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液相烧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液相,碳化硅,陶瓷,晶粒,热膨胀,粒径,氧化镁。
液相烧结论文文献综述
王坤[1](2019)在《液相烧结法聚晶金刚石微观结构及其力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以粒度为5μm的金刚石微粉为原材料,采用液相烧结法制备了聚晶金刚石拉丝模坯,分别研究了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对其微观结构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最后探讨了PCD拉丝模坯材料的烧结过程和机理。结果表明:聚晶金刚石拉丝模坯的力学性能(磨耗比、维氏硬度)均随着烧结时间的增大先增加后降低,在烧结时间为180 s时达到最大,烧结时间过短,其微观组织孔隙较大,烧结时间过长,金刚石石墨化严重;而在以烧结温度为变量的对比实验中发现,聚晶金刚石拉丝模坯的力学性能随着烧结温度的增加先变大后减小,在烧结温度为1 550℃时达到最大,烧结温度过低,金刚石晶粒棱角分明,晶粒间隙较大,而烧结温度过高,晶粒发生异常生长。所以,在压力为5.7 GPa,温度为1 550℃,烧结时间180 s的条件下进行液相烧结得到的聚晶金刚石的力学性能最佳。(本文来源于《陶瓷》期刊2019年08期)
代文杰,潘诗琰,申小平,徐驰,范沧[2](2019)在《介观尺度下液相烧结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液相烧结是粉末冶金制造的关键技术,可以获得接近全致密化的高性能材料,为高熔点合金、硬质合金和金属陶瓷等材料的制备开辟了新途径。液相烧结过程中的组织演变及致密化行为直接决定了零件的力学性能和尺寸精度。介观尺度的数值模拟着眼于数十至上千个颗粒的系统,能够明确致密化机制,并准确、直观地反映液相分布、孔隙演化、颗粒生长等组织演变过程,是联系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的重要桥梁,已成为液相烧结过程研究的热点方向。然而,液相烧结过程涉及颗粒运动、固液相变、流动等多种因素的耦合作用,对液相烧结数值模拟研究和实际应用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目前,液相烧结数值模拟的一种主要思路是将液相烧结过程简化为颗粒重排、固相溶解/析出和骨架形成叁个界限分明的阶段,然后分别针对每个阶段开展模拟,从而在降低模拟难度的基础上反映液相烧结的部分显微组织演化机制及影响因素。其中,围绕颗粒重排和固相溶解/析出阶段的研究最为丰富,并取得了较多成果。基于离散元法的模型和液桥粗化模型主要用于颗粒重排阶段的研究,模型考虑了颗粒间的碰撞、滑动和粘结颗粒间烧结应力等的作用,并兼顾液相烧结中存在的表面张力和液相粘性力,描述了颗粒在液相中的重排和孔洞演化及致密化等重要现象,但晶粒生长和熟化的机制通常被忽略。固相溶解/析出阶段可简化为熟化过程,主要使用蒙特卡洛方法和相场方法研究该阶段的颗粒生长、颗粒形状变化和颗粒粒径分布的变化规律等。其中大尺度叁维模拟预测的粒径分布和晶粒生长情况等结果能够与液相烧结中后期的实验结果对比,并吻合良好。实际液相烧结各阶段间并无明显界限,分阶段模拟的研究思路仍难以准确描述液相烧结的全过程。近年来研究者们提出了采用耦合模型的研究思路,旨在同时描述液相烧结中的颗粒运动、颗粒生长以及液体流动等行为。耦合模型克服了分阶段简化模型带来的问题,显着提高了模拟精度,准确预测了组织演化,并获得了烧结致密化率等定量数据。为促进基于耦合模型的数值模拟在液相烧结中的实际应用,仍需克服叁维模型数值求解困难、实验验证缺乏等问题。本文回顾了介观尺度下液相烧结数值模拟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种模拟方法描述液相分布、孔隙演化、颗粒长大以及致密化等问题的可靠性、准确性和优缺点,最后提出液相烧结数值模拟方法的发展前景及意见。(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17期)
鹿桂花,朱丹丹,周恒为[3](2019)在《助烧剂对无压液相烧结碳化硅陶瓷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MgO-CeO_2为助烧剂,采用无压液相烧结工艺在1 900℃、Ar气氛下保温2 h制备了SiC复合陶瓷.主要研究了助烧剂相对含量的变化对陶瓷材料致密性、硬度和热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gO掺入量的增多,陶瓷样品的致密性减小,适量提高CeO_2的比例有助于陶瓷致密化进程.样品的平均热膨胀系数随MgO添加量的增加和CeO_2添加量的减少呈现减少的趋势,当助烧剂MgO∶CeO_2=8∶2时,陶瓷样品的平均热膨胀系数有最小值,为1.86×10-6K-1.随着MgO的增多,CeO_2的减少,陶瓷样品的热导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当助烧剂MgO∶CeO_2=5∶5时,样品的热导率达到最大,为123.362 W/(m·K).(本文来源于《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李少峰[4](2019)在《液相烧结法制备B_4C-SiC复合陶瓷材料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碳化硼为基体,碳化硅为增强相,氧化铝和氧化钇为烧结助剂,在常压条件下通过液相烧结工艺制备了B_4C-SiC复合材料。测试了其力学性能,并借助SEM对烧结体进行断口形貌观察。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当氧化铝和氧化钇添加量在15 wt%时,材料力学性能最佳,体积密度为2.722 g/cm~3,相对密度为98.8%,抗弯强度为496 MPa,断裂韧性为4.57 MPa·m~(1/2)。显微组织结构致密,晶粒细小、均匀,基本没有气孔。(本文来源于《佛山陶瓷》期刊2019年05期)
孟凡,林东涛,左飞,于俊杰,郭伟明[5](2019)在《MgO含量与颗粒度对Si_3N_4-Y_2O_3-MgO陶瓷液相烧结行为及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Si_3N_4-Y_2O_3-MgO液相烧结体系,系统研究了MgO含量和颗粒度对材料致密度、物相组成、显微结构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效果与作用机制。结果显示,MgO含量的增加,会使得液相组分增多,进而提高材料的致密度,同时促进β-Si_3N_4晶粒的粗化生长;当液相含量相同但MgO颗粒度增大时,材料致密度和β-Si_3N_4晶粒长径比会同时出现降低趋势。这表明,液相组分MgO的颗粒度会直接影响液相的形成与分布,进而对润湿、颗粒重排及传质过程产生作用。当MgO含量与颗粒度分别为4%和0. 1μm时,材料相对密度、断裂韧性和维氏硬度获得最佳值,分别为99. 5%±0. 2%,(6. 9±0. 6) MPa·m~(1/2),(18. 7±0. 1) GPa。(本文来源于《人工晶体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朝华,张春笑,黄洪宽,熊启华[6](2019)在《液相烧结增强溶液法制备的n型碲化铋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热电性能(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十多年来Bi_2Te_3基材料热电性能研究中, n型材料的热电性能提升要比p型慢很多,这极大限制了Bi_2Te_3基材料在发电和制冷应用领域中的广泛推广.本文介绍了一种简单的"自下而上"的溶液合成方法,并结合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工艺来构建n型Bi_2Te_(3-x)Se_x纳米复合块体材料.在化学溶液合成中引入过量的碲源,实现在烧结制备样品的过程中引入液相烧结.这一过程优化了声子和电子在界面的散射行为,从而增强了材料的功率因子并降低了晶格热导率.通过调整Bi_2Te_(3-x_Se_x纳米复合材料中的化学成分进一步实现了载流子浓度和晶格热导率的优化.优化的Bi_2Te_(2.7)Se_(0.3)材料在~371K下的ZT值达到了1.1,与商业化碲化铋材料的ZT值相当.本研究表明溶液法制备的n型碲化铋基纳米复合材料在大规模低成本的热电应用领域具有重要前景.(本文来源于《Science China Materials》期刊2019年03期)
潘诗琰,代文杰,周子豪,蒋捷,霍天元[7](2018)在《液相烧结过程中粉末粒径分布演化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液相烧结过程中,粉末颗粒的熟化长大和聚并同时发生。利用群体平衡模型定量预测了相邻颗粒聚并效应作用下的粒径分布演化规律,提出了一种基于欧式范数的方法以确定液相烧结过程是否达到稳态,研究了从瞬态到稳态的转变过程中的粒径上限及其变化率,发现颗粒瞬态粗化之后将得到稳态粒径分布。模型计算得到的粒径分布和实验数据之间吻合良好,表明本数值模型具备定量预测能力。通过引入布朗粗化频率描述液相烧结过程中的聚并现象,模拟结果表明颗粒的聚并行为显着延缓了瞬态向稳态的转变过程,甚至可能导致最终得到非稳态粒径分布。(本文来源于《粉末冶金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邵想,郑勇,王守文,丁伟民,张梦迪[8](2018)在《Mo_2FeB_2基金属陶瓷液相烧结过程中硬质相晶粒生长的蒙特卡罗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反应硼化烧结法制备了Mo_2FeB_2基金属陶瓷,通过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对Mo_2FeB_2基金属陶瓷在液相烧结过程中硬质相晶粒的生长进行了研究。模拟中分析了蒙特卡罗步、液相体积分数和固液界面能对硬质相晶粒形貌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SEM)研究了Mo_2FeB_2基金属陶瓷显微组织中硬质相晶粒的形貌。将模拟结果同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硬质相晶粒生长受界面反应控制。硬质相晶粒平均长径比增大主要来源于高温液相烧结过程中硬质相不同晶面与液态粘接相之间的固液界面能的相对较大的差值。修正后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本文来源于《硬质合金》期刊2018年03期)
邱宝付,段小明,贾德昌,张卓,杨治华[9](2018)在《液相烧结h-BN-Y_2O_3-AlN系列复合陶瓷的组织结构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h-BN陶瓷以其高稳定性、低密度、抗热冲击、高热导、可加工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冶金、机械、能源等领域,但本身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烧结困难、强度低等。本文以h-BN、Y_2O_3、AlN为原料,在1800℃形成液相烧结,得到h-BN-Y_2O_3-AlN系列复合陶瓷,考察了烧结助剂含量和球磨预处理对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利用XRD分析复合陶瓷的物相组成,未球磨粉体烧结后助剂生成YAM相,其中含有30%与40%烧结助剂的复合陶瓷中存在未反应完全的Y_2O_3、AlN;(本文来源于《第九届无机材料结构、性能及测试表征技术研讨会(TEIM2018)摘要集》期刊2018-06-12)
李鑫[10](2018)在《真空热压液相烧结Fe-Cu复合材料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Fe-Cu复合材料可以将铜的导电、导热性能以及钢的高强度、耐磨性结合在一起,具有很高的研究潜力。Fe和Cu添加的比例使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和力学性能不能兼顾,设计制备一种Fe-Cu复合材料由铁基骨架和铜枝结构共同构成,使材料的导电性和力学性能得到平衡。本文采用真空热压液相烧结的方式来制备Fe-Cu复合材料,在行星式球磨机中对Cu和Fe基预合金钢粉进行混合,还原后进行材料烧结成型,在理论铜含量的情况下研究了不同烧结工艺对制备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使用OM对烧结材料的表面形貌进行观测,确定了最佳的烧结工艺。为进一步提高材料的导电性,调节铜含量使铜枝结构变粗,研究了铜含量增加对导电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对增加铜含量的材料进行热处理强韧化,研究了热处理对材料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用XRD和TEM对材料热处理后组织变化进行分析。最后对不同铜含量、热处理前后以及加载电流时,使用SEM对摩擦磨损后材料表面进行观测,对材料的摩擦磨损行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对于Fe-Cu复合材料,真空热压液相烧结最佳工艺参数为烧结温度1040~oC,烧结压力为20MPa,烧结时间为25min,烧结时真空度保持为6×10~(-3)Pa,含28.6wt.%Cu的Fe-Cu复合材料抗拉强度为600MPa,延伸率为8.3%,导电率为15%IACS。2.使用烧结最佳工艺制备的含50.0wt.%Cu的复合材料导电率能达到31%IACS,铜枝横截面积为453.66μm~2,抗拉强度为457MPa。Fe-Cu复合材料在制备过程中生成了Fe_4Cu_3相,对含37.2wt.%Cu的复合材料进行强韧化处理,调质后铁基组织为回火索氏体,Fe和Cu界面结合良好,抗拉强度为588MPa,导电率为20%IACS。3.对摩擦磨损后试样的显微形貌进行分析,在小载荷或者小滑动速度下,材料的磨损为磨粒磨损和粘着磨损的混合磨损,在大载荷或者大滑动速度下,磨损机制为粘着磨损,并有裂纹的产生。在加载电流后材料的摩擦磨损主要为粘着磨损,在大电流下,材料表面更容易形成裂纹,而且铜枝结构更容易软化形成第叁体。(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8-05-01)
液相烧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液相烧结是粉末冶金制造的关键技术,可以获得接近全致密化的高性能材料,为高熔点合金、硬质合金和金属陶瓷等材料的制备开辟了新途径。液相烧结过程中的组织演变及致密化行为直接决定了零件的力学性能和尺寸精度。介观尺度的数值模拟着眼于数十至上千个颗粒的系统,能够明确致密化机制,并准确、直观地反映液相分布、孔隙演化、颗粒生长等组织演变过程,是联系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的重要桥梁,已成为液相烧结过程研究的热点方向。然而,液相烧结过程涉及颗粒运动、固液相变、流动等多种因素的耦合作用,对液相烧结数值模拟研究和实际应用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目前,液相烧结数值模拟的一种主要思路是将液相烧结过程简化为颗粒重排、固相溶解/析出和骨架形成叁个界限分明的阶段,然后分别针对每个阶段开展模拟,从而在降低模拟难度的基础上反映液相烧结的部分显微组织演化机制及影响因素。其中,围绕颗粒重排和固相溶解/析出阶段的研究最为丰富,并取得了较多成果。基于离散元法的模型和液桥粗化模型主要用于颗粒重排阶段的研究,模型考虑了颗粒间的碰撞、滑动和粘结颗粒间烧结应力等的作用,并兼顾液相烧结中存在的表面张力和液相粘性力,描述了颗粒在液相中的重排和孔洞演化及致密化等重要现象,但晶粒生长和熟化的机制通常被忽略。固相溶解/析出阶段可简化为熟化过程,主要使用蒙特卡洛方法和相场方法研究该阶段的颗粒生长、颗粒形状变化和颗粒粒径分布的变化规律等。其中大尺度叁维模拟预测的粒径分布和晶粒生长情况等结果能够与液相烧结中后期的实验结果对比,并吻合良好。实际液相烧结各阶段间并无明显界限,分阶段模拟的研究思路仍难以准确描述液相烧结的全过程。近年来研究者们提出了采用耦合模型的研究思路,旨在同时描述液相烧结中的颗粒运动、颗粒生长以及液体流动等行为。耦合模型克服了分阶段简化模型带来的问题,显着提高了模拟精度,准确预测了组织演化,并获得了烧结致密化率等定量数据。为促进基于耦合模型的数值模拟在液相烧结中的实际应用,仍需克服叁维模型数值求解困难、实验验证缺乏等问题。本文回顾了介观尺度下液相烧结数值模拟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种模拟方法描述液相分布、孔隙演化、颗粒长大以及致密化等问题的可靠性、准确性和优缺点,最后提出液相烧结数值模拟方法的发展前景及意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液相烧结论文参考文献
[1].王坤.液相烧结法聚晶金刚石微观结构及其力学性能研究[J].陶瓷.2019
[2].代文杰,潘诗琰,申小平,徐驰,范沧.介观尺度下液相烧结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9
[3].鹿桂花,朱丹丹,周恒为.助烧剂对无压液相烧结碳化硅陶瓷性能的影响[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李少峰.液相烧结法制备B_4C-SiC复合陶瓷材料的研究[J].佛山陶瓷.2019
[5].孟凡,林东涛,左飞,于俊杰,郭伟明.MgO含量与颗粒度对Si_3N_4-Y_2O_3-MgO陶瓷液相烧结行为及力学性能的影响[J].人工晶体学报.2019
[6].张朝华,张春笑,黄洪宽,熊启华.液相烧结增强溶液法制备的n型碲化铋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热电性能(英文)[J].ScienceChinaMaterials.2019
[7].潘诗琰,代文杰,周子豪,蒋捷,霍天元.液相烧结过程中粉末粒径分布演化模拟研究[J].粉末冶金技术.2018
[8].邵想,郑勇,王守文,丁伟民,张梦迪.Mo_2FeB_2基金属陶瓷液相烧结过程中硬质相晶粒生长的蒙特卡罗模拟[J].硬质合金.2018
[9].邱宝付,段小明,贾德昌,张卓,杨治华.液相烧结h-BN-Y_2O_3-AlN系列复合陶瓷的组织结构及性能研究[C].第九届无机材料结构、性能及测试表征技术研讨会(TEIM2018)摘要集.2018
[10].李鑫.真空热压液相烧结Fe-Cu复合材料及其性能研究[D].燕山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