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条形码论文-王艳,彭丽华,郑夏生,成金乐

指纹条形码论文-王艳,彭丽华,郑夏生,成金乐

导读:本文包含了指纹条形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黄芪破壁饮片,DNA条形码,HPLC指纹图谱

指纹条形码论文文献综述

王艳,彭丽华,郑夏生,成金乐[1](2018)在《黄芪破壁饮片的DNA条形码鉴别与黄酮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黄芪破壁饮片进行物种鉴定,再建立其黄酮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和鉴定提供依据。方法:提取15批样品的DNA进行序列分析和物种鉴定。物种鉴定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Agilent ZORBAX SB-Aq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15%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6 m L/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25℃;结果:经DNA条形码鉴定,实验所用的15批样品均被鉴定为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在此基础上建立了15批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11个共有峰,15批样品的相似度在0.9-1.0之间。结论:DNA条形码和指纹图谱两种方法可对黄芪破壁饮片进行物种鉴定和全面反映黄芪破壁饮片中的成分信息,可用于黄芪破壁饮片的真伪鉴定和批间一致性评价。(本文来源于《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期刊2018年05期)

尚飞能,方海兰,段宝忠[2](2017)在《基于ITS2条形码和化学指纹鉴别何首乌及其伪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何首乌及其伪品的分子和化学鉴别方法,为其用药安全提供保障。方法:采用DNA条形码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何首乌及其伪品酱头ITS2条形码和HPLC化学指纹图谱的差异。结果:何首乌及酱头ITS2长度分别为193 bp和206bp,何首乌种内K2P遗传距离小于酱头的种间距离,且两者化学指纹存在明显差异。结论:DNA条形码和化学指纹图谱方法,是鉴别何首乌及伪品的有效手段。(本文来源于《大理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欧振国[3](2017)在《基于C++ Builder环境下电力仓库管理系统的指纹识别与条形码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指纹识别和条形码技术要点,然后介绍电力仓库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及其实现,接着对仓库管理系统进行联网优化,最后对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仓库系统界面友好、自助性强、操作便捷、维护简单,大大提高了物品出入仓登记效率。(本文来源于《农村电气化》期刊2017年02期)

欧振国[4](2016)在《电力仓库管理系统的指纹识别与条形码技术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利用条形码、指纹识别、数据库以及网络技术的电力仓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分析了指纹识别和条形码技术要点,通过C++Builder可视化编程实现系统功能模块与联网优化,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界面友好、维护简单、操作便捷,提高了仓库管理效率。(本文来源于《电工电气》期刊2016年11期)

郑丽慧[5](2016)在《基于DNA条形码和指纹图谱鉴定5种秋海棠属药用植物》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文从DNA条形码、指纹图谱及化学成分等方面对5种秋海棠属药用植物(秋海棠、中华秋海棠、掌裂叶秋海棠、长柄秋海棠和柔毛秋海棠)进行鉴定及品质评价研究,以期为秋海棠属药用植物真伪鉴别和品质评价提供依据,也为秋海棠属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奠定基础。方法:1、通过查阅文献、古籍,整理标本,野外资源调查和采集样品等,对5种秋海棠属药用植物进行本草考证。2、选取国际生命条形码联盟重点推荐的5个植物DNA条形码候选序列对31种秋海棠属药用植物151个样品进行研究,通过比较ITS、ITS2、psbA-trnH、matK和rbcL序列之间的扩增成功率、测序成功率、序列多样性特征、种内种间差异,进行“barcoding gap”检验,鉴定效率评价和构建系统发育树(Neighbour-Joining,NJ树),筛选出理想的秋海棠属药用植物DNA条形码序列,并对秋海棠属药用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3、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UPLC-PDA)建立5种秋海棠属药用植物的指纹图谱,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飞行时间质谱串联(UPLC-QTOF-MS/MS),获取5种秋海棠属药用植物指纹图谱中各共有峰的碎片及裂解信息,对各组分进行归属,并结合化学计量学手段,如:相似度评价(Similarity evaluation,SE)、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以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对5种秋海棠属药用植物进行评价分析。结果:1、明确了秋海棠、中华秋海棠、掌裂叶秋海棠、长柄秋海棠和柔毛秋海棠等5种秋海棠属药用植物的基原、资源分布、药材正名、别名、形态特征、药性和功能主治等。2、通过对5个候选序列进行综合分析,发现ITS2序列除了不能有效区分种下的秋海棠(原亚种)和中华秋海棠(亚种)外,ITS2序列在物种水平上能有效的区分掌裂叶秋海棠、长柄秋海棠和柔毛秋海棠等秋海棠属药用植物。因此,ITS2是在物种水平上能有效鉴别秋海棠属药用植物理想的DNA条形码序列。3、首次建立了秋海棠、中华秋海棠、掌裂叶秋海棠、长柄秋海棠和柔毛秋海棠等5种秋海棠属药用植物的UPLC指纹图谱,较全面地反映了5种秋海棠属药用植物所含化学成分的种类与含量的差异;其中,秋海棠、中华秋海棠和柔毛秋海棠化学成分的种类比较接近,均含有酚酸、黄酮及黄酮苷、叁萜及皂苷类化学成分,而掌裂叶秋海棠和长柄秋海棠的化学成分比较相似,均含有酚酸、黄酮及黄酮苷类化学成分,均不含有叁萜及皂苷类成分。4、采用UPLC-QTOF-MS/MS得到5种秋海棠属药用植物根茎共有峰的精确分子量及碎片信息,与标准品和文献数据比对后,对秋海棠、中华秋海棠、掌裂叶秋海棠、长柄秋海棠和柔毛秋海棠各自的共有峰进行了归属,共鉴定29个化合物,包括3个有机酸类、21个黄酮及黄酮苷类和5个叁萜及皂苷类化学成分;其中17个化合物系在秋海棠属药用植物中首次发现。同时,对5种秋海棠属药用植物之间的化学成分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5、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并对5种秋海棠属药用植物进行模式识别和区分,其中聚类分析得到的结果更理想,结果为:除中华秋海棠和柔毛秋海棠聚为一类外,掌裂叶秋海棠、长柄秋海棠和秋海棠均各自聚为一类。同时基于偏最小二乘判别法分析得到了对5种秋海棠属药用植物区分贡献最大的变量,即化学标志物,从而明确了5种秋海棠属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差异及特征组分。结论:本文较系统地开展了5种秋海棠属药用植物资源鉴定及品质评价研究。通过本草考证、野外资源调查和样品采集,明确了5种秋海棠属药用植物的基原及其资源分布;采用DAN条形码鉴定技术发现,ITS2序列在物种水平上能有效的鉴别秋海棠属药用植物;通过UPLC-MS技术首次建立了5种秋海棠属药用植物的指纹图谱,较全面地反映了5种秋海棠属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类别和含量的差异,并明确了5种秋海棠属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差异及特征组分,从而为秋海棠属药用植物的鉴别、质量标准制定和品质评价提供了准确、系统、有效的方法和依据。(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药大学》期刊2016-05-27)

刘桂珍[6](2015)在《中国陆地棉品种重要性状的关联分析及DNA指纹条形码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棉花的诸多重要性状都属典型的数量性状,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控制。同时,这些性状间还存在着复杂的相关关系,依靠传统育种方法已很难实现目标性状的同步提高。关联分析目前已成为解析复杂数量性状的重要方法,它可通过构建自然群体,鉴定与目标性状基因/QTL显着关联的标记位点,最终通过分子设计育种提高育种效率。陆地棉品种(品系)资源是陆地棉品种改良最直接、最有效的种质资源,以陆地棉品种作为自然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目标性状的关联分析,可为陆地棉品种的遗传改良提供重要信息。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大面积推广,一些品种仅在少数表型性状上存在差异甚至无差异,因此利用有效手段进行品种真实性和纯度检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以前构建的关联群体中选取了 180个优良陆地棉品种(品系)作为自然群体,利用均匀分布于四倍体棉全基因组的SSR分子标记(每10 cM选取一个标记),以及近年来已报道的与陆地棉重要性状连锁或关联的分子标记,共560个SSR标记对供试材料进行全基因型扫描,同时进行多年多点棉花重要性状包括产量、纤维品质、早熟性、农艺性状和种子品质性状的表型鉴定;基于表型和标记数据对供试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关联分析方法检测与棉花重要性状关联的标记位点;最后,以关联分析获得的与棉花至少2个性状均显着关联的分子标记,以及参考前人提供的首选和备选引物作为核心引物,构建了 180个陆地棉品种的DNA条形码,为棉花品种真实性和纯度的分子鉴定奠定基础。1、中国陆地棉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选取的560个SSR标记对180个陆地棉品种进行全基因型扫描,最终获得228个多态性标记。在228个标记位点共检测到601个等位变异,各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变异数变幅为2-11个,平均为2.64个;只检测到2个或3个等位变异的位点有198个,占总多态性位点的86%;228个标记的基因多样性指数(Gene diversity)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平均值分别为0.37和0.31,说明陆地棉品种遗传基础相对较狭窄。基于表型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将180份陆地棉品种在遗传距离为6.30处划分为5个类群;第I类群在遗传距离为5.13处又被划分为6个亚类。基于标记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将所有品种划分为10个类群。一些品种在两种聚类分析中均被聚在一起,一些品种在两种聚类分析中结果差异较大。因此,将不同类型的数据结合起来使用,才能比较全面准确地评价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的关联分析提供了重要信息。2、陆地棉重要性状的关联分析采用TASSEL软件的混合线性模型(MLM)对17个性状进行了关联分析,共检测到至少在2个环境中同时与棉花重要性状QTL显着关联的标记位点291个。其中,与产量性状关联的标记位点20个,与纤维品质性状关联的标记位点125个,与早熟性状关联的标记位点67个,与农艺性状关联的标记位点52个,与种子品质性状关联的标记位点27个。291个位点大多数能够与其他研究中定位到的QTL基因组区段重合,其中与纤维长度关联的位点NAU3212和与纤维强度关联的位点NAU4926能够分别与前人定位的相应QTL两侧标记完全吻合。不但同一性状存在多个关联位点,而且同一位点可能与多个性状相关联。所有291个位点中含重复位点数79个,这些位点与2个性状甚至更多个性状同时关联。对每类性状来说,20个产量性状位点中含重复位点3个,如cgr5675同时与衣分和子指关联,CIR286同时与铃重和皮棉产量关联,NAU2741同时与铃重和子指关联;125个纤维品质位点中含重复位点26个;67个早熟性状位点中含重复位点11个;52个农艺性状位点中含重复位点10个;27个种子品质位点中含重复位点9个。这些结果表明,相关性状的表型变异在一定程度上受位于同一位点附近的某一个基因同时调控,或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紧密连锁。3、中国陆地棉品种DNA指纹条形码构建对检测到的与至少2个性状同时关联的79个标记位点进行重复确定,筛选出带型清晰、多态信息含量高的21对引物,分别覆盖21条染色体:NAU2741(A1)、NAU3016(A3)、NAU3212(A5)、NAU3427(A6)、NAU3654(A7)、BNL3792(A8)、NAU3414(A9)、NAU2508(A10)、BNL1231(A11)、BNL3261(A12).BNL1707(A13)、BNL2646(D1)、NAU5467(D2)、NAU5260(D3)、NAU6966(D4)、NAU2816(D5)、BNL3359(D6)、NAU6468(D7),NAU3100(D9)、NAU2776(D10)、NAU6582(D13);同时,参考前人提供的首选和备选引物又选用了 D8上的1个标记NAU0478和D12上的1个标记NAU2251,最终确定了23对引物作为核心引物。23对核心引物在180个棉花品种中共得到64个等位变异;每对引物揭示的等位变异在2~5之间,平均值为2.83。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幅为0.15~0.61,平均值为0.38;PIC变幅为0.14~0.53,平均值为0.32。23对核心引物多数是EST-SSR,而且又与多个性状关联,因此用其进行指纹分析具有很强的实用性。23对核心引物遗传距离矩阵与所有228对引物遗传距离矩阵之间呈极显着正相关,与表型遗传距离矩阵之间呈显着正相关,说明与重要性状关联的23对核心引物更适合用于棉花指纹图谱构建。将23对核心引物在对照种TM-1上检测的微卫星位点电泳带型记为1,获得这些引物在其他179份材料的SSR电泳带型代码。按染色体号从小到大、先At亚组后Dt亚组的顺序依次排列,串联各带型代码,获得每一品种在23条染色体上的微卫星位点代码组合,共23位数字码,形成各品种特有的SSR相对分子身份证。身份证中的每一位数值表示每个品种相对对照种在不同染色体位置的微卫星位点代码,形成该品种的相对DNA条形码,用于品种DUS测定。(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5-11-01)

李磊,黎先春,王小如,王文慎[7](2003)在《丹参品质鉴定和评价的HPLC指纹条形码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建立丹参水溶性有效成分 HPL C指纹条形码图谱 ,以此图谱鉴别不同来源丹参与其他鼠尾草属丹参伪品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以不同产地正宗丹参和市场上充作丹参的其他鼠尾草属植物为分析对象 ,选择适宜的水溶性成分萃取方法和 HPL C分析条件 ,构建丹参 HPL C指纹图谱 ,并进行归一化处理 ,将相同条件下的指纹条形码图谱相互进行比较。结果 所建立的构建丹参水溶性成分 HPL C指纹条形码图谱的方法有较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正品丹参药材有 18个共有指纹峰 ,各峰相对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小于 1.18%和 2 5 %。以原儿茶醛 (保留时间为 33.71min,RSD =1.5 % )为界 ,指纹图谱可分为非指纹区和指纹区两个区 ,非指纹区主要用于有效成分的半定量 ,指纹区则可同时用于鉴别和成分的半定量。其他鼠尾草属植物的指纹图谱与丹参有较大差异。其差异主要表现在指纹区中。结论 指纹条形码图谱技术能对丹参的道地性进行鉴别并对有关成分进行半定量 ,从而能对丹参品质进行全面评定(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03年07期)

李磊,黎先春,王小如,王文慎,张纪奎[8](2002)在《丹参品质评价的HPLC指纹条形码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丹参系鼠尾草属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丹参水溶性成分被发现,其药理活性研究也日益显示水溶性成分在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上的良好效果。由于人类心脑血管病及丹参的用途日益增多,原以野生入药的丹参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目前,全国各地均有大量丹参种植,但丹参品质有较大差别。而且大量鼠尾草属植物也作为丹参配伍入药。因此,对丹参进行质量控制和鉴定非常必要。(本文来源于《全国第5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2-08-03)

杨世诚,马元美[9](1996)在《DNA指纹图——生命的条形码》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们越来越多地注意到,在五彩缤纷的商品世界里,多数商品上印有黑白相间、粗细不等、排列整齐的条纹,这就是条形码。由线条栅栏组成的商品条形码,蕴藏着国别、厂商、产品名称、重量、规格、型号等丰富的商品信息,是商品的身份证,更是商品走向世界的通行证。(本文来源于《科学中国人》期刊1996年07期)

指纹条形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何首乌及其伪品的分子和化学鉴别方法,为其用药安全提供保障。方法:采用DNA条形码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何首乌及其伪品酱头ITS2条形码和HPLC化学指纹图谱的差异。结果:何首乌及酱头ITS2长度分别为193 bp和206bp,何首乌种内K2P遗传距离小于酱头的种间距离,且两者化学指纹存在明显差异。结论:DNA条形码和化学指纹图谱方法,是鉴别何首乌及伪品的有效手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指纹条形码论文参考文献

[1].王艳,彭丽华,郑夏生,成金乐.黄芪破壁饮片的DNA条形码鉴别与黄酮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8

[2].尚飞能,方海兰,段宝忠.基于ITS2条形码和化学指纹鉴别何首乌及其伪品[J].大理大学学报.2017

[3].欧振国.基于C++Builder环境下电力仓库管理系统的指纹识别与条形码技术[J].农村电气化.2017

[4].欧振国.电力仓库管理系统的指纹识别与条形码技术实现[J].电工电气.2016

[5].郑丽慧.基于DNA条形码和指纹图谱鉴定5种秋海棠属药用植物[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6

[6].刘桂珍.中国陆地棉品种重要性状的关联分析及DNA指纹条形码构建[D].南京农业大学.2015

[7].李磊,黎先春,王小如,王文慎.丹参品质鉴定和评价的HPLC指纹条形码技术[J].中草药.2003

[8].李磊,黎先春,王小如,王文慎,张纪奎.丹参品质评价的HPLC指纹条形码技术[C].全国第5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

[9].杨世诚,马元美.DNA指纹图——生命的条形码[J].科学中国人.1996

标签:;  ;  ;  

指纹条形码论文-王艳,彭丽华,郑夏生,成金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