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镜头领域,公开了一种镜头模组,包括镜筒、设置在所述镜筒内的第一镜片、设置在所述第一镜片像侧的第二镜片,所述镜筒包括具有通光孔的第一筒壁和自所述第一筒壁弯折延伸的第二筒壁,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镜片和所述第一镜片之间的中空环状的弹性遮光件。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镜头模组能够缩短组装调试周期,提高出样速度,改善遮光件与镜筒间的配合,提高镜头模组的可靠性。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镜头模组,包括镜筒、设置在所述镜筒内的第一镜片、设置在所述第一镜片像侧的第二镜片,所述镜筒包括具有通光孔的第一筒壁和自所述第一筒壁弯折延伸的第二筒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镜片和所述第一镜片之间的中空环状的弹性遮光件,所述第一镜片包括用于成像的第一光学部和环绕所述第一光学部的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镜片包括用于成像的第二光学部和环绕所述第二光学部的第二支撑部,所述弹性遮光件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
设计方案
1.一种镜头模组,包括镜筒、设置在所述镜筒内的第一镜片、设置在所述第一镜片像侧的第二镜片,所述镜筒包括具有通光孔的第一筒壁和自所述第一筒壁弯折延伸的第二筒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镜片和所述第一镜片之间的中空环状的弹性遮光件,所述第一镜片包括用于成像的第一光学部和环绕所述第一光学部的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镜片包括用于成像的第二光学部和环绕所述第二光学部的第二支撑部,所述弹性遮光件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遮光件的材质为橡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遮光件包括靠近物侧并抵持所述第一镜片的物侧面、靠近像侧并抵持所述第二镜片的像侧面以及连接所述像侧面和所述物侧面且靠近光轴的连接面;所述连接面自所述物侧面沿靠近所述光轴的方向向所述像侧面倾斜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抵持所述物侧面,所述第二支撑部抵持所述像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镜片像侧、并将所述第二镜片和所述第一镜片固定在所述镜筒内的压环,所述压环包括相对设置的外环面和内环面、以及连接所述外环面和所述内环面的承靠面;
所述外环面固定在所述第二筒壁上,所述承靠面抵持在所述第二镜片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面包括第一倾斜部和第二倾斜部,所述第一倾斜部自所述承靠面沿靠近光轴的方向朝像侧倾斜延伸;所述第二倾斜部自所述第一倾斜部沿远离所述光轴的方向朝像侧倾斜延伸。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镜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镜头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不断地朝着智能化发展,除了数码相机外,便携式电子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等也都配备了拍照摄像功能的镜头模组,以满足用户随时拍照的需要。现有的镜头模组通常包括镜筒、设置于所述镜筒内的镜片、夹持于相邻两个镜片之间的塑胶遮光片或塑胶遮光板、及设于底层镜片与所述镜筒之间的压环。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刚性较大的塑胶遮光件,由于组装时需要经常调整遮光件的厚度、更替多种厚度规格的遮光件,因此会导致组装调试周期长、出样速度慢;此外,塑胶遮光件生产后尺寸是既定的,由于遮光件与镜筒间配合精度要求较高,若因精度问题导致遮光件尺寸偏大会使得遮光件无法组入镜筒内、尺寸偏小会使得遮光件的外周缘无法抵接镜筒内壁,从而导致遮光件与镜筒之间的配合不佳,影响镜头模组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镜头模组,其能够缩短组装调试周期,提高出样速度,改善遮光件与镜筒间的配合,提高镜头模组的可靠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镜头模组,包括镜筒、设置在所述镜筒内的第一镜片、设置在所述第一镜片像侧的第二镜片,所述镜筒包括具有通光孔的第一筒壁和自所述第一筒壁弯折延伸的第二筒壁,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镜片和所述第一镜片之间的中空环状的弹性遮光件,所述第一镜片包括用于成像的第一光学部和环绕所述第一光学部的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镜片包括用于成像的第二光学部和环绕所述第二光学部的第二支撑部,所述弹性遮光件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在第一镜片和第二镜片之间设有中空环状的弹性遮光件,利用压环将第二镜片与第一镜片固定在镜筒内,通过调整压环与镜筒之间的配合量即可控制弹性遮光件在第一镜片与第二镜片的挤压下产生的形变量,也即调整了所述弹性遮光件的厚度,达到调整第一镜片与第二镜片之间空气间隔的效果,减少了组装时所需遮光件的厚度规格,也无需通过多次更替不同厚度的遮光件,从而缩短了组装调试周期,提高了出样速度;同时,在第一镜片和第二镜片的挤压下弹性遮光件会发生形变,使得弹性遮光件的外周缘与镜筒内壁配合更紧密,改善了遮光件与镜筒之间的配合,从而提高了镜头模组的可靠性。
另外,所述弹性遮光件的材质为橡胶。
另外,所述弹性遮光件包括靠近物侧并抵持所述第一镜片的物侧面、靠近像侧并抵持所述第二镜片的像侧面以及连接所述像侧面和所述物侧面且靠近光轴的连接面;所述连接面自所述物侧面沿靠近所述光轴的方向向所述像侧面倾斜延伸。
另外,所述第一支撑部抵持所述物侧面,所述第二支撑部抵持所述像侧面。
另外,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镜片像侧、并将所述第二镜片和所述第一镜片固定在所述镜筒内的压环,所述压环包括相对设置的外环面和内环面、以及连接所述外环面和所述内环面的承靠面;所述外环面固定在所述第二筒壁上,所述承靠面抵持在所述第二镜片上。
另外,所述内环面包括第一倾斜部和第二倾斜部,所述第一倾斜部自所述承靠面沿靠近光轴的方向朝像侧倾斜延伸;所述第二倾斜部自所述第一倾斜部沿远离所述光轴的方向朝像侧倾斜延伸。如此设置可以避免组装时第一倾斜部与所述承靠面形成尖锐夹角,导致组装时易刮坏第二镜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镜头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镜头模组100,如图1所示,包括镜筒10,设置在镜筒10内的第一镜片20,设置在第一镜片20像侧的第二镜片30,设于第二镜片30和第一镜片20之间的中空环状的弹性遮光件40,设置在第二镜片30像侧、并将第二镜片30和第一镜片20固定在镜筒10内的压环5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方式所提供的镜头模组100在第一镜片20和第二镜片30之间设有弹性遮光件40,利用压环50将第二镜片30与第一镜片20固定在镜筒10内,通过调整压环50与镜筒10之间的配合量即可控制弹性遮光件40在第一镜片20与第二镜片30的挤压下产生的形变量,也即调整了弹性遮光件40的厚度,达到调整第一镜片20与第二镜片30之间空气间隔的效果,减少了组装时所需遮光件的厚度规格,也无需通过多次更替不同厚度的遮光件,从而缩短了组装调试周期,提高了出样速度;同时,在第一镜片20和第二镜片30的挤压下弹性遮光件40会发生形变,使得弹性遮光件40的外周缘与镜筒10内壁配合更紧密,改善了遮光件与镜筒10之间的配合,从而提高了镜头模组100的可靠性。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没有压环,通过直接第二镜片的位置调整来实现控制弹性遮光件的形变量,也即调整了弹性遮光件的厚度。
具体的,镜筒10包括自物侧抵持第一镜片20且具有通光孔110的第一筒壁11、自第一筒壁11的外边缘向像侧弯折延伸的第二筒壁12。
具体的,第一镜片20包括用于成像的第一光学部21、环绕第一光学部21的第一支撑部22。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镜片20的数量为至少一片,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镜片20有两片,靠近像侧的第一镜片20的第一光学部21朝像侧方向凸伸。
具体的,第二镜片30包括用于成像的第二光学部31、环绕第二光学部31的第二支撑部32。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镜片30的数量为至少一片,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镜片30有一片,且第二镜片30的第二光学部32朝像侧方向凸伸。
弹性遮光件40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22和所述第二支撑部32之间。具体的,弹性遮光件40包括靠近物侧并抵持第一镜片20的物侧面41、靠近像侧并抵持第二镜片30的像侧面42,以及连接像侧面42和物侧面41且靠近光轴的连接面43,所述连接面43围成通光孔401。
具体的,物侧面41抵持第一镜片20的第一支撑部22,像侧面42抵持第二镜片30的第二支撑部32。
优选的,连接面43自物侧面41、沿靠近镜头模组100光轴OO’的方向向像侧面42倾斜延伸。如此设置可以防止连接面43与物侧面41形成尖锐夹角,导致组装时易刮损第一镜片20的第一光学部21。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遮光件40的材质为橡胶。
具体的,压环50固定在第二筒壁12上,包括相对设置的内环面51、外环面52、以及连接外环面52和内环面51并抵持在第二镜片30上的承靠面53。
优选的,内环面51与第二镜片30的第二光学部31间隔设置。如此设置可以避免压环50的内环面51与第二镜片30的第二光学部31发生摩擦,导致第二镜片30磨损。
更优的,内环面51包括第一倾斜部511和第二倾斜部512,第一倾斜部511自承靠面53沿靠近光轴OO’的方向朝像侧倾斜延伸;第二倾斜部512自第一倾斜部511沿远离光轴OO’的方向朝像侧倾斜延伸。如此设置可以避免组装时第一倾斜部511与承靠面53形成尖锐夹角,导致组装时易刮坏第二镜片30。
此外,外环面52固定在第二筒壁12上,承靠面53抵持第二镜片30的第二支撑部32。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79036.4
申请日:2018-12-3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SG
国家/省市:SG(新加坡)
授权编号:CN209387986U
授权时间:20190913
主分类号:G02B 7/02
专利分类号:G02B7/02;G02B27/00
范畴分类:30A;
申请人: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新加坡卡文迪什科技园大道85号2楼8号
发明人:许凌云
第一发明人:许凌云
当前权利人: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代理人:陈巍巍
代理机构:44298
代理机构编号:广东广和律师事务所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