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菌种论文_熊可欣,王震宇,韩非,杜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优势菌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菌种,优势,杆菌,肠道,食用菌,块菌,菌根。

优势菌种论文文献综述

熊可欣,王震宇,韩非,杜明[1](2019)在《贵州红酸汤中优势菌种的筛选鉴定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红酸汤是贵州省苗族的一种传统发酵制品,目前其生产主要为自然发酵,发酵周期长、稳定性差,因此本研究以贵州省黔东南地区的自然发酵红酸汤为样品,对其中的优势菌种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首先以产乳酸能力作为筛选条件筛选出优势菌种H9,对其进行16s rRNA序列鉴定,与NCBI数据库比对后显示其与布氏乳杆菌的核酸序列一致性达98.11%,对其进行生理生化鉴定,符合伯杰氏手册中关于乳酸菌生理生化特性的描述,再结合扫描电镜观测其菌落和菌体形态,确定H9菌种为布氏乳杆菌。然后以H9菌种作为外接菌,对发酵温度、淀粉添加量、接菌量叁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得出红酸汤的最优发酵条件分别为22℃、11.24 g/L、3.52×10~8cfu/L。比较接菌发酵红酸汤与相同条件下自然发酵红酸汤的乳酸含量及挥发性化合物,结果显示接菌发酵8 d乳酸含量8.39 mg/L,超过了自然发酵20 d的6.28 mg/L,且接菌发酵8d共检测到挥发性化合物39种,自然发酵20 d检测到挥发性化合物44种,其中有35种物质相同,表明两种发酵方式风味接近。上述结果为红酸汤的接菌发酵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充足的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李业云[2](2019)在《污泥减量优势菌种的筛选及在污泥减量化过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污水处理工艺中,活性污泥法(Activated sludge process)是市政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的主流技术,微生物菌胶团的形成是这个“百年工艺”成功的关键,微生物菌胶团可以通过重力沉淀下来,实现泥和水的分离。净化后的清水经过消毒处理即可排出,无需过滤。在实现污水高效净化的同时产生大量剩余污泥,剩余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处理不当就会对人类生活环境产生危害。目前处置方法因环境法的规范越来越严格而不能适应污水处理工艺的要求,使污泥处置问题越来越严峻。面对现状,研究者们对原位污泥减量化技术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主要通过代谢解偶联、隐性生长、微型动物捕食等技术,实现污泥减量治本的要求。本文针对大量剩余污泥问题,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添加优势菌株并配合污泥的前处理工艺,能够更好的控制污泥源头输出,减少污泥产率。此方法的应用不改变原有污水的处理工艺流程,操作方便,是污泥源头减量技术的发展趋势。本文开展了如下研究:1、筛选了产表面活性剂和产胞外酶两种类型的菌株,根据污泥减量指标总悬浮物固体浓度TSS显示表明:LD、XLQ、TMQ为产表面活性剂的优势菌株,LD菌株高于空白7%、TMQ高于空白4.8%、XLQ高于空白7%;利用污泥培养基,成功选出UT2、3-5-1、3-10-2叁株优势菌株,比较了产表面活性剂菌株和产酶菌株的污泥减量效果,最终得出单菌3-10-2为最佳优势菌株,最高去除率高于空白样品12.2%。2、利用柠檬酸作为阳离子结合剂去除胞外聚合物,然后向去除胞外聚合物的污泥中投加菌株3-10-2,污泥最高去除率达到20.1%,高于空白6.5%。利用Box-Behnken设计法进行pH值、温度、时间叁个主要影响因素交互作用的响应曲面分析,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pH=10,温度50℃,时间48h。在最佳条件下投加菌株,进一步检验响应曲面法的可靠性,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污泥最高减量达到21.2%,高于空白组6.6%。3、在特定条件的最优条件下通过机理研究分析:(1)优势菌株3-10-2能产生胞外酶,污泥中蛋白酶最高含量为0.428U/mL,高于空白组0.008U/mL,淀粉酶高于空白0.023U/mL,使得污泥中的有机物水解,污泥减量。(2)化学需氧量COD溶解率在24h和48h时,菌株的投加使污泥中COD的溶解率分别增加0.53%、1.8%。(3)通过叁维荧光光谱和元素分析发现,污泥前处理后蛋白质和腐殖类物质有明显增加,S、C、N元素均减少。(4)污泥减量过程中多糖和蛋白质都由紧密结合型转化到松散结合型和溶解型胞外聚合中。(5)在微生物强化污泥减量过程中测得抗生素的变化情况,头孢氨苄在液相中的初始值为45.3ng/g,随着反应的进行头孢氨苄几乎都彻底降解或转移掉;洁霉素在液体中的初始浓度为38.3ng/g,固体中不含有,后续反应中几乎都降解;泰乐菌素在高温下易从固相中迁移到液相中并得到部分降解;磺胺类物质在水体只有磺胺嘧啶存在,初始值为12.85ng/g,污泥中不含有,并且易生物降解;水体和污泥中土霉素的初始值分别0、99.75ng/g,在pH=10时,土霉素易从固体中转移到液相中,并且土霉素总含量增加。(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张琪文[3](2019)在《辐照对橘小实蝇雄虫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其优势菌种和差异菌种的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是一种对果蔬产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钻蛀性害虫。利用昆虫不育技术(Sterile Insect Technique,SIT)来防治橘小实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科学手段,该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多种实蝇科害虫的防治。然而,不育处理会对雄虫造成损伤,影响其存活率、交配竞争力等。本研究利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辐照导致的橘小实蝇雄虫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度的变化,研究具有显着差异的菌种。然后,检测其肠道菌群对橘小实蝇雄虫的蛹重、羽化率、耐压存活率、竞争交配能力及寿命的影响。最后将分离所得的菌种添加到幼虫和成虫饲料中,并评估它们对辐照后橘小实蝇雄虫各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Illumina HiSeq测序分析表明,辐照后橘小实蝇雄虫肠道菌群的全部OTUs和特有OTUs均少于对照组,且辐照组雄虫肠道样品的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chao1指数都低于对照组,表明辐照显着降低了橘小实蝇雄虫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同时研究结果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分别占60.376%、24.330%为辐照后雄虫肠道中的优势菌门和次优势菌门,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和肠球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分别占60.376%和15.694%为优势菌科和次优势菌科,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和漫游球菌属Vagococcus分别占33.840%和12.530%为优势菌属和次优势菌属。另外,米勒氏菌属的威斯康星米勒菌Moellerella wisconse、摩根菌属的摩氏摩根菌Morganella morganii、Cosenzaea属的Cosenzaea myxofaciens均为差异显着的菌种。其中Moellerella wisconse在辐照后,其丰度菌显着升高,而Morganella morganii和Cosenzaea myxofaciens在辐照后的丰度显着降低。2、抗生素处理组橘小实蝇雄虫的蛹重(P=0.001)、耐压存活率(P=0.011)和竞争交配力(P=0.001)等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处理组雄虫的头宽(P=0.002)、胸长(P=0.003)、腹长(P=0.003)和翅长(P=0.012)显着小于对照组;但处理组雄虫的羽化率和对照组之间并无显着差异(P=0.397)。另外,抗生素处理组雄虫的寿命时长显着低于对照组。3、利用传统微生物分离培养方法与16 SrDNA基因序列鉴定相结合,成功分离出17株不同菌种。分别为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的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8株、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 1株、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 1株、泛菌属Pantoea 1株、摩根菌属Morganella 1株、米勒氏菌属Moellerella 1株、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 1株和普罗威登斯菌属Providencia 1株;链球菌科共获得2个菌属分别为肠球菌属Enterococcus 1株和乳球菌属Lactococcus 1株。肠杆菌属为橘小实蝇肠道菌群中的优势菌属。4、将分离得到的肠杆菌属(8株)以及摩根菌属(1株)和米勒氏菌属(1株),分别添加到幼虫饲料和成虫饲料中。结果表明雄虫的蛹重、成虫大小、耐压存活率和交配竞争力等均具有显着性的增强,但羽化率和飞行能力并没有明显的增强。相反,摩根菌属的Morganella morganii和米勒氏菌属的Moellerella wisconse两株菌均具有显着的负面作用。(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9-04-01)

王杰,谌金吾[4](2019)在《食用菌液体菌种技术优势、瓶颈及关键技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总结液体菌种技术在食用菌栽培中的优势、液体菌种技术推广的技术瓶颈及相应对策分析,对液体菌种的关键技术进行梳理,并对国内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本文来源于《食用菌》期刊2019年01期)

陈飞,王娜,黄寿臣,高璇蒙,张良[5](2018)在《松嫩盐碱草地星星草根围优势菌种对其耐盐碱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已鉴定的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根围优势菌种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FM)和根内根生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RI)为研究对象。将FM与RI接种到星星草根围80d后,进行盐碱处理11d,确定了形成共生体系后对其进行侵染率、菌根依赖性测定以及部分生理指标和离子含量测定,以探究星星草根围优势菌种对其耐盐碱性的影响及2种菌剂作用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接种的RI和FM均能够与星星草植株形成菌根结构,并且对星星草的侵染率均很高,分别达到了80.86%和85.91%,在进行盐碱胁迫时均表现出了较强的菌根依赖性。在同一处理条件下,AM真菌能够显着降低星星草植株内相对电导率和脯氨酸含量,提高星星草对N、P、K 3种离子的吸收和利用。(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8年14期)

张芹,王修俊,商景天,高小翃[6](2018)在《贵州叁穗特色豆豉发酵优势菌种的筛选和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贵州叁穗特色细菌型豆豉产品品质稳定、大规模工艺化生产,在保留原有风味的基础上,实现纯种或混菌发酵,强化优良菌种,从传统生产工艺中分离筛选出13株菌,接种于黄豆,以感官评定和蛋白酶活力为指标进行制曲初筛及复筛,选出优势菌株5株,对其进行生理生化试验后,最终挑选3株(B、F和J菌株)进行16Sr DNA测序并建立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3株菌均属于芽孢杆菌属的亚种,是贵州叁穗特色细菌型豆豉的优势菌株。(本文来源于《食品与机械》期刊2018年07期)

廖新浴,陈信贤,刘东红,叶兴乾,尹源明[7](2018)在《不同种类腐乳产品中优势菌种的分离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离和鉴定不同腐乳种类(红腐乳、白腐乳、青腐乳、糟方腐乳和牛肉腐乳)中的优势细菌。方法通过传统纯培养的方法和16S rDNA第一代高通量测序法相结合,研究不同种类腐乳中的优势细菌组成。结果本试验发现白腐乳中的优势菌多样性最大,而糟方腐乳和牛肉腐乳中的菌种多样性最小,每种腐乳中的菌群结构各不相同。检测发现腐乳成品中存在优势的食源性致病菌如:蜡状芽孢杆菌、粪肠球菌和恶臭假单胞菌。结论不同种类腐乳产品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致病菌,从而有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风险,因此,应进一步对腐乳的微生物的安全性进行深入检测分析以及改进腐乳的生产工艺。(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期刊2018年14期)

陈云芬[8](2018)在《菌香满云岭》一文中研究指出分量重年贸易量15万吨-20万吨,产值50亿-60亿元野生菌,是大自然对云南的珍贵馈赠。每年雨季前后,这些生于山林、长于山林的“山中珍馐”陆续上市,让大家的舌尖味蕾得享野生菌的鲜香美味。“云南是全国野生菌自然产量和贸易量最大(本文来源于《云南日报》期刊2018-05-17)

王瑞[9](2018)在《陕西不同月龄婴幼儿肠道菌群多样性及优势菌种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肠道菌群对婴幼儿发育及免疫系统构建至关重要,与成人健康及疾病亦关系密切。婴幼儿期(初生1000 d)是肠道菌群构建定殖的关键时期,此阶段肠道菌群的定殖多样性影响着婴幼儿免疫系统构建及未来成长的健康状况。本研究采集陕西关中地区健康婴幼儿(Ⅰ组(0~6月龄)、Ⅱ组(6~12月龄)、Ⅲ组(12~36月龄))粪便样品,通过高通量16S rRNA、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T-RFLP)、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PCR)分析婴幼儿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旨在探究初生婴幼儿肠道菌群多样性、及以双歧杆菌和乳杆菌为代表的优势菌种群构成及差异,为揭示生命早期肠道微生态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婴幼儿健康评价及婴配食品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高通量16S rRNA探究婴幼儿肠道菌群多样性结果:(1)36份样品中,Ⅰ、Ⅱ、Ⅲ组在门水平上即出现差异,Ⅰ、Ⅱ组样品在门、纲、目、科及属分类水平上的优势菌均相同,组间对应水平下的优势菌丰度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属分类水平的优势菌为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56.32%、58.62%);Ⅲ组样品菌群在属分类水平的优势菌为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25.09%)和柔嫩菌属Faecalibacteri-um(19.22%);(2)在Ⅰ、Ⅱ、Ⅲ组中组间比较,差异菌群构成不尽相同;(3)在门水平上不同性别、不同分娩方式的Ⅰ组及Ⅱ组婴幼儿肠道菌群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不同性别的Ⅲ组(顺产)幼儿和不同分娩方式的Ⅲ组(女)幼儿肠道菌群在门水平上存在显着性差异的菌群均是拟杆菌门,且其在女婴组丰度显着高于男婴组(p<0.05),在顺产组丰度显着高于剖宫产组(p<0.05)。(2)T-RFLP与QPCR技术相结合评价双歧杆菌种群多样性表明:(1)T-RFLP结果表明Ⅰ、Ⅱ、Ⅲ组中均包括长双歧杆菌(B.longum)、短双歧杆菌(B.breve)、两歧双歧杆菌(B.bifidum)、动物双歧杆菌(B.animalis)及假链状双歧杆菌(B.pse-udocatenulatum)5种菌种,在Ⅲ组样品中还有青春双歧杆菌(B.adolescentis);QPCR结果表明叁组样品中该6种双歧杆菌均被检出;(2)Ⅰ、Ⅱ、Ⅲ组样品中双歧杆菌属的DNA含量均在10~(10) copies/g水平,且Ⅰ组样品中的含量(10~(10.44) copies/g)显着高于Ⅱ、Ⅲ组样品(p<0.05);(3)Ⅰ、Ⅱ组样品中B.longum和B.breve的丰度较高,Ⅰ组中对应的丰度分别为39.81%、30.90%,Ⅱ组中对应的丰度分别为35.48%、40.07%,Ⅲ组中丰度前3位的分别是B.longum、B.breve和B.bifidum,分别为28.84%、27.54%、34.67%。(3)QPCR探究婴幼儿肠道乳杆菌种群多样性表明:(1)不同阶段婴幼儿样品中均包括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干酪乳杆菌种(Lactobacillus casei)和短乳杆菌种(Lactobacillus brevis),Ⅰ组中检测到同种乳杆菌种的样品量级少于Ⅱ、Ⅲ组;(2)叁组样品中Lactobacillus的含量均在10~8.5.5 copies/g水平,叁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i)和L.casei均在叁组样品中含量较高。(3)Ⅰ、Ⅱ、Ⅲ组中优势乳杆菌均为L.casei和L.reuter,Ⅰ组中对应的丰度分别为67.61%、27.54.%,Ⅱ组分别为48.98%、43.65%,Ⅲ组分别为33.88%、56.23%。(4)Ⅰ、Ⅱ、Ⅲ组婴幼儿肠道菌群多样性及分布特征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种群组间构成差异不明显,但丰度表达存在一定差异(p<0.05)。(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李莉玲,郑文官,白静文[10](2018)在《多菌种混合发酵酿酒酵母培养物的优势》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研究了酿酒酵母培养物对动物生长性能的影响。选用84d日龄的仔猪,普通饲料加0.5%善壮组(3菌种混合发酵酿酒酵母培养物)、普通饲料加0.5%3个不同单菌种各自发酵组以及普通饲料的对照组,经过55d的饲喂试验,对比各组试验中,死亡率、结束总增重、采食量、料肉比。善壮组和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的各项指标都远优于对照组,再对比善壮组与试验Ⅰ、Ⅱ、Ⅲ组,善壮组的各项指标也优于试验Ⅰ、Ⅱ、Ⅲ组。试验结果表明酿酒酵母培养物用于动物饲养要好于普通饲料,而多菌种混合发酵酿酒酵母培养物要比单个菌种发酵的产品营养更加丰富、更有利于动物生长、更好地提高动物对饲料的利用率。(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优势菌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污水处理工艺中,活性污泥法(Activated sludge process)是市政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的主流技术,微生物菌胶团的形成是这个“百年工艺”成功的关键,微生物菌胶团可以通过重力沉淀下来,实现泥和水的分离。净化后的清水经过消毒处理即可排出,无需过滤。在实现污水高效净化的同时产生大量剩余污泥,剩余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处理不当就会对人类生活环境产生危害。目前处置方法因环境法的规范越来越严格而不能适应污水处理工艺的要求,使污泥处置问题越来越严峻。面对现状,研究者们对原位污泥减量化技术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主要通过代谢解偶联、隐性生长、微型动物捕食等技术,实现污泥减量治本的要求。本文针对大量剩余污泥问题,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添加优势菌株并配合污泥的前处理工艺,能够更好的控制污泥源头输出,减少污泥产率。此方法的应用不改变原有污水的处理工艺流程,操作方便,是污泥源头减量技术的发展趋势。本文开展了如下研究:1、筛选了产表面活性剂和产胞外酶两种类型的菌株,根据污泥减量指标总悬浮物固体浓度TSS显示表明:LD、XLQ、TMQ为产表面活性剂的优势菌株,LD菌株高于空白7%、TMQ高于空白4.8%、XLQ高于空白7%;利用污泥培养基,成功选出UT2、3-5-1、3-10-2叁株优势菌株,比较了产表面活性剂菌株和产酶菌株的污泥减量效果,最终得出单菌3-10-2为最佳优势菌株,最高去除率高于空白样品12.2%。2、利用柠檬酸作为阳离子结合剂去除胞外聚合物,然后向去除胞外聚合物的污泥中投加菌株3-10-2,污泥最高去除率达到20.1%,高于空白6.5%。利用Box-Behnken设计法进行pH值、温度、时间叁个主要影响因素交互作用的响应曲面分析,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pH=10,温度50℃,时间48h。在最佳条件下投加菌株,进一步检验响应曲面法的可靠性,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污泥最高减量达到21.2%,高于空白组6.6%。3、在特定条件的最优条件下通过机理研究分析:(1)优势菌株3-10-2能产生胞外酶,污泥中蛋白酶最高含量为0.428U/mL,高于空白组0.008U/mL,淀粉酶高于空白0.023U/mL,使得污泥中的有机物水解,污泥减量。(2)化学需氧量COD溶解率在24h和48h时,菌株的投加使污泥中COD的溶解率分别增加0.53%、1.8%。(3)通过叁维荧光光谱和元素分析发现,污泥前处理后蛋白质和腐殖类物质有明显增加,S、C、N元素均减少。(4)污泥减量过程中多糖和蛋白质都由紧密结合型转化到松散结合型和溶解型胞外聚合中。(5)在微生物强化污泥减量过程中测得抗生素的变化情况,头孢氨苄在液相中的初始值为45.3ng/g,随着反应的进行头孢氨苄几乎都彻底降解或转移掉;洁霉素在液体中的初始浓度为38.3ng/g,固体中不含有,后续反应中几乎都降解;泰乐菌素在高温下易从固相中迁移到液相中并得到部分降解;磺胺类物质在水体只有磺胺嘧啶存在,初始值为12.85ng/g,污泥中不含有,并且易生物降解;水体和污泥中土霉素的初始值分别0、99.75ng/g,在pH=10时,土霉素易从固体中转移到液相中,并且土霉素总含量增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优势菌种论文参考文献

[1].熊可欣,王震宇,韩非,杜明.贵州红酸汤中优势菌种的筛选鉴定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2].李业云.污泥减量优势菌种的筛选及在污泥减量化过程中的应用[D].兰州理工大学.2019

[3].张琪文.辐照对橘小实蝇雄虫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其优势菌种和差异菌种的利用[D].福建农林大学.2019

[4].王杰,谌金吾.食用菌液体菌种技术优势、瓶颈及关键技术分析[J].食用菌.2019

[5].陈飞,王娜,黄寿臣,高璇蒙,张良.松嫩盐碱草地星星草根围优势菌种对其耐盐碱性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8

[6].张芹,王修俊,商景天,高小翃.贵州叁穗特色豆豉发酵优势菌种的筛选和鉴定[J].食品与机械.2018

[7].廖新浴,陈信贤,刘东红,叶兴乾,尹源明.不同种类腐乳产品中优势菌种的分离与鉴定[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8

[8].陈云芬.菌香满云岭[N].云南日报.2018

[9].王瑞.陕西不同月龄婴幼儿肠道菌群多样性及优势菌种群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10].李莉玲,郑文官,白静文.多菌种混合发酵酿酒酵母培养物的优势[J].农业与技术.2018

论文知识图

春夏季各级湿地样品PCR产物TGGE图谱...用QualityOne对DGGE图谱进行聚类分析正常土壤与堵塞土壤中细菌的构成比较形成的纳米导线患腹水病半滑舌鳎各样本中测序的Rar...鼻腔优势菌种分布A.服药前B.服药...

标签:;  ;  ;  ;  ;  ;  ;  

优势菌种论文_熊可欣,王震宇,韩非,杜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