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市资源与环境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承载力,城市,环境,资源,动力学,系统,水务局。
城市资源与环境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 北京市水务局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北京市统计局 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快热泵系统应用推动清洁供暖实施意见的通知》一文中研究指出京发改规[2019]1号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加快热泵系统高质量发展,提升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推动清洁供暖,市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联合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热泵系统应用推动清洁供暖的实施意(本文来源于《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期刊2019年24期)
薛卫峰[2](2018)在《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资源型城市经济-产业-环境协调发展研究——以长治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资源型城市转型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方面,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矛盾是困扰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一大难题。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分析长治市实际情况后,文章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环境保护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以长治市为例,对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进行了研究,结论表明资源型城市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快技术进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环保方面的投资。(本文来源于《生产力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高雅[3](2018)在《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闽叁角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群成为资源环境与人口经济发展之间矛盾集中且激化的区域。2017年《关于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颁布后,各城市积极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测算与评估,为实现区域内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本文在此背景下,以闽叁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闽叁角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在系统论观点的指导下,分别对厦漳泉叁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了分析,同时模拟了闽叁角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量变化趋势,探讨城市群协同化发展对资源环境承载力提升的影响。基于上述目标,首先,总结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理论、方法,明确研究内容,掌握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为构建模型提供理论与方法基础。根据2005~2016年统计数据,分析厦漳泉叁市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现状。在理论、方法和历史数据的支持下,运用Vensim PLE软件构建闽叁角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包括人口、经济子系统,资源子系统,环境子系统。利用2005~2016年数据进行调试和检验,该模型通过了有效性检验、历史性检验和敏感性分析,能够很好地模拟叁个城市及城市群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发展趋势。结合闽叁角城市群特点,选取十六个参数,根据千年生态系统评估设定四种情景,模拟了未来厦门、漳州、泉州和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四种情景模拟结果,其中全球协同情景符合各城市“十叁五”发展规划要求,技术家园情景是理想型的城市发展模式。通过分析厦漳泉叁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发现:厦门资源承载力小,环境承载力提升压力大,其中水环境的治理是重中之重;漳州资源环境承载力相比较于其他两市而言较好,经济发展潜力大;泉州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在叁个城市中属于中等水平,水环境承载力是短板。通过模拟闽叁角城市群未来发展趋势发现:城市群协同化发展的经济总量高于叁市之和,资源使用量和污染物排放量低于叁市之和,即城市群协同化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承载力提升。根据闽叁角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结果,为整合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提出五条建议:一,有针对性的解决叁市不同的人口问题,城市群内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二,城市群内整合区域资源,对资源优化调配;叁;积极开展区域环境对话与合作,提高环境承载力;四,建立资源环境预警机制,对资源环境进行调控;五,持续推进同城化进程,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8-04-01)
常玉苗[4](2018)在《水资源环境与城市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模型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环境与城市生态经济的矛盾不断深化,研究其耦合机理对于优化两者的关系具有指导意义。利用系统分析方法建立由水资源、城市生态经济、水环境治理等方面组成的耦合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水资源环境与城市生态经济的耦合度进行评价,计算水资源子系统、城市生态经济子系统、水环境治理子系统的综合评估值,得到11省(市)水资源环境与城市生态经济系统间的平衡关系,然后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11省(市)的耦合协调结果,并进一步分析处于高度协调、基本协同、过渡和失调衰退等类型的城市耦合状态。(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8年02期)
姚田田[5](2017)在《资源型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研究——以太原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太原市旅游业的大力发展已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一大动力,因而旅游与生态的协调发展也成为太原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相关数学分析模型,对太原市2006—2015年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进行测量和评价,结果显示:太原市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均呈稳定上升趋势,而旅游经济发展速度超前生态环境建设速度,总体属于中度协调发展类型。未来太原市要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生产力》期刊2017年04期)
安琪儿,王朗[6](2016)在《矿业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系统动力学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估矿业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文章以系统动力学为基础,构建了包含矿产资源开发子系统、生态环境子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子系统的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唐山市的特点,以2001—2014年的数据为基础,测算了模型中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对未来的发展情境做了预测。研究结果显示:1)随着经济的发展,唐山市第叁产业产值所占的比重会不断增加,导致对煤炭需求量下降,因此唐山市的煤炭产量会不断下降,尤其是在今后的30年下降较快,而后趋于平稳,平稳的产量在每年4 000万t左右;2)随着勘探投资的增加,新增矿产资源储量会逐步增多,因此剩余矿产资源储量在2030年左右降至最低点,而后缓慢增加。在上述两个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唐山市的矿产资源承载力也会先降后增。(本文来源于《资源与产业》期刊2016年06期)
何承,梁永生,高波[7](2016)在《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系统技术支撑平台规划——以深圳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城市人口、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在对城市资源环境的内涵和外延进行详细分析、科学界定的基础上,将城市资源承载力各子系统的构成要素进行量化分解,建立分析函数,规划建设"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系统信息化支撑平台"的目标与思路、建设路径及关键技术等内容,提出城市环境承载力系统的技术支撑平台解决方案。以深圳为例,确立了系统建设目标,确定了系统整体需求、系统业务需求、系统安全需求,最后给出了系统的架构设计。(本文来源于《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李艳红[8](2016)在《“十叁五”:看“智慧辽源”建设如何发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智慧辽源”自2011年在全省率先启动建设后,2013年1月,辽源被国家确定为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城市。鉴于我市在全国“智慧城市”领域建设中,在机制体制、建设和运营模式、项目推进、招商引资、社会资本引入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及取得的成效,2014年7月,我市又(本文来源于《辽源日报》期刊2016-03-03)
慈福义[9](2016)在《资源环境约束下城市循环型创新系统评价——以济南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城市循环型创新系统的概念,认为城市循环型创新系统是指在城市范围内,将自然资源与"废物"作为重要创新资源,遵循"6R"原则、区域公平原则和代际公平原则,通过政府、企业、科研院所、中介服务机构、消费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与协同创新,实现物质流、能量流、知识流、技术流、价值流协调运行,构建循环型创新网络。然后将此循环型创新网络与城市循环型创新环境进行循环和协同演化,形成以循环型知识、循环型技术、循环型产品和循环型服务为主要创新产出,区域之间闭环型创新链环节合理分工与合作,以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循环发展为目的的创新系统。在此基础上,文章阐述了城市循环型创新系统的基本特征,构建了城市循环型创新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济南为例,进行了城市循环型创新系统评价实证研究。(本文来源于《企业经济》期刊2016年02期)
周小薇,杨丽[10](2016)在《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系统技术支撑平台规划》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深圳为例,在对城市资源环境的内涵和外延进行详细分析、科学界定的基础上,将城市资源承载力各子系统的构成要素进行量化分解,建立分析函数,规划建设"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系统信息化支撑平台"的目标与思路、建设路径及关键技术等内容,提出了城市环境承载力系统的技术支撑平台解决方案。确立了系统建设目标,确定了系统整体需求、系统业务需求、系统安全需求,最后给出了系统的架构设计。(本文来源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城市资源与环境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方面,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矛盾是困扰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一大难题。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分析长治市实际情况后,文章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环境保护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以长治市为例,对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进行了研究,结论表明资源型城市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快技术进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环保方面的投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市资源与环境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北京市水务局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统计局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快热泵系统应用推动清洁供暖实施意见的通知[J].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2019
[2].薛卫峰.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资源型城市经济-产业-环境协调发展研究——以长治市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8
[3].高雅.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闽叁角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D].厦门大学.2018
[4].常玉苗.水资源环境与城市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模型及评价[J].水电能源科学.2018
[5].姚田田.资源型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研究——以太原市为例[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7
[6].安琪儿,王朗.矿业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系统动力学模拟[J].资源与产业.2016
[7].何承,梁永生,高波.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系统技术支撑平台规划——以深圳为例[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8].李艳红.“十叁五”:看“智慧辽源”建设如何发力[N].辽源日报.2016
[9].慈福义.资源环境约束下城市循环型创新系统评价——以济南市为例[J].企业经济.2016
[10].周小薇,杨丽.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系统技术支撑平台规划[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