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娇娇:浅谈如何把混龄教育运用到小学美术课堂中论文

史娇娇:浅谈如何把混龄教育运用到小学美术课堂中论文

摘 要:世界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倡导的混龄教育思想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混龄教育的特点,讨论和分析了小学美术混龄教育的可行性及相应对策。

关键词:蒙氏教育法;混龄教育;小学美术混龄教育

一、引言

现在的很多早教机构和幼儿园都开始尝试一种新的混龄教育,慢慢摒弃传统的分龄教学。在小学,这种教育模式却不是很普遍。所谓混龄教育,是指将年龄相差12个月以上的幼儿编排在一个班级,让不同年龄和发展水平的幼儿身处在同一个环境中共同学习和生活。世界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创始人。她的教育法建立在对儿童的创造性潜力、儿童的学习动机及作为一个个人的权利的信念的基础之上。)倡导的混龄教育思想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内外现状

如今,美国、德国、日本、丹麦、英国等国家的学前教育普遍采用混龄教育组织形式,并取得明显效果。所以,我们可以尝试在小学美术课上采取这一教学模式。以往,按年龄段分班的传统模式,即同龄编班是我国长期以来一直采用的编班模式,这种编班模式的优点是便于实施集体教学。然而同龄编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这种统一化的模式较少考虑孩子的个别差异,容易导致“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同时,我国绝大多数幼儿因是独生子女,缺乏兄弟姐妹而导致异龄交往不足或缺失,进而会对幼儿的成长造成某些潜在的不利影响,而同龄编班又不能弥补这种缺失和不足。所以要创设一个能使儿童感受到一个充满温暖、关爱、互相扶持的和谐环境。

获取1幅含1盘(25个)鸡蛋的图像(如图2所示),经分割后得到25个子图像;然后对25个子图像进行预处理,提取主要的特征参数,包括鸡蛋表面积,最大纵轴、最大横轴、周长和蛋黄面积与周长及蛋黄拐点数等特征。

三、混龄教育的特点

儿童的社会性是透过各种社会经验而发展的,社会经验在社会环境中才能体现。在混合年龄的社交圈里,每个年龄段的孩子所表现出来的都不相同,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社会小群体。在这个小群体中,孩子们不再是和同年龄段的人相处,而是要跟与自己年龄不相仿的人相接触。大大小小的孩子经常在一起玩耍,或有机会生活在一起,很自然就形成了兄弟姐妹的关系,年龄大的孩子会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成就感,逐渐忘掉在家里不断接受帮助的特殊地位,从而以哥哥姐姐的身份要求自己,小的孩子会用感激的态度服从大哥哥大姐姐们的要求。年龄大的幼儿帮助、保护弱小的儿童,而年龄小的幼儿以年龄大的儿童为榜样,并从年龄大的儿童身上学到很多新的东西,这对年龄小的儿童是一种促进,同时,年龄大的孩子也从中获得了自尊心和自信心。如:在绘画过程中,年龄小的孩子遇到问题或是画的不好,年龄大的孩子就可以充当老师的角色,通过孩子们的表达方式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同时,小的孩子能从大的孩子的作品及绘画过程中,学到有用的方法知识,充实自己的见识,开阔自己的眼界。

在以往的同龄教育模式中,孩子从小到大基本多与同龄人相接触,导致不少小的孩子怕和比自己年龄大的人相处。而混龄的教育模式恰恰能很好地改变这种现象,其能促进孩子的社交能力,使幼儿亲近社会的行为得以发展,培养他们共处的社会经验及相互尊重、相互谦让的优秀品质,同时也能培养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增强了儿童情感体验能力等,进而推动了儿童社会化发展。

四、实践意义

美术教育中,学习者的大脑中存在许多奥秘,例如我们看梵高的《向日葵》,不同的人会有千差万别的感受,有的人,他会感觉五脏六腑都在搅动,而有的人会有很温暖的感觉,但梵高作画时到底是何感受,却无从得知。对于小学生更是如此,他们充满创意,充满奇思妙想。一方面,我们要尽可能地开发出他们大脑的潜能,另一方面,也是往往被忽视的一点,就是我们要尊重、维持、不扼杀学生的奇思妙想。根据相关材料,低年级小学生处于幼稚时期,高年级小学生处于幼稚向半成熟阶段的转换阶段,他们的学习及心理是最难揣测的。在美术教学中更体现这一点,因为绘画是反映内心世界,描绘心理活动最直接的手段,这一时期我们作为美术教师更要为开发小学生的创意思维搭好阶梯,挖掘学生的潜能。

五、美术混龄教育的实施方案及对策

作为一名教师,期望自己能带给学生高效轻松的课堂。对于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教师,如何更好地展开教学工作,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一个较长的学习、总结和成长过程。对于孩子美术中创造力的培养,教师要做的工作是长期而繁杂的,这也符合教育本身的长期性和连续性。康德有句名言:“没有理论的经验是盲目的,没有经验的理论则不过是智力游戏。”我认为,要想尽快的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带给学生最好的课堂,需要将理论和实践经验有机结合,利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完善教学理论。

以往模式下的混龄编班是年龄相差12个月以上的幼儿编排在一个班级,让不同年龄和发展水平的儿童身处在同一个环境中共同学习和生活。但这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很难实施,所以我们可以因地制宜,适当地修改为符合小学特性的教育模式。即低、中、高年级搭配上美术课。例如,一般每个美术老师所教的年级是低高或低中、中高,这样在上美术课时,就可以让这两个年级中每个年级的一个班一起上课,一起教学,在作业要求上可针对学情来具体布置。

我尝试了在一年级和四年级都上了同一节公开课《鸟的纹样》,通过课堂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学习、绘画、提问问题等方式,根据研究材料,分析学生的思维和内心世界,得出一些有益的认识。

有点后悔点了炒面,应该吃凉拌面,典型的吃着碗里看着锅里。除了炒面、凉拌面,还有炒面皮、炒年糕,灌汤臭豆腐,小笼包、虾籽面、烧饼、混沌、肉丁烧麦……太多的小吃,可一星期不重样。

在学习过程中,不同年级的学生对相同问题会有不同的想法以及不同的处理手法。根据相关材料,低年级小学生处于幼稚时期,高年级小学生处于幼稚向半成熟阶段的转换阶段,他们的学习及心理是最难揣测的。所以,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效果会比老师直接示范效果要好很多。例如,在绘画过程中,低年级会用彩笔或蜡笔来涂鸦,而高年级会采用水彩或水粉、丙烯等材料作画,在这一过程中,低年级学生就会从不同角度上学习到了技法,开阔了自己的眼界。

实验组患者急救和疼痛缓解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1)不同年龄孩子的智力水平会有所差距,课堂所接受内容的难易程度不同,不容易控制教学内容的尺度。对于较难的内容,年龄小的孩子可能会难以消化,而简单的内容,年龄大的孩子会养成不认真听讲的习惯。

混龄班的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可能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从作品的情况来看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内心世界有着很大的区别。低年级学生只能用很简单的线条及大的色块表示,而高年级可以通过自己的思维再创造。有趣的是,一年级与四年级学生一起上课的作品情况来看,作品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相互影响,呈现出来的作品反而有种另类美。

结果发现,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皮片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皮片组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皮片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皮片组与对照组间术后切口感染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实际上,如果对于儿童的学习,还仍然以传统的“分数”论学习成绩,也就失去了混龄教育的意义。对于儿童的教育不应该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而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孩子自己找到学习的兴趣,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得孩子将来具有主动的追求真知的动力和能力。因此,混龄编班的建立要避免盲目性,除了要具备优良的硬件条件,还要求对教师的素质特别严苛。教师要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如:崇高的师德、较高的教学能力、丰富的知识素养、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自我反思的调控能力、健康的心理素养等,除了这些,教师必须还要懂得蒙台梭利的教育原理和教学方法,懂得如何利用教具,如何能够敏锐的捕捉和引导孩子微妙丰富的情绪感受以及点点滴滴的进步。为此,教师在开学前应进行特殊培训,在班级分配中应由一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一名年轻教师组合教学,这样的一种互补形式或许可以达到理想效果。

(2)还有一些年龄小的孩子受到年龄大的孩子的欺负或伤害后,从心理上回避与大龄儿童一起,可能会出现自闭等现象,等等这一系列问题对教师提出了挑战。如果老师不能更敏锐的捕捉和引导孩子的微妙丰富的情绪感受,那么混龄教育非但起不到应有的意义和目的,还有可能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

(一)研究对教学的启示

美术课程改革应围绕美术教育课程本身,既要“引进来”——将美术的基本知识灌输给学生,让他们有扎实的基本功,又要“走出去”——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到博物馆、画廊等地欣赏大量的优秀作品,感受艺术氛围,同时丰富他们的眼界,为创作提供更多的创意思维!当然,美术教学应寻求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来丰富和深化美术教育的课堂。

情,但是面对大量不认识的词汇和短语,往往找不到有效的方法,寻找不到规律,显得有点束手无策。相对而言,大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在大一期间,有了一定的积累,同时为着备考英语四、六级做准备,词汇量有了一定的增长,但是词汇混淆度比较高,如何准确区分词汇的差别,以及部分单词出现记了又遗忘的现象。大三大四的学生由于通过四级考试后,没有保持继续学习的状态,英语水平反而更加下降,在词汇和词汇丰富度上存在种种问题。词汇量少,词汇容易混淆始终是困扰大学生英语学习的通病问题。

(二)研究的局限性及研究展望

由于本实验研究时间比较短,我们受到了研究对象的局限性。从研究意义上看,我们或者可以扩大学生范围,改为研究整个小学阶段的学生,但实验研究的时间会有明显的延长;或者进一步缩小学生范围,再深入细分学生群体,中、低年级之间,成绩优良的学生之间,或者男女生之间都可以进行细分,使教学时的目的性更强,更具有针对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将继续这种艺术化的教学模式,并尝试着发掘更多的课程之外的元素来丰富美术教育的课堂,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反馈于美术教育的课堂效率。

总而言之,美术混龄教育模式在我国还是值得推广的,只要把其理论与我国的现实教育情况相结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定能教育出一批批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延梅,吕红英.对蒙氏教育法当今运用的几点思考[J].山东教育,2002(4).

[2]王艺芳,苏彦捷.混龄编班对学龄前儿童心理理解能力发展的影响[J].教育探索,2009(2).

[3]王方.论蒙台梭利的儿童观[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0(4).

[4]郭玲.蒙台梭利关于幼儿的感官教育理论及方法[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2).

[5]刘文,林红霞.蒙台梭利教育模式中国化探讨[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11(2):6.

[6]徐林,郑蓓.蒙台梭利教育模式简介[J].早期教育,2005(8).

[7]梅纳新.试论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J].中州大学学报,2002(10):4.

[8]李娜.我国蒙氏教育中现存的误区和对策[J].湖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10).

[9]赖薇.运用蒙氏教思想解决教育存在问题[J].现代特殊教育,2001(1).

[10]陈晖.运用方案教学发展蒙氏教育法[J].教育导刊,2007(9).

[11]霍力岩.中国应怎样借鉴“蒙台梭利”[J].中国教育报,2000(1):15.

作者简介:史娇娇,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莫愁湖小学。

标签:;  ;  ;  ;  ;  ;  

史娇娇:浅谈如何把混龄教育运用到小学美术课堂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