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黄杨论文-杜津钊,郑晓露,刘悦,杨昕晨,毕扬

大叶黄杨论文-杜津钊,郑晓露,刘悦,杨昕晨,毕扬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叶黄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叶黄杨,白粉病,防治,药剂筛选

大叶黄杨论文文献综述

杜津钊,郑晓露,刘悦,杨昕晨,毕扬[1](2019)在《15种杀菌剂对大叶黄杨白粉病的药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出环境友好、防效明显的防治药剂。【方法】采用随机区组的田间实验设计方法,研究15种杀菌剂对北京地区大叶黄杨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结果证明,ω=43%氟菌·肟菌酯、250g/L丙环唑、φ=20%叁唑酮、φ=25%腈菌唑、400g/L氟硅唑和ω=50%醚菌酯6种药剂对大叶黄杨白粉病防治效果较好,分别达到了89%、82%、74%、71%、68%和56%。ω=43%氟菌·肟菌酯兼具保护和治疗的作用;腈菌唑、氟硅唑、醚菌酯、叁唑酮和丙环唑对大叶黄杨白粉病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新叶抑制率均在95%以上;250g/L嘧菌酯、ω=40%嘧菌·乙嘧酚、φ=0.5%大黄素甲醚3种药剂在病害发展初期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后期病害发展迅速,喷施2次药剂亦不能控制。另外,ω=70%代森锰锌和ω=75%百菌清在发病中期防效较低。【结论】本研究对大叶黄杨白粉病的药剂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北京农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田宝[2](2019)在《干旱胁迫对大叶黄杨保护酶及渗透物质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研究不同干旱程度和持续时间对大叶黄杨生理特性的影响规律,以期为园林景观养护中科学合理的进行水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在田间条件下,设置正常供水(CK)、轻度干旱、中度干旱、重度干旱4个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SOD活性第10-30天随干旱程度的加重而升高,第50天3个干旱处理分别比对照降低了13.12%、24.63%、47.83%,差异显着;干旱胁迫下第10-30天提高了CAT活性,第50天3个干旱处理分别比对照降低了70.05%、25.55%、141.43%,差异显着;干旱胁迫显着提高了大叶黄杨叶片内脯氨酸含量,第50天3个干旱处理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4.94%、31.75%、43.03%,差异显着;可溶性糖含量在10-30天表现为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而升高的变化,第50天重度干旱处理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低于轻度、中度干旱处理7.68%、29.91%。综合分析认为,轻度干旱30天内对大叶黄杨生理活动影响较小,重度和中度干旱持续时间超过30天会对生理活动产生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山东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侯利青[3](2019)在《持续低温胁迫对大叶黄杨生理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研究了人工持续低温对大叶黄杨生理特性的影响规律,以期为大叶黄杨初冬养护中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在人工控制低温条件下,设置自然条件对照(D1)、5℃(D2)、0℃(D3)、-5℃(D4)、-10℃(D3)5个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电导率D2比对照提高了25.20%,无显着差异,D3、D4、D5分别比对照提高了42.71%、54.45%、115.54%,差异显着;D2处理MDA含量比对照提高了41.91%,无显着差异,D3、D4、D5分别比对照提高了56.79%、123.40%、145.74%,差异显着;SOD活性D5比对照提高了19.53%,无显着差异,D2、D3、D4分别比对照提高了62.47%、83.95%、43.82%,差异显着;POD活性第60小时4个低温处理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1.89U/g、16.06U/g、10.99U/g、18.09U/g,差异显着。综合分析认为,0℃以下持续36小时以上低温胁迫会对大叶黄杨生理特性产生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山东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高菊芳[4](2019)在《大叶黄杨繁殖与栽培技术浅谈》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叶黄杨,叶浓绿,四季常青,有多种色斑品种,主要以观叶为主,是很美的观赏灌木树种。本文根据本人多年来培育大叶黄杨经验,详细对大叶黄杨的生态习性和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其目的是和育苗同仁共同学习,培育优质、健康的绿化苗木。(本文来源于《花卉》期刊2019年14期)

冯海山[5](2019)在《兰州地区大规格大叶黄杨球的移植与管护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叶黄杨是园林绿化的重要树种之一,由于枝叶茂密,四季常青,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在园林造景中被大量应用。从移植技术、管护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兰州地区大规格大叶黄杨球移植与管护技术。(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06期)

侯囡嵩,陈雅丽,于得水,陈名君[6](2019)在《大叶黄杨灰斑病病原菌鉴定、生物学特性及五种杀菌剂对其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大叶黄杨灰斑病病原菌种类、生物学特性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大叶黄杨灰斑病病原菌,利用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对其进行鉴定,系统研究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并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80%代森锰锌、80%代森锌、70%百菌清、50%多菌灵和430 g/L戊唑醇5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生长的抑制效果。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从感病植株分离所得菌株能在大叶黄杨叶片上成功定殖并扩展,且从发病部位分离得到的菌株与原接种菌株相同。通过病原菌的宏观形态、显微结构和ITS序列分析,确定该病原菌为斑污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aculans;当葡萄糖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时,菌丝日生长速度最快,分别为4.08、4.90 mm/d;当温度为21~28℃、pH为7时,菌丝日生长速度最快,分别为5.07~5.16 mm/d和5.21 mm/d;50%多菌灵对该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中浓度EC50最小,为0.06μg/mL。(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朱加平,胡琳[7](2019)在《金边大叶黄杨高密度扦插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金边大叶黄杨为大叶黄杨的栽培品种,又称冬青卫矛,灌木,高可达3米;小枝四棱,具细微皱突;叶革质,有光泽,倒卵形或椭圆形,长3~5厘米、宽2~3厘米,先端圆阔或急尖,基部楔形,边缘具有浅细钝齿,叶缘金黄色,叶柄长约1厘米;花期6~7月,果熟期9~10月。可做观赏或绿篱。一、扦插时期为快速育苗,缩短育苗周期,扦插时间选在生长季节进行,从5月至10月上旬均(本文来源于《农家致富》期刊2019年06期)

范跃峰[8](2019)在《大叶黄杨病虫害防治浅谈》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种植大叶黄杨的过程中,常发生一些病虫害,对于如何有效的进行大叶黄杨的病虫害的防治,这是能否把大叶黄杨的生产进行提高的关键。大叶黄杨在生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病虫害,如大叶黄杨白粉病、大叶黄杨褐斑病、大叶黄杨绢叶螟、日本龟蜡介等,同时给出了大叶黄杨的这些病虫害相对应的一些防治措施,以希望对朋友对大叶黄杨的种植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农村实用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韩丛蔚,徐程扬[9](2019)在《多效唑和叁碘苯甲酸对大叶黄杨根系和叶片氮积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多效唑(PP333)和叁碘苯甲酸(TIBA)是植物生长延缓剂,因其对植株矮化的显着效果,广泛应用于绿篱植物的化学修剪中,本研究使用此两种激素对苗木进行叶面喷施,探讨其对大叶黄杨根系和叶片氮代谢的影响。【方法】以叁年生扦插大叶黄杨(Buxus megistophylla)苗为试验材料,在北京林业大学实验林场苗圃地内进行了叶面喷施田间试验。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PP333 0、20、50、80 mg/L四个浓度水平,TIBA为0、50、100 mg/L叁个浓度水平,共12个处理组合。自2017年4月5日起,每隔25天在每个小区喷施1 L备好的溶液。第叁次喷施25天后取扦插苗全株样,分别测定了根系、叶片全氮、硝态氮、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叶片可溶性蛋白和光合色素含量。【结果】1)单施高浓度PP333对细、中根全氮、硝态氮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有显着提升作用,而单施TIBA仅对细根全氮、硝态氮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有显着影响。PP333和TIBA及二者的交互效应对大叶黄杨细根的全氮、硝态氮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有极显着提升作用。2) PP333、TIBA及其交互作用均能极显着促进叶片全氮、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光合色素含量提升,50或80 mg/L PP333能够促进游离氨基酸含量提升,且仅在80 mg/L时对硝态氮含量有显着影响。3) PP333对不同径级根系全氮、游离氨基酸、硝态氮以及叶片全氮、硝态氮、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和光合色素含量的促进作用较TIBA更为显着。【结论】PP333和TIBA对大叶黄杨氮代谢有显着影响,且相对于TIBA, PP333更能影响大叶黄杨氮的生理代谢过程。在生产应用中,80 mg/L PP333与100 mg/L TIBA结合喷施会加速根系中细根的氮代谢过程,并对叶片中蛋白质和光合色素的提升有显着促进作用,单施80 mg/L PP333显着促进叶片硝态氮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本文来源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许丽娟,刘海轩,吴鞠,李金航,李苹[10](2018)在《生长抑制剂对大叶黄杨形态及光合作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抑制剂对大叶黄杨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其叶片形态和光合作用的影响,为灌木绿篱的化学修剪提供技术指导。[方法]在北京林业大学林场苗圃采用3种生长抑制剂(多效唑(PP_(333))、叁碘苯甲酸(TIBA)以及脱落酸(ABA))对密植成绿篱状的1年生大叶黄杨扦插苗进行叶面喷施,对其生长、叶片形态及光合作用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3种抑制剂均有矮化植株、抑制新梢生长的作用,矮化效果最佳、抑制作用最强的为PP_(333),且高浓度PP_(333)对于高生长的抑制作用持效性较长。叶宽、叶厚以及叶面积在短期PP_(333)处理下高于对照。PP_(333)能提高大叶黄杨净光合速率,主要通过增加叶厚、气孔导度、叶肉导度及叶绿素含量来实现,并且PP_(333)使蒸腾速率提高的同时降低了水分利用效率。TIBA有显着减小叶长、叶宽的作用,但能使叶厚增加,且随浓度的增加作用效果增强,主要通过减小叶面积,降低叶肉导度、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及叶绿素含量来降低净光合速率。ABA能增加叶面积(10 mg·L~(-1)处理除外)、叶长以及减小叶片厚度,通过抑制气孔导度、叶肉导度、叶绿素含量降低净光合速率。TI-BA及ABA均通过降低蒸腾速率,使水分利用效率提高。[结论]3种抑制剂均有矮化植株、抑制新梢生长的作用,并且影响叶片发育,进而影响叶片光合作用,且800 mg·L~(-1)的多效唑对大叶黄杨具有较好的正向作用。(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大叶黄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研究不同干旱程度和持续时间对大叶黄杨生理特性的影响规律,以期为园林景观养护中科学合理的进行水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在田间条件下,设置正常供水(CK)、轻度干旱、中度干旱、重度干旱4个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SOD活性第10-30天随干旱程度的加重而升高,第50天3个干旱处理分别比对照降低了13.12%、24.63%、47.83%,差异显着;干旱胁迫下第10-30天提高了CAT活性,第50天3个干旱处理分别比对照降低了70.05%、25.55%、141.43%,差异显着;干旱胁迫显着提高了大叶黄杨叶片内脯氨酸含量,第50天3个干旱处理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4.94%、31.75%、43.03%,差异显着;可溶性糖含量在10-30天表现为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而升高的变化,第50天重度干旱处理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低于轻度、中度干旱处理7.68%、29.91%。综合分析认为,轻度干旱30天内对大叶黄杨生理活动影响较小,重度和中度干旱持续时间超过30天会对生理活动产生显着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叶黄杨论文参考文献

[1].杜津钊,郑晓露,刘悦,杨昕晨,毕扬.15种杀菌剂对大叶黄杨白粉病的药效评价[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9

[2].田宝.干旱胁迫对大叶黄杨保护酶及渗透物质含量的影响[J].山东林业科技.2019

[3].侯利青.持续低温胁迫对大叶黄杨生理特性的影响[J].山东林业科技.2019

[4].高菊芳.大叶黄杨繁殖与栽培技术浅谈[J].花卉.2019

[5].冯海山.兰州地区大规格大叶黄杨球的移植与管护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19

[6].侯囡嵩,陈雅丽,于得水,陈名君.大叶黄杨灰斑病病原菌鉴定、生物学特性及五种杀菌剂对其抑制作用[J].植物保护学报.2019

[7].朱加平,胡琳.金边大叶黄杨高密度扦插技术[J].农家致富.2019

[8].范跃峰.大叶黄杨病虫害防治浅谈[J].农村实用技术.2019

[9].韩丛蔚,徐程扬.多效唑和叁碘苯甲酸对大叶黄杨根系和叶片氮积累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9

[10].许丽娟,刘海轩,吴鞠,李金航,李苹.生长抑制剂对大叶黄杨形态及光合作用的影响[J].林业科学研究.2018

标签:;  ;  ;  ;  

大叶黄杨论文-杜津钊,郑晓露,刘悦,杨昕晨,毕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