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组织形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形象,组织,公共关系,舆情,缩放,广州,矢量。
组织形象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刘雨欣[1](2019)在《论组织形象的塑造》一文中研究指出组织形象作为组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组织的生命线;良好的组织形象对组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亦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在公共关系心理学中同样必不可少。本文将首先通过对组织形象的含义及特性进行阐述,进而提出组织形象塑造的作用及良好的组织形象的价值,最终说明在现代社会的开放性环境中,注意何种策略能够事半功倍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增强组织的竞争能力。(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31期)
陈新[2](2019)在《专业化与高感性视角的教师培训机构组织形象建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回溯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研究将几个基本概念界定如下: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为了内求团结、外塑形象,所采取的所有行为和形成的关系的总和。组织形象是社会组织的内在特点所决定的外在表现,是人们对社会组织的总体印象和评价,是公众在一定条件下,对社会组织由其内在特点所决定的外在表现的总体印象和评价。专业化是指一个普通的职业群体,在一定时期、范围内,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与此同时获取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教师培训机构的专业化则是指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后具备教师教育培训的特殊知识和管理技能,遵循行业标准进行精准性乃至创新性的教师培训活动。高感性是未来时代思维方式和审美素质的趋向与内核,它驱使我们能够理解别人,懂得人际交往的细小微妙,充满乐趣,带动他人,能够在一次次的超越平凡中找到工作生活的真谛;它包含六个方面的内容,即“六感”:设计感、意义感、故事感、交响感、共情感、娱乐感。本研究由四个部分构成。第一章:提出并确认问题;文献综述;确认本研究的价值;厘清了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与研究思路。第二章:介绍我国教师培训机构的演变历程,分析了教师培训机构的现实状况,讨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国家政策保障不足、宏观布局不合理、市场封闭秩序混乱、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数量逐渐减少、培训团队水平不一、培训内容脱离实际需求、培训方式单一不灵活、缺乏培训考核与评估等。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教师培训机构的未来趋势和发展方向。第叁章:个案分析。以SL培训学校为例,具体论述如何通过教师培训观念的提升探索“专业化”,如何通过培训服务和培训设计活动,体现教师培训的“高感性”;对教师培训机构实现专业化和高感性转型,对于这些机构如何借此建设良好组织形象提出了若干建议。第四章:分析了教师培训机构选择专业化和高感性路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如何从专业化和高感性视角塑造教师培训机构的形象,从方法和策略两个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4-22)
陈丹妮[3](2019)在《浅谈广州恒大淘宝俱乐部的组织形象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广州恒大淘宝队叁年两夺亚冠,问鼎中超联赛七次,是中超俱乐部中标杆性的球队。研究广州恒大淘宝队的组织形象,有助于梳理俱乐部在形象传播时的策略。本文通过对广州恒大淘宝队形象构建案例的研究,发现广州恒大淘宝队组织形象构建的优势与缺点,并提出相应建议。(本文来源于《文体用品与科技》期刊2019年07期)
路鹃,吴龙,张允奕,王羽瑶[4](2019)在《组织形象建设在食品安全危机管理中的作用——以“海底捞后厨门”事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8月25日上午10点,法制晚报在其新闻客户端及新浪官方微博发文爆料称,记者卧底两家北京海底捞后厨近4个月发现海底捞两门店存在"后厨多个房间出现老鼠""下水道与洗碗机共用清洁物品""洗碗机只清表面不清内部,散发恶臭"等问题,随即被各大媒体转载报道,引发了公众在社交媒体上的大规模讨论。但海底捞在短时间内"转危为安"。这得益于其一系列的公关措施在危机中对企业形象的管理,也离不开其日常企业形象塑造。组织形象及其在社交媒体下的建构组织形象是社会公众对组织总体印象的认知和评价,这种印象通过接触交往或收集外部信息而形成(1)。建构和维系正面(本文来源于《青年记者》期刊2019年02期)
肖灵,孙海龙[5](2019)在《认知不协调理论视域下公益组织形象传播研究——以中国红十字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利昂·费斯廷格的认知不协调理论,以中国红十字会的"郭美美"事件为例,发现其存在"炫富"与"公益组织"不协调、规避责任与"事实真相"不协调、前后口径不一不协调等问题,针对所存在的问题,公益组织在形象传播方面可运用的对策有:公开透明地传播信息、及时回应公众疑问、重要事件及时担当、形成第叁方监管机制等。(本文来源于《赣南师范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陈艳红[6](2018)在《公共关系:组织形象概念辨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组织形象是公共关系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对于组织形象的理解和研究,应该从组织自身角度出发,度量企业或组织自身的情况,用实际行动去打造良好的组织形象。组织形象的概念既是宣传手段营造出的效果也是企业或组织对社会实际贡献的公众感知。本文将对公共关系学科中的组织形象概念进行辨析,以期更好的推进组织形象的建设工作。(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8年22期)
鲍榴,王万齐,王辉麟,刘红峰,徐晓磊[7](2018)在《铁路工程施工组织形象进度系统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铁路工程施工组织管理业务流程出发,针对传统施工组织进度管理中人工手段分析结果不准确、效率低等缺点,提出了建设铁路工程施工组织形象进度系统,通过形象进度信息化解决现阶段存在的缺点。文章对系统的整体架构和应用功能进行详细设计,逐级分解整个工程项目的任务结构,建立了各专业图标图例,通过采用SVG技术及进度推演计算方法实现施工组织形象进度管理,并对系统中采用的关键技术进行详细论述。系统在多个在建铁路项目中试点应用,实现了施工组织信息化和形象可视化管理,满足工程建设施工组织管理需求。(本文来源于《铁路计算机应用》期刊2018年03期)
万展豪,王远舟[8](2018)在《公共传播视野下组织形象建构的“公共性”原则》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共传播视野下组织形象构建与传统视角的组织形象构建方式不同,这种传播的公共性即包括传播原则上的双向平衡性、传播渠道上的公开性与开放性、传播主体多元化,又包括传播理念的公益性和传播场域的包容性等,以组织形象建构为目的的公共传播应将"公共性"作为主要宗旨。(本文来源于《传媒》期刊2018年04期)
李文红[9](2017)在《新媒体舆情环境下组织形象传播的误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媒体环境下,组织形象的传播发生了深刻变革,组织的理念与行为都可能产生与组织形象相关的舆情。对组织舆情的监测、引导、处理是组织面临的重要课题。面对新媒体多样化舆情,组织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与公众进行有效对话,以真诚的态度及时告知公众真相,避免组织在舆论场中丧失话语权,走入传播误区。(本文来源于《出版广角》期刊2017年19期)
周鸣阳[10](2017)在《创建商业经济学会学术品牌的路径研究——基于组织形象力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创建学会品牌的关键是构建专家核心团队,最终衡量标准是学术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应用成果的商业化效益。在政府职能转移和社会治理模式转型之时,商业经济学会要通过理论研究成果对流通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通过应用技术推广对现代服务业的促进作用以及购买政府服务参与社会管理作用来得到体现。具体表现为学会在社会中的知晓率和影响力、美誉度和满意度等,我们基于组织形象力视角,提出创建商业经济学会学术品牌的有效路径。(本文来源于《江苏商论》期刊2017年09期)
组织形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回溯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研究将几个基本概念界定如下: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为了内求团结、外塑形象,所采取的所有行为和形成的关系的总和。组织形象是社会组织的内在特点所决定的外在表现,是人们对社会组织的总体印象和评价,是公众在一定条件下,对社会组织由其内在特点所决定的外在表现的总体印象和评价。专业化是指一个普通的职业群体,在一定时期、范围内,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与此同时获取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教师培训机构的专业化则是指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后具备教师教育培训的特殊知识和管理技能,遵循行业标准进行精准性乃至创新性的教师培训活动。高感性是未来时代思维方式和审美素质的趋向与内核,它驱使我们能够理解别人,懂得人际交往的细小微妙,充满乐趣,带动他人,能够在一次次的超越平凡中找到工作生活的真谛;它包含六个方面的内容,即“六感”:设计感、意义感、故事感、交响感、共情感、娱乐感。本研究由四个部分构成。第一章:提出并确认问题;文献综述;确认本研究的价值;厘清了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与研究思路。第二章:介绍我国教师培训机构的演变历程,分析了教师培训机构的现实状况,讨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国家政策保障不足、宏观布局不合理、市场封闭秩序混乱、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数量逐渐减少、培训团队水平不一、培训内容脱离实际需求、培训方式单一不灵活、缺乏培训考核与评估等。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教师培训机构的未来趋势和发展方向。第叁章:个案分析。以SL培训学校为例,具体论述如何通过教师培训观念的提升探索“专业化”,如何通过培训服务和培训设计活动,体现教师培训的“高感性”;对教师培训机构实现专业化和高感性转型,对于这些机构如何借此建设良好组织形象提出了若干建议。第四章:分析了教师培训机构选择专业化和高感性路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如何从专业化和高感性视角塑造教师培训机构的形象,从方法和策略两个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组织形象论文参考文献
[1].刘雨欣.论组织形象的塑造[J].智库时代.2019
[2].陈新.专业化与高感性视角的教师培训机构组织形象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9
[3].陈丹妮.浅谈广州恒大淘宝俱乐部的组织形象构建[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
[4].路鹃,吴龙,张允奕,王羽瑶.组织形象建设在食品安全危机管理中的作用——以“海底捞后厨门”事件为例[J].青年记者.2019
[5].肖灵,孙海龙.认知不协调理论视域下公益组织形象传播研究——以中国红十字会为例[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19
[6].陈艳红.公共关系:组织形象概念辨析[J].明日风尚.2018
[7].鲍榴,王万齐,王辉麟,刘红峰,徐晓磊.铁路工程施工组织形象进度系统研究与实现[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8
[8].万展豪,王远舟.公共传播视野下组织形象建构的“公共性”原则[J].传媒.2018
[9].李文红.新媒体舆情环境下组织形象传播的误区[J].出版广角.2017
[10].周鸣阳.创建商业经济学会学术品牌的路径研究——基于组织形象力视角[J].江苏商论.2017