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距离约束论文_付颖

导读:本文包含了长距离约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代词,主语,动词,英汉,人称,不对称,效应。

长距离约束论文文献综述

付颖[1](2018)在《英汉反身代词长距离约束的语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分布指称来看,英语反身代词和汉语反身代词的特征表现与约束原则是相互背离的,除管辖语域之内的约束外,还有其之外的约束。也就是说,英汉反身代词具有长距离约束的特点。英语反身代词和汉语反身代词,在长距离约束方面的语用有所不同。本文对反身代词长距离约束的语用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20期)

李艺[2](2015)在《关于“长距离约束”的结构及意义的日汉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距离约束作为违背约束理论的一个现象,在普遍语法研究中占据重要位置。至今讨论诸多却无定论。且大部分的研究关注的都是“~と思り”“…认为…”等表达“思考”含义的句子。并对这些句子进行理论上的分析。结合语料进行的考察很少。本文并非要将长距离约束下定论,而是着力于选定的理论充分解释语料。另一方面,从对比的角度看,先行研究多是各国语言和英语的对比,从汉日对比的角度进行的考察比较少。本文是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围绕汉日长距离约束的定义、结构及意义展开的论述。本文的研究目的有叁个。其一是对汉日长距离约束定义进行对比,重新探讨日语中长距离约束的定义。其二是通过汉日小说制作语料对比汉日长距离约束的结构。最后是通过“假设-验证-修正”的方法,就汉日长距离约束的意义解释提出笔者的看法。本文分为序论、本论、结论叁部分。本论部分又分为叁章,本论部分分为叁个部分。第一章是从长距离约束的定义开始进行汉日对比。并且制作了本文的语料。第二章是关于长距离约束结构的考察,这一章从“管辖域”和长距离约束出现在什么句型两方面对汉日长距离约束结构上的特点进行说明。日语中,“自分”的管辖域是句子和节;汉语中,“自己”的管辖域除单句和从句之外还有“兼语+小句”。因此汉日长距离约束所在的句子的句型也是有区别的。日语中,句子层面的长距离约束的结构主要是嵌入句和并列句。汉语的句子层面的长距离约束主要是多个小句并列的。接下来的第叁章是对长距离约束意义的汉日对比。(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5-05-22)

时猛[3](2014)在《汉语第一、二人称代词和第叁人称代词的不对称与长距离约束中的阻断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研究汉语第一、二人称代词和第叁人称代词在“自己”长距离约束中所产生的阻断效应中出现的不对称现象。之前的研究主要从句法和语用的角度,对汉语人称代词在阻断效应中所出现的不对称进行了解释。然而,鲜有理论能够对此提供满意的解释,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没有任何理论真正触及到汉语人称代词的语法区别。本论文提出了一个新的解释方案:汉语人称代词不同的语法地位导致了第一、二人称代词和第叁人称代词在“自己”长距离约束中所产生的阻断效应中出现了不对称现象。根据Safir (2004)、 Partee (2004)和Déchaine&Wiltschko(2002)对人称代词不同语法地位的研究,本文发现汉语人称代词同样具有不同的句法和语义地位:在语义上,汉语第一、二人称代词是饱和的常量,在句法上,它们是pro-DP。然而,在语义上,汉语第叁人称代词是不饱和的受约束变量,在句法上,它们是pro-P。为了解释汉语人称代词的语法地位和它们在“自己”长距离约束中所产生的阻断效应中出现的不对称现象之间的关系,本文假设第一、二人称代词和第叁人称代词在语法地位上的关键区别在于人称代词的指代是否明确,以及人称代词内部是否存在指代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的存在意味着人称代词内部存在语法/语义空位,而空位的存在为“自己”跨过人称代词,继续寻找长距离先行语提供了落脚点。另外,本文还讨论了人称代词的不对称带来的相关问题。人称代词在语法地位上的差异,不仅使得第一、二人称代词和第叁人称代词在长距离约束中所产生的阻断效应中出现了不对称,同时还导致人称代词在其他结构中表现出一系列的不对称现象,例如存现结构、修饰结构、量化结构和动词省略结构。第一、二人称代词和第叁人称代词在“自己”长距离约束中所产生的阻断效应中出现的不对称只是这一系列不对称现象中的一个代表。第一、二人称代词和第叁人称代词间的一系列不对称现象都是由这两类人称代词的不同句法和语义地位所决定的。(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期刊2014-04-15)

张宁[4](2011)在《英汉反身代词长距离约束的语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英汉语反身代词在分布指称上的特征表现与约束原则相悖。它不仅有管辖语域内约束,也有管辖语域外约束,即长距离约束。本文用"语境旨义"分析英汉反身代词的指称特征。研究表明,从语用学角度分析英汉反身代词的指称特征,可以提供更充分、更可信的解释。(本文来源于《外语学刊》期刊2011年01期)

许银[5](2010)在《汉语儿童反身代词长距离受约束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Chomsky (1981,1986)提出约束理论后,汉语反身代词一直备受语言学家和有关研究者的关注。汉语反身代词分为简单和复合反身代词(simple reflexive & complex reflexive)。由于经典约束理论不能合理解释汉语等语言中的一些现象,理论语言学家对其进行修正使其具有更广泛的解释力。Progovac(1992,1993)提出的相对化大主语观点是最具影响力的观点之一。理论上来说,该观点很好地解释了“自己”长距离受约束现象。但从儿童语言习得的角度验证该理论可行性的实证研究屈指可数。本研究通过“对错判断”和“图片识别”等实验任务考察90名平均年龄在3;1和8;1之间的汉语儿童两类反身代词及代词长距离、近距离受约束等多种情况,侧重考察“自己”长距离受约束、主语导向性、阻碍效应等特征。同时,考察定式句与非定式句对于目标词指称关系习得的影响。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以下结论:(1)汉语儿童简单反身代词长距离受约束的习得不是一个突变而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2)数据基本支持了相对化大主语观点。首先,在反身代词习得的初级阶段,汉语儿童允许两类反身代词受近距离和长距离约束。六岁儿童开始区分两类反身代词不同的指称关系。八岁儿童对复合反身代词长距离受约束的可接受程度低,基本达到成人水平。其次,实验受试在“自己”的相关测试中表现出明显的主语导向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于主语作为“自己”先行语的可接受程度逐渐提高,而对于宾语作为其先行语的可接受程度逐步降低。各年龄组儿童均允许主语和宾语作为复合反身代词的先行语。最后,当一非叁人称名词阻碍“自己”长距离受约束时,各年龄组儿童均较高程度地接受另一近距离名词充当其先行语。(3)本实验得出与Chien& Wexler (1990)研究不同的结论:定式句与非定式句对于儿童反身代词和代词的判断均无影响。(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0-05-04)

金钟镐[6](2003)在《略谈动词对“自己”长距离约束的制约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试图证明"自己"位于宾语位置时,动词(约束域①内的动词)对"自己"长距离约束有制约作用。动词本身的性质能决定"自己"在域内约束还是在域外约束。及物动词可分为可反身动词和不可反身动词:前者是指动词的动作行为可以回指其动词的主体,而后者则不能。如果域内动词是不可反身动词,"自己"绝不能域内约束;如果域内动词是可反身动词,"自己"可以在域内或在域外寻找自己的先行语。(本文来源于《汉语学习》期刊2003年04期)

长距离约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长距离约束作为违背约束理论的一个现象,在普遍语法研究中占据重要位置。至今讨论诸多却无定论。且大部分的研究关注的都是“~と思り”“…认为…”等表达“思考”含义的句子。并对这些句子进行理论上的分析。结合语料进行的考察很少。本文并非要将长距离约束下定论,而是着力于选定的理论充分解释语料。另一方面,从对比的角度看,先行研究多是各国语言和英语的对比,从汉日对比的角度进行的考察比较少。本文是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围绕汉日长距离约束的定义、结构及意义展开的论述。本文的研究目的有叁个。其一是对汉日长距离约束定义进行对比,重新探讨日语中长距离约束的定义。其二是通过汉日小说制作语料对比汉日长距离约束的结构。最后是通过“假设-验证-修正”的方法,就汉日长距离约束的意义解释提出笔者的看法。本文分为序论、本论、结论叁部分。本论部分又分为叁章,本论部分分为叁个部分。第一章是从长距离约束的定义开始进行汉日对比。并且制作了本文的语料。第二章是关于长距离约束结构的考察,这一章从“管辖域”和长距离约束出现在什么句型两方面对汉日长距离约束结构上的特点进行说明。日语中,“自分”的管辖域是句子和节;汉语中,“自己”的管辖域除单句和从句之外还有“兼语+小句”。因此汉日长距离约束所在的句子的句型也是有区别的。日语中,句子层面的长距离约束的结构主要是嵌入句和并列句。汉语的句子层面的长距离约束主要是多个小句并列的。接下来的第叁章是对长距离约束意义的汉日对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长距离约束论文参考文献

[1].付颖.英汉反身代词长距离约束的语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

[2].李艺.关于“长距离约束”的结构及意义的日汉对比研究[D].东北大学.2015

[3].时猛.汉语第一、二人称代词和第叁人称代词的不对称与长距离约束中的阻断效应[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4

[4].张宁.英汉反身代词长距离约束的语用分析[J].外语学刊.2011

[5].许银.汉语儿童反身代词长距离受约束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10

[6].金钟镐.略谈动词对“自己”长距离约束的制约作用[J].汉语学习.2003

论文知识图

长距离约束反身结构的识解模式和CPLEX的结果对比常减压渣油进入催化裂化装置的过程火...液压马达和转动副角加速度曲线热阴极、光电阴极、等离子体阴极和赝...单孔装药结构示意

标签:;  ;  ;  ;  ;  ;  ;  

长距离约束论文_付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