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树木生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树木,生理,园林,叶片,耐旱性,抗旱性,松林。
树木生理论文文献综述
王德福,段洪浪,黄国敏,吴建平,刘文飞[1](2017)在《CO_2和N浓度变化对树木生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国内外有关CO_2浓度升高与N添加对树木生理影响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CO_2浓度升高、N添加以及C-N交互作用对树木的光合作用、水分利用效率、呼吸作用以及植物的生长等方面的影响。分析表明,环境CO_2浓度升高短期会促进树木的光合作用与生长,但长期可能会产生"光合适应"。高浓度CO_2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但对树木的呼吸作用存在不确定性。适量的N添加一般会促进树木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生长,但对树木水分利用效率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当N添加过量时会对树木产生不利影响。C-N交互对树木生理特征的作用显着,即N添加可提高高浓度CO_2对树木光合速率和生长的促进程度。因此,大气CO_2浓度升高与N添加的交互作用对树木将产生重要影响。以后相关研究需进一步从多方面、多角度及长时间尺度探讨二者的交互作用对树木影响的生理机制,以期为预测森林应对全球变化下多环境因子改变的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南昌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孙金伟,吴家兵,任亮,张冠华,任斐鹏[2](2016)在《氮添加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种树木幼苗光合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的光合作用是评估全球变化背景下碳循环的重要环节。目前,氮沉降增加日益明显,作为植物生长关键因子的可利用氮将对植物的光合生理生态过程产生影响。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红松和紫椴的幼苗为例,通过模拟氮沉降增加(氮添加量分别为0、23、46和69 kg N hm~(-2)a~(-1))的方法,利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分别测算了两个树种的最大净光合速率(A_(max))、气孔导度(G_(smax))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值,并测算了叶氮含量、叶绿素含量、比叶面积、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的值。通过分析A_(max)随不同施氮量的变化规律,同时结合其他叶片特征参数的变化,进一步探讨植物光合随氮添加的变化原因。研究结果显示:两个树种的A_(max)值在0—46 kg N hm~(-2)a~(-1)的氮添加范围内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继续增加施氮量至69 kg Nhm~(-2)a~(-1)则出现下降。叶绿素含量、G_(smax)、PNUE和比叶面积在不同的氮添加水平下的变化规律与A_(max)的一致,且均与A_(max)呈显着正相关关系。叶氮含量与A_(max)的值仅在0—46 kg N hm~(-2)a~(-1)氮添加范围内呈显着正相关。A_(max)与WUE的相关关系不显着。相同氮添加水平下,氮添加对阔叶树种紫椴各生理生态参数(A_(max)、G_(smax)、叶氮含量、比叶面积、PNUE和WUE)的促进程度高于对针叶树种红松各生理生态参数的促进程度。研究结果可为评估氮沉降增加背景下我国东北地区的碳循环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6年21期)
宋丽华,高树荣[3](2015)在《交通污染对银川市园林树木叶片形态与生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银川市10种园林树木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叶片的叶面积、含水量、比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SPAD值),探讨城市交通污染对园林树木叶片形态指标与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国槐(Sophora japonica L.)、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 Swingle)、河北杨(Populus hopeiensis Hu et Chow.)的叶片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随城市交通污染程度的加剧变化幅度较小,说明对交通污染的抗性强;金叶莸(Caryopteris×clandonensis cv.Worcester Gold)、黄刺玫(Rosa xanthina Lindl.)随交通污染程度的加剧变化幅度大,说明对交通污染的抗性较差。(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10期)
韩若霜[4](2014)在《呼和浩特几种园林树木水分生理特性及耐旱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水资源缺乏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尤其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缺乏已经影响社会经济发展。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城市绿地面积不断增加,已经成为一个衡量城市文明进步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随着城市绿地面积的增加,城市绿化用水量不断攀升,城市绿化用水与水资源紧张的矛盾也日趋突出,使用节水、耐旱树种是节约用水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节水型城市绿地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因此,本文以半干旱地区呼和浩特市绿地使用量较大的13种园林树种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水势、PV曲线及其水分参数等生理指标,分析试验树种的耐旱性和水分生理特性,用隶属函数法、多维空间坐标综合评定值累加法、聚类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等4种较常用的耐旱性评价方法对13种园林树木的耐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并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耐旱性指标筛选,确定了测定简单易操作并能较可靠的指示耐旱性的指标和综合评价方法,为进行耐旱性综合评价和园林建设中筛选耐旱树种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得出如下结论:(1)评价耐旱性可靠的水分参数:反映植物吸水和保水能力时选用的主要参数有Ψ_s~(sat)和Ψ_(清晨),次要参数有Ψ_s~(tlp)和ε_(max);反映植物吸水和保水能力,同时考虑WUE的情况时主要参数有Ψ_(清晨)、Ψ_s~(tlp)和RWC~(tlp),次要参数有WUE和Ψ_s~(sat)。(2)合理的评价方法:反映植物吸水和保水能力,同时考虑WUE的情况时可选用多维空间坐标综合评定值累加法、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3种方法评价;反映植物吸水和保水能力时可选用隶属函数法、多维空间坐标综合评定值累加法、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4种方法。(3)综合不同耐旱性评价方法,试验样本的耐旱性的顺序是:参数反映植物吸水和保水能力,同时考虑WUE的情况时:圆柏>互叶醉鱼草>锦带花>柽柳>华北珍珠梅>紫丁香;参数反映植物吸水和保水能力时:油松>侧柏>国槐>火炬树>桃叶卫矛>山杏>山桃。(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4-10-01)
[5](2014)在《“第一届亚热带森林可持续发展——树木生理与逆境胁迫国际论坛”举行》一文中研究指出2014年4月9日至11日,由浙江农林大学亚热带森林资源培育研究中心、浙江省重中之重林学一级学科、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联合主办的"第一届亚热带森林可持续发展——树木生理与逆境胁迫国际论坛"在浙江农林大学举行。副校长金佩华出席论坛并致辞,国家杰青、亚热带森林资源培育研究中心主任李春阳主持论坛。论坛学术氛围浓厚,与会人员围绕杨树等树木耐盐胁迫和抗干旱胁迫等非生物胁迫的生理生化机制、寒温带气候胁迫的生理生态模型研究、全球气候变暖对树木年轮生长的影响、负压对树木水分运输(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刘展[6](2014)在《基于树木部分生理特性的仿生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仿生算法是优化算法领域中出现的一类比较新型的智能算法,一般具有不确定性,潜在的并行性,进化性等特点,是一种概率型的全局最优搜索方法,它能高效且有效地完成某些优化和控制的复杂任务。遗传算法和蚁群优化算法是两种比较流行和成熟的仿生算法,其中,遗传算法以达尔文进化论的自然选择和遗传学中遗传变异机理作为算法的理论基础,蚁群算法则是以蚂蚁在觅食过程中选择路径的行为作为灵感而提出的一种仿生算法。本文详细分析了遗传算法、蚁群算法的基本原理、算法流程和算法特点,借鉴其共性,对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植物体——树木,通过对其生长机理、生长过程、形态结构进行分析,抽象,并在此基础之上提炼出树生长的形态优化思想,进而提出一种新的仿生算法:生长树算法。植物体生长所表现出来的外在形态,并不是完全取决于植物体的基因,还必须考虑外界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光照、水分、风力等外界条件的作用之下,植物具有的向性运动特性,将使得植物的生长整体朝向有利的方向。光照是影响植物生长的最重要环境因素之一,树木的枝叶在生长过程中,枝叶的趋光性促使枝叶不断向上向外生长,树木的层次结构也决定了枝叶的向光生长是逐层地生长发散开来,新生的枝叶在原来枝叶的基础上不断生长出来,而枝叶会寻求占据相对更有利的空间位置,朝向能获取更多光照的位置方向,部分枝叶会因为其它枝叶的遮挡,缺少阳光竞争生长能力不够而逐渐凋落死亡,因此,树木的生长过程体现了寻优的原则,本文提出的生长树算法就是基于这一优化生长过程而建立。生长树算法将问题的搜索空间当成植物生长的环境,问题的解表示成不断生长的叶枝节点,借鉴蚁群算法中的信息素浓度机制,提出“光素浓度”来衡量光照对叶枝节点的作用,在生长树向光生长过程中,不断生长不断分枝产生新的叶枝节点,叶枝节点不断探寻周围环境的光素浓度与外部环境进行信息交流,同时叶枝节点之间存在生长竞争关系,算法不断对叶枝节点个体进行评价、选择,随着生长树分枝层次的深入,逐步确定叶枝节点字符串不同位置的编码,从而求得问题目标解对应的字符串编码。为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将生长树算法应用于几个连续单峰函数与多峰函数的寻优实验,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生长树算法是可行的,通过与标准遗传算法的实验结果对比,在一定精度允许误差范围之内,算法的求解结果与标准遗传算法的结果保持一致,表明生长树的寻优能够达到求解的精度要求,并且算法具有迭代次数更少寻优速度快的特点,生长树算法在连续函数寻优应用中具备的良好性能。(本文来源于《江西理工大学》期刊2014-06-04)
徐胜,陈玮,何兴元,黄彦青,高江艳[7](2015)在《高浓度CO_2对树木生理生态的影响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气CO2浓度升高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重要环境问题。CO2浓度升高势必会对植物的生理生态变化产生重要影响。综述了国内外有关高浓度CO2对树木生理生态影响研究的最新进展,具体包括高浓度CO2对树木生长发育、光合和呼吸作用、抗氧化系统、树木代谢物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以及树木凋落物等方面的影响。高浓度CO2一般会促进树木地上植株的生长和发育,但也因树种差异而有所不同。最新研究表明,高浓度CO2促进了树木细根周转,树木根系生长在大气CO2浓度升高条件下表现为促进作用,这种作用加快了全球森林生态系统的C循环。高浓度CO2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树木光合速率的增加,但长期熏蒸也往往会发生光合驯化,这种现象产生的生理学机制目前仍无定论。高浓度CO2对树木呼吸作用尤其是根系呼吸的影响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高浓度CO2一般会提高树木抗氧化酶活性与抗氧化剂含量,但不同树种响应高浓度CO2的过程和机理也有所差异。研究表明,高浓度CO2一般对树木凋落物的分解产生不利影响,但也因树种而异。需要强调的是,目前关于树木地下部分、树木对高浓度CO2的适应机理和重要过程(碳氮水耦合及基因调控等)以及多个树种包括不同类型树种及不同品种之间比较研究较少;关于某一重要生理生态机制(如根系生理代谢)尤其是多个生态因子复合条件下缺乏长期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大气CO2浓度升高下树木生理生态学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高CO2浓度条件下树木根系生理代谢及机制、树木碳氮水耦合的生理过程及机制、不同生态因子复合作用对树木生理影响机制以及树木分子作用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不仅将丰富森林树木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有关科学理论,也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实现森林树种生态功能的优化选择及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与经营提供重要的生理生态学理论依据和参考。(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5年08期)
任利利[8](2014)在《松墨天牛和天敌花绒寄甲对几种树木挥发物的电生理及行为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树萎蔫病,在我国是松树的毁灭性病害,其病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借助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等媒介昆虫通过补充营养和取食在松树间传播。松墨天牛成虫羽化后取食松嫩枝补充营养,雌虫性成熟后多选择衰弱木或新伐木产卵。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属鞘翅目寄甲科(Coleoptera:Bothrideridae),莱氏猛叩甲(Tetrigus lewisi)属鞘翅目叩甲科(Coleoptera:Elateridae),分别是松墨天牛重要的寄生性天敌和捕食性天敌。本文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了研究:松墨天牛的寄主树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黑松(P. thunbergii)不同发病阶段的挥发物变化,松林群落中主要6种阔叶乔木(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t、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黄檀Dalbergia hupeana、合欢Albizia julibrissin和檫木Sassafras tzumu)的挥发性物质组分;并测定了松墨天牛和天敌花绒寄甲对上述植物挥发物的电生理和行为学反应,主要结果如下:1、明确了松材线虫侵染后各发病阶段马尾松与黑松上松墨天牛及天敌的株虫口密度和生态位:处于健康期的松树上无松墨天牛;发病初期的马尾松和黑松上分布有松墨天牛当年刻槽,但这一时期内其幼虫的生态位较窄;发病早期至后期松树上松墨天牛的当年刻槽多,幼虫生态位宽度显着高于其它时期,且株虫口密度高。同时,松墨天牛捕食性天敌莱氏猛叩甲的分布、株虫口密度与松墨天牛的生态位、株虫口密度显着相关,说明其对松墨天牛有跟随作用;在所调查的30棵发病松树上,均未发现花绒寄甲。2、揭示了各发病阶段马尾松和黑松挥发物质成分与挥发量的变化规律:随着发病程度加深,松树挥发性物质的总量逐渐减少,在发病后期和末期最少。发病初期或早期的马尾松树干、枝叶及黑枝叶、树干挥发物中limonene和3-carene的挥发量呈上升趋势,黑松树干挥发的α-pinene有同样趋势。发病中期,黑松和马尾松树干的主要挥发物质成分为α-pinene, β-pinene, limonene和3-carene,同时期枝叶主要挥发性物质除上述4种外还包括β-phellandrene。从健康期到发病中期,黑松和马尾松树干挥发物中α-pinene所占比例上升,β-pinene的比例下降,limonene,3-carene的比例先上升后下降;黑松和马尾松枝叶挥发物中3-carene和β-pinene的比例均上升,a-pinene的比例下降。3、测定了松墨天牛对发病初期至后期的黑松和松林群落中6种阔叶乔木挥发性物质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天牛雌雄成虫在EAG试验中反应敏感且在行为试验中具有趋向反应的物质包括3-carene,(R)-(+)-a-pinene,(S)-(-)-a-pinene, camphene,(R)-(+)-limonene,(S)-(-)-limonene, β-phellandrene,β-myrcene(发病黑松与阔叶树均挥发),linalool, cis-3-hexene-l-ol和methyl salicylate(仅阔叶树挥发);行为测定中仅雌虫趋向的化学物质为α-terpinene,(-)-α-cedrene(仅发病黑松挥发)和(-)-β-caryophyllene(发病黑松与阔叶树均挥发);雌雄虫均趋避的物质包括camphor, octanal,ocimene以及α-farnesene(仅阔叶树挥发);衰弱寄主植物的挥发物对松墨天牛具有吸引作用,而非寄主植物的挥发物会干扰松墨天牛的寄主找寻。4、测定了花绒寄甲对发病黑松和阔叶乔木挥发性物质的触角电位与行为反应:雌雄花绒寄甲的EAG反应随着待测物质浓度的加大而增大;引起花绒寄甲产生较强反应的物质为nonanal和octanal(仅阔叶树挥发),其次为cis-3-hexen-l-ol(仅阔叶树挥发),3-carene,(R)-(+)-α-pinene,(S)-(-)-α-pinene,(R)-(+)-limonene以及(S)-(-)-limonene(发病黑松与阔叶树均挥发)。行为测定中,花绒寄甲被(R)-(+)-α-pinene和(S)-(-)-α-pinene在高浓度下吸引;被3-carene,cis-3-hexen-l-ol,nonanal和octanal低浓度下所吸引;可被(R)-(+)-limonene在所有浓度下吸引。5、明确了松墨天牛求偶识别和产卵探测行为中主要功能感器的形态和超微结构:松墨天牛雄虫的触角,下颚须和下唇须均参与求偶识别;雌虫的触角、下颚须、下唇须、第8腹节和产卵器参与了产卵位置的找寻和探测。松墨天牛触角上总共有7种感器,下颚须和下唇须上分别着生有相同的6种感器,腹部末节和产卵器上共有5种感器;观察并记录了感器基座、基座下神经结构、感器壁开口的结构(顶孔、壁孔、辐射状通道)、外树突节的多种树突结构和部分神经细胞结构等重要感器特征;分析感器的超微神经结构显示着生于不同位置的感器具有不同的功能,总体包括机械感受、嗅觉化学感受、接触性化学感受(味觉感受)以及温湿度感受。6、观察明确了寄生性天敌花绒寄甲和捕食性天敌莱氏猛叩甲触角上感器的形态和超微结构:花绒寄甲雌雄虫触角上的感器数量少、种类简单;感器的超微结构显示毛形感器和锥形感器淋巴腔中具有树突,具有化学感受的功能。莱氏猛叩甲触角具有明显的雌雄二型现象;感器种类有刺形感器、锥形感器、毛形感器、耳形感器、腔锥形感器、钟形感器和Bohm's鬃毛,分析这些感器的超微神经结构显示其功能包括机械感受、嗅觉化学感受、接触性化学感受(味觉感受)以及温湿度感受。综上所述,本文研究了混交林内复杂化学信息中植物-植食性昆虫-天敌叁者之间的关系:(1)松墨天牛与寄生性天敌花绒寄甲可同时被发病后衰弱黑松的挥发性物质3-carene,limonene,α-pinene所吸引,并同时被阔叶树所挥发的cis-3-hexen-l-ol所吸引;松墨天牛被吸引产卵的同时,花绒寄甲也可被吸引前往寻找寄主天牛。(2)花绒寄甲可被广谱植物挥发物nonanal和octanal所吸引,增加了其找到除松墨天牛外其他合适寄主的几率。(3)松墨天牛对6种阔叶树的挥发物即有趋避反应也有趋向反应;这些树种的挥发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干扰松墨天牛的寄主找寻行为,说明混交松林内的化学信息多样性可以提高其对松墨天牛的抵御性。(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4-04-01)
何丹丹,张文革,郭太君,马丽娟,陈少鹏[9](2014)在《75种园林树木水分生理特性与抗旱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75种园林树木为试材,通过测定其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保水力、束缚水含量及束缚水/自由水,采用隶属函数值聚类分析法对其抗旱性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将75种园林树木分为4类:第Ⅰ类为抗旱性强的树种,包括桑树(Morus alba L.)等12种;第Ⅱ类为抗旱性较强的树种,包括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等15种;第Ⅲ类为抗旱性中等的树种,包括杠柳(Periploca sepium Bunge)等20种;第Ⅳ类为抗旱性弱的树种,包括花楸[Sorbus pohuashanensis(Hance)Hedl.]等28种。(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01期)
叶龙华,黄香兰,薛立[10](2014)在《干旱对树木叶片性状及抗旱生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干旱是树木生长过程中一种常见的逆境。树木为了适应干旱,在叶形态及解剖结构、叶片内含物质、渗透调节及酶调节等方面产生一系列生理变化,以保持渗透势的平衡和清除自由基,避免或者减轻细胞受到伤害。文中综述了干旱对树木叶片形态及解剖特性、比叶面积及叶面积指数、叶片气孔调节及光合生理、叶片内含物质、抗旱生理和叶片脱落及衰老等方面的影响。未来的研究热点是在大尺度上长期研究叶性状和抗旱生理的关系,对叶片性状及其环境进行协同研究,强化常见树木的主要栽培品种和珍稀树种的叶片抗旱研究,通过基因工程和分子育种技术筛选抗旱品种。(本文来源于《世界林业研究》期刊2014年01期)
树木生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评估全球变化背景下碳循环的重要环节。目前,氮沉降增加日益明显,作为植物生长关键因子的可利用氮将对植物的光合生理生态过程产生影响。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红松和紫椴的幼苗为例,通过模拟氮沉降增加(氮添加量分别为0、23、46和69 kg N hm~(-2)a~(-1))的方法,利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分别测算了两个树种的最大净光合速率(A_(max))、气孔导度(G_(smax))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值,并测算了叶氮含量、叶绿素含量、比叶面积、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的值。通过分析A_(max)随不同施氮量的变化规律,同时结合其他叶片特征参数的变化,进一步探讨植物光合随氮添加的变化原因。研究结果显示:两个树种的A_(max)值在0—46 kg N hm~(-2)a~(-1)的氮添加范围内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继续增加施氮量至69 kg Nhm~(-2)a~(-1)则出现下降。叶绿素含量、G_(smax)、PNUE和比叶面积在不同的氮添加水平下的变化规律与A_(max)的一致,且均与A_(max)呈显着正相关关系。叶氮含量与A_(max)的值仅在0—46 kg N hm~(-2)a~(-1)氮添加范围内呈显着正相关。A_(max)与WUE的相关关系不显着。相同氮添加水平下,氮添加对阔叶树种紫椴各生理生态参数(A_(max)、G_(smax)、叶氮含量、比叶面积、PNUE和WUE)的促进程度高于对针叶树种红松各生理生态参数的促进程度。研究结果可为评估氮沉降增加背景下我国东北地区的碳循环提供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树木生理论文参考文献
[1].王德福,段洪浪,黄国敏,吴建平,刘文飞.CO_2和N浓度变化对树木生理的影响[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7
[2].孙金伟,吴家兵,任亮,张冠华,任斐鹏.氮添加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种树木幼苗光合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6
[3].宋丽华,高树荣.交通污染对银川市园林树木叶片形态与生理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5
[4].韩若霜.呼和浩特几种园林树木水分生理特性及耐旱性评价[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
[5]..“第一届亚热带森林可持续发展——树木生理与逆境胁迫国际论坛”举行[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4
[6].刘展.基于树木部分生理特性的仿生算法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4
[7].徐胜,陈玮,何兴元,黄彦青,高江艳.高浓度CO_2对树木生理生态的影响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5
[8].任利利.松墨天牛和天敌花绒寄甲对几种树木挥发物的电生理及行为反应[D].北京林业大学.2014
[9].何丹丹,张文革,郭太君,马丽娟,陈少鹏.75种园林树木水分生理特性与抗旱性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4
[10].叶龙华,黄香兰,薛立.干旱对树木叶片性状及抗旱生理的影响[J].世界林业研究.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