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丛枝菌根(Arbuscularmycorrhizae,AM)真菌是一种植物根系与真菌之间的菌根共生体,可与80%的陆地植物形成共生关系,在改善宿主植物营养关系,改变寄主植物多样性方面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宁夏南部山区连续3年免耕覆盖无肥(NC)、免耕覆盖施有机肥(NF)、传统耕作无肥(TC)、传统耕作施有机肥(TF)的土壤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免耕覆盖栽培下土壤AM真菌群落结构组成、多样性及其差异;结合土壤环境因素对AM真菌群落组成进行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为探讨影响AM真菌的环境主效因子,进一步揭示AM真菌对免耕覆盖及栽培管理措施的响应机制以及合理耕作、栽培制度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免耕覆盖及施用有机肥4种处理下,土壤养分均受到影响,其中土壤全磷(TP)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而全氮(TN)、速效磷(AP)、有机碳(SOC)呈降低趋势,与传统耕作相比,两年免耕覆盖均提高了土壤碱解氮(AN)、全磷(TP)含量,施肥措施均提高了土壤速效钾(AK)及有机碳(SOC)含量。2.较传统耕作不施肥相比,免耕施肥有利于土壤小团聚体(<0.25mm)向大团聚体(>0.25mm)转化,减少了土壤中粘粒和粉粒含量,增加了砂粒组成;就土壤稳定性而言,免耕提高了土壤水稳系数(K)高达48.9%,增加了土壤团聚体结构的稳定性。3.与无肥条件下两处理相比,施肥措施均提高了土壤的呼吸强度、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与耕作措施相比,免耕提高了土壤脲酶活性。4.四种不同处理下,两年研究结果均发现11个AM真菌属,优势属均为球囊霉属(Glomus)、近明球囊霉属(Claroideoglomus)、类球囊霉属(Paraglomus),与传统耕作相比,经过三年免耕及有机肥的施用后,免耕提高了土壤AM真菌多样性及丰富度,有机肥的施用降低了耕作土壤AM真菌多样性及丰富度,提高了免耕土壤AM真菌丰富度指数。5.土壤环境因子是影响AM真菌多样性及群落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速效磷及全磷与AM真菌多样性及丰富度呈正相关关系,pH及土壤容重与AM真菌多样性及丰富度均呈负相关关系。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汪志琴
导师: 马琨,仇正跻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高通量测序,免耕,多样性
来源: 宁夏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农业科技
专业: 生物学,农业基础科学,农艺学,农作物,农作物
单位: 宁夏大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60132,31160104),宁夏高等学校一流学科建设项目(NXYLXK2017B06)
分类号: S345;S154.3;S512.11
DOI: 10.27257/d.cnki.gnxhc.2019.000499
总页数: 52
文件大小: 4047K
下载量: 63
相关论文文献
- [1].双免耕覆盖对旱地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14(12)
- [2].秋洋芋免耕覆盖栽培发展探析[J]. 现代农业科技 2008(12)
- [3].免耕覆盖技术下土壤氮素迁移的研究进展[J]. 天津农业科学 2014(12)
- [4].免耕覆盖对不同质地土壤水分与作物产量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 2015(02)
- [5].免耕覆盖播种机刀型及排列改进建议[J]. 农机科技推广 2009(07)
- [6].免耕对土壤特性的影响[J]. 河南农业 2018(19)
- [7].不同免耕覆盖栽培模式下耕层土壤水热变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 2015(04)
- [8].浅谈小麦免耕覆盖播种机械化技术[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19)
- [9].贵州地区马铃薯免耕覆盖栽培技术规程[J]. 江苏农业科学 2009(03)
- [10].冬麦免耕覆盖栽培对土壤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的影响[J]. 核农学报 2019(05)
- [11].不同免耕覆盖栽培模式对云南春马铃薯适应季节性干旱的影响[J]. 土壤通报 2015(03)
- [12].连续免耕覆盖对旱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贵州农业科学 2018(04)
- [13].北方一年两熟免耕覆盖栽培技术[J]. 农民文摘 2009(06)
- [14].免耕对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1(02)
- [15].冬种马铃薯免耕覆盖稻草栽培技术[J]. 农业与技术 2018(09)
- [16].夏玉米免耕覆盖播种机械化技术研究[J].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5(10)
- [17].冬种马铃薯免耕覆盖稻草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0(08)
- [18].贵州马铃薯免耕覆盖栽培技术发展回顾与展望[J]. 耕作与栽培 2009(02)
- [19].冬小麦免耕覆盖与有机栽培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19(02)
- [20].不同免耕覆盖模式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 2017(01)
- [21].陕西省关中灌区玉米免耕覆盖播种技术试验[J]. 水土保持通报 2010(05)
- [22].泛论我国保护性耕作的现状与前景[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8(02)
- [23].旱作区双免耕覆盖下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根系分布及产量研究[J]. 麦类作物学报 2020(07)
- [24].免耕覆盖有效提高夏玉米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03)
- [25].稻田马铃薯连续免耕栽培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 贵州农业科学 2009(08)
- [26].黄土高原旱地麦田26年免耕覆盖对土壤肥力及原核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19(03)
- [27].免耕对土壤剖面孔隙分布特征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07)
- [28].册亨县小麦免耕覆盖栽培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 2013(07)
- [29].马铃薯免耕覆盖栽培新技术[J]. 乡村科技 2017(31)
- [30].不同耕作方式对新麦26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天津农林科技 2015(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