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笪甘肃省宁县盘克学区段春丽

美是人们追求和向往的目标之一。对于美,唯心主义把它看成是超现实,超社会的难以捉摸的意境;辩论唯物主义认为,美是事物的某种客观社会属性与人的主观审美观的辩证统一。在语文教材中处处存在着美,在教学中要发掘出美的因素,进行审美教育便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美育教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新课标

1对自然美的审美教育

自然美即大自然之美,教材中有关自然风光、花鸟鱼虫的描写不少,尤其在诗歌、散文等文学作文之中。如《鸟的天堂》中,关于水的描写、树的描写,鸟儿的描写都把人的情绪带入自然美的境界,使人心旷神怡,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熏陶。在当今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的状况下,那青的山,绿的水,翠颜欲滴的大树,以及成群的自由快乐的鸟儿,更召唤着人们“重视环境保护”。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幅充满自然美的天然图画,其中也隐含了社会之美。又如古诗《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又是一幅非常美妙的自然图画,色彩搭配上有“白、绿、红”,动态描写有“曲项向天歌,浮、拨”色彩绚丽,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些情景会激起孩子们对生活的热爱。这幅图对城市里的孩子来说,又会给予他们“返朴归真”的感觉,唤起他们的环保意识。对自然美的审美教育,怎样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情趣呢?美有“体验性”,培养审美情趣,就要把学生引入情感体验之中。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教者就要进入情感体验。自然美于人的生理来说本身就有一种美的享受。当你在赤日下长途跋涉之后,若到一个山清水秀之地,那清新的空气,那潺潺流水,那花香伴着鸟语,清水中倒映着蓝天白雪,那是怎样一种享受啊!但课文是用文字描述的,老师就要善于讲得绘声绘色,语气、姿势、情态,都要能激起学生记忆的情思,将课文的描述与他们记忆中的情景融为一体,使学生同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教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2对社会美的审美教育

如果说自然美具有稳定性,那么社会美则具有时代性与地域性。历史文化渊源不同便形成了对价值观的不同审美标准,中西方文化中的社会美尤其有差异,古今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美的审美标准也自然而然与时俱进。古代男女受受不亲,自由恋爱被视为大逆不道,而现代却成了高尚的事。在西方一些国家,早恋是正常现象。而在我国则是不道德的行为。体育比赛在某些国家以拼个你死我活为美,在我国则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价值观。语文教材中表现出来的助人为乐、拾金不昧,舍己为人,舍己为国,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尊老爱幼等等传统美德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都是社会美。比如“董存瑞舍身炸雕堡”在“人为不已,天诛地灭”的封建社会是不可理喻的,但在共产主义价值观里是“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从董存瑞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为了新中国而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而崇高的革命英雄义”,这种精神永驻人们的心中。在教学这类课文时,除了对崇高的精神给予赞颂之外,为了强化学生的审美价值,还可以通过与腐朽思想的比较,对腐朽思想的批判来强化其精神价值。比如歌颂“舍身为国”;批判“贪生怕死”;歌颂“高度的组织纪律性”,批判“破坏纪律的行为”;歌颂“国际主义精神”,批判“狭隘民族主义”;歌颂“助人为乐”,批判“损人利己”;歌颂“拾金不昧”,批判“贪得无厌”,等等。在歌颂与批判的教学中,要根据课文内容,联系社会实际,进行有机结合,使社会美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对艺术美的审美教育

艺术美在语文教材中有诗歌、故事,有图画、有书法。诗歌主要是古诗。这些古诗都是通俗易懂的。这些诗大多是七言绝句,句式整齐,音韵铿锵,朗朗上口,易记。对古诗的欣赏一要让他们了解诗的时代背景,二要扫清文言文理解的障碍,三要理会诗歌表达的意义。四要教会他们朗读、背诵。“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诗歌是文学艺术作品,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诗中的内容又包含了“自然美”、“社会美”。如前面提到的《鹅》,就包含了“自然美”。又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鹤鹊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但写出了登鹤鹊楼所见的奇特风光,后两句还包含了一个社会哲理。此诗借景言理,使人读后明白了看问题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站得高,看得远”展示了普遍的哲理美。如当遇到某些棘手的问题,只要从全局的高度看问题,就能弄清怎样处理最恰当,否则一叶障目,难于处理好。又如,当一个干部的工作能力与所负责的工作不相当时,去进修提高水平就有其必要,即“欲穷千万里目,更上一层楼”。好的古诗不失为我国文学宝库艺术的精华,我们要把学生引进观赏艺术殿堂的大门,使他们受到艺术的熏陶。欣赏诗,要看出诗中之画,欣赏画,也要看出画中之诗。如指导他们看一幅《春》的图画,可以布置他们根据画面提供的内容写一篇《春》的作文。欣赏美和创作美,使学生的心灵变得更美。故事在写作技巧上不少是匠心独具的,这既丰富了课余生活,又开辟了语文大课堂,更受到了艺术美的熏陶,一箭多雕。

语文教学的审美活动还可以培养想象能力,想象力是创新的基础,又是写作文避免枯燥乏味,写得文采飞扬的一种能力。文章的感染力就是好的材料加上诸多美的因素所构成。我们要重视语文教学中美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吴洪兴.浅议语文教学中的美育艺术[J].广西教育,2012(46):53

2吴新华.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美育的必要性[J].新课程:小学,2012(12):144

3蒋凤梅.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J].新一代:理论版,2011(2):132

标签:;  ;  ;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