计算的理论值相比,在低转速区实测值比理论值高,在高转速区实测值比理论值低;功率因数随叶轮转速的升高在1~2之间逐渐降低。(本文来源于《选煤技术》期刊2015年04期)
王炫[8](2015)在《2m搅拌桶叶轮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1000 t/d铜铅锌选矿厂目前使用2 m×2 m搅拌桶6台,原叶轮采用铸铁制造,生产中存在搅拌能力不足经常压槽且磨损快,每月需停车更换叶轮,严重影响生产。同时因搅拌能力差,严重影响产品质量。为此对叶轮进行改进。将轮毂改成Q235材料,叶片用废旧的汽车钢板焊接在轮毂上,制造成钢质叶轮,每次叶片磨损后,只需要将事先准备好的钢质叶片焊接在轮毂上即可。现场实践表明,改进后的叶轮更换容易,每个叶轮制造成本第一次为200元,以后每次(本文来源于《设备管理与维修》期刊2015年01期)
孙玉涛[9](2014)在《JBT1.5搅拌桶叶轮选型与强度校核》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叶轮的形式介绍及其选择方法的简述,根据搅拌目的和叶轮功能的相互验证,说明此次选煤用1.5搅拌桶所选叶轮的形式是合理的。并对比拟放大后的叶轮进行了强度校核,结果表明叶轮的尺寸结构设计满足强度要求。(本文来源于《煤矿机械》期刊2014年07期)
徐伟幸[10](2013)在《对数螺旋面搅拌叶轮设计及固液搅拌流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城市污水排放量急剧增加,搅拌器作为主要的污水处理设备,其搅拌和推流效果对污水处理质量有着重要影响,而搅拌叶轮设计中一直存在水力模型欠佳,搅拌效率不高,功率消耗过大等问题。随着计算流体力学(CFD)、流场测量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新型搅拌叶轮的开发及其搅拌流动的分析成为当前国内外搅拌设备领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本文通过对搅拌叶轮设计现状及搅拌流动特点的分析,提出新型对数螺旋面搅拌叶轮设计方案,并对其产生的固液搅拌流场进行叁维数值模拟及PIV测试,旨在较全面细致地了解该新型搅拌叶轮的结构特点和性能特征,为高效搅拌叶轮的开发及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基础。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创新性成果如下:1.在全面系统分析国内外搅拌叶轮设计和搅拌流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固液两相流、搅拌混合机理及固液悬浮等基本理论,对搅拌叶轮作用下的流动现象进行了较全面深入的分析,并针对搅拌流场叁维粘性湍流流动的计算模型和方法进行了讨论。2.以固液两相流理论为指导,首次提出对数螺旋面搅拌叶轮设计方案。针对传统搅拌叶轮在实际使用过程出现的功率消耗大,搅拌不均匀,易出现搅拌死角等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对数螺旋面结构。该结构能有效地降低流动损失,将轴向导流和径向搅拌两部分结构有机地结合,即使在没有池壁反射下也能形成轴向和径向流动,更容易获得立体循环搅拌流量,效率更高,搅拌效果更好。借鉴离心式两相流泵叶片型线,选用对数螺旋线为新型搅拌叶轮叶片的型线方程,并采用离心泵开式叶轮设计方法对其进行设计造型。3.以颗粒动力学理论和固液两相双流体模型基本控制方程为基础,本文成功地在高浓度固液流动中引入拟平衡状态下颗粒和流体之间新的相互作用力项,即附加力项,简化了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以该模型为基础编写自定义函数,采用FLUENT软件,对相关文献实验结果进行模拟计算,两者吻合较好,能满足工程使用要求。据此表明,所建立的双流体模型能正确反映在整个搅拌过程中固液两相的流动特征;数值计算能准确地预测出搅拌系统内的固液流动情况,颗粒的浓度分布、悬浮效果,反映了实际的搅拌过程。4.运用计算模型及FLUENT软件,通过监控在不同雷诺数条件下对数螺旋面搅拌叶轮的力矩,计算该搅拌叶轮的功率消耗,从而得到相应的无量纲功率准数,成功绘制出对数螺旋面叶轮功率准数随Re变化曲线。经对比分析,在相同工作条件下对数螺旋面搅拌叶轮较传统轴流式叶轮(MK四斜叶整体开启涡轮)和径流式叶轮(PY平直叶圆盘涡轮)具有更低的功率准数,即功率消耗更低,更节能。5.首次针对对数螺旋面搅拌叶轮在方形污水池中的固液搅拌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并以传统的MK和PY叶轮为比照,对比分析所形成搅拌流场的速度、浓度分布、固体颗粒悬浮效果、临界搅拌转速、功率消耗、混合时间等搅拌性能指标,结果表明:(1)池内流体在对数螺旋面叶轮的作用下形成径向射流,水流运动主要表现为沿着叶轮的径向和切向运动,在导流部件的作用下,形成整个水体的轴向循环运动;(2)在各种转速下,各搅拌叶轮下方的固体颗粒浓度大于上方的固体颗粒浓度;随着转速的增大,固体颗粒在流场中接近均匀混合;(3)随着搅拌转速的增大,固相悬浮均匀度逐渐减小,混合时间逐步递减,功率消耗逐渐增加,流场的混合效果不断提高。以悬浮均匀度为依据,可推断出各搅拌叶轮的临界搅拌转速;(4)在相同叶轮直径及转速的情况下,混合效果MK叶轮较差,对数螺旋面叶轮较好,PY叶轮最佳,但PY叶轮功率消耗最大,对数螺旋面叶轮则最节能。6.首次进行多方案方形污水池搅拌流动PIV测试及固液悬浮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对数螺旋面叶轮和MK叶轮,都在池内形成轴向单循环流动,PY叶轮则形成双循环流动;在相同叶轮直径及转速的情况下,PY叶轮在低转速下使颗粒率先浮起,但底部堆积较其它两种叶轮严重;随着转速的不断增大,其作用下的颗粒分布情况得以改善,但能量损失较大,而对数螺旋面叶轮的搅拌效果和功耗等综合性能较好。(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3-11-01)
搅拌叶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某矿业公司年产百万吨的大型矿浆搅拌槽为研究对象,采用CFD中κ-ε湍流模型和多重参考坐标系法(MRF),对前倾直挡板搅拌槽内的多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并研究了叶轮转速对搅拌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搅拌过程中叶轮周围流体会形成两个旋转相反的涡流,促进矿浆整体循环,叶轮周围矿浆搅拌剧烈,叶轮边缘流速最大。在搅拌槽结构尺寸、矿浆浓度等相同的条件下,叶轮转速为(30~35)r/min时矿浆搅拌理想混合区(浓度58%~62%)比例较高,达到最优搅拌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搅拌叶轮论文参考文献
[1].黄天成,周思柱,袁新梅,王德国.压裂混砂搅拌装置搅拌叶轮结构优化设计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赵晶,刘利宝,王世杰.前倾直挡板搅拌槽叶轮转速对矿浆浓度的影响[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9
[3].李星明.大型搅拌槽叶轮形状对矿浆浓度分布影响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7
[4].许乔.基于搅拌流场特性的潜水搅拌器叶轮设计研究[D].扬州大学.2016
[5].黎宗琪.混砂车搅拌叶轮流固耦合模态分析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
[6].任腾,赵晶,王世杰.大型搅拌槽不同叶轮高度下矿浆浓度分布的数值模拟[J].机械工程师.2016
[7].史英祥.XJM-S型浮选机叶轮锥角对搅拌功率影响的试验研究[J].选煤技术.2015
[8].王炫.2m搅拌桶叶轮改进[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5
[9].孙玉涛.JBT1.5搅拌桶叶轮选型与强度校核[J].煤矿机械.2014
[10].徐伟幸.对数螺旋面搅拌叶轮设计及固液搅拌流动研究[D].江苏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