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先秦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先秦,文学,礼乐,周礼,祭祀,屈原,老子。
先秦文学论文文献综述
华敏[1](2019)在《先秦文学中祭祀信仰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祭祀在中国从古至今都延续着,它的存在也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祭祀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是一个国家和一个家族最重要的事情,祭祀文化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文化之一。我们在先秦的文学作品中也能看到与祭祀相关的内容记载,本篇文章就从先秦文化中最具代表的《诗经》和《楚辞》展开相关的研究,对先秦文学中的祭祀信仰做出相关方面的探讨和研究。(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29期)
李健[2](2019)在《老学晚于孔学新证——对木斋《先秦文学演变史·老子》的评论与补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孔学与老学的先后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论题,涉及中国文学史与思想史的书写秩序。自民国《古史辨》以来,孔学与老学的关系的讨论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木斋在《先秦文学演变史》中面对郭店楚简《老子》等新文献重新讨论孔学与老学关系,从文献学、思想线索、文本体例等重新进行了审视与讨论,从而再次确立老学晚于孔学。笔者赞同木斋对孔学与老学的先后定位,并从老学对孔学进行结构性批判、《郭店楚简老子》与老学晚于孔学的验证等角度进行了必要的补证。(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徐琳[3](2019)在《先秦礼乐文化对祭祀文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先秦时代的音乐与舞蹈,都以"悦神"为目的;先秦时代的诗歌,大都是"祈祷辞"与"颂赞歌";先秦时代的神话与传说,多是描写"鬼神的故事"。古代的宗教,就是古代文化的结晶,就是古代文化的宝藏。所谓哲学、科学、艺术……无不蕴含其中。寻述先秦文学的起源和鲁国文学及其文学观念的产生,离不开对宗教因素的考量。在叙述中描写祖先的功业,在议论中赞美自然的伟大。而这充满宗教感的仪式,又是以礼乐制度为载体使形式固化。(本文来源于《边疆经济与文化》期刊2019年09期)
王志清[4](2019)在《立足元典而植根细读——木斋新着《先秦文学演变史》读后》一文中研究指出木斋的新着《先秦文学演变史》,是一部立足元典、回归文学、注重文本细读的先秦文学史研究。此着将细读"诗叁百"文本作为打开先秦文学之问题的钥匙,而主要通过对"诗叁百"的精到解读,探入先秦文学史的深处,具有宏观性、整体性、关联性、动态性的把握,正本清源,纠偏补弊,而从文本细读中厘清出文学"流变"的轨迹,其中不少观点具有颠覆性的意义,譬如"中国文学在发生时期,理应是散文的而非诗歌的,理应是写实的而非想象的、理应是记载日常现世必须的应用文字,记载重要的政治文诰,记载对于祖宗神灵的祈祷等,这些理应是中国文学在发生时期主要的书写内容"。(本文来源于《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期刊2019年02期)
罗毓平[5](2019)在《从先秦至两汉的“文学”观念说起》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中国古代的"文学"观念,长期以来学界流行这样一种说法:中国先秦时期曾将哲学、历史、文学等书面着作统称为文学。笔者依据相关文献认为,不仅如此,而且中国先秦至两汉时期把现代所称的文学、史学、哲学或其着作统称为"文学"。这一探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从而深入了解早期汉族和中华民族的民族性,以便更自觉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本文来源于《湖北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牛序芹[6](2019)在《先秦诗文中的隐喻及其文学功能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隐喻主要指将一种事物的名称用来代指另外一种事物,属于修辞学范畴,即附属于语言之上的修辞情况。本文以先秦诗文为例,阐述了研究先秦诗文中隐喻修辞的重要意义,并对先秦诗文隐喻中蕴含的文学功能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本文来源于《课外语文》期刊2019年22期)
李秀强[7](2019)在《“简帛时代”与先秦文学研究的“黄金时代”》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期,江林昌先生发表《古史重建迎来了黄金时代》一文,指出:“近一百年来的考古大发现,对中国上古史的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首先是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先秦史在时间与空间上的狭隘认识,其次是帮助我们对传世文献作进一步审查弥补,其叁是解开了许多过去不为学界所知的上古史(本文来源于《中华读书报》期刊2019-07-31)
王鑫,刘扬[8](2019)在《庄子对西周礼乐教化的解构与回归——以木斋《先秦文学演变史》为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礼乐教化历经殷周之际的启蒙期、周公制礼作乐的全盛期后,于西周晚期逐渐烦琐僵化而渐趋没落。在礼崩乐坏的情势下,孔子、墨子率先对礼乐进行自觉反思,尔后庄子则吸收了儒墨的思想成果,从"人"的存在这一哲学本体论高度对礼乐教化国家意识形态运作进行了彻底的解构,其精神向度于"乐"的抒情性回归,思想关切于主体性的自由与解放,表征出庄子思想中极致的人文主义光辉。(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吕尚娟[9](2019)在《多线并行建构立体叙述框架 探索发掘文学生成深层原因——评木斋《先秦文学演变史》》一文中研究指出木斋先生的《先秦文学演变史》是新近出版的一部文学史力作,相较于同类着作,有特别值得关注之处。首先,注重文学史发展的脉络梳理,从作品产生时间的推移、作家身份的转换、作品内容的变迁等叁个方面入手,以多线并行的方式建构了立体的文学史叙述框架,且重视对其中关键节点的把握,对于首次出现的、具有节点意义的现象及作品都有突出的强调。其次,强调对具体作品本身的把握,以艺术特色为关注的重点,对先秦文学史上重要的诗文作品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且以此为主要依据对写作时间与作者加以论定,排列出《诗经》和诸子散文中主要作品的大致发展顺序。再次,强调周公制礼作乐对先秦文学的影响,将文学创作放归到其产生的时代背景之下,对文学生成历史、文化、制度的深层动因进行了探索,批判了流传已久的"采诗说""民歌说"等观点,阐明了作者的学术立场。随着传播的广泛与深入,此书在先秦文学研究方面的意义,必将得到进一步认识与提升。(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蔡雨彤[10](2019)在《先秦仪式文学纂辑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自觉的文学意识尚未完全觉醒之前,仪式文学是最主要的文学形式。所谓仪式文学,也就是产生于仪式的文学作品,是专门为某一仪式而创作的文字。本文旨在辑录散见于先秦文献中的仪式文学作品,并详细考证它产生于何种仪式的何种仪节。论文共八章。第一章为吉礼与文学。吉礼之一为宗庙祭祖,祭祖仪式产生了行礼乐歌与祝嘏辞。周人的宗庙祭祖乐歌主要存于《周颂》,祝辞则多见于铜器铭文,以颂扬先祖之德、以己之成功告于神明为主要内容。嘏辞内容以赐福于子孙为主。从西周到春秋战国祭祖祝辞呈逐渐韵文化的趋势已初具一定文学性。吉礼之二为祭天典礼,产生了行礼乐歌及祝辞。包括祭祀上帝的乐歌,以及以后稷、先王配祭上帝的乐歌。周王巡狩时祭祀山川,所用乐歌为《时迈》《般》。此外,周王的农业典礼及民间的农神祭祀都有文学作品产生。第二章为嘉礼与文学。嘉礼之一为燕飨之礼,燕飨乐歌多存于《诗经》大小雅,除《仪礼·燕礼》所载的燕飨通用乐歌之外,本文论证了《湛露》《彤弓》等多首诗歌为燕飨乐歌。礼射需以乐歌为节,其中诸侯所用的《狸首》已佚,本文考证《狸首》即《周南·鹊巢》。嘉礼之二为周王登基典礼,产生了行礼乐歌及策祝之文。周王登基典礼的乐歌以自儆为主要内容,部分诗歌是大臣儆戒天子之辞。落成礼亦属嘉礼,《斯干》《无羊》都是落成礼所用乐歌。新钟落成则有颂祷之辞,这些文辞散见于钟铭,与诗体相近。封建册命也是嘉礼的重要内容。封建命书的数量庞大,现今所见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周王册命大臣的命书多见于铜器铭文。第叁章为军礼与文学。军礼包括誓师、献俘、饮至等仪式。产生了大量誓师辞,献俘时的告献之辞、燎祭告庙之辞、史官读书之辞以及饮至乐歌。第四章为朝觐会同仪式与文学。周王视朝听政时有臣子献诗,献诗是一种具有较强仪式性的活动,产生了大量的讽諌诗。周王和诸侯的外朝与内朝皆有文辞产生。聘觐之礼亦有礼辞,礼辞并不固定,但必须符合聘礼谦逊和悦的礼义。第五章为祝盟仪式与文学。祝祷仪式包括祷疾、祷灾、祷旱、祷兵、祷梦以及祖道仪式。秦简中保留了大量的祝祷辞。盟誓则必有盟书,盟书散见于《左传》《国语》等文献,以及出土的侯马盟书和温县盟书。法律仪式产生的文辞与盟书性质相似,都带有强制约束性。在双方诉讼的过程中,有被告者的盟誓之辞,有双方的陈述之辞。这些诉讼文辞多存于西周的铜器铭文以及楚简《疋狱》、秦简《封诊式》。第六章为占卜仪式与文学。占卜仪式产生了命龟、命筮之辞,以及卦辞、繇辞及解説词。第七章为楚地祭祀与《九歌》,主要论证了《九歌》篇章具体的祭祀对象,以及祭祀乐歌的表演形式。第八章为丧礼与文学。在正式的丧礼之前,有顾命辞与招魂辞,在正式的丧礼仪程中则有挽歌、諌辞、讣辞、吊辞、虞祭祝辞等。(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6-03)
先秦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孔学与老学的先后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论题,涉及中国文学史与思想史的书写秩序。自民国《古史辨》以来,孔学与老学的关系的讨论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木斋在《先秦文学演变史》中面对郭店楚简《老子》等新文献重新讨论孔学与老学关系,从文献学、思想线索、文本体例等重新进行了审视与讨论,从而再次确立老学晚于孔学。笔者赞同木斋对孔学与老学的先后定位,并从老学对孔学进行结构性批判、《郭店楚简老子》与老学晚于孔学的验证等角度进行了必要的补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先秦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1].华敏.先秦文学中祭祀信仰探究[J].名作欣赏.2019
[2].李健.老学晚于孔学新证——对木斋《先秦文学演变史·老子》的评论与补证[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
[3].徐琳.先秦礼乐文化对祭祀文学的影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9
[4].王志清.立足元典而植根细读——木斋新着《先秦文学演变史》读后[J].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19
[5].罗毓平.从先秦至两汉的“文学”观念说起[J].湖北社会科学.2019
[6].牛序芹.先秦诗文中的隐喻及其文学功能的探讨[J].课外语文.2019
[7].李秀强.“简帛时代”与先秦文学研究的“黄金时代”[N].中华读书报.2019
[8].王鑫,刘扬.庄子对西周礼乐教化的解构与回归——以木斋《先秦文学演变史》为基础[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
[9].吕尚娟.多线并行建构立体叙述框架探索发掘文学生成深层原因——评木斋《先秦文学演变史》[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
[10].蔡雨彤.先秦仪式文学纂辑与研究[D].浙江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