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风格形式标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风格标记理论,形式风格,小说翻译,策略
风格形式标记论文文献综述
陈晨[1](2019)在《基于风格标记理论的英汉小说形式风格翻译策略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作品的风格是其创作特色与文学性的重要体现,向来是文学研究关注的焦点。而在文学翻译领域,如何对原作风格进行跨语言和文化的再现则是译者所关注的重点。由于原语与译语之间存在诸多差异,文学作品风格的可译程度以及如何实现一直是译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要问题。刘宓庆的风格标记理论从科学角度论证了风格的可译性,并且提出了风格翻译的科学方法。该理论有助于我们客观地认识文学作品的形式风格并可用以指导文学翻译的具体实践。本论文以刘密庆的风格标记理论为依据,运用对应、重构和淡化叁种风格符号换码策略,对米尔豪瑟小说We Others汉译过程中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标记进行具体分析,旨在尝试总结出小说形式风格跨语再现的适用策略。本论文结合翻译实例,具体分析和探讨了不同类别的形式风格标记及其相应的翻译策略,旨在有效实现小说风格的跨语再现。本论文作者认为,当源语和译入语存在基本对应的风格标记时,可以采用对应式翻译策略;当译入语与源语缺乏对应的风格标记时,可通过补偿手段,采用重构式翻译策略;而当两种语言文化差异太大而风格标记无法对应时,则可采用淡化式翻译策略,力求最大程度上实现原文风格跨语转换的可接受性。(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6-03)
杭林[2](2018)在《顺应论视阈下小说风格的形式标记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翻译的精髓在于风格翻译,小说翻译亦是如此。小说的风格对人物塑造和情景再现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小说译者需要特别关注风格翻译。尽管目前译界的大多数学者认为风格是可译的,但在翻译实践中依然缺乏宏观理论的指导。本文以美国作家朱丽叶·布莱克威尔(JulietBlackwell)的小说《安息吧,鬼魂》(Give Up the Ghost)汉译为研究对象,尝试从顺应论的视角,分析如何在译文中有效地再现小说风格。本文首先根据刘宓庆(2005)的风格标记理论,将《安息吧,鬼魂》的风格形式标记分为四类,即词汇标记、修辞标记、句法标记和语相标记。然后根据耶夫·维索尔伦(2000)的顺应论,分析如何通过语境关系顺应和语言结构顺应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从而解决这些风格形式标记的翻译难点并实现小说风格的再现。本研究发现,通过语境关系顺应和语言结构顺应,译者可以灵活地选择翻译策略,从而使译语读者感知原文的风格形式标记。语言语境顺应和交际语境顺应可以给译者在选择译入语的词汇标记和修辞标记时提供依据,再现人物的心理世界和社交世界;通过顺应译入语的语言结构,译者可以灵活处理句法形式标记和语相形式标记,避免翻译中出现信息传递的障碍。由此得出结论,顺应论对小说风格形式标记的翻译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8-05-04)
区沛仪[3](2017)在《非形式标记视域下的高健散文翻译风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意义上的风格讨论大多基于直觉判断,主观性过强。刘宓庆等学者提出了翻译风格研究模型论,在以上的理论模型为参考,同时在翻译风格的非形式标记理论框架下,试探讨高健的理论思辨。(本文来源于《南昌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黄琦[4](2015)在《从风格形式标记理论看小说句法标记的翻译—小说We Were Liars第四章汉译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说“We Were Liars”为青少年题材的悬疑小说,其故事情节大多采用虚幻与现实相结合,顺叙与倒叙相穿插的描述方式,这使得故事的情节充满悬念,语言表达独具风格。因此故事题材虽为现代悬疑小说,但其所采用的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却使得其具有鲜明的诗意化和散文风格特色。这种通过特殊语言形式而传达出的风格特色给小说文本增添了独特的韵味以及审美价值,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不能忽视对这些体现一定风格特征的语言形式的研究。小说材料所选章节中这种独具特色的风格特征主要体现在小说大量反复使用偏离语法常规的句子形式,这些形式主要表现为:句子成分的平行与重迭、句子成分的缺失、句子逻辑关系偏离常规。所以,这种变异的句法形式的反复使用形成了小说的句法风格标记。换言之,这些有意而为之的变异背后都隐藏着作品或说话人的意图,体现着作品独一无二的语言特点和艺术价值。因而这叁种独特的句法形态具有较强的审美功能,是本章节小说翻译中一个不可避免的语言现象,若不足够重视对其句法标记的分析,则很难在翻译中再现其审美价值。因此,本研究将在分析原作具有代表性的句法形式标记的基础上,运用刘宓庆的风格形式标记理论,及其对风格标志的分类,以风格符号换码模式为指导原则(对应式换码、重构式换码、淡化式换码),来探讨小说We Were Liars中叁种典型句法风格标记的具体翻译策略,本研究首先对风格形式标记理论进行了介绍,并将标记理论与所选翻译材料进行结合,明确了文本的风格特征与其突出的句法标记的体现,综合风格形式标记理论相关的文献资料与研究现状,为本研究中的句法标记翻译研究提供借鉴和指导。再在分析原文本叁种典型句法标记特点的基础上与刘宓庆的叁种符号换码模式进行合理的结合,以在恰当的指导原则下进行具体的翻译实践。最后,本研究主要在叁种指导原则下对叁种典型句法标记进行具体分析,从而总结和提炼出其具体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手段。本研究试图证明风格是部分程度上可译的,而有效的风格研究不但可以增强译者对原作风格的把握,还能帮助译者恰当地对原文风格进行传译。这里所说的风格可译是指的绝大部分的风格形式标记是可译的。通过对所选翻译材料叁种典型变异的句法标记的分析与研究,发现当源语与译入语存在对应的句法标记或语言符号时,可以采取对应式风格换码模式来传译和保存原文的风格特征;当译入语中缺乏与源语对应的句法标记时,可以采用重构式风格换码模式,通过语序调整、语义加注、符号等手段来进行补偿传译原文意义,从而传递出原文的句法标记风格。当两种语言存在文化或思维表达习惯上的差异时,考虑到译入语读者的接受程度和译文的可读性,此时可适当采取淡化式换码,对原文进行适当的再创造。虽然原文中充满诸多外国语言和文化因素,在大多数情况下,译文还是可以在符合汉语规范的同时,不损害原文形式,将原文近乎“平移”地转移到译文中,最大限度的保留原文风格。(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期刊2015-05-22)
王琴玲,黄勤[5](2013)在《《背影》英译中形式与非形式标记的风格再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风格是散文艺术生命力的重要体现,能否在译文中尽可能地再现原文的风格是散文翻译成败的关键。本文从翻译美学的角度比较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背影》和张培基先生的英译文,通过典型的实例分析,从风格的两个层次,即形式标记和非形式标记探讨原文的表象审美要素和非表象审美要素是如何得以再现,从而实现原文和译文艺术世界的统一。(本文来源于《外语教育》期刊2013年00期)
李立茹[6](2014)在《小说风格形式标记的传译——《双城记》两个中译本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风格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就要求译者须"复制"出原作作者的创作过程,并以接近原文风格的文学语言传译其内容和形式。然而,传统的风格翻译理论往往太过于印象化而鲜有触及本质。本文阐释了风格分析和传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并挑选了狄更斯的杰作《双城记》的两个汉译本作为个案分析。对于风格的诸多形式标记,本文主要从词汇标记、句法标记和修辞标记叁方面进行比较评析。(本文来源于《跨语言文化研究》期刊2014年00期)
伍雅枫[7](2014)在《从形式标记理论看《荷塘月色》英译本的风格再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朱自清的散文风格独树一帜,语言优美,充满诗情画意,《荷塘月色》是他的经典代表作之一。本文选取朱纯深的《荷塘月色》的英译本,以刘宓庆的形式标记理论为基础,从音系标记、词语标记、句法标记和修辞标记这四方面探讨英译本是如何传达原文的散文风格,旨在探讨形式标记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学园》期刊2014年21期)
王碧[8](2010)在《从风格形式标记理论视角论小说翻译中风格的再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作品中风格的翻译问题,越来越受到翻译界的关注。同时,围绕风格的翻译问题,相关讨论甚至是争论一直不绝于耳。本文利用风格形式标记理论这一文体学应用与翻译实践的新成果,以小说《呼啸山庄》为例来分析译文如何传达原文的风格特征。最终目的在于用实例证明风格标记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中旬刊)》期刊2010年09期)
李立茹[9](2005)在《小说风格形式标记的传译》一文中研究指出风格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形与神的结合。文学翻译的目的是要用另一种语言传译出原作的意境,以便使译作的读者如原作读者般在阅读过程中被激励、被感染,从而得到美的享受。这就要求译者须“复制”出原作作者的创作过程,并以接近原文风格的文学语言传译其内容和形式。毕竟,文学翻译的主要任务在于忠实地切近原文的风格特征从而达到神似。 风格是原作思想的显现。每一个作家都有其独特的生活经历、个性特征以及思想感情,而这些因素都会从作品当中作者的选词用句,语言形式和深层结构体现出来。而文体学是联结起语言学和文学批评的一门中间学科。本文中所讲到的风格形式标记主要是指那些在文学作品中造成突出效果的偏离常规的语法特征和修辞手法。鉴于此,本文作者主要从偏离常规的角度来定位和分析风格的形式标记。 然而,传统的风格翻译理论往往太过于印象化而鲜有触及本质。结果不同的译者和翻译评论家对某一特定的译作的得失评价持有不同的标准。对于风格的评论也多有主观、抽象、模糊和印象化之嫌。这种传统理论的不足就在于它非但不能帮助译者提高自己对于原作者文字效果的感知,还会强加给译者很多笼统的规范。它也远无法回答诸如“到底为什么甲译本比乙译本好”和“怎样成功地再现原作风格”这样的问题。 因此,译界急需科学系统的风格翻译方法。鉴于此,本文作者阐释了风格分析和传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并挑选了狄更斯的杰作《双城记》的两个汉译本作为个案分析。通过对所选译本在风格传译方面的得失评价,笔者试图证明风格是部分程度上可译的,而有效的风格研究不但可以增强译者对原作风格的把握,还能帮助他恰当地传译。这里所说的风格可译是指的绝大部分的风格形式标记是可译的。这一点在语言之间的互译中已有很多成功的例子。本文主要从词汇标记、句法标记和修辞标记方面进行阐述。 本文包括四章。第一章是引论部分,提出了风格和文体学的相关定义和范畴并重点介绍了前景化理论,为后文的个案研究作了理论基础的准备。第二章阐述了风格传译的相关理论,包括翻译的原则以及分析和传译风格标记的方法等。第(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05-04-01)
风格形式标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学翻译的精髓在于风格翻译,小说翻译亦是如此。小说的风格对人物塑造和情景再现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小说译者需要特别关注风格翻译。尽管目前译界的大多数学者认为风格是可译的,但在翻译实践中依然缺乏宏观理论的指导。本文以美国作家朱丽叶·布莱克威尔(JulietBlackwell)的小说《安息吧,鬼魂》(Give Up the Ghost)汉译为研究对象,尝试从顺应论的视角,分析如何在译文中有效地再现小说风格。本文首先根据刘宓庆(2005)的风格标记理论,将《安息吧,鬼魂》的风格形式标记分为四类,即词汇标记、修辞标记、句法标记和语相标记。然后根据耶夫·维索尔伦(2000)的顺应论,分析如何通过语境关系顺应和语言结构顺应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从而解决这些风格形式标记的翻译难点并实现小说风格的再现。本研究发现,通过语境关系顺应和语言结构顺应,译者可以灵活地选择翻译策略,从而使译语读者感知原文的风格形式标记。语言语境顺应和交际语境顺应可以给译者在选择译入语的词汇标记和修辞标记时提供依据,再现人物的心理世界和社交世界;通过顺应译入语的语言结构,译者可以灵活处理句法形式标记和语相形式标记,避免翻译中出现信息传递的障碍。由此得出结论,顺应论对小说风格形式标记的翻译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风格形式标记论文参考文献
[1].陈晨.基于风格标记理论的英汉小说形式风格翻译策略探讨[D].南京大学.2019
[2].杭林.顺应论视阈下小说风格的形式标记翻译[D].南京大学.2018
[3].区沛仪.非形式标记视域下的高健散文翻译风格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7
[4].黄琦.从风格形式标记理论看小说句法标记的翻译—小说WeWereLiars第四章汉译报告[D].湖南科技大学.2015
[5].王琴玲,黄勤.《背影》英译中形式与非形式标记的风格再现[J].外语教育.2013
[6].李立茹.小说风格形式标记的传译——《双城记》两个中译本研究[J].跨语言文化研究.2014
[7].伍雅枫.从形式标记理论看《荷塘月色》英译本的风格再现[J].学园.2014
[8].王碧.从风格形式标记理论视角论小说翻译中风格的再现[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
[9].李立茹.小说风格形式标记的传译[D].陕西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